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8 14:09: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1

  《伟大的悲剧》是新课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从内容上讲,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故事。教学结束本课时后,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课堂教学情况

  1、教师的授课情况

  导入方面:

  在本课时里,我首先在《我心永恒》的背景音乐下,用三幅科学探索悲剧图片以及南极风光,简洁郑重的用语言解说,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这一点我认为作得比较成功,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

  导学方面: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当时作为教师的我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想知道的,或者说让他们提出疑问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去解决。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朗读、评议,在读与说中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认为课文悲剧的故事中蕴含着伟大不矛盾。因为斯科特他们探险虽然牺牲了,虽然他们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后面体现着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他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让学生知道这种精神将成为“永恒”,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达标方面: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时,我在这方面也较为注重,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主人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加以评价——他们认为是恶劣的环境让我们的英雄牺牲了,同时也关注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存是十分困难的一个事实,肯定了主人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知道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生存价值观以及怎么样正确对待失败,并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永恒,令人感到欣慰。

  遗憾和不足方面:

  该课时所教内容较多,没很好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比较生疏,这也许是我的预习工作没作好的缘故;学生自主质疑时抽生面有些窄,可能导致还有学生想提问而没有机会,我也因此丧失了和更多学生交流的机会;

  在体会文章语句的情感过程中,我忽略了对不同学生应该施以不同的阅读指导的原则,在比较阅读上有待加强;另外,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还有人类1911年首次踏上南极大陆的录象给学生看,但很遗憾我只有忍痛割爱了,只有等下课以后才有时间了!

  2、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

  本课时是在学生自主质疑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的,因此学生对课文知识以及相关内容掌握较到位,特别是对“悲”和“伟大”的理解,收到了教师上课前所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说思想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师生的对话。

  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采撷集体智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本课时有不少学生发言,他们虽然不一定说得最好,但其中不乏精彩的地方:比如自主质疑时有学生就问了“斯科特等人为什么要去探险”、“他们可以不死吗”、“他们的悲是因为他们死得悲壮吗”、“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面对死亡很坦然”……,在一节课上学生能够有着这么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应该说学生的思路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同时也完成了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活动情况: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所以学生活动尤为重要。本课时,我采取了学生同桌2人讨论、前后四人讨论由一中心发言人发言的讨论,同时让学生单独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全般齐读等朗读方式增强课堂气氛。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够作到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声音洪亮,情感较为丰富。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遗憾和不足:

  个别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时,有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仍然不能够表述完整,对记叙要素也存在不怎么理解的情况;自主活动讨论时也有少数学生无所事事,存在不愿意动脑筋、拿别人现成答案的现象;做笔记的习惯还没怎么养成。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训练。

  二、反思后的思考、建议:

  通过教学和反思,我觉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确应该让学生多自主活动,一定要培养他们个人的活动意识;在扩大知识面方面,教师不应该仅仅限于书本,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服务,替学生着想,把“小语文”真正变为“大语文”,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学到最大限度的多的知识。作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导,不要一味的老想着“拿来主义”,同时要多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当然包括语文课本。

  总之,我认为本课时我对教材处理较为合理、教学目的设置明确恰当,基本作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让学生从中受到了一种永恒的精神教育,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期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一完善。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2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一、 导入方面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

  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3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尤其是男生对探险类的话题较感兴趣,但由于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国籍等方面都与学生差异较大,所以“悲剧”一词尚易理解,“伟大”二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确定本节的课的重难点后,我将以下两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

  1、理解本课的主旨主要是理解“伟大”二字,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颂扬之情。为此,在学生能够指出悲剧“悲”在何处之后,我便将重心放在了解读“伟大”二字上面。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出“伟大”的句子。为了便于学生找准,我设计了如下句式:“我从 这句话中看出了伟大,表现了他们 的精神(品质)。”并自己给出了一句示范。有了这样一个抓手,学生就能较为轻松准确地找出这类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次,对学生找出的能体现“伟大”二字的句子进行品味。让学生找出句子后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学生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找——读——品味——情感朗读”这四步,使学生对作者的颂扬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学生对“伟大”二字的理解便轻而易举了,而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部分:假如你是凯旋而归的阿蒙森,请给斯科特写一封信。阿蒙森是斯科特的对手,由他之口表达出的对斯科特的敬佩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由于前面已对“伟大”一词作过深入解读,学生此时争先恐后地想要借阿蒙森之口表达对斯科特的敬意。信的内容虽然都是表达敬佩之情,但每位同学的抒情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感人至深。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老师也作了一个示范,朗读了一封自己创作的给斯科特的信,并满怀敬意地朗读出来,至此,将本节课的情感推向了**。从一张张动情的小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对探险事业有了自己的理解。

