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25 07:37:5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全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2.乐意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带盖的瓶子和盒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易拉罐旺仔奶一瓶、薯片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各种各样的瓶子和盒子。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瓶子和盒子,请你们轻轻地走过来,挑一个你喜欢的,然后回到座位上。"

  2.先不要打开,看看你手里的瓶子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说说)

  二、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盖子,并用语言简单表述。

  1.幼儿尝试打开盖子。

  "这些瓶子和盒子虽然形状、颜色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盖子。你们能打开这些盖子吗?让我们来动手试试吧。"(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2.结合动作示范讲解开盖子的方法。

  "你是怎么打开盖子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说,并请打开盖子方法相同的幼儿一起学做动作。

  3.交换盒子,体验多种打开盖子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用拧、拔、掰、按等方法打开了自己的瓶盖子,现在请你们与旁边的小朋友换一换,试试看你能打开其它的盖子吗?"(幼儿操作)

  三、拓展丰富经验。

  1.(出示易拉罐旺仔奶)"老师这儿还藏着宝贝呢,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个盖子怎么打开呢?"幼儿操作并小结,手指钩住拉环,用力拉。(出示盒装薯片)"这是什么?这个盖子怎么开呢?"先掰开上面的盖子,然后再撕开纸。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盖子,它们的打开方法是不同的,小朋友回家后再找一找,然后来告诉大家,好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 1=C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师:小 朋 友 们 好! 生:老 师 您 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会泥工活动的快乐。

  2、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对饼干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妈妈、羊妈妈的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请另外一个老师扮演兔妈妈,我扮演羊妈妈,小朋友扮演兔宝宝。

  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羊妈妈家做客,羊妈妈用好吃的饼干招待了兔宝宝。在吃饼干过程中,羊妈妈引导宝宝观察饼干上有什么?饼干好不好吃?激发兔宝宝要学习做饼干的兴趣。

  (引导幼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第二部分:羊妈妈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饼干,兔宝宝观察并模仿做动作。

  首先我介绍了做饼干的材料。接着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饼干并让孩子们跟我一起边说边做捏、搓的动作。接着我引导幼儿观察,用什么将橡皮泥压平?怎么使用辅佐材料做出各种各样印有花纹的饼干?又是用什么东西给饼干印上花纹的?在这个环节里,我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饼干。

  第三部分:兔宝宝自己学做饼干,羊妈妈和兔妈妈一起指导。(放音乐)

  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兔宝宝还可以做各种颜色的饼干,印花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卫生。兔宝宝帮羊妈妈收拾好做饼干用的材料。洗手,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导入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了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另外,我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乐在泥工活动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饼干,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百科: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是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可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拨浪鼓发出声响的原因,与其他鼓的不同之处。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拨浪鼓的方法。

  接触、了解民间玩具,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拨浪鼓的文化、历史及制作方法。

  拨浪鼓造型的创新、制作的.精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说说你知道的鼓有哪些?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说自己见过的各种鼓。 激发兴趣。

  作品欣赏 提问:拨浪鼓由哪几部分组成? 欣赏并思考。

  回答 了解拨浪鼓。

  汇报研究

  1、拨浪鼓由几部分组成。

  2、拨浪鼓的装饰。

  3、拨浪鼓的制作材料。

  学生制作 用给的材料制作拨浪鼓,简单装饰。 学生做作。 学习制作方法。

  展示交流 选择作业展评。 学生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制作能力。

  教学反思:

  学生特别喜爱拨浪鼓,能利用材料制作拨浪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一、生活练习:

  擦椅子。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椅子各部分的名称,能按顺序擦自己的小椅子。

  2、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会轻拿轻放。

  三、活动准备:

  干净与脏椅子各1张,水盆1只,抹布30块。

  四、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请幼儿用眼睛仔细看一看,两张椅子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喜欢哪一张椅子。

  2、动动小脑子,说说怎样让脏椅子变成干净的小椅子呢?老师在肯定幼儿正确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抹布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教师示范并用诗歌讲解洗抹的方法,如“先抹桌子面,再抹桌子背,横档抹一抹,最后抹椅腿”。抹好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两张椅子交换位置后问幼儿:“你喜欢哪一张小椅子?”(都喜欢)

  3、操作练习:老师的两只手真能干,能叫脏椅子,小朋友不喜欢的椅子变成干净的,大家喜欢的椅子。小朋友,你们也有两只手,也让它们变能干好吗?那好,我们都来学习抹自己的`小椅子,这里有抹布每人一块,抹好后将抹布丢进水盆里以后每天都这样,让小朋友边抹边念儿歌,老师巡回指导,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程适度指导,抹好后,请小朋友欣赏对自己抹过的椅子。

  4、游戏:在音乐伴奏下练习轻拿轻放椅子,做椅子搭火车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和身体的灵敏性。

  2、发展幼儿四散跑及灵活躲闪的能力,喜欢进行球类活动

  重点难点:

  控制球按指定方向滚动。

  活动准备

  1、已初步掌握左右手拍球的方法。

  2、红、黄、绿、蓝小旗各一面。

  3、彩色皮球若干、大呼啦圈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每个幼儿自选一个皮球,说说自己的皮球上都有什么颜色。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随儿歌做皮球韵律操。

  大皮球,真有趣,小朋友们做游戏。拍一拍,拍拍拍!跳一跳,跳跳跳!

