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9-22 07:27:01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体验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准备

  1.纸板胸饰一份(正面是绿树叶,反面是黄树叶)。

  2.一筐树叶,有绿、黄两种颜色。

  过程

  1.树叶宝宝找朋友。

  ――请幼儿闭上眼睛,从教师的筐里抽取一片树叶。

  ――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坐在一起,把树叶放在椅凳下。

  2.树叶妈妈找孩子。

  ――教师扮演大树,伤心地说:“我是树叶妈妈,秋天到了,我的宝宝们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飞走了。我真想他们,谁能帮我找到我的树叶宝宝呢?”

  ――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帮助树叶妈妈找回孩子?

  ――请幼儿每人从椅凳下拿起树叶看一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教师挂上绿树叶(黄树叶)胸饰,说:“我的绿(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这时,绿(黄)树叶宝宝就上前抱抱妈妈,说:“妈妈,妈妈,我在这里!”

  3.游戏:大风来了。

  ――绿树叶宝宝的小手拉在一起,黄树叶宝宝的小手也拉在了一起:树叶妈妈带孩子们去散步,边走边念:“绿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树叶妈妈爱宝宝。”

  ――当听到“大风来了”的'信号时,绿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分别抱住自己的树叶妈妈,树叶妈妈与孩子们继续玩耍。

  建议

  1.在玩“大风来了”的游戏时,可请配班教师扮其中一种颜色的树叶妈妈,让绿、黄树叶宝宝分别拥抱与自己颜色相同的树叶妈妈。树叶妈妈交换颜色后,游戏可再次进行。

  2.游戏时,总有些孩子找不到树叶妈妈,因此,树叶妈妈应随机运用鼓励的语言和神情去暗示他们,引导他们进入角色,缓解其紧张的心理状态。

  3.益智区幼儿自主操作《树叶妈妈和孩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两段长短不一的绳;两支长短不一的粉笔。

  2、放大的幼儿操作材料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1、比较长和短。

  ——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2、谁的鼻子长?

  ——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3、长颈鹿找东西。

  ——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皮带、裤子、围巾。长长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短短的裤子、皮带和围巾应该是谁的?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4、评价

  ——谁的画面最整洁。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 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平衡与跨的能力)。

  ㈡ 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

  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4、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⑴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㈢ 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㈣ 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再次让幼儿用夹子夹物,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并第三次进行颜色配对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4、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㈤ 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语言游戏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游戏。

  2、知道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能正确的给小动物喂食。

  3、学说完整句子“xx爱吃xx”。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盒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有一群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想和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想和小动物们做朋友吗?

  二、基本过程

  1、认识小动物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挨个介绍小动物

  2、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1)小动物们的肚子都饿了,你们知道它们都爱吃什么吗?你们要是说对了,小动物们爱食物就会出现。

  出示小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2)引导幼儿说出“xx爱吃xx”。

  3、玩给小动物吃食物的游戏

  (1)小动物们的肚子都饿了,我们应该先喂谁呢?老师有个好注意,老师这里有而纸盒,每一面上都有一个小动物,我们把纸盒抛起来,哪一面向上我们就先喂这个小动物。

  (2)教师拿大纸盒演示游戏过程:抛出纸盒,看到向上的小动物是谁,说出“xx爱吃xx”,拿出相应的`食物贴在动物的嘴上,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出现相同一面引导幼儿说出“xx爱吃xx”后继续抛纸盒。

  (3)幼儿自由玩自己的纸盒玩具,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边扔边说“xx爱吃xx”。

  (4)结束:小动物吃饱了,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事情告诉老师。

  2、学习用普通话表达简单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事先观察、分析幼儿入园以来适应集体生活、用普通话会话的情况。

  2、物质准备:木偶小兔、小猫、大象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引入。

  1、出示木偶小兔、小猫、大象等,提问:“这是谁呀?”让幼儿辨认并说名称。

  2、教师操作木偶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如点头、招手等,让幼儿学说:“小兔在点头”“小猫在招手”......

  二、观看木偶表演。

  1、教师操作木偶模仿幼儿园生活环节进行简单对话表演,引导幼儿听听小动物们和大象老师说什么。

  2、启发提问:小动物在幼儿园有事是怎样跟老师说的:“小兔要小便,它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小猫衣服穿不好,它是怎么对老师说的?”

  三、学说短句。

  1、幼儿讨论:如果你有事情,应该怎么跟老师说?

  2、以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引导幼儿练习“老师,我想(要)......”的句式,引导幼儿学学、说说有事情时要怎么对老师说。

  四、模拟练习。

  1、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要怎样对老师说,如:小朋友肚子不舒服,要怎么对老师说?

