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9 13:43:52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9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号码110、119、120等,感知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会正确使用特殊号码,知道不随意拨打特殊电话号码。

  重难点

  会正确使用110、120、119。

  活动准备

  火灾课件、大数字若干、110、119、120游戏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魔力数字”游戏导入活动。

  先认识0---9,再用数字变一变,出示许多数字,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魔力数字便变变变。(幼儿操作)

  提问:你刚才你用魔力数字变出了什么?

  二、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特殊号码:110、119、120等,感知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引出特殊的电话号码

  ⑴引出号码110

  提问:老师变出了什么?110

  什么时候才可以拨打110?

  :110是报警电话,当你遇到坏人、遇到危险有困难的时候,都可以拨打110,警察叔叔回你的。 ⑵引出号码119、120

  老师用魔力数字变出来了110,像110一样的紧急特殊电话号码你还知道有哪个?请幼儿上来变

  提问:

  (分别提问)那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拨打119、120

  :当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拨打119火警电话,消防员叔叔就会我们的'。

  :当有人受伤、生重病需要送医院急救的时候,我们可以拨打120医院的急救电话,医生会我们的 ⑶再次110、119、120的用途,教育幼儿不随便拨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110、119、120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110是…,119是…,120是…)但是它们也有共同的地方,你知道吗?

  :这三个号码都是三个数字的,这样记起来很容易,拨打起来也快,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在我们国家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是当人们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的时候用的,平时是不可以随便拨打。

  2、联想生活中的其他特殊电话号码

  提问:除了110、119、120这样的紧急特殊电话号码、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同用途的特殊电话号码,你知道还有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吗?114、122

  3、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

  出示火灾课件,提问:看,怎么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小朋友这样打电话,消防员叔叔能很快地找到救他吗?

  :当遇到危险、紧急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慌张,打电话要说清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游戏:“执行任务”,巩固并结束活动。

  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号码,听口令执行任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感受冬天的主要特征。

  2.喜欢冬天,不怕冷,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活动准备:

  1.记录表“拥抱冬爷爷”,见幼儿用书。

  2.以冬天为主题,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讲关于冬天的故事,加深幼儿对冬天的认识。

  3.幼儿会玩打雪仗等体育游戏。

  活动过程:

  1.寻找冬天.

  引导幼儿观察树、花、草的变化,感受风吹在身上的感觉,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

  讨论并提问:冬天到了,树木、草儿都怎么样了?树上叶子的颜色和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路上行人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

  2.畅谈冬天。

  提问: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冬季可爱的地方:下雪时,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看冬天的雪景。雪能冻死害虫,保护庄稼等。

  欣赏故事《太阳公公害臊了》,鼓励幼儿在冬天里不怕冷,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3.享受冬天

  和幼儿一同玩打雪仗,结冰等体育游戏。

  小结:冬天虽然冷,但却很有趣,我们不怕冬天,我们要拥抱冬天!

  活动延伸:

  1.可在区角提供人们在冬季开展有趣活动的照片、图片、录象(溜冰、滑雪、冰雕等)。

  2.可以在幼儿园里,也可以和父母到附近的公园去寻找,并把自己的发现画在“拥抱冬爷爷”的记录表上。

  〔附〕故事

  太阳公公害臊了

  早晨,我出去跑步。我看见路边的小树怕冷了,系上长围脖;路上跑着的汽车怕冷了,带着大口罩;河里的小鱼怕冷了,在河面安上大玻璃;太阳公公也怕冷了,这么晚还不出被窝!

  我向着东方,一边跑,一边叫:“太阳公公睡懒觉,害臊不害臊!”

  我喊着喊着,太阳公公从地平线上出来了。先是一个红红的头顶,后来是一张红彤彤的圆脸,红极了,红极了。

  呦,太阳公公比我起得晚,它害臊了呀!我跑得更带劲了,两只脚迈着轻快的步子,就像打鼓点。我高兴的喊着:“太阳公公害臊了,太阳公公害臊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不用手也行》是一堂让孩子不直接用手碰到乒乓球,将球从一个箩筐运到另一个箩筐的“做中学”活动,孩子们在与不同层次的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有关的生活经验。本活动片段是在孩子们实验后互相交流演示解决难题的部分,从简单的教育现象中可以透视出一个永恒的教育真理: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

  活动片段:

  师:刚才有小朋友看出用剪刀运乒乓球失败了,谁他呢?

  生1:老师,我成功了,我来!(高高举起手)

  师:先请你讲讲你用剪刀是怎么运的?