  小朋友们都爱你!

  2、教师指导幼儿下做各种玩球的准备动作。

  (1)左右手拍球,拍几下,转一下身再拍。

  (2)两腿夹球朝前,朝后退跳。

  (3)两手旋转球,身体慢慢地下蹲,慢慢地站起来。

  (4)手拿球,身体向左右两侧跳,停下时即拍球。

  3、自由练习,激发兴趣。

  教师启发“我们已学过一些玩球的方法,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玩球的办法最多,而且和别的小朋友玩得不一样。”

  幼儿自由练习各种玩球的.方法,教师随机指导。

  a、左右手拍球

  b、自抛自接

  c、接反弹球

  d、互相滚接两个球

  e、球为腿转

  f、夹球跳

  g、转球

  h、顶球

  j、臂滚球

  4、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1)教师提示:“小朋友们玩球的办法真多,我们请他们来表演一下。”教师请出1至2位幼儿表演玩球的方法。

  (2)教师引导:“老师也想来一个很好的玩球方法给你们看。”教师示范:沿着直线,把手中的球贴着地面用力向前滚出,然后奔跑着去接球,再向前滚出球,一直把球滚到场地所尽头为止。

  (3)教师引导:“现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玩。”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玩快跑追球的游戏。

  (4)在场地的四个方位角上,插上红、黄、绿、蓝四面小旗,鼓励幼儿听从老师的指令,依次向四个方向快跑追球。

  (5)幼儿自由选择方法快跑追球。教师提醒:四种颜色的小旗都要想办法让你的皮球滚过去。什么地方人少,就到什么地方去滚皮球。(注意对玩球困难的个别儿童进行指导)

  5、师生共同游戏:皮球去旅行

  (1)教师扮演警察,手举红绿牌标志,代表红绿灯

  (2)幼儿抱球自由跑动表示皮球去旅行

  (3)教师随机出示红绿牌,幼儿见到红牌就停下,见到绿牌就前进。违反规则的幼儿,则进入呼啦圈内

  (4)游戏反复进行教师随幼儿运动量调整红绿牌

  6、幼儿熟悉游戏后,可由幼儿轮流扮演警察。

  7、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幼儿四散站立,教师手拿四个皮球,间隔一定距离与幼儿面对面站立。大家一起念儿歌:“小球球,大球球,我们一起玩皮球,皮球滚过来了。”儿歌念完,教师把手中的球快速向幼儿脚下扔去。扔中者,游戏停止一次,随着游戏的进行,逐渐增大难度。第一次,教师扔一个球,第二次,两球同时扔出;第三次,三球快速依次扔出,第四次,两球同时扔出,另两球随后扔出。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幼儿跟着教师拍球的方向,或蛇行走回教室。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学说故事中的人物语言。

  2、能和老师一起表演故事。

  3、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教学PPT、头饰、音乐、手偶。

  活动重难点:

  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能跟着老师学说故事中的人物语言。

  活动过程:

  1、游戏:爬呀爬。

  ——随着音乐“爬呀爬”爬进课室去拍拍身体部位图。

  2、看PPT倾听故事《鼠小弟爬大山》。

  ——出示PPT第一幅图,请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鼠小弟准备去干什么?

  ——出示其他图片,并按图片顺序讲述故事。

  3、出示手偶理解故事。

  ——出示鼠小弟,请幼儿说说鼠小弟背了什么?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鼠小弟的书包会装些什么东西呢?

  ——请幼儿说说鼠小弟出去玩,先看见远处有什么?走着走着,又发现了什么?最后有大山吗?那是谁呢?

  ——请幼儿说说为什么鼠小弟会先看到的山是小的?后来小山为什么会变成了大山?

  ——鼠小弟对熊伯伯说了什么?熊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请幼儿一起拿手偶和老师一起学说故事中人物语言。

  4、师幼一起表演故事。

  ——请幼儿扮演鼠小弟和老师一同表演“爬大山”,引导幼儿在“爬山”时要对熊伯伯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爬山”时(在老师身上爬过去)动作要小心,不能把熊伯伯弄痛。

  小百科: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种类多,有500多种,数量大,有几百亿只,数量大概是人类的十倍!而且繁殖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什么地方都能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

  3、学生观察: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③拉线开关,开关芯的铜片是导体,外面的胶木和塑料拉线均是绝缘体,可防止开关中通电部分导体与其他物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④导线内芯的金属丝是导体,导线表面的橡胶皮是绝缘体。橡胶皮的作用是防止两根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防止其他物体与导线中金属丝接触,金属丝容易导电。

  (4)师生小结: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一般来说,各种金属都能导电,塑料、橡胶是常见的绝缘体,而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1)讲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因为人是导体,如不注意,当有强大电流流过身体时,就会把人电伤或电死。

  (2)讨论:课本第拟页的图中,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发生触电事故通常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电器质量不好,漏电;二是缺少安全用电的知识;三是麻痹大意,违反安全用电的规定。

  介绍安全用电知识:这儿有一首安全用电的歌谣,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记住里面的一些要求。这首安全用电歌,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导体与绝缘体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知道了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09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