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5-14 11:47:18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五、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建议:发现讲述的内容可分二至三次进行。

  3.实验思考

  让幼儿回家做冰,并把冰带到幼儿园来。然后相互交流制冰的方法以及把冰带到

  幼儿园来的过程中冰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笑、哭、生气等几种常见的脸部表情。

  2、初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知道可以从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

  3、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笑、哭、生气、惊讶表情图谱各一份(四个颜色不一样的圆形)。

  2、故事挂图二张,一张是小猫、小狗、小羊开心玩的挂图;另一张是小猫、小狗小羊脸上的表情是空白的。小猫、小狗、小羊的表情图各一张。

  2、人手一份屋子表情图谱。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主题:今天杨老师来我们班看小朋友上课哦,我们一起来欢迎杨老师来到我们班好不好啊?(小朋友一起笑,拍手)小朋友,刚才你们除了拍小手欢迎杨老师,还用什么欢迎杨老师啦?(教师引出笑的表情,请小朋友做一做笑的表情)

  2、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出示笑、哭、生气、惊讶图谱)

  (2)集中讨论、交流:

  师:“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幼A:这位小客人他在哭,可能他什么地方很痛。

  幼B:这位小客人在笑,因为他很高兴。

  幼C:我的客人很生气,因为有人欺负他。

  幼D:这位客人很惊讶,可能看见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3)师生共同小结:“哭、笑、生气惊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表情。”

  3、听故事《划船》。

  1、师:这些表情都藏在一个故事里,你们想听吗?

  师出示挂图一:一天小猫、小狗、小羊一起去公园划船,它们玩的很开心。出示挂图二:可是不小心它们的船碰在了一起。你们猜猜它们会怎么样呢?

  2、讨论,引导幼儿给小猫、小狗、小羊贴上他们认为的表情,并讲述自己的选择。

  师:谁来告诉大家小狗会怎么样?(结合自己所选的表情图,填图讲述。

  幼A:小狗会哭,因为他们两人的船撞了,水溅到了她的.眼睛里。

  幼B:I小羊会生气,因为小猫撞到了她的船碰碰船一起很好玩。

  (评:图片动物的表情没有表达出来,留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幼儿讲述的各种表情都符合逻辑,使孩子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懂得可以通过人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

  4、扩散性思维:丰富幼儿对表情的认识。

  师:它们除了会哭、笑、生气外,可能还会怎么样?

  幼A:她可能还会尖叫,因为她太害怕了。

  幼B:她还会做鬼脸,因为太好玩了。

  师小结:我们除了会哭、笑、生气外,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表情......

  5、幼儿听音乐表现自己的心情。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啊?来,我们听音乐把自己的心情告诉老师好吗?(幼儿听音乐利用屋子来表现自己的表情)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双脚在直线两侧左右交替行进跳和立定跳过障碍物的动作要领。

  2、锻炼幼儿不怕困难,勇往向前的意志。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边长30厘米的拼板人手一个,拼板连成方框3个,2cm和5cm高的积木各4块。

  2.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利用拼板玩开汽车游戏,能根据教师提示的信号及时变换或调整自己的运动状态。

  师:小朋友,天气这么好,让我们把拼板变成方向盘,开着汽车去青青草原郊游好吗?(快开、慢开、停)

  2.热身活动:做拼板操,动作节奏快。音乐《繁荣昌盛》

  3、探索拼板的多种玩法。

  (1)师:拼板除了可当方向盘开汽车玩,做拼板操外,还可以怎么玩?请你们找个空地方玩一玩,看谁玩得好,我们跟他学。

  (2)交流、分享拼板的不同玩法。

  师:看,某某小朋友会用垫子玩骑马游戏了,我们一起跟他学一学。

  (以此类推,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拼板的玩法。)

  二、基本部分

  1.产生活动兴趣。

  请幼儿小结拼板的玩法,教师介绍新玩法:左右交替跳。

  2.学习基本动作。

  (1)教师讲解示范侧跳的'基本动作。

  请2——3位幼儿示范,学习方法,教师再重点交待要求:起跳时,并并脚,弯弯腿,用力摆臂向侧跳。(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双脚并拢、屈膝、摆臂跳过拼板的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练习,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侧跳的基本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你会在拼板两边跳来跳去吗?听口令,练习两次。第一次慢跳,第二次快跳。

  3、幼儿分组结伴,练习行进跳。

  师:请小朋友到空一点的地方把小路变长一些,看看能不能依次从拼板的这头左右交替跳到对面去。

  (1)幼儿站在三路纵队后,教师请一位幼儿示范连续跳过小路再跑回来。讲解动作要领。(教师重点提醒幼儿要双脚并拢、屈膝、摆臂跳过垫子.注意要等前一个幼儿跑回击掌时,自己才起跳。跳过的人要到队尾去。比比哪队跳的又快,队伍站的又好。)

