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2 10:58: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主题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1

  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单元教学小结课》教学设计,是很纠结的,作为精品课程的一个合作者,在自己没有完全明白就要接受这种新教学模式,而又要自己亲自设计内容,在本班孩子身上做实验,其中的苦恼可想而知。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校科长的命令、指导下几经修改,历经数次试教,我从接到任务到现在拍成录像,前前后后经历了一段食不知味、寝不知香的时间,让我深切体会到搞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其实是一段充满不断排斥、不断否定自己原本教学模式的道路。“既上之,则安之”,激烈的思想斗争中,我开始钻研教材,学习已有的“单元教学”材料,努力把自己放进“单元课文”中,认真开始备课。

  作为单元课文学习之后的“小结课”,培养学生单元学习整体复习意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彰显学生个性奠下基础。其中,“第二单元过关复习题”是单元学习的一个小结 ,通过“小测”推波助澜,通过检查孩子的小测卷,教会同学们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入手,了解二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遇到了诸多困惑。为了促进成功经验的传播与交流,汇聚集体的智慧攻克教学难题,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根据自己学校低年级实际教学情况,我们确定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单元主题教学就这样轰轰烈烈在我们班上展开。

  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为关注学生主体的教学面貌,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意识、思路、方式、手段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与优势并存的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其中,如何区别教学中的“实效”与“虚效”,减少课堂教学“虚效”环节,是广大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研究主题的提出,就有了其研究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学习,都是从识字开始的,因为识字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即便是学习汉语拼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为了识字。当然,我们都知道,“识”“写”不分家,“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小学的一二年级,识字写字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识字量是3500个,这是九年积累的数量。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字的数量是1600~1800个,已经占了九年识字量的1/2;会写的字是800~1000,占九年写字量的1/4。由此可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同时,《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还特别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的重点”。这就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写字为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当我接受这节最后的拓展课,我就追忆那些天的课堂教学,似乎大家都在讲解深奥的道理,崇高的精神,孩子们的回答也精彩纷呈,但是,这样就是精品了吗?我是担忧的:我的孩子自己学习生字词语,可以吗?真正掌握好了吗?这节小结课,我就是以小测方式进行。结果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大部分孩子是可以的,但也有部分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工作较忙、孩子自身不自觉、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他们对大量的生字词语掌握不牢靠,甚至小测时候还犯晕:我学过这个生字词语了吗?老师没有教啊!

  的确,搞精品是好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视野开阔、阅读能力提高了,但对于一部分的孩子,连基础知识都没有过关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单元课堂教学呢?这是个严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这次小结课能给大家一个思考。继续下去,还是加上一些什么新元素,让我们的精品课越上越精彩!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2

  近年来,恰乘我市教育阔步向前、我校课改如火如荼的春风,我也一如既往地对“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进行着学习探索,大胆地进行着统合、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出发点,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学一篇带一串,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多角度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

  陶渊明曾经说过“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读得多了,慢慢感受得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所以语文主题教学让我们必须反三归一,必须把讲、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阅读,划分给主题学习,必须要摆脱繁琐的讲解,学会放弃,正如一位教师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我们教师要学会放弃,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多读多背,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变得简单些。

  我认为,在学习内容上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大量阅读、在学习形式上以黑板为阵地、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课堂就可以称之为语文统合高效课堂。

  本学期,我尝试了“一缕书香”、“情归故乡”、“生活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单元主题统合教学,曾经上过“走进神话”、“可爱的动物”、“人间真情”等单元统合展示示范课。

  学习课时为:预习课3课时,展示课3课时,检测课2课时,拓展课2课时。具体来讲:

  预习课:

  1、读通本单元4篇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批注词语意思、近反义词、多音字,画出中心句、好词好句,写出课后题答案、问题泡泡、自己的疑问。

  2、小组内进行展示、讨论、交流、补充。

  展示课:基本环节是预习展示——课文展示——课外欣赏——个性展示。预习展示是关于本主题的佳词、妙句、古诗、古语、名言警句的搜集诵读;课文展示是对本组四篇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收获、疑问、发现、诵读;课外拓展是对与本组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美文进行赏读,朗读方式可以是全班齐读,可以是默读,可以是小组合作朗读,亦可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个性展示是针对本组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点进行模仿创作,或写、或诵、或画、或唱等等。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检测课:适当布置巩固性作业,比如《语文学习与巩固》、提写园地里的“词语盘点”。