  生1:我是像这样把球夹住运过去的。(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师:那请你来试看一看,好吗?(只见他自信地拿起一把剪刀,不断调整着开口的角度,希望能把球夹住,可是乒乓球不停地在滚动,很显然对于孩子来说想要用一把剪刀夹住球难度很大)

  生2:夹不到,要用两把剪刀呢!

  生3:对,我刚才就是用两把剪刀夹的.!(的确,我在课前也尝试过用一把剪刀运球,可是都失败了,估计孩子们也都需要用两把剪刀才能把球固定住,于是我又准备了一把剪刀。)

  师:你需要拿两把剪刀试试吗?

  生1:不要!(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关注他的实验,有两次球在被夹起,瞬间又掉了下去。

  师:请几位小朋友你好吗?

  生1:(不说话,摇摇头,继续着他的实验,这回他把剪刀反了过来,小心地调整着塑料柄的角度夹球,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期待着他的成功。)

  师:别着急,慢慢来!(话音刚落,我们就欣喜地看到他用一把剪刀把球夹住并顺利从一个筐子运到另一个筐子,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鼓掌喝彩声。)

  分析与思考:

  弗洛姆在《为自己的人》一书中指出:潜能是种子,如果给予适当的发展条件,这些种子就会生长,并有所展现,但如果缺乏条件,它们就会夭折。在该片段的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地信任孩子,等待幼儿,让孩子亲历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充分的发展。活动中,幼儿提出的假设和探究方式与教师预想的不一致,教师能支持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虽然其中教师也提出给予帮助,但在孩子的坚持下,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实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自动门开启的方式及主要功能。

  2、乐意用肢体表现,体验各种自动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电梯、自动移门、自动旋转门、自动阀门、自动伸缩门的照片和录像,幼儿看过和走过自动门。

  活动预设:

  一、经验回忆生活中的各种门(目的:回忆、感知手动门和自动门)

  最近我们在研究各种各样的门,知道有房子的地方就有门。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门?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常见门,也有一些能自己打开的自动门。

  二、了解自动旋转门、自动伸缩门、自动阀门(目的:了解多种自动门开启的方式及主要功能)

  观看电梯门、自动移门工作的录像。

  除了常见的这两种自动门以外,我还带来了另外三种自动门,一起看看。

  1、自动旋转门

  观看图片,提问:

  (1)这是一扇怎样的门?它是怎么工作的?(幼儿用肢体表演门)

  观看录像,提问:

  (1)猜猜门里面是什么地方?

  (2)酒店中为什么要装旋转门,而不装直接能推的大门?

  小结:许多酒店、餐厅、大厦等门口会装比较大的自动旋转门,显得豪华、气派;不用手推门就能进出,非常省力;另外由于旋转门与周围缝隙小,可以防止室内冷暖空气逃走。小朋友在进出自动旋转门的时候注意,小心夹手哦。

  2、自动伸缩门

  观看图片,提问:这是什么门?它是怎么打开的?

  观看录像,提问:

  (1)自动伸缩门和其它门有什么不一样?(请几个幼儿组合做门)

  (2)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门?

  小结:自动伸缩门就像弹簧一样,关上时伸长,打开时缩短。由于比较长,一般安装在公司、工厂等地方的大门口,主要方便车或多数人一起上下班进门出门。

  3、自动阀门

  观看图片,提问:你们见过这种门吗?这扇门是为谁准备的.?

  观看录像,两位幼儿做阀门,1位幼儿做车子。

  小结:自动阀门一般设在小区门口、停车库门口、道路收费路口,有的需要刷卡通过,有的是要辨认熟悉的人之后才可开门。

  4、游戏:用肢体模仿自动门开关的动作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自动门,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们有自动旋转门、自动移门、自动伸缩门、自动阀门、电梯门等,它们各有各的用处,根据它们的不同作用,人们把它们安装在了适合的地方,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做门,学习开门关门的不同本领,你们可以一个人做门,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做门。

  幼儿看图片(以上5种门),用肢体模仿做各种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碘伏遇淀粉会变色

  2、能大胆参与实验并尝试记录

  3、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淀粉画一幅、装有碘伏的喷壶一个

  土豆、馒头、青菜、胡萝卜人手一份

  记录单人手一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1、认识碘伏

  师:谁能猜一猜我的喷壶里装的什么?

  (引导幼儿从气味、颜色方面观察)

  师:喷壶里装的是碘伏,小朋友腿或者胳膊摔伤时,用它来消毒;打针前医生也会用碘伏消毒

  2、出示淀粉画

  师: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什么都没有)

  师:真的什么都没有吗?确定吗?

