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6-11 11:11:4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教会幼儿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一)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二)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三)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现在,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师: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动作,请你们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小结: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小结:

  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教师指挥。。。)

  五、结束部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教学反思:

  大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还是比较重。对于每个孩子,他们都有骑小车的权利,老师不能强加干涉和过度包办。但是当活动中有矛盾或是纠纷现象发生的时候,老师首先该考虑游戏的规则是否有问题。从游戏规则这一点出发,来约束每个孩子,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幼儿游戏的行为才能更文明。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句式"()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长大了叫()。"

  2、知道青蛙小时侯叫蝌蚪,竹子小时侯叫竹笋。能用句式介绍竹子和青蛙的名字。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很多东西有两个名字。只要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现象。

  教学重点:学会用句式介绍竹子和青蛙的名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

  活动过程:

  一、说话引入,出示课题1师:小朋友,今天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都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名字。2出示:名字师:每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字。(出示媒体)指名说说动物的名字,说说家用电器的名字。3师:有两个朋友,也想来介绍一下自己。这两个朋友是谁呢?(出示图及课文录音)他们的名字与我们刚才介绍的有什么不一样?4板题,读题。

  二、媒体演示,学习句式

  1、师:竹子和青蛙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呢?我们先来听一听竹子是怎么说的。

  (1)问:竹子说了什么?指名说

  (2)出示:()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长大了叫()。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句式。谁能用这个句式介绍一下竹子。

  (3)师:想不想了解竹笋是怎么长成竹子的?(媒体演示)

  (4)师:刚才我们看了、听了竹笋是怎么长成竹子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的成长过程,好吗?(模仿操)

  (5)小结:我们小朋友通过看、听、做,知道了竹子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

  2、师:青蛙等不及了,他也想来介绍自己。(听录音)

  (1)问:青蛙是怎么介绍自己的?用句式说话

  (2)媒体演示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青蛙也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

  (4)小青蛙说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他想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在他家的小池塘里游一游。("游")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长大了叫()。"这个句子说话。知道了竹子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青蛙也有……,小时候叫……,长大了叫……。青蛙和竹子回家了,我们跟他们再见。接下来,我们听课老师想听一听你们会不会清楚地介绍青蛙和竹子,说得就像他们一样好。小组说一说,说给听课老师听

  三、拓展练习,巩固句式

  1、师:其实我们小朋友当中也有很多人是有两个名字的。谁能用今天学的句式来介绍一下。找好朋友介绍一下。问:你分享到了多少小朋友的名字?

  2、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有两个名字?老师为大家找了几个,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师生共同学习禾苗长成稻子。(看媒体-练句式)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师说句子指名用句式说话

  (2)学生学习毛毛虫长成蝴蝶,蚕长成蛾问:这是什么?谁能用今天学的句式介绍一下。

  四、小结谈话,提出希望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个句式,知道大自然中很多东西有两个名字。我们的世界真奇妙,我们的世界真可爱。只要大家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现象。接下来,小青蛙和竹子还要说话了,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印章画印花纹,装饰物品。

  2、不乱抹颜色。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1、各种款式服装的纸质图样,如:上衣、裤子、裙子等,装入自制的"汽车",请一名教师扮演服装厂的阿姨,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适时介入。

  2、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印章,如藕块、土豆、胡萝卜塑料模具等。

  3、调好的水粉颜料。

  4、事先请一名大班幼儿穿上一件已制好的印章衣服,躲在隐蔽的地方,在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适时介入。

  【教学过程】

  (一)阿姨送服装。

  1、"嘀--嘀--,嘀--嘀--",汽车响,谁来了?(来了一位阿姨,引导幼儿向阿姨问好。)"我是服装厂的阿姨,我的衣服卖不出去了,想请小朋友帮帮忙,让小朋友把衣服装饰的漂亮一点。"

  2、引导幼儿观察服装厂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我们的衣服有漂亮的颜色、漂亮的图案,服装厂的衣服什么都没有。

  (二)观赏小姐姐的衣服。

  1、我们怎样来装饰这些衣服呢?正在发愁时,"笃、笃、笃"有人敲门,来了一位小姐姐,她穿着印章花纹衣服,老师引导小朋友观察她的衣服,引起幼儿的兴趣。

  2、小姐姐,你能告诉弟弟、妹妹们,你的衣服是怎样装饰的吗?(小姐姐示范,幼儿观赏。)

  3、教师小结:"哦,我看到小姐姐怎样装饰了,拿一块印章,蘸一点颜料,稍稍用力印在衣服上,再换一块印章,再蘸一点颜料,再印一个花纹。"教师边说边示范印两个花纹。

  (三)幼儿装饰衣服,教师巡回指导

  (四)进行作品展示。

  根据幼儿的作品,评价谁的作品好,好在哪里。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衣服装饰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告诉服装厂的阿姨,让她拿走吧!

  【活动延伸】

  幼儿可在区角活动中装饰其它物品,如:围巾、手帕等。

  【活动反思】

  本次培训班的活动主题是写生画《漂亮的衣服》,因为是夏季,孩子们带来的衣服普遍都是单薄的,无论是女孩子的裙子还是男孩子的短袖还是衬衫,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观察衣服的特点以及衣服上的图案并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个活动的过程是:

  一、出示衣服引出主题1.小朋友们这些衣服漂亮吗?2.这些衣服都是什么款式?谁来说一说?小结:原来这里的衣服有漂亮的礼服裙子、吊带裙子、有男孩子的.套装短袖,还有长袖衬衫。

  二、观察衣服外形特征1.你最喜欢哪一件衣服,为什么?2.衣服上都有哪些装饰图案呢?3.如果请你绘画这件衣服,你会怎么画呢?小结:这些衣服的图案都不一样,有的是衣服前面只有一个大图案;有的是有小碎花的,有玫瑰花,有蜘蛛侠,有的是有不同色块的。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作画。2.先画衣服的什么地方,后画什么?3.如果要让衣服更漂亮一些,需要怎样装饰?

