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18 09:02:13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合集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合集4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享受追逐游戏躲避的乐趣。

  2、提高幼儿动作和思维的敏捷性。

  3、游戏过程中懂得及时说出会发光物品的名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游戏过程中懂得及时说出黑魔王害怕的会发光的物品名称。

  【难点】培养迅速反应的能力,并能遵守游戏规。

  【活动准备】

  1、发光物品图片;

  2、黑色垃圾袋做的魔王披风。(班级自备)

  3、放松音乐:QQ音乐《缓缓的安静》。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宇宙小姐提醒大家,黑魔王从夜笼子里跑出来准备把白天也变成黑夜。只有勇敢、正义的白天使才能拯救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二、出示PPT,调动幼儿回忆已知的发光物体经验。

  ——白天使需要有一个本领,想想哪些东西会使黑暗的地方变亮?(幼儿先说再感知PPT)

  ——我就是黑魔王,白天使没通过我的挑战,白天就是我黑魔王的啦。

  三、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游戏:黑魔王与白天使

  1、先请老师但任黑魔王,其他的幼儿当白天使。

  2、当黑魔王要捉白天使的时候,白天使就要说出一种会发光物品的名称,如:电灯、太阳、萤火虫等,并蹲下,这样黑魔王就不能抓他;而蹲下的白天使要等别的幼儿碰他一下说:救!才能自由行动。

  3、被捉到的白天使,必须和黑魔王互换身份。

  四、师幼共同梳理游戏规则,鼓励幼儿及时说出发光物品。幼儿担任黑魔王带上头套,实际开展游戏。(根据班级情况选择人数)

  ——谁愿意说一说,刚才挑战中白天使要注意什么么?

  ——明白了吗?没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将会被黑暗包围。你们准备好了吗?

  五、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认真组织和指导幼儿锻炼身体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幼儿去获取知识,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模仿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健康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本地活动以孵小鸡为主题,吧体育、语言、常识等多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自然贴切,收到了相互为用,相互加强的整体效益。幼儿的身体负荷恰到好处。高潮间过度平缓,注意了急缓结合、动静交替。游戏中所提出的任务难度适当,幼儿注意力和意志负荷不大,符合三岁后期儿童年龄特点、负荷能力以及教育目标,健身效果好。情感教育收到预收效果。教师通过组织、观察、模仿、表现活动和讲故事,激发了幼儿对小鸡的喜爱,并引导这一积极情感成为游戏活动的精神动力。游戏中涉及的寻找丢失“小鸡”的情节和相互鼓励收到了增进友谊的效果。不足之处是“躲老鹰”环节,有个别幼儿一听到“老鹰”来了就慌忙乱跑,总是忘记看“老鹰”在哪,也就是不会躲,在今后的生活、活动中提醒鼓励幼儿遇事不要慌,相信多加锻炼会有很大进步。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方法,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性思维的形成;

  3、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的习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辨证的看待客观事务的变化及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自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投影仪、相机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凸透镜:

  【设疑】: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探究】:1、放大;2、聚光

  【发现】:放大镜根据折射原理制成的。

  【设疑】: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探究】:摸一摸、看一看

  【发现】:中间厚边缘薄 、透明----凸透镜(板书课题)

  (出示放大镜)

  这是什么?谁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有放大的作用。)

  请学生到前边来做个实验(给学生放大镜和一本书)试着把书上的字放得最大。

  [学生反复实验]

  放大镜还有什么作用?

  (有聚光的作用。)

  (板书: · )

  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在图下板书:折射)

  再来看看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摸摸、看看。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两边薄。)

  还有什么特点?

  (镜片是透明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出示放大镜)这叫什么?

  (应该叫凸透镜。)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有什么作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放大、聚光的作用。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设疑】:看看凸透镜,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探究】:(学生创造性的探究)

  【发现】: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倒过来了。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

  (能让物体倒过来。)

  你是怎样做的?

  (生示范)

  大家都来做一做、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我看见老师倒过来了。生2: 前面的同学也倒过来了。)

  是人倒过来了吗?现在你再看,人是倒着的吗?放下凸透镜再观察,想想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那么这叫凸透镜的什么作用?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认识凸透镜如何成像:

  【探究】: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纸屏上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在一条直线上且高度相同。

  【创造】:学生不同的摆放都能成像

  【设疑】:像的大小与火焰的关系?

  (反复探究)

  【发现】:像有时大,有时小。

  用凸透镜、蜡烛、白纸做实验,让蜡烛的像出现在白纸上,自己做做看。

  (学生实验)

  大家是怎样做的?请这一桌的同学到前边来做一做。

  (巡视过程中错误的代表)

  (两生做实验,纸上无像)

  能不能自己想个办法。

  (生改变凸透镜、白纸、蜡烛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纸上得到蜡烛火焰的像

  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做的?

  (凸透镜、蜡烛和纸的高度得相同才行,而且凸透镜、蜡烛、白纸得在一条直线上。)

  我们按这个办法再来实验,同时我们把白纸叫做“纸屏”,看看在纸屏上得到的蜡烛火焰的像有什么特点?

  (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生1: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生2:我们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还是倒立的。)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而且成倒像。

  (板书:凸透镜使物体成倒像)

  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设疑】:你对这个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探究】:反复实验,寻求规律

  【发现】:与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有关

  【探究】:学生演示实验、参与板书,进一步探究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之间的辨证关系

  【创造】:学生参与图文结合的板书形成

  到底通过凸透镜得到的像比蜡烛火焰是大还是小?我们再来做做看,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谁到前边来边实验边汇报实验结果。

  (演示当凸透镜离蜡烛近时,像就大,离纸屏近时像就小)。

  那请你再说说什么条件下成大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大像。)

  那在什么条件下成小像哪?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小像。)

  那就请同学们再来做做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谁再来汇报实验结果?

  生1:

  生2:

  (板书: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缩小的像。)

  认识凸透镜的应用:

  【设疑】: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

  【创造】:

  1、用照相机拍摄同一景物成一大一小两个像;

  2、利用投影仪成大小不同的像;

  3、能解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这就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家想一想,什么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照相机就用到镜头就是凸透镜,被摄的物体相当于蜡烛,底片就相当于纸屏。)

  (我们教室里的投影仪也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请你到前边给大家讲讲。(生讲解)你能让屏幕上的像变大吗?

  (可以让凸透镜离投影片近些,也可以让投影仪离屏幕远点。(边说边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制作“土相机”。 《凸透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咯吱一笑》

  2.感受与教师,同伴肢体接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备操作卡片:小白鹅、鸡宝宝。

  2.幼儿用书第1册5~10页。

  3.挂图《咯吱一笑》4语言磁带或CD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故事,幼儿安静地欣赏。

  2.教师提问。

  a.故事里有谁?b.鸡宝宝为什么不开心?c.小白鹅想了什么办法?

  3.结合故事中的儿歌做动作。

  a.教师和幼儿玩"咯吱一笑"的.游戏。

  b.幼儿之间玩"咯吱一笑"的游戏,哟纪念馆手指在对方身体上轻轻地、慢慢地爬动,爬到咯吱窝时忽然加快动作以逗乐。

  c.活动中动作要轻柔,就像小虫子一样慢慢爬行。

  4.看幼儿用书,说一说。

  a.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她们是怎样逗乐的? b.你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09-23

幼儿园小班教案09-23

幼儿园小班教案09-23

幼儿园小班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