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的优秀教学设

时间:2021-03-14 12:11: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

  教学目标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

  情感态度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韵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知识技能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宇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悟的两种方式。

  过程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萁中不同的期望和悟感。

  2、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1、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2、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明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2、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悟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老师

  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学生

  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书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教学程序及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1908—1966)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明确:

  四、课堂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犊之情:

  重蹈覆辙:庸碌:

  惊心动魄:凭吊:

  课后

  练习

  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

  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板书

  第一封信

  如何面对挫折,保持平和的心态

  控制情绪的起伏,坚强

  理智分析,吸取教训

  泰然处之

  课后反思

  教案检查情况:检查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的优秀教学设】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两则》优秀教案12-12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11-12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12-15

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09-30

人教版《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11-27

《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11-11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范文08-28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傅雷家书两则》12-17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案08-24

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