  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够优美。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散文教学”,散文的语言大多优美,值得玩味。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自然也应与文章的语言相衬。而我,由于缺少平时的积累,“语到用时方恨乏”,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加强语言的积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

  2、朗读时间不够。散文本就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主旨的,尽管在探究“伟大”一词时我带学生品味了语言并进行了情感朗读,但对于散文而言,这样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课堂的安排正好控制在40分钟里,但40分钟里让学生读的时间不足10分钟,总以为课堂时间的宝贵,宁可多作一点分析也不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文本。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朗读中让学生心领神会岂不比教师讲解灌输要好?!

  一次比赛一步成长,一段经历一份收获!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4

  我花三节课的时间学完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在了解了背景、作者、字词之后,我开始转入文本的学习。

  首先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斯科特一行五人到达南极点之后,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悲观失望,但勇敢的承认失败,并为阿蒙森团队作证,在回来途中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最终全部遇难的故事。

  其次,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分析悲在何处?伟大在何处?悲在在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伟大在他们身上具有勇于承认失败,诚实守信的英国绅士风度;具有坚韧不拔,顽强执着的探险精神;具有不抛弃不舍弃、无私牺牲的团队精神;具有在临终之前不为自己,只想着祖国、家人、朋友,乃至全人类的人格魅力。在这之中,就可以做到赏析语言,朗读句子,实现素养的提升,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细节描写和修辞的使用。

  第三,感受传记文学的特点,典型的材料就要通过典型事迹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比如威尔逊在距离死亡只有几步之遥的时候还拖着16公斤重的岩石样本,比如斯科特在临终之前还用僵硬的手为自己的亲人写信,比如奥茨自己勇敢地走向了死亡。叙行录言,叙述他们的行为,引用他们的言论,保证文章的真实性。讲究文采,语言生动,用词精当,可以采用想象、修辞,体现文学性。

  最后拓展延伸,斯科特在与阿蒙森团队这一角逐中注定是失败者,那作者为什么不为阿蒙森团队作战呢?这一问题意在引出兹威格作传的原则,是斯科特团队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精神和人格魅力,是人类的财富,这种精神和魅力将鼓舞一代又一代探险科学的人,所以为他们作传意义更大。

  由此拓展到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称陈涉为世家,将项羽安排在“本纪”里,虽然他们都是失败者,那也是因为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由此得出结论,历史上对于人物的评价不以功劳评价,不以业绩评价,主要在于他们身上所绽放的思想的光芒。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也许我们没有成功,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诚实守信的品质,相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定是光辉灿烂的,必定是充满人格魅力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5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故事。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中我也大胆取舍,长文短教。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一简要反思:

  一、导入方面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及2019年四川大凉山火灾图片,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在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险英雄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授课反面

  由于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因而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速读浏览,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共写了写了几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属于复述课文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于是我采用长文短教,让学生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学生复述也较为顺利。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了解斯科特探险队员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及其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业通过生谈自己所了解的伟人事例及感动中国的人物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上突出亮点

  教师展示南极的相关图片,师生讨论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斯科特探险队员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的仰慕,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复述环节没有照顾所有学生,朗读训练不够。由于篇幅长,授课时间短,因而对于文章,只让学生读了两遍,并没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探险队员们面对险境所表现出的高尚的品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探索尝试,也要多照顾后进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善。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6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

  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同学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同学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同学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同学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同学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同学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和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同学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和。其实这也是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同学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经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置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局部时,应引导同学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准备可以更充分。如:

  同学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同学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机会。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藏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7

