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测量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1-18 07:39:31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测量幼儿园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量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幼儿园教案集锦[15篇]

测量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水彩笔、吸管、粉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谁知道我们活动室里的黑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呢。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手、筷子、铅笔等)来测量的黑板的长度。

  2、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3、请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活动室里的物品。

  4、幼儿两人一组测量桌子的长度。

  幼儿两人分成一组,一人用筷子、铅笔、水彩笔分别测量桌子的`长度,另一人用记录表对结果进行记录。

  5、观察测量结果,得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长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次数少,短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次数多。

  提问:怎样选择测量工具。

  三、结束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回家以后测测你们自己家里的物品(桌子、椅子等长度或高度),并记录结果。

测量幼儿园教案2

  设计意图

  《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于生活并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而大班幼儿在思维逻辑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相对于空间、时间甚至数都有一定的基础,本班幼儿最近迷上了长度测量,尤其是对自己和同伴身高是特别感兴趣的,在开展了用刻度尺测量活动后,经常看到幼儿用班级刻度尺量量这,量量那,但班级刻度尺数量有限,一些幼儿就没有刻度尺于是教师产生了自然测量的想法……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尝试记录结果。

  2.通过记录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3.在自主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用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进行直线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活动难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用一种工具进行同等长度测量的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情景导入PPT图片、桌子、椅子、玩具柜、测量结果表

  学具:笔、纸条、书、牛奶盒等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PPT

  1.师:小朋友们从图上看到什么了?(老师在擦桌子、小朋友的椅子、老师在搬玩具柜等)

  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平时吃饭的桌子、现在坐着的小椅子、包括放玩具的柜子他们有多长多高吗?

  2.集体讨论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以上物品。

  二、出示各种测量工具,幼儿分组

  1.出示各种测量工具讨论如何进行测量

  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这些物品,想让大家用这些物品为我们的桌子椅子进行下测量。

  2.师:怎样测量才能使结果是准确的呢?

  每次测量时能不能与上一次结束处有空隙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上一次的结束处在哪里?

  教师小结:每一次测量时候要将前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当作下一次测量的起点,而且要在每一次测量的结尾处做好标记,整体测量完要及时记录。

  3.幼儿自由分6组,(每两组测量同一样物品)选择本组测量工具并领取测量结果表。

  三、幼儿操作,为物品进行测量并简单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提示幼儿进行结果的'简单记录。

  四、分享交流

  分享各小组的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教师肯定所有符合要求的测量方式,不给予好坏评价)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体会测量工具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张老师觉得你们都好厉害呀,突然我发现了个现象,每两个组测量的物品是一样的,可是因为他们测量工具长短不一样,我们来看看结果,哪个用的多哪个用的少呢?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帮助幼儿体会测量工具长短与使用数量的关系)

  五、教师总结

  师:今天我们有趣的测量就结束了,运用测量我们知道了桌子、椅子和玩具柜的长度、为我们棒棒的自己鼓鼓掌吧!这样的方式可以用在生活中任何你想知道的长度测量中,小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每天都测量一种物品哦!再见!

  活动总结

  本次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特别愿意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结果记录结果,但是在结果表上记录结果时教师观察到有些幼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记录,还有些幼儿在测量时用了很多工具,导致结果不准确。但是整体来看幼儿在活动中还是学习到了自然测量的方式,理解了测量工具和使用数量的关系。教师下一步要重视幼儿填写结果表或者操作单的能力,多开展类似活动。

测量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法测量出蔬菜的长度。

  2.尝试探索不同的测量方法,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黄瓜 ,茄子

  2.长长的蔬菜实物若干,各种小型测量工具如小棒等若干,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长长的蔬菜

  1.观察图片:黄瓜,茄子

  教师:这是什么蔬菜?

  黄瓜和茄子看上去怎么样?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的蔬菜。)

  2.这些长长的'蔬菜有多长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量一量)

  二、寻找测量蔬菜的方法

  1.教师:用什么量?怎样量?

  引导幼儿回忆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请幼儿演示用一个接着一个的测量方法测量黄瓜。

  告诉幼儿量好后还要想办法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

  教师:有一根小棒就画一条短线,量出来有几根小棒就画几条短线。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让幼儿想一想除了可以画短线来表示,还可以画什么呢?

  (提示幼儿还可以用圆点、图形等。)

  三、测量蔬菜

  1.提出测量要求:

  每张桌子上有两种蔬菜和一种测量工具,先量一种,然后跟小伙伴交换。

  量好了拿出记录纸和笔用刚才说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对记录有困难的进行引导。

  3.交流:

  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测量的,你们的蔬菜量出来有多长?