  3、喷画

  师:用装有碘伏的喷壶喷洒淀粉画,碘伏遇上淀粉变色,立刻呈现美丽的'风景画

  4、认识淀粉

  师:原来我的这幅漂亮的风景画,不是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画的,而是用它画出来的(出示淀粉,引导孩子摸一摸、闻一闻、观察颜色等感知淀粉)

  师:淀粉是白颜色的,所以画画看不出来,而喷壶里装有碘伏,淀粉遇到碘伏后,就会变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二、动手实验,寻找淀粉

  1、出示馒头、土豆、青菜、胡萝卜,寻找淀粉

  师:小朋友们可不能小瞧淀粉,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含有淀粉,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里面会有淀粉吗?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吗?(幼儿自主发表意见)

  小结:用碘伏来帮忙,当和碘伏碰在一起变色的就有淀粉

  2、讲解记录单

  3、幼儿实验记录

  三、分享记录单

  延伸活动:出示PPT,请小朋友帮我看看这些东西里都含有淀粉吗?每人选2种自己最喜欢的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现象,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乒乓球和皮球一样可以滚动、可以拍,对幼儿来说它只是这种简单的玩玩罢了!而新《纲要》科学教学教育目标中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于是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眼、脑、手等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让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 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中的乐趣。

  (2)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利用多种方法使小球更容易站稳。

  (3) 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乒乓球,毛巾、盖子、纸张等若干

  四、 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设计想法



  (一) 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1)教师出示乒乓球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把它请出来吧!~你认识它吗?它是——乒乓球。什么形状的呢?[幼:(球体),你们愿意跟它做朋友吗?想跟它怎么玩呢?幼儿讲述。(滚球、转球、夹球跳、抛球等。)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方法。我们一人拿一个,找个空地方去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



  (2)幼儿自由玩耍,教师在旁观察。



这一环节:


1、主要是让幼儿在玩中进一步感知球的特性,——球体、光滑不易站稳,为后面的探索操作作准备打基础。


2、利用玩的方法(创造活动情景)引题更自然。


3、让孩子几个人一起玩,旨在初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幼儿将球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动的现象。



  1、师:小朋友们,小球玩的很累了,我们把它们放到老师的桌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的`过程中,球会从桌上不停地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小球站不稳了,你们还是放到筐里吧)



  2、提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师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把小球放在桌上,很多小球都怎么啦?为什么会滚下来?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很快站稳吗?



  (2)幼儿动脑筋,表述自己的想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三)、引导幼儿探索利用各种材料让小球站稳,并知道其中的道理。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请小朋友去寻找、试一试哪些材料能让小球很快站稳?如果你的小球很快站稳的,你可以先给旁边的小朋友看,并跟他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3)展示成果,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师:谁的小球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办法,幼儿讲述,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很快的站稳了。成功的给予表扬。



  (4)小结:把小球放在毛巾上或者把毛巾揉成一团再放上小球,把小球放在凹进去的盖子上都可以让小球站稳。



  在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材料的亲手尝试、对比,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在探索中寻找到答案。



  四)加深难度进行探索



  小朋友很快的借助材料一下子就让小球站稳了,现在老师要加深难度,如果单单是纸张,你们有办法让小球很快站稳吗?



  (1) 幼儿操作,师观察。鼓励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2)幼儿讲述。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容易站稳。



  (3)小结:我们可以把纸折成飞机,或者把小球包起来、把纸揉成一团。再放上小球都可以让小球更容易站稳。



  此环节目的在于对学得的经验加以提升,使孩子们能学以用之,知道使表面本来光滑的纸揉一下变得粗糙容易使小球站稳,或者用纸包住小球,使纸有力量挡住小球,不容易滑走等原因。



  (五)、 延伸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小朋友真棒!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材料可以让小球很快的站稳,下课后我们再继续寻找吧。



  进一步提升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小球站稳了”》摘要: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利用多种方法使小球更容易站稳。

  2.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3.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乒乓球,毛巾、盖子、纸张等若干

  4.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设计想法 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种子排列的结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让每名幼儿准备如下材料:一盘种子(蚕豆、瓜子、松子各八颗)、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种子分类。

  1、请幼儿将蚕豆、瓜子和松子分类,感知并交流每种种子的数量。

  2、在一张纸上要同时记录三种种子的数量,怎样才能记清楚?。

  3、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交流。

  二、种子排队。

  1、请幼儿将三种不同的种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队,要求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整齐。

  2、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3、讨论:为什么蚕豆排的最长,松子排的最短呢?。

  4、记录排列的`结果。

  三、猜测并实践。

  1、幼儿人手一张纸,纸上画有间隔数厘米的三条平行线,三条线的起点与终点一致。请幼儿猜测:把三种种子分别放在线上一个挨一个地排队(都从起点开始排),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长?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短?为什么?

