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6 14:53: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碧螺春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篓、煞”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霞、弥”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算太多,本课就是有关驰名中外的.中国茶文化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小黑板、碧螺春茶叶、杯子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从饮食方面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饺子、茶……)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茶?(龙井、毛尖、碧螺春等)。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出自我国唐代陆羽之手。今天,我们就透过中国名茶——碧螺春,领略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碧螺春

  二、展示目标(出示小黑板)

  三、自学文本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多读两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想一想,文中围绕“碧螺春”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四、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生词自学情况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本文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

  给各段起个合适的名字:清晨采茶、入夜制茶、月下品茶

  六、质疑答疑:

  七、小结:

  八、作业:熟读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茶乡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5.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

  感受品茶的意境,理解“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传说,揭示课题。

  2.简介茶文化:茶作为一种饮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指名读一读。

  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茶吗?(久负盛名板书)

  师:茶是久负盛名的饮品,其中的碧螺春更是久负盛名。是什么原因使它久负盛名呢?自由读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文中的句子解释一下。(学生回答: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概括地说就是“色、香、味、形”(板书)

  小结:开头一个“久负盛名”,结尾一个“色香味形”极其精炼而准确地概括出了碧螺春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

  师:写文章,不但要有概括的介绍,还要有具体的描写。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文中详细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学生读,师巡视)

  2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传说采焙品

  3文化植入。

  制茶又叫焙茶(板书)。读一遍这个词。希望大家能记住“焙茶”这个词。因为它比制茶更形象。焙的意思是用微火烘烤,我们就知道了制茶的时候要用小火慢慢烘制。焙制碧螺春茶全过程大概为40分钟左右。

  4体会文章结构方式。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连接这四个方面的关键语句,勾画下来,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学生勾画,指名回答,提示:把找到的句子按顺序读一读)课件出示,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结:开头的概括,结尾的总结,加上中间的过渡,作者将碧螺春的知识完美的串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又浑然一体,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1.体会过渡句的特点。

  过渡句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它到底怎样承上,又怎样启下呢?自由读读这几句话,同桌讨论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引导发现这些句子里都有概括性的词语,如繁忙、新奇、陶醉等)

  2.体会具体描写与过渡句之间的联系。

  过渡句中用繁忙新奇来概括焙茶的特点了,那文章是不是详细描写了这两个特点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人边听边体会。

  问:你听出了繁忙和新奇吗?结合文中词句谈一谈。

  (1)抓住“忽而揉,忽而搓……”一句体会焙茶的繁忙。

  (2)抓住“揉、搓、捺、抓、捻、拌、捏”等词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的特点。体会新奇。

  师小结: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就让那些普通的茶叶变成了一条上下翻飞的青龙,难怪给人新奇的`感觉呢。这份新奇,既来自茶手高超的技术,又来自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3过渡语:大家看,透过这一句话,既验证了之前我们对文章写法的猜测,又让我们看到了茶手高超的技术,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神奇。所以说,好文章是要品的。同样好茶也是要品的,不但要用感官来品,更要用心来品。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语言文字去品尝清香的碧螺春。

  默读文章第8自然段,用心体会,看看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同桌轻声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全班交流,升华情感。

  1、结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体会品茶的意境:

  (1)、环境优雅。

  (2)、色香味形都很美。

  (3)、朋友间的情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形式的作用。

  师:景与茶,人与茶,情与茶,交融在一起,难怪会有陶醉般的心境了。我们再来诵读这些文字,感受品茶的妙趣。我读黑色字,你们读红色的句子(使用四字词语的那几句话),注意观察体会,这些句子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很整齐,读起来很顺口,富有音乐的美感,也富于诗的韵味,将色、香、味、形描写得很形象,让人感觉很美。

  师:文与茶交融在一起了,这也是一种陶醉,让我们带着这份陶醉的心境,再来品一盏清香的碧螺春。(齐读“茶叶如青螺入水……回味无穷”一段)

  五课堂总结

  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下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碧螺春,去感受江南明媚的春光。

【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碧螺春语文教学反思01-21

《碧螺春》语文教学反思01-20

《碧螺春》语文课文教学反思01-19

小学十一册《碧螺春》课堂教学设计08-13

碧螺春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08

三年级语文《碧螺春》教学反思03-18

《碧螺春》说课稿03-27

碧螺春标语收录03-31

《碧螺春》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