  4.引导幼儿从结果不同的小组中发现问题并讨论:

  为什么两个人用同样的工具量一样的蔬菜,可是量出来是不一样长的呢?

  引出测量方法的问题,师幼一起讨论。

  四、尝试用多种工具测量蔬菜

  1.教师:我们用了一种工具来测量蔬菜,现在请你们互相交换,

  试试用其他的工具去测量,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记录验证。

  2.幼儿操作。

测量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幼儿讨论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五、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测量幼儿园教案5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测量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参与测量活动,体验动手制作尺子的乐趣。

  2.能选用自然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高度,感知因测量工具的不同所带来的测量结果的差异。会用移动手指做记号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尺子并进行测量。知道用数记号的方法说出测量结果。

  3.能认真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能清楚地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水彩笔、铅笔、筷子;记录纸;长条形的白色硬纸;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桌子有多高——幼儿选用自然物测量并记录

  1.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的高

  师:上次,我们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了桌子的长和宽,但我们还不知道桌子有多高。今天,我们再来量一量桌子的高。小朋友们告诉我,要知道桌子的高,我们量什么地方?从哪儿量到哪儿?桌上,老师准备了铅笔、筷子和水彩笔,还有一张记录表,表上也画了这三种工具.你可以挨个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按首尾相接的方法,量好后记录在工具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分享

  师:你用了哪些工具来量?用水彩笔量,结果是几只水彩笔长?用铅笔量,桌子的高有几只铅笔长?用筷子量,桌子的高有几只筷子长?为什么桌子的高没有变化,而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所以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制作我的尺子

  1.尝试用指头量纸条的长度。

  师:我们今天做一个新的测量游戏。老师准备了一根长条,请小朋友用我们的一根手指,像老师这样,来量一量纸条有多长。试一试,用哪个指头最灵活方便?现在,自己边量边数,纸条有几个指头长?

  2.对手指测量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说,测量的工具长短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但我们刚才都是用的手指头,大家的手指头都差不多粗细,那结果应该也差不多呀?为什么有的是12个指头长,有的是16个指头长,差得太远。

  3.对测量时手指头移动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提示用做记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准确地测量纸条的长度。

  4.数一数,我的纸条有多长?

  数自己的纸条上有几个记号并记录在纸上。再次对比结果。感知结果比较接近。

  三、用制作的尺子测量书

  1.师:我们的纸条上有这么多的记号,现在我们拿一本书,把书的长的一边和纸条靠近,看一看、数一数长边在第几个记号那儿。你能告诉我书的长边有多长吗?书脊有多长呢?

  2.师:看我们画的记号还可以量书的长度,你认为它像我们平时用的什么测量工具?

  (出示尺子)看,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儿?什么地方不同呢?

  3.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师:我们平时见到人们都用什么样的尺子?他们如果量桌子的长,不管是用什么尺子,结果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尺子的记号,大家也把这些记号叫刻度,这些刻度都是一样长做一个记号,所以,量的结果就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用我们自己做的尺子回家量家里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自然测量与标准尺认识的结合点,就是自己制作尺子。孩子们开始应用已经获得的测量方法量桌子——引导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各异带来的弊病(萌发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用手指做记号在长条纸上——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尝试测量书本,发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领悟出这就是自制的尺子——尺子就是为了精确测量而发明的。几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并顿悟,了解标准尺诞生的原因,以及标准尺制作的初步原理。活动的价值由此得到凸显,孩子们在整个的活动中,参与积极,师生有效互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引领孩子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每一个环节学习经验的逐步积累都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提供了可能。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前期测量方法的经验积累还有差异,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未达到最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个别指导,在延伸活动和活动区活动中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活动评析:

  本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测量活动人手,通过易位或替换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着测量层层展开活动,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单位体系的认识,又分散了连续的整体(如被测的物体)分解成可以置换的小单位难点。使幼儿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活动从充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测量幼儿园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并能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问题。

  2.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测量记录用纸、木棍、铅笔、吸管等、A4纸人手一份、班级幼儿用的桌子八张、ppt课件

  三、活动重难点

  1.能用多种工具进行测量

  2.学习并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能记录测量结果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看看,我们班级有好多桌子,我们学习吃饭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你们想不想量一下他们的长度?

  (二)探索用多种工具和多种方式测量桌子的长度

  提问:

  1.你刚才使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桌子?你是怎么测量的?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2.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没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说一说)

  3.师幼共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测量。

  (三)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请你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你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测量的?(请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

  2.请你对比两次测量结果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两次测量结果会不一样?)

