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

时间:2023-03-29 17:14: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拾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词,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3、理解:“弥散、埋头苦干、搜寻、描绘、联想、欣赏、逼真、切身”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阅读、与同学交流后,对嗦摘录的重点词句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欣赏,师介绍油画。

  2、学生观察,自己介绍画面,师强调观察的顺序。

  3、说说画面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4、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穗”字,同时介绍作者。

  二、初读识字

  1、自读自己勾画的词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请同学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哪些笔画容易错,共同记忆。

  学习多音字“落”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分组分段读课文,其他组认真听,看图,想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描述的。

  2、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的内容,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总结写作和观察图画都应该有顺序)

  3、自读课文,提问,师引导学生怎么分类自己的问题,怎样处理分类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看图,作品主要表现的是什么?(人物还是景物?)

  3、透过人物作者要表达什么?请默读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齐读,理解“逼真”,过渡,作者是怎样通过画面和描述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我们来学习1——5段

  二、细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1、师:拾穗是在一个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是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会怎样?这里的监工是干什么的?说明了什么?

  过渡:监工为下文的三个妇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笔,这三个妇女是怎么样拾穗的呢?让我们走进下文

  2、自读2-4段,用-----勾出画面上看到的内容,用﹏勾出作者通过画面推想的?

  3、学生回报自学情况。师板书学生的回报内容。

  4、知道学生体会。

  (1)、看第一位妇女,你觉得哪些词是重点?用⊿勾出来,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你还能想象到什么?(师总结: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应的人或事物,这种想象叫联想。师板书:联想。)

  5、总结2、3、4自然段的学习。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语言,你会想到哪首诗?《悯农》齐背。

  6、引读:这就是19世纪——(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1)、为什么作者画得如此逼真?(联系上下文)

  (2)、齐读米勒的资料。(结合资料会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们学习课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资料来辅助我们学习。)

  (3)、师:正因为米勒对农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7、师引读:这幅画有——(学生读句子),画面本身是——(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8、看板书总结。(优秀的'绘画作品总是能引发作者的联想与思考,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认真观察,用心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受美的熏陶,在描述美术作品时-描写任何一个场景,首先要有顺序,比如这篇文,先介绍画面背景,再刻画人物,其次,要在记叙时加入推测和想象,实际是对作品的理解。)

  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积累句式

  由于——————因此————————

  (1)、齐读句子,了解句子关系,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关系

  (2)、这个句子换个关联词,可以换成什么?

  (3)、抽说,组织学生认真听,判断,评价。

  (4)、写下来

  (5)完善摘录笔记。

  教学反思:

  本文的重点是2-5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我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勾画句子,哪些是描写画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据画面的推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勾画,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在描写和欣赏绘画作品时要根据画面内容加上自己的推想,从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年级的学法指导有一条是:能指导学生自己勾出重点词句,然后品读重点词句,以及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勾画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勾画重点词句的方法。凡是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都是重点词句。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把握还是可以的,因而进一步让学生抓住这些词句,说说自己能从这些词句当中体会到什么。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并体会他在文章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渗透了理解词语方法的指导。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拾穗》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68人(女33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寄宿生较多,家人在生活上关爱不周,教师要特别关照。本班学生,对于生字新词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爱读并能达到感情朗读,所以,教师应继续放手让学生多读,读中感悟;同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

  三、教学内容分析:

  《拾穗》是法国著名“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是对该画的赏析。课文按照由总到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绘了农妇拾穗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

  四、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生字,理解词义。

  (二)通过重点理解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三)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看图写文的方法。、、

  (四)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难点分析:

  (一)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看图学文,它的名字是《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

  (三)再读理解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板书(收获)读一读。(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幅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认真地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附:板书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评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幅画吗?这是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生动、具体地描写了画面内容。今天,让我们再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指导写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仔细观察)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才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语言、心理)

  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写出具体生动的好文章。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几段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到吗?(不能)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练笔活动。

  (三)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借鉴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找幅画,仔细观察,看图写文。

  八、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油画《拾穗》的教学挂图、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九、自我问答:

  《拾穗》是一篇看图写文式的文章,是对法国画家米勒同名油画的赏析。通过看图学文,学生领悟了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又学到了“写实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3

  教学目标:

  1、着重阅读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结合课后的小资料,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好词(多媒体出示)

  收获混合尘雾弥散监工套袖攥麦穗遵循

  荒年禁止置身搜寻浪费传统切身增添

  2、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指名说各段大意。

  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拾穗》这篇课文。

  二、教学重点段

  1、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画出三个农妇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多媒体出示句子:

  (1)中间的中年人,“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

  对比:“攥”与“拿”有什么不同?———“攥”有“捏”的'意思,比拿用力些,表现她对麦穗的爱惜,生怕捡拾到得麦穗又丢了)

  (2)“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

  表现右边的妇女被生活的辛苦压弯了腰。从“欠起了身”“直不起身”看出她的辛劳。

  (3)“她身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

  从“手脚麻利”“动作像舞蹈”表现出她勤劳能干。

  3、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课文作者的推想?指明答。

  三、教学第1自然段

  1、师:第1段环境描写除了表现这幅画的时间和地点,你还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思考。

  2、汇报:表现在收获季节,农民还要为自己温饱而忙碌,反衬出农民生活的艰辛。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读出丰收的景象。

  四、教学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师:自由读第三部分,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幅画的评价。

  2、学生汇报:(分别从色调上、手法上、构思上学生阐述)

  3、展开想象,想象三位妇女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她们捡拾麦穗回到家,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她们一定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4、小组写作练习,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欣赏了油画,联想三位妇女的生活处境,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所以,结合画面能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爸、妈妈推荐油画《拾穗》。

  板书设计:

  拾穗

  秋天,田野里

  老——直不起身

  中——埋头苦干

  青——麻利

  麦垛,监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图文结合”的文章,绘画本身就是直观的形象艺术,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辛苦的理解和同情。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深层的主题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重。

  1、复习导入:

  本环节应坚持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从朗读词语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导”的作用,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语言以及想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教学重点段

  这一环节设计开头没有处理好,应当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图文结合”,激发情感。首先让学生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然后对照图画,进行品读,了解作者联想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感情朗读,这一块学生读的少,读的形式也较单一,教学后感觉在学生读后再来看图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3、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设计的前部分运用不是很恰当,评价图画可与欣赏图画时一并代过,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花时间去让学生讨论,偏离了主题,后部分的展开想象,学生的兴致很浓,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成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对农民辛劳的理解通过“图文结合”的写作方法,学生还是可以体会到的,对油画的欣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所提高,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摸索、学习,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拾穗》一课图文对照,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是学生看图作文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对杨老师执教这节课,评析如下:

  1、教师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备课,做到课前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教案,执教后及时听取指导意见,认真反思,总结提高。

  2、教学层次清楚,能够抓住课后思考题来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适度拓展教材。

  3、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纠正多音字“落”;比较体会“攥”与“拿”的区别及在教中的作用;体会“直不起腰”的含义;“动作像舞蹈”说明什么。还有小组合作想象她们回家后的场面交流汇报等都是可圈可点之处。

  4、本节课在教学图文对照部分读得不够充分,教学过程也有些重复,学生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

  5、欣赏油画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从色调、手法、构思方面对油画作评价,这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老师要守好自己的语文这块阵地。

【语文教学设计:拾穗】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拾穗》教学设计02-25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拾穗》教学设计02-23

四年级语文上册《拾穗》教学课件03-15

四年级语文《拾穗》教案03-02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1-04

语文祝福教学设计03-19

语文翠鸟教学设计01-31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02-12

《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