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21 09:38: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珍珠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水又绿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这节课,我重点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诸如泉水的“绿”、“深”、“清”。水泡的“色彩斑斓”、“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作者如何写“绿”、如何写“深”、如何写“清”,如何写泉水冒水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

  1、泉水的特点。泉水的特点是:绿、深、清。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那样清,清得能倒映出()。水是那样清,清得就像()。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为进一步的朗读做基础。具体感受完三个特点后,我创设了让读书能力教好的学生读原文,其他生想象画面,为学生感情朗读提供了语言环境。

  2、有趣的水泡。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让学生充分谈感受,又重点指导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感受重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水泡的颜色多从哪看出来的?怎么读?从读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3、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么喜欢珍珠泉,同时我也感受到学生也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眼清泉,在他们心中有了一种表达需要。这是因为我设计了:假如让你介绍珍珠泉,你会用什么语气介绍,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会以作者的身份读出自己的感受,全文的朗读一气呵成.

  4、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本课的课后给了一个资料袋,里面介绍了我国各具特点的泉,为了扩充知识,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到介绍的泉水及特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又及时补充图片加深视觉上的印象。同时,补充了我国的五大名泉。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成功之处: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文章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

  不足之处: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大部分孩子没有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是我要反思的。通过光彩夺目的春天气息,表达的情爱情节,没有体会出来。

  改进措施:多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有参与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根据课文思考题“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设计了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后,请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归纳学生死记的弊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燕子》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有的飞到柳枝间,还有的停留在远处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美好,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燕子》一课是郑振铎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课文篇幅短小,却将燕子写得十分逼真、传神。机敏、灵活的小燕子,给北国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气与灵性,让春天显得更加美丽、绚烂。整篇课文字字传神,无不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对绚烂春天的热爱与憧憬。

  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寥寥几笔就给同学们勾勒出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让同学们从颜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爱。

  接着,课文又通过一个自然段的篇幅,描写了小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组内分工读文,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通过自主提问、交流,孩子们大部分将矛头指向“掠”,和“沾”这两个字,古诗文讲究一字传神,那么现代文亦如此。于是,我借机引导同学们抓住这两个字,掀起大讨论,看看这样两个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字来代替,比如把“掠”换成“划”字。经过一阵激烈的组内交流,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觉得“掠”字能更加恰当的表现出小燕子的轻巧灵活,而“划”则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现燕子轻的特点,而且“掠过”轻轻的,迅速的擦肩而过。所以“掠”字用的更准确、更恰当。“沾”字,通常是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轻快的飞走,时间极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轻轻沾,加入沾的时间久了,燕子也许会掉进水里……。听着同学们认真而细致的分析,我内心是无比的高兴的,也是无比的骄傲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地渗透习了写作教学的内容。因为这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作文内容就是写写家乡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写燕子飞行的特点时,采用了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样在描写家乡景色也可以采用多种的观察顺序,于是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先中间后两边等等不同的观察顺序,为孩子们在写作本单元的作文练习奠定基础。

  整篇课文,作者把春天美景与燕子联系起来,燕子因春色而雀跃飞翔,春色因燕子而灵动、活泼,燕子与春色构成了一个悦动,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和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快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就说明了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要综合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学习,其实也需要综合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整体发展,其中就是要把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得益彰。

  在《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积累,所以还要把“写”的训练落实到位。所以我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写课后感等,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整节课里我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掌控,因为在40分钟里要完成“相近单字我会认”“特色成语我会记”“歇后语距我会背”三个部分的内容,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把教学目的落实到位,让学生能够记忆和积累,所以这成为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作为语文综合学习的“语文园地”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固定的板块,还会有其他不同的板块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学习呢,我觉得就要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语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更为熟悉,我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查找资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语,了解歇后语的故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收集和整合资料的能力。课前的准备可以更好地在40分钟内实施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创设教学时联系生活,走进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和课时,毕竟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延伸到生活。例如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利用多一节课时,把形近字、成语、歇后语运用到实践生活,用形近字连线组词,用成语造句,写话,在具体的句子中使用歇后语等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从根本上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可以结合一些班队活动等,开展如“成语擂台赛”、“与成语交朋友”、“趣味歇后语”、“歇后语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那么学生就能在活动得到锻炼,有所体会,获得感受,也能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建议一点,由于综合性学习是要开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所以当师生双方的能力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留给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设更多更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从而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