  3.虽然测量工具不同,但是测量出来的桌子长度都是一样的。

  (四)介绍常用测量工具直尺和卷尺

  师:刚才小朋友都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去测量了一些物品,那些都是非测量工具,正常的标准测量工具都是有精确的刻度线,像直尺和卷尺(教师出示直尺和卷尺实物让幼儿分享观察)

  1.幼儿使用自由测量尝试测量教室里的任何物品,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之间相互介绍测量的过程,体验测量活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测量家里的东西,并记录测量结果,回园后和幼儿一起分享。

  2.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常用测量工具测量物品,加深幼儿对测量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测量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3、同伴之间能相互合作,大胆的交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黑板、摸箱、标记

  【活动过程】

  1、导入:将幼儿分成五组,进行跑步比赛。

  师:你们知道刚才跑了有多远?有什么办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测量要求: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商量一下选一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工具和结果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3、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教师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4、请测量方法正误的两组幼儿分别演示,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老师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是第二次测量的开始,依次接着量)。

  如幼儿测量的都正确,也请一位幼儿示范,教师加以解释。

  5、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第二次测量验证第一次的测量结果。

  6、请每组推选一位幼儿介绍本组的测量结果。

  7、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因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量具越长(或大)测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得的次数越多。

  8、游戏:找宝藏。第三次尝试测量。

  幼儿从摸箱里摸出一张画有宝藏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进行测量,找到宝藏。

  9、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测量幼儿园教案9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

  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测量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测量幼儿园教案11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测量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幼儿初步掌握了用不同的测量物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做记录,活动中,部分幼儿对于测量方法的记录并不是能正确地掌握好,在幼儿自由操作的时候,教师适时地介入引导;在感知不同的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时,幼儿能充分利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并做记录,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趣较高,在掌握测量方法后,对于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幼儿更自主,活动更积极。在小结环节中,幼儿通过记录表,初步感知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自主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测量幼儿园教案13

  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猫头饰各一。铅笔。

  2、物体桌子、凳子、椅子。

  3、画有图形的测量纸、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买物品”为由,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今天我们幼儿园想去买一些新的物品回来。看看要去买什么?新买的物品要和这些物品一样大小哦。

  2、我们首先看(出示小桌子),桌子是这样长,这样宽。应该怎么知道桌子的边长呢?幼儿:可以用东西量一量。师:用什么量呢?我来找找(装着找东西样拿起身边的一次性筷子)。

  3、我们首先应该找到测量的起始点,沿着边线测量,用笔画个记号,首尾相连,直到把它量完。数数量了多少次,为了能更好地记住桌子的边长,我们可以把结果记录下来,记录在哪呢?(出示记录纸)这是桌子的记录纸,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老师示范用数字记录,数量多的用圆点记录。

  4、接着指导幼儿测量桌子的宽。

  5、好的,桌子的大小知道了,看看还要买什么?(出示小床)小床的边长又是多少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其它工具测量呢?(出示吸管)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上前示范,老师在旁边指导并讲解测量方法。

  6、他测得对吗?我们来看看结果是什么?

  7、还要买什么呢?还要买礼盒,小朋友想来测测吗?(准备吸管和纸条等测量工具)。请小朋友自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8、鼓励幼儿换一种工具测量。看看测量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9、验证小朋友的测量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的结果有两种呢?(因为用了两种测量工具)哪种工具测得次数多呢?为什么它测得次数多?

  10、引导幼儿说出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测量同一种物体,测量工具越长、测量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结果越多。

  二、集体活动。

  1、小朋友,班里还要添置什么物品呢?老师把这些要添置的物品都放到你桌面上去了,先看看有什么?你想测量什么?选择什么工具测量呢?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测量,老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方法并提醒幼儿用加点圆点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3、验证幼儿的测量结果,让幼儿说出“我用xx没看的xx,结果是几根xx那么长。

  4、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幼儿。

  三、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区角里去测量。并找找身体上的测量工具。

测量幼儿园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幼儿园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的椅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测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请小朋友把每种工具测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想想看,现在老师用筷子和胶棒测量钢琴,谁测的次数多?谁测的次数少?说说你的理由?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测量幼儿园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刻度是厘米)、刻度尺、长30—50厘米(最小刻度是1毫米。)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要求学生观察P6图1-1、比较AB长还是CD长?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其长度,或用圆规卡其长说明它们是同样长的两条线段。

