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1-19 11:21:5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角色前后两种不同的表现。

  2、使幼儿初步学习分析作品,归纳主题,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自制操作卡片“会长鱼的树”(幻灯、连环画)。

  知识准备:有关鱼的饲养知识。

  活动过程与方法

  1、出示咪眯的木偶,介绍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由一名幼儿戴小猫头饰出场:我是小猫咪咪,我最爱吃鱼了,可是自己钓鱼太辛苦了,怎么办呢?(小猫伸个懒腰,躲在一旁休息)

  (2)师:咦!小猫不钓鱼却在睡觉,那它要吃鱼怎么办呢?听完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1)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述一遍故事,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故事名字叫什么?咪咪是只怎样的小猫?它希望什么样?咪咪被谁捉弄了?它为什么要捉弄咪咪呢?咪咪实现它的愿望了吗?它是怎样实现的?

  (2)教师边放幻灯片或翻连环画册,边讲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请幼儿讨论:以前的眯咪是怎样的?所以它有什么愿望?后来咪咪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3)帮助幼儿归纳主题,懂得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实现愿望。

  咪咪爱吃鱼,因为懒所以希望树上长出鱼来,后来咪咪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发挥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拓展其思维范围。

  (1)帮助咪咪想出另外的方法。让树上长出鱼来。

  (2)启发幼儿想象创造,鼓励幼儿相互之间有不同的想法。

  师:世界上很多物品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人们不想自己走路就发明了火车、汽车;不想自己挑水就发明了自来水,你能发明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呢?

  4、请幼儿创编童话故事。

  各领域渗透

  音乐:教唱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美术:让幼儿画出自己的设计、想象,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

  生活中渗透:让幼儿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环境中渗透:张贴出幼儿的设计图案,鼓励幼儿的.创造,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

  家庭中渗透: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倾听孩子创编的童话故事。

  活动反思

  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我国传统的戏剧脸谱,感受戏剧脸谱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的美。

  2.体验自己动手绘画脸谱的乐趣,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3.养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态度。

  二、准备。

  1.课前欣赏京剧《五台山》。

  2.脸谱剪纸作品6-8幅,京剧音乐CD。

  3.各色油彩,毛巾,调色碟,围裙,袖套,镜子。

  三、过程。

  (一)、欣赏活动。

  1.幼儿边听京剧音乐,边自由欣赏各种脸谱作品。

  2.引导幼儿欣赏脸谱中的色彩,图案和造型,着重引导幼儿注意色彩中色块的表现,图案中对称花纹的表现,造型中角色表情的表现。

  (二)、 操作活动。

  1.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两人一组,共用一套操作材料,互为同伴设计一幅脸谱。(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要把油彩涂到五官内。

  2.巡回指导。(1)引导幼儿大胆用色,创设花纹,敢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意愿。(2)提醒幼儿运用对称、夸张的手段进行表现。

  三、评价:

  1.幼儿先自选自述脸谱作品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

  2.老师点出幼儿作品中对称图案,夸张色彩,精彩造型的特色表现。

  四、延伸活动。

  幼儿把脸上的油彩印在宣纸上,让全班幼儿互相参观、欣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玩过许多多人合作的游戏,如炒蚕豆、套花瓶、老鹰抓小鸡等,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同时他们也喜欢挑战有难度的动作。《蜈蚣走路》是多人合作走的动作游戏,要求步调一致,需要有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再套上脚环,这样的动作难度很大。大班幼儿乐于作这样的尝试。无论能力强弱,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都可以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为避免练习中的枯燥,设计了"蜈蚣长大"的情景:由两人过渡到多人合作,"蜈蚣练本领":提高难度,有利于幼儿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对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多人合作运动走的技能,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

  2、能多人合作,脚受束缚时走过障碍,动作平稳。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互相协作的品质。

  活动准备:

  长松紧带八根,上面缝有十个小环(细松紧带);

  垫子、拱形门、椅子;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听音乐,五人一组合作做韵律操。

  2、以"小蜈蚣学走路"的情节,学习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动作。

  A、两人为一只小蜈蚣,练习向前走,并能配上口令:"左右左"、"一二一"等。

  B、以"蜈蚣长大",练习三人、四人、五人走,要求动作协调,步伐一致。

  提示语:小蜈蚣可以站着走,还可以蹲着走,大家试一试。

  C、幼儿连在一起,沿场地走一圈,并配上儿歌"小蜈蚣,学走路,许多只脚不打架,喊声口令齐步走,一二一,向前走"。

  3、练习脚受束缚向前走的动作。

  A、出示脚环,讲解戴法。

  B、幼儿五人一组,戴上脚环,练习走路,要求步伐一致。注意安全。

  4、蜈蚣练本领

  A、设计三个情景:草地(软垫)、山洞(拱形门)、树林(椅子)。

  B、幼儿依次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5、蜈蚣走路比赛

  五人一组,分成四组,过草地,钻山洞,绕树林,比赛哪组走得最快,最稳。

  6、坐在垫上,解下脚环,做放松动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尽管动作技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在比赛中,幼儿为了追求名次,往往忽略了动作的.一致性,这点需要强调,同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建议:此活动可以分两次开展,第一次练习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动作;第二次练习受束缚走路的动作,这样减轻一堂课的难度,使幼儿的动作协调一致。

  小百科: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温馨提示:

  1.必须给孩子们穿上罩衣,否则衣服上的墨点很难清洗。

  2.为怕脏的小朋友准备些一次性尼龙手套。

  年龄:4岁~6岁幼儿

  时间长度:约3O分钟左右(视情况取舍)

