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20 00:01:34 宇涛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

  这篇课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语言朴实生动,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这一道理,我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把花放在临街窗子的外面,花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2、把花放在屋子里或阳台下,在家里或走到阳台上才能看到花。你喜欢哪一种养花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这两种方式都有学生选择,但经过激烈的辩论,答案全部趋向第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内涵也逐步明朗化。孩子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这一节课轻松地突破了难点,我特有成就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2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本组课文的教学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根据这个目的'我确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词,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品关键词,领悟德国奇丽的景色和独特的风情。

  课堂上,我注重了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比如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出示鲜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去感受,还让学生通过想词来帮助理解,如:像这样描写花美的词语还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学生交流到:(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文中用“花团锦簇”写出了花的形态美,用“姹紫嫣红”则写出花的色彩美。这样既对词语加深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教学“莞尔一笑”时,先学生了解这个词的来历,再让学生这样笑笑。在教学“应接不暇”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应接不暇”的意思是花很多很美,眼睛看不过来。之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词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山阴道”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认识“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个八字成语的意思及来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暇”的书写,采用字理教学,让学生对“暇”有了直观、形象地认识。“脊”的书写是个难点,通过多媒体演示,范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书写方法。

  二、注重了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绘声绘色。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进行品读时,使之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我紧扣第三自然段展开教学。当学生找出了重点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后,用课件出示这几句话,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1)指名读这些句子,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2)抓住的重点词语“任何、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山阴道”让学生品读;

  (3)学生汇报交流读出的感受;

  (4)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怎样?

  (5)创设情境引读等等。这样几个来回,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到位,对异国风情的感受一步步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步步得以升华,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通过让学生在文中去尽情地体验异国他乡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感受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德国人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思想,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我为人人是奉献美”和“人人为我是收获美”。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加和谐统一。

  回顾整堂课,还有很多不满意之处:对学生整体的关注还不够,给他们的空间还太少。为了课堂的完整性,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为了课堂的完整性,也没有给更多的孩子发言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感悟理解。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些遗憾,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3

  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文第三节时,有一句描写德国街景的句子,在这句句子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几个词的词义要学生理解,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图,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是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词语,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这是季羡林先生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精美隽永的散文。文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德国风情。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方面要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理解和积累优美语言;另一方面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我班的学生自小生活在城中村,受生活经验所限,视野、见识不够开阔丰富,德国对于他们来说遥远而神秘。因此,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辅助课件的呈现能较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德国的花美、景美,从中积累优美的词句。但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我猜想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不少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相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4

  《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讲课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一开篇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由衷地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多么地耐人寻味;课文的最后,作者谈到自己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对德国的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赞美。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有两个地方值得我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

  一、提倡“慢”课堂,把“以生为本”牢记心头

  本课的教学一共用了6课时,原本我计划将第1.2课时放在熟悉课文内容上,包括扫除生字词障碍、规范手语表达、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等等。按照之前的预设,用两课时来疏通课文,在时间上应该是较为充裕的。但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教学时间超出了预设。由于课文中出现了好些个四字成语,这对理解力较弱的聋生来说很是晦涩难懂。像“莞尔一笑、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耐人寻味”等成语,让学生乍一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借助《完全解读》这本书初步理解词义,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做到“词不离句”,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一番,之后我请学生上台说说他(她)对这几个成语的理解,再由老师进行更正并尝试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成语造几个句子,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由于在学习字词上用掉的时间超过了计划用时,所以我本能地放慢脚步,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进度,将之前定下的5课时教完本课增加至6课时,从容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我们的教学说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学生跟不上老师预设的教学步伐,那么这时“以生为本”是我们最应坚守的唯一的指导教学的底线与原则。

  二、直面“生成”,让“课堂生成”成为教学中的彩虹

  都说好的课堂大多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这一课的教学也给了我始料未及的惊诧与挑战。在读到课文中“……他们的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时,有一位思维很活跃的学生立马站起来问道:“德国人脑子坏了吗?把花种在窗外,自己看不到,那为什么还要种?”我原本以为学生读到德国人种花给别人看会觉得他们很无私、很值得大家向他们学习,而这位学生表现出的不一样的脑回路着实令我有些缓不过神来。