  (2)幼儿迂回练习2遍。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幼儿掌握侧跳的基本动作。

  4、尝试行进跳和立定跳

  (1)出现拼板方框,让一幼儿示范跳过方框的动作。(教师强调动作要领:脚靠近方框,双腿屈膝,用力摆臂,同时登地用力,并轻轻落地)

  (2)幼儿练习一次,并纠正其错误动作。

  5、游戏“勇往直前”,增加基本动作练习的密度。

  ①交待游戏名称、玩法和规则。

  师:现在老师带小朋友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勇往直前》。我们要跳过一条小路和方框,但每个关口的方框都不一样高,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第三关的高度最高,)每次你只有1次机会,每通过一关都有一个小奖品,通过三关,可以得到一个更特别的奖品,比比谁能冲到最后一关。规则:双脚不同时落地,碰到小路和方框,算犯规,并取消继续闯关的机会。

  ②幼儿挑战游戏,及时颁奖。

  ③反馈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请幼儿注意靠近栅栏再跳,要用力摆臂、屈膝蹬地跳。)

  三、结束部分

  1.播放《深呼吸》音乐,师幼一起做放松腿部的游戏。

  2、教师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3、再次尝试拼板的新玩法。(根据时间适时调整)

  ①少部分幼儿玩拼板“履带小坦克”的游戏。(将场地上的3个方框利用起来,2—3名幼儿站在方框里,依次向前行走)

  ②部分幼儿骑拼板“小马”离开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在中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通过的游戏,我们也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在奔跑拐弯时不协调的问题,让他们学会了在面对面跑的过程中侧身相让的能力。让孩子们健康身心、活泼个性,给他们带来了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本月主题活动《寻找大象》,孩子们本身对动物存在着相当的兴趣和好奇心,大象是生活在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家族的分类,大象的休态,大象的居住环境……”众多奥妙的问题一 向我们展开。大象的鼻子又有什么用?长长的鼻子像水管,两耳大来扇风凉,四腿粗来身体胖,叫起声来真宏亮!朗朗上口的童谣及自然逼真的动态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我们人类的朋友——大象。对于大象幼儿并不是很陌生,已有一定得先期经验,但受本地资源的限制,教师无法带幼儿近距离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感知。因此我考虑从网络上搜集有关大象的影像资料,以这些影像资料、图片为主线让幼儿对大象有更直观、更科学的认识的了解。并希望孩子们从大象引申到更多的小动物,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大象,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教育孩子们保护动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大象,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幼儿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2.通过录像、图片了解大象的体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了解大象鼻子的.功用,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象的动态资料:《动物世界》,《大象鼻子》,《大象表演》;多功能教具;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语言导入:“一段关于动物的短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2观看影片了解大象基本外形特征

  (1)播放《动物世界》,“大象来了……”

  (2)观察、讨论交流:“你们说大象长什么样子?”

  (3)小结:童谣《大象》:大象大象什么样?鼻子长来像水管,

  两耳大来扇风凉,四腿粗来身体胖,

  叫起声来真宏亮!

  (4)欣赏图片:

  了解象群的种族分类:非洲象和亚洲象,它们耳朵,象牙特征的不同之处。

  3大象鼻子的作用:

  (1)自由讨论:大象鼻子的作用。

  大象鼻子也有它过人之处,与幼儿先讨论:积极启发幼儿发言讨论。

  “对,大象用鼻子卷东西,鼻子可以跟同伴打招呼,可以伸得很长,够到树枝上嫩嫩的新鲜树叶;可以通过鼻子发出吼叫;可以用鼻子洗澡;用鼻子夹住东西送进嘴里吃。”

  (2)观看短片《大象鼻子》

  (3)儿歌《大象》:“有用的大象鼻子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妈妈说,鼻子长才是漂亮!”