  活动环境:室内

  活动准备:

  1.将12O克铜版纸裁成宽约3Ocm~4Ocm规格,并以美纹纸在反面连接成长卷。

  2.取竹棍约4Ocm长,用方巾将一头缠绕牢固,根据人数准备每人一个。

  3.另用小水桶备三桶浓淡不同的墨。

  4.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曲。

  5.在桌子四边铺上画毡。

  灵感打击乐

  教育可行性分析:

  听音乐找节奏,再随着节奏起舞。这看起来跟美术(绘画)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巧妙地将敲击的锤棒改装成“笔”,就完成了由音乐到美术的'转换,这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的教育,况且接下来由棒子敲出的别具一格的水墨山水画,就更是让孩子们感到惊奇了。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因好奇由结果往回追溯到起点,再回到终点,这样的思考过程正是孩子们将经验内化的过程。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并根据音乐用手或者是脚击出节奏来。

  2.听音乐,用棒子在桌子上敲出节奏来,并且沿着桌边移动。

  3.听音乐,在桌上铺上长卷画纸,用浸了墨汁的棒子敲出乐曲的节奏来,并且一边敲一边沿着桌边移动。

  4.停止敲打,助教带孩子们去洗手和上厕所,老师将“长卷”揭起,挂在墙上。

  5.老师组织孩子们欣赏。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竞争意识。

  2、提高幼儿动作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初步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同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快乐。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作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协作配合能力;

  教学难点:使幼儿体会到应该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已习得儿歌经验《看外婆》、活动音乐、大脚板鞋子、小篮筐、苹果若干 (红色卡纸制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准备环节: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准备活动(弯腰、甩手、跳一跳、踢腿等简单动作);

  2、活动引入:将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儿歌《看外婆》作为故事引入,唤起幼儿的注意。

  看外婆,过小河;

  提着篮子看外婆。

  篮里装的啥礼物,

  香甜香甜大苹果。

  二、基本环节

  1、了解大鞋及用途

  教师讲述儿歌故事:“今天,老师听说外婆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外婆吧。可是外婆生病了,我们要不要带一点礼物去看望她呢?”幼儿根据儿歌的引导,大部分就会回答带苹果去看外婆。

  可是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我们要穿上大鞋子走过去才不会湿了脚。教师出示大脚板鞋子,先让幼儿猜一猜怎么来穿,然后再进行总结并请幼儿示范怎么穿鞋子。(三位幼儿穿一双鞋子,把脚伸进木板上的橡筋里就行了)

  2、介绍规则并分组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我们走的时候三个小朋友一定要一起迈出同一只脚。比如说先迈左脚、再迈右脚。不然有的小朋友迈左脚,有的小朋友又迈右脚,这样会摔倒的。如果一位小朋友出的脚不一样,大家都会摔倒,会影响整组小朋友的成绩,所以我们一会走的时候可以一边喊一边走‘左、右,左、右’。小朋友要记住后面的小朋友走的时候要扶住前一个小朋友的腰。前面三个小朋友走完之后就要快速的把大鞋子脱下来交给后面的小朋友,然后分为两组,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走的最快、最好的把苹果送给外婆然后再回到老师这里”。

  教师和两位幼儿一起示范到底是怎么穿大鞋子走路,然后分组游戏。

  3、教师总结点评

  教师讲一讲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三位幼儿的配合),然后再给予表扬,特别是有的幼儿摔倒了,自己还勇敢的爬起来继续走,这也很令我感动。教师告诉幼儿外婆收到了礼物很开心,身体也好了许多,并谢谢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同时教师还应启发幼儿想一想如果身边的亲人、同伴身体不好,或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多多关心他人。

  三、结束环节

  让幼儿互相帮助放松一下身体,然后再去饮水解便。

  四、延伸环节

  教师可以让家长配合,平时家人生病时带上礼物和幼儿一同前往看望,并教育幼儿关心他人、尊重长辈。使我们的一日活动与家庭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活动的目标。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选用了才学的一首儿歌《看外婆》,我认为儿歌琅琅上口,幼儿很快就学会并能背诵。所以我想将这首儿歌作为故事情节的引入开展活动。

  2、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幼儿看到有许多老师在旁听课,不仅没有紧张,反而十分活跃。由于在介绍怎么穿鞋子的时候,说的有点过多时间上有一些延迟。我主要是怕幼儿不清楚怎么穿时,就会重心不稳摔跤。但是实际操作时发现幼儿都十分聪明都了解规则。只是在走的过程中刚开始没有习惯三人同时出脚,难免发生摔倒的情况,特别是在拐弯的时候需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协作。另外,我班的'幼儿年龄基本上都是5岁了,所以这个活动对他们还是比较适合的。如果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多练习三个人就会走的比较协调了。最后我发现幼儿对这个游戏都十分的感兴趣,比较容易接纳游戏,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很勇敢。

  3、整个活动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希望老师讲的能更少一些,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提高,能少说的就少说,能不说的则不说就行了。教师的语言还能更通俗易懂,使幼儿与教师交流的更畅通。

  4、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也许会换一个故事环境。另外由于是幼儿第一次接触这种大脚板鞋子,在制定规则时可能就不让他们转弯再回来,等他们多练习几次后再设计转弯的环节。当时听课的老师们也觉得转弯时对于幼儿有些难度,但是这也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品质,要敢于想办法。同时在看到三位幼儿在摔倒之后又重新站起来的精神所感动。也许他们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平时没有事无巨细的照料,才使得他们身上没有那种娇气的行为。我为我的孩子们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