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苹果教案

时间:2024-03-16 07:03:49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苹果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苹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苹果教案[通用]

幼儿园苹果教案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循规蹈矩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

  (1)演示一下切法。

  (2)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横切面果然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或是出于方便出于公平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4、“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魅力”。文中指什么?(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出示名言警句

  (1)、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7、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晰

  魅力

  学了课文,你想探索什么?(想知道第一个发现这秘密的人是谁吗?还想探索其他吗?)

  附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苹果里的星星》生字组词西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苹果里的星星》生字组词西南师大版

  【箱】

  读音:xiāng

  巧记:竹(?)“木”在眼(目)前。

  字义:①像箱子的东②收藏衣物等的方形器具,通常是上面有盖儿扣住

  组词:①信箱风箱②木箱皮箱书箱

  造字:形声法

  造句:她每天都准时打开信箱,看看是否有爸爸的信。

  笔顺:“?”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木”左伸右缩。

  字歌:竹木做书箱入厂进车厢霜前有大雨雨水到湘江

  2【茎】

  读音:jīng

  巧记:野径无人草(艹)丛生。

  字义:①通常指植物的主干②量词,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组词:①茎部茎叶地下茎②数茎白发

  造字:形声法

  造句:爬山虎的根部和茎部可以入药。

  笔顺:草字头横长;横撇、点伸展,底横最长。

  字歌:有草指根茎两人走捷径强劲而有力轻车缓缓行

  3【凹】

  读音:āo

  巧记:一口又一口,全都张着口()。

  字义:洼下,跟“凸”相对

  组词:凹陷凹地凹透镜

  造字:象形法

  造句:由于连日的劳累,他的眼窝深深地凹陷了。

  笔顺:两边内收。横画间距均匀。

  字歌:地表有凹陷凸起地不平

  4【呈】

  读音:chéng

  巧记:头上长嘴(口)来称”王“。

  字义:①显出,露出②恭敬地送上去

  组词:①呈现②呈献呈递国书

  造字:形声法

  造句:春天到了,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笔顺:”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5【晰】

  读音:xī

  巧记:分“析”一“日”万事明。

  字义:明白,清楚

  组词:清晰明晰

  造字:形声法

  造句:我们家电视的图像很清晰。

  笔顺:“日”窄短;“”撇、点协调,“斤”横短竖长。

  字歌:雨水淅沥沥有虫是蜥蜴日出看清晰皮肤很白皙

  6【矩】

  读音:jǔ

  巧记:前后放矮柜。

  字义:①法则,规则②画方形的工具

  组词:①循规蹈矩②矩尺

  造字:会意法

  造句:他做事循规蹈矩,没有创新,难成大器。

  笔顺:“矢”首笔撇短,捺变点;“巨”上横不宜长。

  字歌:矢到是矩形有火点火炬木头做橱柜足量知距离

  7【未】

  读音:wèi

  巧记:“一”向上爬忘了本。

  字义:①副词,表示否定②未时,指下午一点到三点③地支的第八位

  组词:①未曾未必未婚未成年

  造字:象形法

  造句:虽然未曾见过面,但我们已通信很长时间了。

  笔顺:上横短,下横长,中竖写在竖中线上。

  8【或】

  读音:huò

  巧记:“戈”下躲着“一”“口”人。

  字义:①表示选择②也许③文言代词,某人,有人④稍微

  组词:②或许④不可或缺不可或忽

  造字:会意

  造句:你快走,或许还赶得上车。

  笔顺:“戈”稍大些,斜钩取弯势,撇短而略弯。

  字歌:

  或字能变

  土在域边

  下面加心

  迷惑眼前

  9【疏】

  读音:shū

  巧记:蔬菜拔草,疏忽大意。

  字义:①不熟悉②分散

  组词:①生疏荒疏②疏散疏于防范仗义疏财

  造字:会意法

  造句:如果不经常复习,很多知识我们就会觉得生疏。

  笔顺:左迎右让。左部紧凑有致;右部末三笔匀称舒展。

  10【偶】

  读音:ǒu

  巧记:遇走了(禺),人(亻)相陪。

  字义:①偶然②双,成双或成对,跟“奇”相对

  组词:①偶尔偶然②偶数无独有偶

  造字:形声

  造句:在上学的路上,我偶尔能看见那位老人。

  笔顺:左窄右宽。“禺”偏左,长竖下面提偏右上。

  字歌:

  有只小木偶

  寓所在高楼

  聪明不愚笨

  遇事冲前头

幼儿园苹果教案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进一步体会,创造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初步学会通过抓住精华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精华,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及创造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个图案,大家都很熟悉。(板书:五角星)

  2、你在哪儿看到过“五角星”?

  3、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苹果里去找一找五角星。(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得出来,不少同学充满着疑惑!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大意。

  读懂了吗?能简要地说说课文讲的什么?(课文讲述了邻居小男孩向我展示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把握重点,深入学习。

  A、再现故事

  1、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一读就基本理解了。苹果里竟然能切出“五角星”真是太有意思了!