  4短片《大象表演》,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乐意与动物们交朋友。

  “大象身体虽壮,但却十分灵巧,而且大象本身也是非常温驯的动物。大象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5动物—人类的好朋友:“动物界中还有形形色色的好多动物,它们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有趣的大自然。我们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生态气息。”

  (1) 短片《动物世界》

  (2)图片展示:“大自然中,黑猩猩聪明又伶俐;兔子有对长长的耳朵;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和长长的腿;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真漂亮;企鹅,企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它们。

  (3)歌曲:《大象》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自己整理玩具、图书。

  2.知道东西用玩后,要放回规定的地方。

  3.初步学习整理学习、生活用品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园整理过玩具,图书。

  2.自制幼儿自己脱衣整理、自己穿衣等情境的录像或图片(具体见下面的提问)。

  3.阅读材料2《我是好娃娃》。

  活动过程

  1.播放录像(或出现图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刚刚你们看到了谁?(小不点)她在什么地方?(午睡室)

  她在干什么?谁给小不点解纽扣、脱衣服、脱鞋子?(自己)

  衣服脱下怎么放?鞋子脱下怎么放?

  谁给小不点脱衣拖鞋?(小不点自己穿衣、穿鞋)

  ——幼儿讨论后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不点真能干。

  2.结合阅读材料2《我是好娃娃》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事情?宝宝能干吗?为什么?玩具放在什么地方?书、衣服、垃圾呢?

  ——帮助帮助幼儿理解每样东西应该分别放在固定的地方。

  2.儿整理图书、玩具、椅子、书包等,进一步帮助幼儿体验每样东西应该分别放在各自的地方。

  提示语:你们能像图书中的宝宝一样把这些东西也送到他们自己的'家吗?

  3.参观幼儿整理的活动室,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幼儿体验整洁、舒适的环境。

  活动建议与提示

  1.可以直接结合图书讲述故事导入活动。

  2.在一日生活中,提醒幼儿随时做到无归原处。

  3.建议家长听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收拾、整理家庭小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球的外形特征。

  2、学习抛、接球,锻炼大肌肉群。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锻炼幼儿坚持到底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

  活动准备

  准备不同大小、材质的球若干,塑料大筐若干。各种球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由赏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质、形状的球,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球。

  2、鼓励幼儿动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种各样的球。

  3、气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各种各样球的名称、形状,想一想可以怎么玩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启发幼儿自由玩自己喜欢的球。

  2、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类收球

  1、出示贴有各类球标志的大筐,引导幼儿观察筐上的标志。

  2、交代按类收球的'规则,引导幼儿将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儿今后都按这种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经验。如:玩了什么球?和谁一起玩球?怎么玩球的?

  2、教师小结幼儿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提供橄榄球、保龄球、康乐球等不同球的玩法录像让幼儿欣赏,拓展幼儿的知识。

  在体育区投放各种皮球,供幼儿游戏。

  投放皮球在美工区中,供幼儿滚印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圆形变化感兴趣。

  2.学习朗诵儿歌,乐意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1、PPT:第一小圆形,第二红太阳,第三蓝气球,第四大苹果;

  2、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联想所见的物体

  1.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猜一猜这个小圆形像什么东西?

  2.幼儿联系已有的经验,初步想象圆形物体。(如:皮球、蛋糕)

  二、观察圆形会变,初步熟悉儿歌内容

  1.小圆形可会变戏法了,你们想看吗?

  老师这里有跟魔术棒,我是魔术师,只要把这个魔术棒对着小圆形,嘴里说:"小圆形,变变变",他就会变东西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和幼儿一起变戏法。拿出红太阳问:变什么了?(变太阳),变出来的太阳什么颜色的?(红红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名字来说"红彤彤"。变太阳,红彤彤。

  2.小圆形又要变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做魔术师,让小圆形来听你的话,我们一起来让他变,幼儿一起说"小圆形变变变。变什么了?(气球)气球飞到哪儿去了?(天上去了)对!变气球,飞上天。

  3.小圆形说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很乖,他还想变个东西给小朋友看看,你们想看吗?

  再请个幼儿上来做魔术师。

  这会小圆形变什么了?(苹果)变个苹果怎么样?尝尝什么味道?

  变苹果,甜又甜。

  三、欣赏老师朗诵儿歌

  1.小圆形真能干,变出了好多东西老师把会变的小圆形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老师朗诵。

  2.全体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四、幼儿做游戏

  幼儿边朗诵边模仿动作。

  五、初步仿编儿歌,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让孩子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仿编儿歌。

  六、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是圆的东西,请小朋友去找一找。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设计:在活动设计中,主要抓住两条线,一是情感(关心与感恩)、二是情节(以西瓜贯穿始终)。

  小老鼠去看望奶奶,并留下半个西瓜给奶奶吃--体现关心孝顺,用半个西瓜当帽子遮阳--体现自我保护。

  用半个西瓜当小船过河--体现聪明智慧用半个西瓜战胜大灰狼--体现勇敌无畏用半个西瓜分给小朋友们--不要忘记曾经帮过自己的人一、活动目标:

  1、大受到影响表述: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的路途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2、知道天气炎热,积累些夏季防暑降温,自我保护的方法。

  3、学会关心与感恩,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大图书一本,小老鼠头饰,大灰狼图片,用盘子装好的西瓜一片片,(防晒品、防晒霜、太阳境)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我们在学习小动物的叫声,你们瞧,谁来了,猪猪小老鼠出门要去干什么?