  拓展课:为学生推荐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让学生到更多鲜活的语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体验,进而将情感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会关注现实生活。

  我和我的学生在统合高效课堂里一起诵读着,争辩着,思考着,真是收获多多,喜悦多多。

  主要收获如下:一、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学生的充分自信被点燃。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有一个汇报学习的环节。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有的小组以朗读课文的形式汇报,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汇报,还有的小组排成了小话剧的形式……课堂上,学生侃侃而谈,旁征博引,热烈讨论,信心十足,就连不爱说话的学生也随之交流起来。

  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尤其是小组评价促使着我们班的孩子人人都想着如何为小组争光,人人都尽量不给小组抹黑,人人都在尽其所能地帮助本组的后进生,人人都从课堂纪律、展示对抗、作业、卫生、好人好事等方面严于律己,力争为自己和小组的积分贡献微薄的力量。小组评价已经远远胜过教师千万次苦口婆心的说教。

  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今预习课上,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预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圈点批注、听说读写等方法。现在,我偶尔去开会学习,无法在班里继续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已经能够在班长郭艺茹、杨培媛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语文了,这一点使我倍感欣慰,顿觉以往的辛苦付出终究没有白费,五(1)班孩子们的突出表现就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最大肯定。

  四、自身素养被动提升。孩子们堂堂在进步,疑难问题步步在加深,于是我在学生们一个个问题、一次次冲动的引诱下不得不给自己“充电”,不得不阅读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增进师生感情。

  收获的同时我也疑惑重重,眼前总有一团迷雾无法有序散开,具体表现在:

  一、学生朗读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小组展示朗读时,有了气势就失去了感情,有了感情又失去了气势,于是我凡是学到感情色彩浓烈的文章时就要求学生个人展示朗读,学到说明性的文章时就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展示齐读,但是收效甚微,为此我辗转反侧不得其解。

  二、学生小组展示课文内容时究竟应该展示些什么?虽然学生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或收获了,但是这些展示的内容太肤浅,诸如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段话意思的总结等,大都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人云亦云,死搬教条,没有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展示,更少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见解。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点拨或指导,才能挖掘出学生们对课文深层次的感悟呢?

  三、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

  四、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如何快速选择、整合?我们往往对《小学生学习报》进行统一阅读,统一交流展示,但是这跟课文里的单元主题并不相符,因此在海量阅读这方面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阅读资源还很欠缺,至今没有想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措施。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选择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和关于海伦凯勒的一篇阅读链接文章为题材组织语文主题学习,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多角度的思考,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懂得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二是深刻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通过语言训练和激情练笔,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中掌握他们品味语言的能力和对课文内涵的领悟能力,教师合理引导,使其深刻感悟生命的真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方法,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本节课,先以聋哑姑娘的舞蹈视频《千手观音》引入主题:生命可以创造奇迹。在学习《触摸春天》时,学生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流畅”感受安静对花园的熟悉,联系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理解,感受她对春天的热爱,从“竟然”体会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导读句时,我围绕“神奇的灵性”让学生联系课文谈出自己的理解,解决心中的疑问。在品读安静充满惊讶地拢住蝴蝶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做动作边想象,设身处地的感受安静奇妙的内心世界,这样,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课后,让学生阅读关于美国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链接,再次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眼睛》一课的学习,我先让学生找出“对于母亲捐献眼角膜一事琳达及父亲的不同表现”来理解“小爱”和“大爱”,在爱中体会情感;本课运用了通过对人物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所以,我让学生重点抓住父亲的话去体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物精神品质和人性的善良美好,最后,对小温迪的表现和语言进行分析,通过体会一个14岁孩子不同寻常的胸怀和品质,引入“爱是可以传递”的,是外公的爱感染了她,外公留下的不仅是眼角膜,还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是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是永生的爱……

  最后,我设计了有关主题的图片欣赏(张海迪、姚贝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再次升华,点燃学生对生命的热情,让学生在激情澎湃中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出了他们内心积极向上的万丈豪情,还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主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4-02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11-11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10-12

语文《鲸》教学反思10-01

语文猫教学反思08-26

语文草原教学反思08-20

语文《穷人》教学反思08-14

语文《春酒》教学反思07-29

语文《翠鸟》教学反思04-29

语文辅导教学反思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