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19 11:21:06 晓丽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通用13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1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发?孩子们逐步感悟,意识到了诗人的宽大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学习等应积极向上。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2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3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4

  在昨天晚上,师傅在忙碌中给我修改了最后一遍教案,非常感动和开心。今天的教学反思主要关注到教师讲课语言自身表达的缺陷以及教师评价语的匮乏。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但是,教师语言的不到位就很难去表达出诗词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教学难点很容易去分辨出是写情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勇于攀登,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但是,这个道理不能够一味地说教由老师总结,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去完成情感价值观上的提升,那么这个时候教师的引 导语言非常关键!

  在这一段处理的时候,我似乎是在分析前两句写景形式和内容上特点后,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出了诗人的感叹,再解决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义,加上动作神情,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就结束了这两行诗的教学。

  到《望庐山瀑布》就要更糟糕一点,因为这首古诗难度比第一首大。诗仙李白善于运用的夸张、虚指、联想等手法很难在教学中落实。我解决的方式是回顾旧知,结合《静夜思》中出现过的“抬头望明月”来理解“望庐山瀑布”的遥看,“疑是地上霜”来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好像。在同课异构中听实习的小伙伴也学习到几点:比如,一个“挂”字的妙,可以通过手势诵读,理解水流之快之急,看上去像静止了一样;又比如一个“银河”,我是通过语言来解释银河和九天的意思,突出山势之高,瀑布似从天降,但可以借助图片让同学们感受真实的银河呀!流的如此快的瀑布,诗人发出了感叹,读!哇,这个时候感觉瀑布怎样的?除了快可以形容出瀑布的特点以外,瀑布还是怎样的?长。哪个词能体现,三千尺。这样一步步有设计感的'教学环节,同学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去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啦!

  但是,总感觉缺失了古诗的语文味,该怎么去饱满呢?今天就低年段古诗文学习进行一个记录吧。

  低年段有低年段的学情,以生为本,才是教学的立足点和基本点。如低年级段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每一句的释疑。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乐于参与,或者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进入诗词意境。在低学年段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反复吟诵,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鉴赏、感知诗词音调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形式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怕学生的作文语言空洞,那么老师的评价激励语言也是值得可圈可点的。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一律地说好说坏,而是具体的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评价,怎么好了,怎么不好了?哦,你把挂字读得有滋有味,仿佛在我们眼前悬挂着的就是三千尺的瀑布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诗歌教学时,曾经把“阅读感受”作为教学的重点。他认为:“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受用在此。”其实,不仅诗歌,其他体式的文本教学无不如此。而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受”,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需求、阅读心理。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时光,宛如一盏澄莹的泓月,一不小心会掉入水中,波光粼粼,若隐若现。总想弯腰去捞,却一捞就碎了……

  以今天傍晚散步到月亮升起的校园照片结尾,宛如一弯月牙……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5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动态词“开、出、回、来”,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减少老师的废话。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6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满意之处:

  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

  改进措施:

  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但是个别字音仍发音不准确,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7

  40分钟学习下来,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保守做法。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布置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沛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一起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布置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一起研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意见的研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同学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沛。布置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沛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同学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同学的差别,培养了同学的语感。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8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诗句、诗意和作者。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们接触过“文包诗”的格式,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又重新接触这种文本格式,一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篇课文和《咏华山》还是有区别的。《咏华山》是通过记叙的方式向我们出示了“文包诗”的格式,而本课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英英学了古诗之后主动与人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教育我们每个学生要养成主动与人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并没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让学生读后说想法,而是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分角色表演。

  在上课伊始,我利用学乐云教学平台中的资源播放了一段微课视频,学生们在视频中初步地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每篇课文朗读至少5遍以上,这样才能令学生们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八九不离十了,因此,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学生自己去寻找想要合作的小伙伴,一人演英英,一人演奶奶。我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都不想听老师干巴巴地讲课文。

  在表演之前,说明要求:在5分钟之内,争取把对话的内容了解,并能轻松自如地表演出来,特别强调了第二部分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话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这部分可以看着书读,但最好还是要能够背诵下来。接下来的5分中,除了马某某,其他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开始表演了。我看到她自己在那里闷闷不乐的,不能让她自己坐在座位上,因此,我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我配合着。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尽情地表演。有的同学为了能够被老师肯定,在不断地练习,并把第二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了。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都几乎准备好,就等着“一决高下”。学生们跃跃欲试地争相举手,都想第一个表演。为了起一个不错的开头,让一组优等生来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说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在表演的时候自己需要注意的方面。在学生们表演的时候,为了让他们更加轻松地展现,和他们开几句玩笑,“这位奶奶好可爱呦”“这位奶奶好瘦小呦”“这位奶奶长得真漂亮”……这样既让学生们产生一种轻松的心理,还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可谓“一石二鸟”。

  学生们在表演中尽情地表现出了英英和奶奶对话的表情和语气,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学生们个个都彰显本性,甚至有的同学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你都能把第二部分背诵下来,我会比你背得更好,学生们在这种你争我赶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要勇于突破自己,具有永攀高峰的决心。