  (出示多媒体画面第一帐:"小老鼠,同时出现"鼠奶奶躺在病床上,额头上敷着毛巾的画面)。

  这样就为幼儿线索,引导幼儿关注细节,为理解故事做好铺垫,这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帮助幼儿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

  幼:小老鼠要去看望奶奶,奶奶生病了。

  幼:奶奶发烧了,奶奶中暑了吧。

  幼:奶奶起不来了,没力气了。

  幼:我看到奶奶躺在床上。

  幼:我看到奶奶额头上有毛巾,她发烧了。

  师:是呀,真是一只孝顺的小老鼠,它得知奶奶病了,急急忙忙要去看奶奶,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想不想知道呢?

  2、借助多媒体画面第2幅(1)观察多媒体画面第2帐师:你们看到些什么?

  幼:看到了太阳,小老鼠流汗了。

  师: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发现什么了幼:一块西瓜地,有很多西瓜师:你们从画面中看出来这是什么季节吗?

  幼:是夏天幼:夏天是西瓜才成熟了(2)观察多媒体画面第三幅师:"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了?"(设置悬念帮助幼儿体验小老鼠对奶奶的牵挂)幼:"想留给奶奶吃"幼:"奶奶吃了就不发烧了,西瓜可以降温"师:"太阳火辣辣的,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幼:"小老鼠把西瓜戴在头上当帽子"(幼儿看到都笑了起来)师:小老鼠带上西瓜帽很有趣是吗?那它为什么要带上西瓜帽呢?

  幼: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小老鼠太热了幼:妈妈说阳光中有紫外线,会把皮肤晒伤的师:是呀,小老鼠会动脑筋,会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夏天,如果你也要出门也会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幼:"我出门的时候,妈妈涂防晒霜"幼:"戴上太阳帽"(请小朋友上来演示)师:"是呀,小老鼠跟你们一样会自我保护,它戴上西瓜帽,这下可凉快多了,它继续往前走,咦,小老鼠怎么停下来啦。"(3)观察多媒体画面第4幅师:"前面有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老鼠不会游泳"小老鼠不会游泳,用什么办法可以过河呢?

  幼儿为小鼠想办法(4)观察多媒体画面第5幅师:"小老鼠想了什么方法"幼:把西瓜帽摘下来,放进河里当小船(5)观察多媒体画面第6幅师:小老鼠过了河,又发生什么事了(草丛里有一只大灰狼)师:"大灰狼要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大灰狼张开大口想吃小老鼠"师:"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全身发抖,有点害怕)"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小老鼠?

  幼:"让小老鼠请大象伯伯来,大象伯伯用长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扔到河里去"师:"大象伯伯会怎么卷呢?你来表演一下"幼:"让小老鼠请光头强来,啪啪对准大灰狼"师:"你是光头强,你来试试看"(幼儿举枪瞄准,教师表演大灰狼被打中的样子)幼:"小朋友们帮助小老鼠的办法都很好,那的们来看看动画里的老小鼠是怎么做的呢?小老鼠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最后大灰狼怎么样了?"(6)观察多媒体画面第6幅师:小老鼠把西反皮朝大灰狼身上砸去,结果怎么样了。

  幼:西瓜皮摔了。

  师:大灰狼踩到西瓜皮了,摔倒了。

  幼:哈哈。

  幼:眼晴里冒星星了。

  幼:小老鼠很勇敢,再也不怕了。

  (7)观察多媒体画面第7幅师:"小老鼠虽然遇到困难,但他很勇敢、很聪明,还得到了小朋友的帮助来到奶奶家,小老鼠把西瓜分给小朋友吃。"它说:"谢谢你们的刚才帮了我,我请你们吃西瓜。"幼儿边品尝西瓜边说:"谢谢小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幼儿对水的游戏非常喜爱.通过嬉戏、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经意中发现许多关于水的科学知识。本活动试图通过简易实验,帮助孩子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途径、方法,学习开展科学探究必要的记录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 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 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 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 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试试看,并尝试自己做记录,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设计评析: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所以他们常常停留于游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验内在的教育价值。本设计创设的情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引导给了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和猜想、假设的空间。

  小班幼儿记录的意识还未建立,记录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中提供的记录表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支架。

  鼓励学生尊重与倾听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