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6 13:46:27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6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知道皮球里装有空气。

  2、联系生活,知道空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探索怎样把无形的空气装起来加以利用。

  2、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打气筒一个、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

  做“鼻子,鼻子,嘴”游戏,看谁反应快。(规则:老师说出第三个器官时,幼儿马上用手指向相应位置,如:老师说“鼻子,鼻子,嘴“,幼儿马上用手指向嘴巴等)

  二、认识皮球里有空气。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出示用袋子装好的'打足气的皮球)。

  2、请幼儿从外面看看,摸摸,猜猜是什么?

  3、从袋子里拿出皮球,观察形状知道圆圆的、鼓鼓的,质疑:有谁藏在里面呢?

  4、让幼儿敲一敲,摇一摇,提问题: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谁呀?

  5、拧开气嘴,用手轻轻一压,让幼儿用耳朵靠近听一听,问:你听到什么?感觉怎样?

  6、让幼儿轮流把气压出来,继续追问:谁跑出来了?

  7、小结:哦,原来皮球里藏有很多空气呢。

  三、通过实践,探索空气的秘密。

  1、空气都从皮球里跑出来了,我们怎样才能再把空气装进皮球里呢?

  2、师生共同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

  3、哪里有空气呀?我们怎样才能抓住它呢?

  4、师生共同实践,用塑料袋装空气。

  5、玩一玩。

  ①你爱玩皮球吗?可以怎样玩呢?(可以拍、踢、滚,也可以传接球等)

  ②师生一起玩皮球,引导发现:打足气的皮球运动快,气不足的皮球运动慢。

  四、了解空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

  1、刚才我们把空气装在皮球里、装在塑料袋里,你平时还看见人们把空气装在哪里呢?怎么装?空气有什么用呢?

  2、引导幼儿发现:气球打足气可以飘起来;汽车、自行车轮胎打足气滚动快、省力;游泳圈打足气可以浮起来等。

  3、我们呼吸也需要空气呢,走,我们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表现出非常的兴奋,活动气氛很活跃。这是因为我抓住了他们爱玩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从头玩到尾,用玩这种方式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让所有的幼儿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去感受的同时,我还相机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皮球里面藏着谁?”;“怎样才能知道里面藏着谁?”;“怎样才能再把空气装进皮球里呀?”;“怎样才能抓住空气呢?”“平时你还看见人们把空气装在哪里?”;“空气有什么用?”等。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弄懂了皮球里原来藏着空气,空气这种无形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有办法把它抓住并利用它,从而突破难点。

  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又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多,活动材料相对少,在让幼儿参与活动时,组织有些乱,幼儿有相互抢材料的现象,如抢皮球、塑料袋等,我知道,这样存在安全隐患很大,以后我会想办法解决,尽量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气球、白色塑料袋、玻璃杯、纸、一盆水、蜡烛、打火机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气球导入

  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现在看一下气球鼓起来了,那哪位小朋友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呀?(空气)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空气的秘密。

  (二)展开

  1、实验一:

  杯子里面放进去了一张纸,把杯子放进水里纸却不湿,为什么?

  老师找一位小朋友再将玻璃杯口倾斜,出现了气泡,为什么?

  2、实验二

  教师把蜡烛点燃,然后找一位小朋友用玻璃杯把蜡烛罩上,看蜡烛怎么了?并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灭。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3、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让塑料袋鼓起来,并讨论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

  请幼儿看一看塑料袋里的空气,摸一摸、闻一闻身体周围的空气,让幼儿自主讨论空气是什么样的。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请幼儿深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动物也一样。

  5、播放课件

  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6、懂得保护我们的空气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的时候要怎么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小结: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让爸爸妈妈少开车、不要骑摩托车等等。

  7、结束

  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三)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个塑料袋,咱们到外面找空气去!(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

  【活动难点】

  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

  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

  3、记录表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

  (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

  2.师幼交流填表。

  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

  (三)讨论椰肉的用途

  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

  三、结束活动

  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蛞蝓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兴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蛞蝓是害虫

  3.能对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蛞蝓,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难点:能区别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收集关于蛞蝓的'资料。

  物质准备:组织幼儿捕捉蛞蝓和蜗牛,每组一个盛有蛞蝓和蜗牛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让幼儿讨论再告知正确的名称――蛞蝓。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小结:蛞蝓身体圆而长,没有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没有脚,而是在接触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种能动的肉足,也叫腹足两只小眼睛长在长触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天气、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为什么也叫它鼻涕虫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欢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过冬天、夏天的

  小结:蛞蝓的身体会分泌粘液,它爬过后粘液留在地上就会留下一条白线,所以也叫鼻涕虫,它生活在阴沟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喜欢吃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三、认识蛞蝓对人类的危害

  蛞蝓在夜间爬出来活动,被它爬过的食物变脏,衣服变脆,专门破坏农作物,是害虫,为了防止蛞蝓破坏植物,可在菜园和果圆周围撒些石灰,它们就进不来了。

  四、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蛞蝓的问题,大家讨论。

  活动延伸

  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蛞蝓。

  活动评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3、学会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图片:各种大树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不同树种 1、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2、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二、带幼儿去室外观察树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

  2、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三、领养大树活动 1、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

  2、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四、观察记录 1、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

  2、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

  3、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五、区分树的种类 1、让幼儿说出树的种类,老师用图表示出数量

  2、让幼儿学习点数。

  六、绘画:我喜欢的树 1、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并画上它的邻居,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放在展区展览。

  2、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对园区树木千姿百态的感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幼儿知道用线来放风筝,用绳作跳绳、游戏…… 但是孩子缺乏一定操作经验,故开展了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孩子探索与学习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自讲、互讲、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线和绳,能够比较各种线和绳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感知线和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课件《我和我的外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听听、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

  2、听故事后,教师提问。

  教师:故事里讲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长长的?(电话线、马路标线、毛线、阳光线)可请幼儿反复听几遍故事,加深理解。

  二、寻找线和绳

  教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和绳,我们来找一找吧!

  1、寻找身上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线和绳,如:衣服上的线、鞋上的绳、女孩系在头发上的松紧绳等。

  2、寻找活动室中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里有哪些线和绳,如:电线、运动时用的跳绳、玩具上的天线等。

  三、感知、交流

  1、向幼儿逐一展示各种各样的线和。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比较它们在长短、粗细、软硬等方面的不同。

  3、引导幼儿说说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线和绳?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如:毛线—织毛衣用,纸绳—包东西用,网线—上网用,彩绳—包装礼品用,丝线—刺绣用等,让幼儿充分的讨论各种线和绳的用途。

  4、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线和绳。如:铁丝线、包装用的绳等。艺术品中有哪些是用线和绳做的。

  四、操作游戏

  1、指导幼儿尝试玩翻绳游戏。

  2、指导幼儿用线和绳摆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3、指导幼儿弯折电线,大胆设计各种造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鼻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环保科学教案06-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2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夏天玩水_中班科学教案07-1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浮08-12

《声音》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植物》08-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08-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泡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