  2、小男孩是如何向“我”展示这个新发现的,现在,我就是你们的邻居大哥哥,你就是小男孩,向我展示一下,行吗?(学生准备)准备的时候,请想好自己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等。

  3、情境表演,结合理解课文。

  (1)表演中,穿插人物话语表达的指导。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神秘、神气、眉飞色舞)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急切、迫不及待、自信)

  “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自豪、得意、兴奋)

  (2)切苹果时,穿插提问,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错了,错了,大家告诉他苹果该怎么切?(从顶部切到底部)

  ●现在,你准备怎样切?(理解“拦腰切”)

  4、大家以前看到过苹果核像个五角星吗?很少有人看到这个图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图案,就是——(鲜为人知)

  5、(对小男孩)谢谢你带我们发现了苹果里这个鲜为人知的五角星。

  6、齐读课文1—3自然段。

  B交流启示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启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换一种想法

  2、出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齐读。

  往大处说,(或者是更普遍地说)什么叫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什么是创造力,就是突破常规思维。)(板书:创造力)

  四、拓展交流,小结过渡。

  1、读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我们知道了,从小处说,创造力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更普遍地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

  2、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有很多创造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才能。

  3、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像换一种方法切苹果那样简单,它需要人们不仅要善于去发现,去思考,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甚至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历程。

  4、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创新,不畏艰难,才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则《语文补充阅读》中的小故事《织梦的孩子》,走近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五、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

  1、学生自读故事《织梦的孩子》。

  布置思考问题:

  (1)哥伦布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2)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与很多人有什么不一样?

  (3)故事中最吸引住你的是哪个部分?

  2、阅读交流。

  问题一:哥伦布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哥伦布的梦想是有一天坐船飘洋过海,到新的地方去。

  问题二: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与很多人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人相信地球是扁平的,如果船行驶到地球尽头,就会掉下去,失去踪影。而哥伦布和一些有学问的人则主张地球是圆的。

  补充提问:

  有同学知道哥伦布1492年出海航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吗?(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而这次航行,哥伦布却是向西航行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指点:这正是哥伦布与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的地方。当时很多人都因为此而嘲笑哥伦布,甚至认为他是傻子说疯话。哥伦布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更得不到支持,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仍顶着压力,冒着危险开始了新的航行。

  问题三:故事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个部分?

  (1)哥伦布整个航行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2)这是课文的精华部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深入地学习,就像我们刚才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抓住了小男孩的展示和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两个课文的精华部分一样。

  4、学习故事精华,深入体会哥伦布的不懈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1)请同学们再细致地读读故事8—14自然段,哥伦布的船队在航海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哥伦布是怎么做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圈出关键词语。

  (2)交流

  遇到的困难:

  ●途中的一座山顶冒出烟和火的`火山,吓坏了水手们。

  ●大多数船员一直没看到陆地,心中越来越害怕。害怕……害怕……

  ●风浪大的时候,水手们埋怨;没有风时他们也埋怨。

  ●10月10日,连其它两艘船的船长都要求回航了。

  哥伦布的做法:

  ●为了安抚水手们,哥伦布答应他们,第一个……

  ●哥伦布恳求大家:“再给我三天期限……”

  结合学生回答:

  船员哥伦布

  害怕安抚

  埋怨恳求

  (3)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怎样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前后四个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4)创设情境,想象表演。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担任哥伦布的角色,带领船队一起远航。(指名学生担任哥伦布角色,一排学生担当水手)

  师描述情境:

  哥伦布带领水手们登上了帆船。(出示图片)

  1492年8月3日,他们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鼓帆向陌生的海洋前进。(播放海浪声)海风呼啸,巨浪翻滚。

  船日夜不停地行进,一个月过去了,单调寂寞的海上航行让每一个水手感到无比厌倦。9月6日,水手突然发现,海中有一座山,山顶冒着烟和火,水手们吓坏了。

  船继续前进,举目四顾,周围只剩下茫茫的海水,连一只水鸟的踪影也没有,陆地究竟在哪里?水手们心中越来越害怕。(引导水手说话,哥伦布回答。)

  9月的天变化无常,一会儿风急浪高,一会儿骄阳似火,水手们不停地埋怨。(引导水手说话,哥伦布回答。)

  两个月过去了,船队仍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10月10日,其它两艘船的船长都一致要求回航,哥伦布恳求大家(哥伦布的话)

  哥伦布整天在甲板上守望,期待着陆地的出现。

  (音乐)一天,终于有一群鸟从头顶上飞过。海面上还飘着树叶和粉红色的花朵。这一切预示着什么?

  (5)指导朗读,体会成功的喜悦。

  真的会出现陆地吗?

  引读指导16—19自然段。

  要点:

  ●看到一点亮光,就看到了——一丝希望。

  ●景色是那样的美,此时水手的心情一定是十分的喜悦

  ●高喊读出兴奋之情。

  ●此时的哥伦布呢?他“跪下来,亲吻脚下的大地”。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地球,我的母亲》,创作时他激动不已,一次又一次亲吻着大地。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哥伦布内心一定也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练读)

  学生分角色读。(配乐)

  5、学习故事的结尾。(引读20、21自然段)

  第二年1月4日,哥伦布的船队开始回航。3月15日安全回到出发地:西班牙巴罗斯港。

  哥伦布因为坚持不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伟大的英雄。国王和王后召见了他,他被封为“海上大将”。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并补充了《织梦的孩子》,重点抓住了两篇课文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深入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指点: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独特的发现,深入的思考,更里不了勇敢的探索。

  2、作业:

  (1)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给哥伦布和发现苹果里五角星的孩子写几句话。

  (2)继续阅读创造发明故事。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织梦的孩子

  创造力换一种想法(思维)勇敢的探索

  船员哥伦布

  害怕安抚

  埋怨恳求

幼儿园苹果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5、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幼儿园苹果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显示新本领

  五角星深有感触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造句;

  4按课文内容填空;

  5听写词语。

  课外:

  1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haoqie

  鲜好切

  xianhao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而且苹果里有()的五角星,这种()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什么叫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

【幼儿园苹果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苹果教案01-17

幼儿园苹果教案01-18

幼儿园大班教案《苹果》07-22

幼儿园观察苹果教案08-25

苹果娃娃幼儿园教案02-08

幼儿园小班教案《苹果》03-29

幼儿园托班《苹果苹果红脸蛋》主题教案08-25

幼儿园小班音乐苹果教案06-22

《苹果丰收》幼儿园大班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