  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质疑,我是这么处理的:首先,表扬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接着我出示备课时上网找到的在沿街的窗口各种花儿竞相怒放的图片,请同学们观赏美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快被图中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象吸引住了,我赶紧追问大家,这么美的'街道你们喜欢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是不是很愉悦?而且老师相信爱拍照的同学一定会在这里拍下很多美美的相片去发朋友圈的。可是,这些漂亮的花如果没有人种在窗台上,那我们哪能置身于花海而心旷神怡呢?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德国人很勤劳、很爱花、很爱美?你们再想一想,如果大家都把花种在自己家里,那这条街道还会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美吗?听老师这么一说,还有同学认为德国人的脑子有毛病吗?这时,班上的同学都在以摇头回应我。我最后进行小结:其实这正是本文作者要大力称赞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耐人寻味的美好境界啊……

  在我看来,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珍视学生带来的计划外的“课堂彩虹”,这是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的一条捷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对生成的课堂“温柔以待”,努力使每一堂有“生成”的语文课都能成为我和学生共同的、不可重来的、令人欣喜的生命体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力求通过文本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引领学生去自主领略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短文,语言精美隽永,意境淡雅悠远。文章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作者像拉家常似娓娓讲述着德国的风景民俗,又像在品一杯清茶似回味着一个通俗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完课文后,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另一篇体现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小品文——《剪掉一半的窗帘》。文章描述了作者见到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帘都只有一半,询问德国朋友,朋友告诉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别人看到窗台上的花,花既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别人看的。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为什么德国会成为童话般的美丽王国,因为每一个都为别人着想,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环保意识。

  我们学校教学楼每一层的阳台上都栽种着迎春花,每个星期,孩子们都会为我们班阳台上的迎春花拔草,我告诉他们我们在自己的教室里也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是,当我们走出教室,走到操场的时候,就看到了在灿烂阳光下绽放着的迎春花,每个班的`同学都在精心地照料这可爱的花,所以这花才愈开愈艳。迎春花不仅美化了我们的教学楼,美化了我们的校园,还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早春的讯息。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孩子们还谈到了我们的读书角,谈到了每天的轮流值日……

  作为师者,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善于挖掘文本蕴藏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懂得要想拥有和谐、美好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必须有一颗“我为人人”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人为我”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短篇散文,文章介绍了作者早年在德国留学时候的亲身经历,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抒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在:

  1、了解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德国风景和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实际生活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所以,我在教授第二课时之前,在第一课时把第一个教学任务完成,达到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完全掌握重点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主要抓住作者对德国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分别从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两方面为结构线索展开授课,首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德国奇丽的景色的句子和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文章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通过图片和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如入画境,激发学生以赞赏和欣赏的语气将有关描写深情朗读。这样让学生品味语句、走进画面、感悟画面、读出情感。接下来我重点让学生找出能体现德国是一个奇特民族的语句,引导学生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的具体体现做以具体的感悟。最后,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作者对德国的精神品质的赞扬,我在扩展延伸板块让学生观看了德国和日本对二战后反思的态度,指出德国更有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态度,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

  整堂课总体来说是按照自己预设开展的,能够做到目标突出,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在学生的理解句子和感悟情感方面的方法引导上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的答题。特别在深化主题和学生情感的激发方面,扩展延伸的内容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注意展示自己最美丽的“花”,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质。

  但在授课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

  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方面,一个是学生还不能形成良好的听课和答题习惯,另外一个是自己在提问的方式方面还不能做到准确而精炼,这在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不断地提升。其次就是自己的普通话有时还会出现个别差误,这点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引导,所以这点我会努力注意和注意训练自己的普通话。还有自己在板书和多媒体运用方面还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授课节奏保持相对稳定和齐速,所以以至于多媒体辅助课件的效果不是那样的点睛之笔。总而言之,这堂课自己相比较上学期的课,有了一点进步,但不足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所以我会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7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精美隽永的短文。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教学本组课文,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平时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教学设计,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生成都是可圈可点的,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主线明晰,能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为此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品读重点词句,并结合一些优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理解文本,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干练、对学生的态度和蔼、亲切。

  本次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1.教师教态不够自然,稍显羞涩和拘谨,精神气不足。

  2.教师语言欠缺准确性,地方口音较重,前后鼻音区分不是很准确。

  3.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不强,对课堂生成未能及时抓住,丢失了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升华的好时机。

