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15 11:06:0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精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有趣。

  2.知道糖果不能多吃,并了解保护牙齿的方式。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知道糖果不能多吃,并了解保护牙齿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实物糖果。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糖果,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吃糖果吗?糖果和大老虎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老师就来讲一个跟糖果有关的故事。

  二.看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1.故事开始——小狐狸拍拍胸脯走了。提问:小狐狸会用什么办法把那么凶狠的大老虎的牙齿拔掉呢?

  2.“嗬,狐狸真的去找老虎了——我的牙不怕糖!”提问:“谁来劝老虎刷牙?老虎刷了吗,为什么?大老虎的牙齿真的不怕糖吗?”

  3.“过了些时候——不拔你的牙!”提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大老虎都去找谁拔牙?他们是怎样做,为什么?接下来大老虎会怎么办?”

  4.“唉唉——谢谢!”提问:“谁来给老虎拔牙?怎样拔牙的?大老虎最后对小狐狸说了什么?”

  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一开始小动物们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后来发生了糖果的事情你觉得它是怎样的一只老虎?”

  “小狐狸又是怎样的'孩子?”

  四.了解保护牙齿的方式。

  请幼儿都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保护牙齿的方式

  活动延伸:

  到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正好中班跟进语言,于是我也好好学习了一下,把他们的不足和优点记下,中班的这节语言课主要是常识类的东西,而我们大班注重语言发展这方面,让孩子多想多说,通过故事学习所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教育,我选择听故事磁带,通过提问,在故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整节课下来孩子还是很感兴趣的,说得确实比在上中班的时候要好,词汇的运用上也很准确,出示量表让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在三件事情上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虽然能调动积极性,但孩子们回答有些犹豫,这也是失败的地方,还要好好钻研问题所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较连贯、清晰的语言介绍自己去国的地方,讲述旅游见闻。

  2、了解中国的一些着名旅游胜地,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活动准备:

  1、木偶孙悟空一个。

  2、每位幼儿参与收集有关旅游的资料(如自己或家人旅游照片、明信片等);每位幼儿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记录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旅游胜地,并且设计“我去过的地方”的统计表。

  活动过程:

  1、回忆旅游经历。

  教师边操作孙悟空木偶,边以孙悟空的口吻说话:我是孙悟空,我会腾云驾雾,翻一个筋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出示有代表性的风景画或明信片)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到哪些地方去玩过?你觉得哪个地方最好玩?请你说一说。

  (暑假期间,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外出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学后,教师要抓住时机,从幼儿的生活经历入手,由点及面扩大对祖国着名旅游景点的认识)

  2、幼儿根据填写好的表进行小组交流。

  讲述线索:你是和谁一起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的?在旅游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这次旅游的感觉怎么样?

  (没有去过外地旅游的幼儿也可以讲述家乡的好去处,或者分享同伴的经验,在倾听中学习)

  3、每组推荐1—2名代表在集体中交流,去过这些地方的'幼儿也可以补充讲述。

  4、游戏“我的飞机开始飞”。

  游戏玩法:开始前每人说出一个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城市或旅游点的名称,不要重复。开始时,全体幼儿整齐地拍手打节奏,一名幼儿先说“我的飞机开始飞。”其他人齐问“飞到哪里去?”这名幼儿回答“飞到北京去。”然后,回答的幼儿接着说“我的飞机开始飞。”其他人齐问“飞到哪里去?”如此反复进行。游戏中提醒幼儿记住同伴所说的地点,不要重复,还要紧跟节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在活动中,当幼儿合作造桥时,配班老师代替主班老师,主班老师去做八仙中的“张果老”引导幼儿一边造桥,一边观看神仙做了那些动作,可以模仿最后到幼儿去检验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小放牛》音乐剪辑版。

  2、八仙的图。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随音乐做造桥的动作、桥的造型。

  2、通过两人合作造桥,尝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创编造型。

  3、锻炼克制能力,在他人逗弄推搡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尽力保持造型不动。

  【活动过程】

  1、难点前置:出示八仙的图片,问:他们是谁呀?幼儿回答。

  2、完整音乐尝试游戏

  3、合作造桥

  4、出现神仙参与游戏中,学习神仙的动作。

  (老师当张果老倒走检验桥,边走边说:走走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看、停住不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走走走走、推推推推)。