  学生观察图1-2,比较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待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用刻度尺测其直径,说明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小结: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在生产和生活中,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提问同学:你知道刻度尺、钟表、温度计是测量什么的仪器吗?要求回答:刻度尺测长度,钟表可以测时间,温度计可以测温度。问:你们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吗?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长度。

  板书:三、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2.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提问: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简介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其他辅助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和微米。介绍单位换算关系。

  板书:1.测量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单位换算关系:(要求学生自己看书写出。)

  提问学生,要求回答:

  ①1千米=______分米=______厘米。

  ②1.5厘米=______毫米=______微米。

  ③1微料=______毫米=______厘米。

  ④25毫米=______分米=______米。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①认真观察刻度尺:

  教师出示1米长的刻度尺,结合实物说明要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三看:一看刻度尺零刻度在哪里?是否清楚?教师要指明零刻度在米尺上的具体位置,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找到零刻度线位置。教师要巡示帮助学生确认零刻度。二看它的量程,教师给出量程的定义,并让学生确认教师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以及同学手中刻度尺的量程。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1个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值。教师要拿最小刻度是厘米和毫米等刻度尺,让学生辨认最小刻度值,当众回答。同时,要求学生确认自己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教师小结、学生复述观察刻度尺注意哪三个问题。并板书: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观察刻度尺:看零刻度位置、看量程、看它的最小刻度值。(“三看”)

  ②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刻度尺要放正不可歪斜。要求学生看书P7图1-5。知道刻度尺如何放置是正确的。教师边讲边演示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

  其次,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点对齐。提问:如果直尺的零刻度磨损怎样测量?学生回答。参看P7图1-6,教师小结:在上述情况下,可以从其它刻度量起,但量得的长度值要减去起始边刻度尺的读数。

  第三,让学生看P7图1-7。提问:读数时视线怎样才算正确?教师指出,并演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视线要垂直待测物体的长度和直尺的刻度面。

  第四,如何正确读出刻度尺刻度值。(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画一个测量长度,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示意图,配合讲解和提问。)出示此小黑板,由多个学生读出测量结果。教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分析这些结果指出:由于你手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所以你测量的结果只能准确到毫米,毫米的下一位要用眼睛来估计,所以这一位数字是不准确的,(这样做比不估计更准确些。)但它是有意义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不写单位没有意义。对学生测量结果要逐一分析,指出正确与错误和错误所在。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读出P7图1-5甲木块的长度值。并指出测量时被测物体的末端如果正对着刻度线,此时的估计值就是数字“0”,记录时不可少。所以这个木块的长度应是28.0毫米。或2.80厘米。最后提问学生,读出P7图1-6。图中这本书有多宽?(答:13.8厘米)并将如何正确读值进行总结。并写板书: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尺要放正”,“确定零刻度”,“读数视线垂直刻度尺”,“记录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教师结合学生测量结果分析。

  ①什么是误差:由于测量长度结果中估计值不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同学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数值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不同:教师指出说明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及进行测量的人有关。测量时误差是不可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结合小黑板测量长度图、读值讲解。)对同一长度可以多次测量,把几次测量结果相加再除以测量的次数所得到的值。即为这几次测量的平均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结合小黑板上的图例、读值、演算求取平均值。)顺便说明,求取平均值,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与原测量值中小数点后位数相同,其最后一位要四舍五入。

  3.总结本节重点知识:

  提问: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教师从“看”、“放”、“读”、“记”几个方面总结。

  4.布置家庭作业:P8、实验:

  几点要求:1)用教师发给的长30厘米,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注意步骤1、“每组4名同学依次用同一把尺测同一作业本的长度。”注意两个“同一”。4名同学自己组合,报告要分别写出姓名。

  3)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项目有:实验名称、(看本节标题),目的: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器材及步骤均见课本,实验记录和结果填写在表格中。以上内容要求认真书写在作业本上。

  说明:本节内容较多,故实验安排在课下以作业形式完成。如果课上时间不很紧,也可在课上安排,这样效果更好。

  长度的单位换算可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些练习题,使他们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如较大单位换算成较小单位应乘以进率,而较小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时,应除以进率。对科学计数法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以后逐步加深为好。

【测量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测量幼儿园教案03-05

测量幼儿园小班教案08-25

幼儿园自然测量教案09-25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测量》教案02-28

测量幼儿园教案15篇03-05

测量幼儿园教案(15篇)03-05

《自然测量》幼儿园大班教案03-29

幼儿园自然测量教案(荐)11-22

有趣的测量幼儿园教案(精选10篇)04-20

测量幼儿园教案(范例1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