  这是我第一次在全校老师面前的展示,相对而言,讲完课后我的心情既轻松又沉重。这下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因为终于将特岗教师汇报课讲完了,等待真是漫长。同时,我也更深一步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还需要我不断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磨砺和成长。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毕竟老师面对的不是自己一人,而是无数的学生。只有老师更进步,学生才会更成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8

  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花朵朝外开放,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享受和快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课后回味,觉得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9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这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季羡林先生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描绘了德国迷人的风光,又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同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如何才能让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呢?又从哪儿入手进行突破呢?我认为可以从奇丽二字入手,感受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欣赏德国优美的风景,积累语言。

  在教学时,我从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来组织教学,紧扣“奇丽”二字,引导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新奇与美丽。

  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新奇”的景色,学生在理解“奇”字的基础上,很快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顺势抓住三个“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景色的新奇与独特之处。

  接着,我由女房东与作者的对话,过渡到第三自然段,引领学生感受德国美丽的景色,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想象奇丽的景色,同时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入情入境地感觉德国的奇丽景色,积累优美语言。

  至此,难点尚未突破,如何过渡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引导学生体会的同时,又从中受到教育呢?于是,我问学生“仅仅是花造就奇丽景色的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大部份学生找到了答案,成功过渡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只有置身于其中,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被带入文段中理解这种境界,我又趁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解到受到启示与教育,感觉较深。最后由这种境界,点明这就是奇丽景色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个民族的奇特之处,回到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到这里,学生已经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这个有着奇丽景色的民族的奇特性,最后,再次回到作者五十年后重游故地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从而再次突出主线。

  课上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的充分预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课前的'充分预习能够对课文的学习发挥很大作用,五年级的学生也完全具备这个能力。德国风光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尽管课堂中我精心设计了欣赏德国风光短片的环节,带给学生诸多惊喜,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可以在课前设计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的预习,这样在导入环节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德国风光资料交流,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课堂情境的创设有些生硬,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抓住三个“都”深入体会德国新奇的景色具体体现在哪时,我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来,而是自己一股脑儿说出三个“都”,这样,学生缺少思考,自然缺少体验,无法进入情境。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1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这篇课文是一篇新课文,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想把这节课讲好,就得下很多时间和精力备课,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来更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那段经历,做课件。特别是德国的风土人情,只有自己充分的了解了德国的情况,讲起课文来才能应付自如。在熟读课文之后,我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都细细的逐一通透的理解了一番。只有在充分的了解了教材,知道了要教什么,从哪里入手,哪个地方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是难点,才能想办法如何去解决这么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就理解了,就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在大量了查找阅读和课文相关的资源之后,既如获至宝,又感觉杂乱无章。一时间心里很乱,比如课文的导入,就有很多设想,感觉都不错,难以取舍。

  上课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参,在这虽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较浅显易懂,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策略,那就是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段,划出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与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为教学的两根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在教学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季羡林旧地重游德国的感受和者对德国的评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分别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并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和“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朗读、个人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和领悟德国花美、景美、人更美。

  这一堂课讲下来,虽然很忙,很累,但是绝对非常有收获,对自己的教学看得更加清楚了,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樊校长和同组的老师们提出的意见给我很多的启示,思路会拓宽。用樊校长的话说:要有自己的想法。是啊,在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可谓是百花齐放,作为第一线上的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适合自己学生的,能发展学生的,能提高教学水平的是很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2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上完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课,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的欲望,我准备了几幅德国美丽风景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德国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发出了赞叹声: “哇!真美啊!”等孩子们进入情境之后,再让他们仔细揣摩文字的魅力,并带着这种赞美的感情去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德国的花的美,体会德国人那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仅感受到花的美,还感受到心灵的美、内在的美。

  二、读为本 多彩而不单一。

  这节课在读的方式的设计上灵活、多样,有让学生以读悟情的自读,教师示范的导读,想象情境的听读,渲染情感的齐读等。如三个层次的不同角度的读课题,使学生对课题有了深入的多层次的理解;又如教师范读描写德国奇丽景色的部分后让学生想象,就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了情境中,还有一次次循环反复的引读等等都很得法有效;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内涵,使阅读的空间得以有效地放大,变得更开阔和明朗。