  2、以表扬、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用普通话表达简单的想法。

  3、小结:当小朋友有需要或者遇到事情时,要及时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小朋友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球会动、会滚、会跳的特性,会简单的推理。

  2.大胆猜测,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球、一块布。

  2.一张猜测用的图表。

  3.小鸡、猫头鹰、啄木鸟、凳子、鸵鸟蛋图片各一张,PPT。

  活动过程

  (一)设疑:圆圆的东西会是什么?

  1.教师: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花花绿绿的圆怪物,它们谁也不认识这圆圆的东西。小朋友觉得这圆圆的怪物会是什么呢?(请幼儿大胆猜测,教师把幼儿猜测的东西画在纸上。)2.教师:那圆圆的怪物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就是《圆怪物》。

  (二)分段欣赏《圆怪物》

  1.片段一:小松鼠发现的圆怪物。

  (1)教师:是谁先发现的圆怪物?它猜圆怪物是什么呢?

  (2)教师:小松鼠啃了啃圆怪物,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学说:不好!不好!这味道真不好!)(3)我们发现了圆怪物的一个秘密:不能吃。看看我们刚才猜的东西,哪些是能吃的呢?(把猜测图表中能吃的圆东西去掉。)2.片段二:小鸡发现的圆怪物。

  (1)教师:小鸡跑过来,看到圆怪物后是怎么做的?

  (2)教师:它发现了圆怪物的什么秘密?这个圆怪物会”动”。

  (3)教师:圆怪物是怎么动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4)教师:这个圆怪物不能吃,还会动。你们猜可能是什么啊?为什么?(把猜测图表中不会动的圆东西去掉)3.片段三:啄 木鸟发现的圆怪物。

  (1)教师:啄木鸟飞过来,它以为圆怪物是什么?它看到圆怪物后又是怎么做的?

  (2)教师:它发现了什么秘密?圆怪物会滚。

  (3)现在我们来猜猜,这个不能吃、会动又会滚的圆怪物是什么呢?为什么?(把猜测图表中不会滚的圆东西去掉)4.片段=猫 头鹰发现的圆怪物。

  (1)教师:猫头鹰被吵醒了,它以为是什么?它看到圆怪物是怎么做的?

  (2)教师:这次圆怪物怎么了?(圆怪物会一上一下地跳)(3)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跳”的动作。

  5.教师:这个不能吃、会动、会滚、又会跳的圆怪物到底是什么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得出结论

  1.教师:让我们完整地再听一遍故事,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哦!

  2.教师:小朋友猜出这个圆怪物是什么了吗?

  3.帮助幼儿验证皮球就是圆怪物。

  (1)教师:刚才,我们发现圆怪物有哪些本领?

  (2)教师:皮球宝宝有这些本领吗?(请幼儿上来玩皮球,发现皮球会动、会滚、会跳的特征。)(3)教师小结:皮球会动、会滚、会跳。原来它就是故事中的`圆怪物。

  (4)教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皮球外,还有哪些东西会动、会滚、会跳?皮球、足球、篮球这些球宝宝都会动、会滚、会跳,都是有趣的圆怪物。

  活动反思:

  通过第一次的试教,从总体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在教具的设计上需要改进,我们发现在活动中运用纸偶的效果不是很好,虽然幼儿对于纸偶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教师在进行操作时纸偶不是很方便,另外,小班的幼儿似乎对于木偶更感兴趣。所以,我们决定运用木偶代替纸偶,在教具的设计上补充一个“草地背景”,并由同组教师进行辅助表演,这样执教的老师能更好的进行活动,而且幼儿能更专注于故事的欣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予幼儿一个直观、形象、具体的感觉,让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对故事内容的基本理解的目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为幼儿构筑了一个语言学习的舞台。还有,就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处,我们觉得让幼儿最好能看到“圆怪物”的真面目(皮球),这样能使活动更为完整,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最后一个“玩球”的环节,应该放到第一个环节处,由“玩球”引出活动,引发幼儿对“球”的兴趣,初步感知“球”的特点。在幼儿玩一玩→说一说的情境中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这样的导入更为合适。第三,在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倾听、判断并给予回应或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幼儿再思考回答……”的步骤来进行,使提问抓住重点,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使教学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只是教师在每段故事的讲述时,要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完整句“它是会X的”,还有就是幼儿完整句的表达“圆圆的XX可以吃(坐、抱)的”,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原本设计的幼儿参与故事的表演,我们改成了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再次帮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其余,环节不需要太多的改动,整个环节还是蛮顺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2。学说短句:××不要怕,自己爬起来。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活动难点:

  学说短句:××不要怕,自己爬起来

  活动准备:

  1。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背景图

  2。图片:小朋友、小熊、小羊、小兔、小老鼠3。照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一张小熊哭的图片导入活动。

  师:这是谁?小熊怎么了?猜猜它为什么会哭呢?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分段欣赏故事。

  师:那么小熊为什么会哭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①故事第一段问:小熊怎么啦?小熊摔倒了,那该怎么办呢?