  刚才是哪个神仙检验的.桥?他做了什么动作?是张果老,(倒走、看、推)

  5、集体练习神仙的动作。

  6、邀请一名幼儿做神仙,体验游戏玩法。

  选出一名幼儿老师带领做神仙

  小鲁班们开始造桥吧!(两个张果老检验桥)

  请问神仙,小工匠们搭的桥结实吗?为什么呢?

  7、更多幼儿被选出做神仙进行游戏,巩固游戏规则。

  请你选出刚才最坚固的桥和我们一起来当神仙吧!(三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当神仙检验桥)。你想当哪位神仙呢?(吕洞宾、铁拐李……)

  8、共同搭一座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小工匠我们一起搭一座最坚固的桥好吗?这么多小工匠怎么连成一座大桥呢?(老师当张果老检验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各种布的吸水性不同。伞面就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2、 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过程建议

  1、 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 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 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 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 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 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 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 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 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 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延伸提示

  1、 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 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蜈蚣爬”的合作行走方式,锻炼腿部和腰部的力量。

  2.体验按左右方向顺序游戏的方法,提高辨别左右方向的能力。

  3.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多人同步行走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幼儿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并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1.幼儿20名。

  2.幼儿玩过一些合作的小游戏。

  3.宽敞的场地、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队列练习。

  大圆—开花走—六路纵队—向左、右、前、后四个方向高人,矮人走。师用哨音提示幼儿。

  2.一起玩向左向右走的游戏,为学习新动作做铺垫。

  请幼儿分别面向或背向教师玩“1、2、3”的游戏,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找准左、右方向。

  3.学习新游戏“蜈蚣爬”。

  (1)师交代游戏名称,并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2)多名幼儿分组尝试“蜈蚣爬”游戏比赛,师敲鼓表示快、慢节奏。请合作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4.音乐下教师组织幼儿做放松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对常见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喜欢刨根问底。生活中,幼儿经常会发现很多现象:为什么刚栽上的小树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为什么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为什么相框的后面要有一个支架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与“让物体站起来”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此活动非常具体,幼儿有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便于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发现与记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标

  1.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能够及时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协作、商量的能力。

  3.在活动中感受动手记录、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提前引导幼儿观察需要协助才能站立的`现象与实例。

  2.物品准备: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盒、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签、橡皮泥等,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启发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可以站起来与不能站起来的物品进行分类。

  (1)猜测。

  你认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来?哪些不能?(吸管、竹签等不能自己站起来,瓶子、书、积木等能自己站起来)

  (2)操作验证。

  请你来试一试,你猜得对不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再次玩物品,发现让物体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1.让竹签站起来,并掌握记录的方法。

  (1)教师出示竹签,请幼儿想办法让其站起来。

  怎样能让竹签站起来?(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插在沙子里、用书夹住等)

  (2)幼儿操作实验。

  请你试一试,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记录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竹签站起来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很长时间以后还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方法呢?(把我们做的留着、我们把它画下来等)

  2.丰富材料,进行操作,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更多方法。

  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盒子、瓶盖、沙子、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请幼儿选择一种不能独自站立的物体,想办法使其站起来。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用简单绘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

  操作完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幼儿分组协商、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并进行记录

  1.幼儿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

  现在请同组的四个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选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实验结果,而且一会儿还要进行介绍。

  2.各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进行集体交流。

  四、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支撑现象,拓展幼儿的思维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站起来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撑才能站起来的现象?(相框后面有支架才能站起来、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来、肢体残疾人要靠拐杖站起来、自行车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动

  1.将活动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学探索区,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并将幼儿的记录表进行展示,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2.家园合作: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需要支撑才能站住的实例,开拓幼儿思维,并收集更多材料丰富活动区,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9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9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3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8-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2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2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2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