  三、开启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精彩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读完写花的句子后,代伟说:“我不但从中感受到了花很多、很美,还感受到了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孩子的灵气、无限的潜力让我简直难以想象,不禁让我叹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真强啊!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时,学生的手如雨后春笋般的都竖起来了。张禹晗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橘子,如果我分一半苹果给你,你分一半橘子给我,那么我们就都拥有苹果和橘子两种水果,都能品尝到两种味道!自己的快乐是与别人一起分享的。”孩子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还有一个孩子谈到了南方冰灾时,有三位烈士为了大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大家没有忘记他,没有忘记他的家人,而且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董伟楠说“我们班级的值日生,无论自己承担哪一个责任区的卫生,他们都能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孩子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得多好啊!我承认,当时连我自己也没有想那么多,可孩子们却想得那么深远。

  我在心底里暗暗佩服孩子们的灵动,不由地叹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真是耐人寻味啊!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因此,我要学会给孩子足够大的平台,把他们的潜力尽可能的挖掘出来。

  下课后,总觉得意犹未尽。短短一节课,很难把文章的全部魅力展示给学生,由于朗读指导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名篇的教学总是带着缺憾。也许,缺憾也是一种美。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和想像。就我个人而言,在教学方法上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也许大家集思广益,才能真正把名篇教学做得更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3

  在认真解读了文本之后,我认为这虽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较浅显易懂,只要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文章的主旨,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在我反复“光顾”教材的过程中,总觉得还少点什么。“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其实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想只要我们的孩子认真读书,都能理解这句话。生活中孩子们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这一点,我相信孩子们也能举出实例。但仅仅能举出实例,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德国这个民族的这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是这样,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由此,我首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事实上,当我讲完这一课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时,我觉得我的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总的教学脉络清晰,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从而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想象描述花团锦簇的景象时,同学们发言都很精彩,这说明学生是在认真读书了,这一点我感到是我的一大突破。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我有点浪费时间了,处理得太繁琐,学生已经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还是让学生反复去读去想,读得太多了,反而有点“过犹不及”。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4

  一、教材理解清晰透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学习本组课文:

  一是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是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中作者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四五十年以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文章,不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我们读后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同时受到思想启迪。教材选编本文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

  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年段教学要求,以及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再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德国风景与民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朗读,课后搜集资料等,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其中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了解德国的风景和民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15

  本课在教学中我的闪光点有以下几点:

  1、整体感悟,抓住单元主题直奔重点,层层突破。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质疑,然后抓住单元主题,即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学习,进而突破其他内容的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悟到生活在德国的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会令人心旷神怡、心花怒放。同时让学生闭眼听朗读想象奇丽美景。我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民族奇特这一部分,还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然后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让学生感悟美丽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梦究竟寄托着他什么样的期待。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读中激情。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感情朗读训练,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让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梦的内容,再次感受德国人无私的境界。

  课文的结尾季羡林爷爷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我抓住梦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明白这不仅是季老仿佛进入梦乡,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更是寄托着季老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德国人民的这种境界,希望祖国人民也相处得这样和谐。让他们明白在美丽的鲜花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还隐藏着作者的一种殷切希望,难怪三十五年后季老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会感慨万千。

  在教学中我认为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指导朗读上,自己只注重齐读,没有给好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也没有给差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有的学生在“滥竽充数”,应该多给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对于朗读的指导,自己做得还不到位,体现德国奇异景色的那一部分,我虽有范读,但我在让学生齐读时,学生把我标出的重点词读得声音非常大,以示重读。但我们知道重读不只是只有大声读,只要能体现出这几个词语,体会到景色的美,轻声也可以。这与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训练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以后应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2、自己的语言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没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有时甚至有些罗嗦。有些过渡的语言还不是很自然,有些牵强。对学生说的话,我的评价性语言不够准,不够活,有时干脆什么也不说,没有适时地将学生的心灵唤起,适时地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我想我应该丰富自己的内涵,不断学习、读书,积累自己的语言。还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和博爱去引导学生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我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比较亲切、和蔼。学生积极性也较高,发言也还不错。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适合自己和学生,条理清晰,能抓住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展开分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也在感受语言、品读语言、感悟内涵,在朗读中感知文章,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写作特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与文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03-0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语文教学反思03-1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04-3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6-24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9篇03-0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9篇)03-0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合集9篇)03-09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集锦9篇)03-1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语文教学反思(汇编9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