  在表演结束后,让学生们说说在表演中自己都有哪些收获。“我的收获是百分之百”“我了解了《静夜思》的作者是谁”“我明白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我并没有过多地讲解对话的内容,学生们在表演中自己感悟到,领会到的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是比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解的效果要好,还提高了学生们概括总结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李白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心情,结合第二部分的对话内容对《静夜思》中每句诗进行了分析,并让学生在书中标注出每句诗的含义,把“疑”“地上霜”“举头”“低头”等词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进而了解了作者在月圆之时,见到的皎洁月光映在自己的窗前,仿佛是地上的“白霜”,暗含了天气的寒冷,更多的是表达了作者只身在外的孤寂之情,借以月光,想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9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一、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三、不足之处:

  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悦感。

  四、改进措施:

  通过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10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名篇。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一、教学效果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诗意。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诵读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整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从课上我们也发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很强。这次尝试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在学习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着“读”来做文章。而且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诗意,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而且读的形式多样化,避免了重复无趣的低效诵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范读等方式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瀑布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呆了,自然而然地对这首诗有了想要了解、渴望接触的愿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不足之处

  1、教学当中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处理,一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2、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尽”是“消失”的意思,“欲”是“想要”的意思。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佳话,没有让学生结合以后的学习、工作进行了解,还需下一课补充一下。

  处理,一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2、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尽”是“消失”的意思,“欲”是“想要”的意思。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佳话,没有让学生结合以后的学习、工作进行了解,还需下一课补充一下。

  四、改进措施

  “书读百遍,其意自明,其情自见。”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有感情地吟诵,体会出诗的真味。同时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课有序组织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去,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突出了展示的生动性、对话的多元性。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11

  《识字四》选了三组成语,借助成语识字、写字,而成语对学生是初次见面,十分陌生、抽象。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成语的特点,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对学生终身学习尤为重要。现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教学的三个环节谈谈。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

  教师:请看图听老师讲《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讲完后问:你听了故事知道了什么?

  生1: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生2:其实天无边无际。

  生3:因为青蛙坐在井里,所以看天很小,要是从井底出来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

  教师:孩子们都说对了,这只青蛙在井底看天,目光这么狡小,真是太可笑了,成语王国的趣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听吗?

  二、师生表演成语故事

  课前我准备了“尺子”和“寸”的头饰,并训练了两个同学表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成语故事。

  教师:请欣赏成语故事表演。

  尺子和寸带上头饰出场了。

  尺子说:“嘿,寸啊!你看你那么小,一点用处都没有,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说:“尺子哥哥,是的,你的确比我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时,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你是很长,可是量很长的距离时,你的'用处就比不上你更长的东西了”。

  学生:拍手鼓掌。

  教师:大家都来当字典博士,看看该怎么劝劝他们。

  博士1:尺有优点,可以量较长的东西;也有缺点,量小的东西就不行了。

  博士2:尺子有优点,但别瞧不起寸啊,你量极小的东西就要寸呢?博士3:你们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缺点,不能够再吵了!

  博士4:如果你们量长的东西用尺子,量短的东西用寸,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不就更好了。

  教师点拨:四个字典博士都有各自的见解,都劝了“尺”和“寸”,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谁来结合班上的实际谈谈?

  生1:我们班的康胜霖不守纪律,但他书写好。

  生2:杨睿语文差,但舞跳得好。

  生3:刘桥学习好,罗佳干部当得好我呢画画,数学可好啦!

  教师:孩子们争先恐后结合班上的例子谈得很多,我们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他好的地方。

  教师:(出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成语故事的教学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三、进入成语王国

  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故事会推向高潮,大家在班内、小组内讲了许多故事。

  如:“亡羊补牢”、“盲人摸象”、“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拨苗助长”。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12

  《古诗两首》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雨》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而《春晓》则侧重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在备课的时候,我感受到无论是生字还是重点词的意思,第一首诗都比第二首难理解一些。因此将两首诗分两个课时分开教学。如何上好古诗教学的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自主识字。

  本课7个生字,有6个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我同时出示“乃、随、潜、润、细”几个生字,让他们自由识记。接着我问:“你已经会写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发言:“细”用“绞丝旁”+“田”;“潜”用“三点水”+“替”;“润”用“三点水”+“闰”这几个字的书写,孩子们很快就解决了。接着我就让学生给这些字分别找找朋友组组词,他们还是学的很积极主动。对于另外一个生字“乃”字,我让学生书空笔顺,解释了这个字的意思。

  二、《春雨》这首诗。

  学生在《古诗文诵读》里早就背过,重点是理解意思,我围绕“好雨”一词让学生探索:哪里体现出是“好雨”?学生首先找到的是“润物细无声”,说明对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不太理解。我通过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春雨及时的重要性,学生很快体会到春雨的及时。最后让学生再读原题《春夜喜雨》,感受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体会诗人赞美春雨的及时无声的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

  上课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当学习“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雨呢”时,学生说雨下的很及时,没有给予肯定,有些欠缺。今后还需锻炼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节奏比较紧凑,关注了重点词的理解,并让学生整体把握了全诗。总之,要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全方位的学习,多角度的锻炼,才能真正的驾驭课堂。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13

  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绝句》如细笔勾勒出祖国山河的美;《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两首教学有所不同。《绝句》是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01-05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简短03-29

古诗教学反思04-02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02-10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04-14

古诗村居教学反思09-14

《古诗词》教学反思12-23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02-10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