  四、作品展示并欣赏1.将幼儿作品展示在绳子上,幼儿相互欣赏。2.相互说说你最喜欢哪件衣服?为什么?

  当我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幼儿在观察的时候都是很认真的,基本都能说出衣服的特点。但是由于幼儿平时生活经验的铺垫不足,他们对“款式”一词不是很理解,而是在我引导之后才说出了衣服是裙子还是衬衫。在第三个环节引导幼儿进行写生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很清楚的说出简单图形结构。在引导幼儿装饰漂亮的衣服时,孩子们都能用自己的装饰方法来进行描述,在孩子们讲解完装饰的方法之后我又出示了图谱,这个环节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而是应该直接说出绘画要求,让幼儿观察衣服上的图案进行写生就好。另外我的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提问时过于着急,没有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回答问题。

  本次活动,孩子们通过看看、画画,对衣服的特点认识又增进了一步,于我而言也是一种锻炼,希望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次比一次进步,加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塑料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看,(教师出示塑料棒),这是什么?(塑料棒)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变个魔术,仔细看哦!

  (二)教师讲解“公用边”

  1、那请小朋友来看看,黑板上有几个三角形呀?(两个)

  2、两个三角形由几根塑料棒拼搭而成的?(6根)6根塑料棒拼搭成两个三角形,一共六条边。

  3、那我准备要变魔术了,我拿掉一根塑料棒还剩几根?(5根)那你们相不相信我用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仔细了!(教师操作移动)

  4、成功了吗?我用5根塑料棒也拼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六根塑料棒而现在我就用了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呢?为什么?谁已经看出来了?(两个三角形共用一条边)个别幼儿上来指认。

  5、原来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不是这样呀!原来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把这条边叫“公用边”,小朋友一起来念一念!

  6、小结: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一条公用边,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启发幼儿用塑料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这个魔法来变魔术,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用六根塑料棒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塑料棒,请小朋友拿出六根塑料棒在桌子上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听清楚了吗?开始

  2.刚才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搭成功了,那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你的三角形在哪里?正方形在哪里?他搭的对吗?

  3、请你告诉小朋友哪条边是两个图形的公用边?他找对了吗?

  4、谁和他搭的不一样?请你也来介绍一下!你来找找哪条边是它们的公用边?

  5、小结:原来六根塑料棒能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公用边。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你们想不想再变一个?(想)瞧,现在有几根塑料棒了?(7根)老师请小朋友用7根塑料棒来搭一搭,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听清楚了吗?那先请小朋友把桌子上的塑料棒收一收,再拿出一根塑料棒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那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吧!

  2、好了吗?有没有搭成功?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幼儿操作后,提问:两个正方形在哪里?一个长方形在哪里?对吗?

  3、那你知道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幼儿画出)那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原来它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它们共同组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4、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竖着或横着)正方形在哪里?长方形在哪里?那谁知道(竖着或横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你有没有找到?

  (五)幼儿第三次操作:

  1、你们真能干,那你们想不想再来挑战一次?

  2、要求: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的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3、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五个正方形在哪里?你用了几根塑料棒?请一位幼儿演示。有没有人和他不一样?是不是五个正方形?他搭的对吗?

  (六)幼儿第四次操作:

  小朋友真厉害,现在我们在挑战最后一个,请你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三角形,你们能行吗?那小朋友回家试试吧!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感知废旧物的妙用,知道要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会拼、拆纸盒,初步建立形与体的双向联想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难点:由平面纸张制作立体纸盒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基本掌握它们的特征

  物质准备:各种废旧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和旧挂历纸、笔、剪刀、回形针、双面胶、浆糊、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以“纸盒厂需要一批纸盒急用,请小朋友帮忙制作”引出课题。

  二、感知立方体

  请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旧纸盒,提问:

  1.你带来的纸盒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怎么样的

  幼儿边观察,边自由交流。建议幼儿每数一个面标上一个数字(从“1”开始按顺序标数字),标上数字后,观察有几个面,每个面是怎样的。

  三、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师:“请小朋友把纸盒拆开来,看看纸盒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拆纸盒,互相交流纸盒拆后的样子。

  2.纸盒还原

  请幼儿把纸盒还原,并讨论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师:“你能把纸盒变回原来的样子吗”请个别幼儿演示,大家反复练习。

  讨论:“平面的纸是怎样变成纸盒的”

  3.了解粘合面的作用

  师:“大家找一找,刚才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以外,还有其他面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有什么用”(重合、粘贴、封口)

  四、尝试做纸盒

  1.教师示范用旧挂历纸做纸盒。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3.请幼儿把做好的纸盒送到“纸盒厂”。

  延伸活动

  把有关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在自选活动中继续操作。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无论从目标的制定、教学具的选择还是过程的组织都体现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环境教育特点。首先,废旧纸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较多的废弃品,幼儿平常只是看或用纸盒子而没有去动手做过纸盒子。让幼儿拼拆旧纸盒,既能让幼儿较直观形象地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而且能让幼儿在玩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废品可以用、可以玩、可以为我们服务。因此,用纸盒子进行教学能取得一举两得的作用。其次,用旧挂历做纸盒子,既美观、不易破碎,又节约了纸张。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所用的旧纸盒、旧挂历都是幼儿从家里收集来的,这些本来都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废弃物,现在发挥了这么大的用处,因而活动中孩子们玩得很专注。整个活动提供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满足了大班幼儿喜欢交流的特点,在拆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巩固了知识,做纸盒再一次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欲望,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