  本周我进行的是《伟大的悲剧》的线上授课,《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颂扬的是一种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与去年国庆时所播的《攀登者》这部电影主题契合,所以我运用了《攀登者》这部电影来进行导入,从而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而且《伟大的悲剧》这一课篇幅较长,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把握的难度较大,所以我给了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并且让学生们借鉴课堂提示中快速浏览的方法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结束后我给予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接下来在我的提示下我们也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三部分,从而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就更容易一些,同学们在解决“斯科特探险队遇到了那些困难”、“文中的‘悲’体现在哪里”、“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这三个问题时就更为清晰地找到答案所在的主要段落,对于这篇文章情感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首先,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攀登者》与《伟大的悲剧》两者之间的贴合度不高,其实《攀登者》也是在传达一种崇高的探索精神以及高尚的心灵,而且其中其实也是有悲剧发生的,而且《攀登者》中是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这也是伟大的,因此也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悲剧”,这与《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去探索南极的性质是相同,不过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攀登者》最终是成功了,而斯科特一行最后却失败了,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不过最后的结果都是给予了后人精神鼓舞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其次,还是在时间安排上,前面的耗费太多时间,后面的东西就会匆匆掠过,但还会有一种情况是时间与问题之间的尴尬,就是这个时间剩下的不多不少,可问题很重要而且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讲解,所以剩下的时间不够,但要是留给学生又有些多,这样的话就会让课堂有些尴尬。最后就是在剩余时间里学生的任务安排上不够明确,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了这些留给他们的时间,所以在课堂结束后如果还有时间留给学生那一定要把这段时间里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只有这样这最后剩下的时间才不会被浪费。以上就是我对于《伟大的悲剧》这一课的反思,希望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8

  1、注重教学的整合

  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畅谈探险者——伟大”“感悟探险者——伟大的悲剧”“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设计,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上,突出亮点

  从让学生话说身边的英雄起,到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关注时事日本大地震,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贯穿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学生有了许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很好地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一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采用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既有了长文的整体感知,又有了细节突破,注重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我觉得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在教学上确实有了很多的突破,很多亮点。从课堂效果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长文该如何教方面,给了教师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该教师在课后做的反思中所说,平日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上是我对该教师对本文处理方面的一点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立志于“有效教学”“生本课堂”的探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9

  认识悲剧,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也不能仅仅是读几句话就真的能体悟得到的,得让学生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我先是出示了一系列人们向这几位致敬的图片,国王跪下以致敬,公主亲临南极以致敬,全人类给南极命名阿蒙森—斯科特站以致敬。我抓住文章中一句有争议的话,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人类来说,第一个达到这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在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说,我们不能看重最后的结果,二应该看重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不畏死亡,勇敢面对的精神,那他就不是失败者,而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悟“悲剧”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能把感悟的过程细化,跟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的联合起来,再辅以一定的视听或画面,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也是可以做到的。

  遗憾的是,文章过长,预习时间短暂,导致部分学生对文章内容不是很熟悉。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篇10

  课文篇幅长,容量大,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受思悟。

  由于没有布置课前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采用了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将几个要素串联起来复述全文的方式来了解课文大意,再用一句话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思考之前,我又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3、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以让学生寻找最感动敬佩的情节的方式,直入文章内里,符合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感知思维切中肯綮。学生在朗读相关语句时,第一遍往往不能达到“有感情”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迅速体会当时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后面的朗读中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地感受思考、讨论交流,体现学习的主动与合作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示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本堂课在生成教学中,由于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在预料之内。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遇到了一个多音字──粘。这个字到底应该读“zhān”还是“nián”?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愣在那里。我马上提示他们:“解释为‘橡胶或糨糊的性质’时读‘nián’,解释为‘用胶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读‘zhān’。”学生马上就理解了,读作“zhān”的时候作动词用,读作“nián”的时候作名词用,课文中的原句是“粘住鞋”,毫无疑问应该读作“zhān”。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从学生的笑脸上看到了他们内心小小的成就感,马上抓住时机提醒他们:“学习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向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

  本课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1、如果在课前布置预习,就能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对主题的探讨上;

  2、在介绍作者时,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3、在设计问题上,可拉开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回答问题;

  4、在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这一环节上处理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5、由于在复述课文部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大部分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成果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的教学反思01-06

《伟大的悲剧》语文教学反思03-2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05-01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12-24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3篇02-22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精选13篇)06-15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05-0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的教学反思05-02

新人教版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