  ②故事第二段可爱的小羊出场了问:谁又来了,它是怎么做的?

  ③故事第三段小兔出场"蹦蹦跳"问:

  (1)谁又来帮助小羊了?

  (2)小兔是来帮助小羊的,但是小兔把小羊拉起来了吗?结果自己还怎么样了?

  ④故事第四段小老鼠出场:小朋友们好!

  问:谁来啦?小老鼠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表演"摔倒"环节(练习说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来")

  ⑤故事第五段美丽善良的小朋友出场问:小朋友来了,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宝贝。

  2。师生完整讲述故事,请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

  ①交代表演名称。

  ②要求幼儿一边看表演,一边可以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3。迁移运用:

  问:如果你摔倒了,你怎么办?看见别人摔倒了,你会对他说什么?

  小结:鼓励幼儿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来,做个勇敢的孩子。

  (三)结束部分

  和孩子一起看开学时候哭闹的照片,再看看现在勇敢的自己走进幼儿园的视频,师小结。

  活动反思:

  从教师制定的目标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语言活动的要求,练习短句。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因此,从活动的选材和制定的目标都是非常适合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对重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的,突出了语言活动的语言性。

  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看,采用了一张小熊哭的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教师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凑,过渡较自然。良好的教学形式使幼儿的参与性较好,师生间的呼应体现较好。运用头饰进行表演的时候,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达到了高潮。活动结束部分的照片和视频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相连,所以幼儿很容易的懂得了"不能哭""勇敢"的道理。

  但作为语言活动,总的说来幼儿学的对话量比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让更多的幼儿练习讲讲。此外,从幼儿在活动开始就说出了"自己爬起来",教师没有给予回应,过渡显得稍微生硬些。在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地调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2、巩固练习徒手用泥团圆与搓长的技能。

  3、初步练习分泥的技能。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彩色长布条若干、红色方块布一块、橡皮泥若干、印模两个、幼儿围圆坐好。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红色方布,放在圆圈中间,告诉幼儿这代表我们的幼儿园。问问幼儿你住在那里?你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给“幼儿园”安上大门(用印模)在次提问:你每天从哪里进到幼儿园?请幼儿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两边。

  二、放“地图”

  在“幼儿园”四周方布条作通道,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从那条路进入幼儿园的,走走看。拓展通道的各个方向与长度、摆放小区大门(用印模)引导幼儿看看自己上幼儿园时走过的路。说说来幼儿园时一路上看到那些东西?(人、树、房子)

  三、置展

  示范用手将一团泥分成2块,徒手团圆与搓长,分别表示树与人。将他们放在道路两旁与道路中间。给每个幼儿一团泥,指导幼儿团圆与搓长,并放置到地图上。注意不要碰到边上的作品。

  四、个人解说

  三里亭序早上可真热闹!马路上到处是人,有的是幼儿园的,有的是上班的。路旁种满了数,真漂亮,走在幼儿园的路上,小朋友可真开心!请几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自己上“幼儿园”走过的路上有哪些东西,是从哪里来近来到达幼儿园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在一次和孩子的聊天中:你喜欢玩什么游戏,有好多的孩子说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于是,我设计了这次绘画日记的内容——我喜欢吹泡泡,让幼儿记录自己吹泡泡的情景,体验绘画记录的无穷乐趣,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作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游戏,体验作画过程的乐趣。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卫生习惯。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吹泡泡的玩具。

  2.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围在教师身边)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外面去玩吹泡泡的游戏。

  2.教师带孩子们到室外玩吹泡泡的游戏。

  在玩的过程中,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观察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二、师幼互动师:刚才你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样吹泡泡的?

  重点引导孩子讲出自己怎么样在吹泡泡?(边吹边跑、站着吹泡泡、和小朋友对着吹泡泡等等)

  三、交代记录的要求。

  画面上要突出自己的外形特征:如男孩短头发;女孩有的有两个辫子、有的'蘑菇头、有的短头发、有的一个辫子等等),还要突出泡泡的特征,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可用语言提示,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孩子。

  五、作品展示

  1.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并及时做出回应。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09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