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7 08:58:0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总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

  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

  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

  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折纸小鸽子。

  幼儿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的图形若干。

  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折纸小鸽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队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队。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红。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能积极探索玩具动起来的秘密。

  2.喜欢玩玩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准备

  1.师幼共同准备惯性、电动、拖拉、机械(发条)玩具以及遥控、声控玩具。

  2.各种型号的电池。

  3.幼儿已有玩各种玩具的经验。

  过程

  1.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出示许多玩具,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自由地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2.进一步探索各种玩具的不同玩法。

  ——引导幼儿交换玩玩具,想一想,这些玩具的玩法是否一样。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玩了哪几种玩具,是用什么方法让玩具动起来了的。(拉、推、拧、拖、开等)

  ——当你让玩具动起来时,你心里怎么样?

  ——请幼儿按不同的玩法给玩具分类,全体幼儿观察、讨论分得是否正确。

  3.观察、操作声控玩具。

  ——出示声控玩具,提问:怎样让这个玩具动起来?

  ——师幼共同玩声控玩具。

  ——玩玩具开心吗?你最喜欢什么玩具?

  ——师幼共同:玩具真有趣。

  建议

  1.玩具被称作儿童的天使,是儿童快乐的'源泉。顺利地使用各种类型的玩具,能增添快乐,减少因挫折而带来的消极情绪。

  2.可引导幼儿观察玩具,说出各种玩具的玩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对前期经验的回顾)

  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动物的话题,小朋友们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关于动物怎样自我保护的书和图片,请向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交流、观看视频资料。(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调查表,同步观看视频验证)

  3、观察枯叶蝶、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的图片,了解昆虫的保护方法,理解保护色和拟态的作用。

  (1)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寻找其中隐藏的昆虫。(对昆虫保护色、拟态产生初步的了解)

  图片上的小昆虫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请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笔来圈一圈。

  (2)集中讨论、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分析发现昆虫的体表颜色及体型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联系)

  原来每幅图里都藏着一只小昆虫啊,你觉得谁藏的最好?谁有什么新发现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小结:昆虫们为了保护自己,有的会把身体的.颜色变的和周围环境很像,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保护色”。有的不仅颜色像,连样子也像,这种方法更高明,我们叫它“拟态。”

  4、游戏“比眼力”:幼儿细致观察、快速寻找图片中隐藏的昆虫。(幼儿新经验的迁移和运用)

  是小昆虫藏得好,还是小朋友眼睛亮?我们和它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

  5、游戏“昆虫小侦探”,在躲藏和寻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昆虫的“伪装术”,产生探究的兴趣。(游戏中感知、体验)

  昆虫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认识它们吗?藏在哪里不容易被发现呢?

  这里有大树、花园和草丛,请一组小朋友帮昆虫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另一组小朋友来做“昆虫小侦探”去找一找,然后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发现的?

  6、活动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车、飞机等内容的图片,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保护色”在生活中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向昆虫学习了“保护色”这种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吗?我这儿还有一些图片,送给你们带回去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发现其中的秘密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让幼儿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电教片(4幅)? 装有许多小花的小包(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小果树请客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想)

  二、过程

  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

  小果树请小雨点做客,小雨点很高兴,让小果树喝饱了水,小果树长出了叶子。

  A、请小朋友一起数长出了几片叶子?(5片)过了一段时间又长出一片,请小朋友看现在是几片叶子?(6片)

  5片叶子添上1片是6片叶子,那5添上1是几?(6)(同时贴出数字6)教师引导幼儿说上几次,5添上1是6。

  B、小果树的叶子长多了,它请小鸟做客,小鸟很高兴,帮果树捉虫子。请小朋友一起书友几只小鸟?(5只)过了一会又飞来1只小鸟,请小朋友看现在有几只小鸟?(6只)

  5只小鸟添上1只是6只小鸟,那么5添上1是6。教师引导幼儿说几次,5添上1是6。

  C、小果树开花了,请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很高兴,帮小果树传花粉。请小朋友一数有几只蜜蜂?(5只),请幼儿想想再添上几只是6只?(1只)

  引导幼儿说出:5添上1是6。

  D、小果树结果子了,它请来许多小动物,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6只)

  1只小动物用1 表示,6里面有6个1 。

  三、总结

  今天小朋友学了6的形成,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

  四、幼儿动手操作

  给每个幼儿发一包小花。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喜欢的故事,并把本节教育要点贯穿于故事中,使用了能活动的电教片,使幼儿在欣赏画面、听故事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掌握了6的.形成,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因此在最后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幼儿都能熟练并正确的灵活摆放,掌握很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鼻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28

幼儿园中班环保科学教案06-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夏天玩水_中班科学教案07-19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20

【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20

幼儿园中班《玩冰》科学教案03-30

幼儿园中班动物睡觉科学教案09-2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