  2、请幼儿自己尝试。

  3、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原因,感受物体的大小与“队伍” 长短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水有浮力,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温水的烧杯一个,熟鹌鹑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记录表一张,视频《死海的秘密》

  幼儿:每人装有同量温水的杯子3个,熟鹌鹑蛋,糖、盐、味精各一份,搅拌棒一根,记录表一张,彩笔一支,毛巾1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好奇、探究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名魔术师,今天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看,这里有一杯水,我还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出示鹌鹑蛋)

  (1)夏天到了,蛋宝宝要到水里去游泳,扑通一声跳下水,蛋宝宝怎样了?(蛋宝宝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宝宝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别着急,我来想个好办法,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棒搅一搅。

  (师往杯子里倒入魔术粉,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蛋宝宝怎样了? (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请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来做魔术粉的?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刚才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盐、糖、味精,边说边出示图卡边贴在大表格上,我的魔术粉就藏在它们中间,那么你认为魔术粉是谁呢?(幼儿讨论)

  3、教师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猜测的方法。(教师请幼儿将猜测结果用对、错符号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上)猜测记录后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三:幼儿实验,验证猜测结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呢?

  2、教师介绍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宝宝在什么地方?桌上的魔术粉有哪些?(提示幼儿看清魔术粉标记图)

  3、请小朋友将每一种魔术粉倒进相同标志的杯子中试一试,轻轻搅拌,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每一种实验后马上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试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请做完实验的幼儿将表格粘贴到前面。汇总结果到大表格。

  四、交流试验结论,

  1、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

  2、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力呢?

  五、播放PPT,揭开《死海的秘密》

  1、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时候,罗马有个统帅抓了一群俘虏,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过了一会儿,沉下去的俘虏漂到了岸边,一个都没死,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提问:你发现了死海的什么秘密?

  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

  结论:(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

  师:你们不仅救出了蛋宝宝,还发现了盐的秘密。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许多奇妙的用处等我们来发现,等你找到可别忘了告诉其他小朋友哦。

  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幼儿对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认识调料和发现溶解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开展科学活动教师的预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为了使幼儿观察盐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显,于是使用了约1/3杯的调料粉,通过操作,我发现分别放进去之后,不仅盐水里的鹌鹑蛋浮起来了,味精溶液里的鹌鹑蛋也浮起来了,原来味精里也含盐。为了减少材料带给幼儿的干扰因素,我有精心挑选了无盐味精,经过反复操作,我选取了刚好能使蛋富起来的盐量,在此基础上,再投放同样量的味精和盐,问题解决了。我还选取了材料较软的木质搅拌棒,并在每组材料中添放了备用的鹌鹑蛋,以备不时之需。

  在材料的设计上,我们为了减少幼儿间的材料干扰,精心制作了像小簸箕一样的操作盒,里面放置贴有三种调料标签的三杯水,标签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线,另外一一对应摆放贴有同样三种标签的调料盒,这样幼儿一目了然,对应投放为幼儿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扰。

  在活动设计上,开始部分情景魔术“救救蛋宝宝”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示范操作的同时还适时地向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我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当我发现有位幼儿放在盐水里的鹌鹑蛋没有浮起来时,耐心和幼儿共同寻找原因,当发现原来是鹌鹑蛋破了时,及时为幼儿更换了好的鹌鹑蛋,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得出结论部分,我请幼儿将表格以叠压的方式显现操作结果,便于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也很重要,如:你发现了什么?——水里加入什么蛋宝宝浮起来?——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浮起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一步一步向目标靠拢。当幼儿在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一点仍有一点小困惑时,我又适时视频“死海的秘密“从而用另一途径加强了对这一现象的认知。

  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认为这是真正的结束,有全面观察了所有幼儿的实验结果后,发现有一位幼儿盐水里的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把她找来一起找原因,发现也是蛋破了,我们有更换了一个好的,问题迎刃而解。体现了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仍由一些遗憾之处,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够充分,在座位的摆放上要更加有利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要大胆放开,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今后仍需努力改进的地方。

  小百科: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国家规定井盐和矿盐的氯化钠含量不得低于95%。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1、T:老师这儿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时候啊,小朋友要带着你们的小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生长的?(出示挂图)

  2、T: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植物长得怎么样啊?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T:爬山虎长得怎样?它为什么能爬在墙上生长呢?还能爬那么高?

  T:原来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一起来再来仔细看看。

  (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4、T:看看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5、T:西瓜大家都吃过吧!那西瓜藤见过吗?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6、总结: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它可以帮助植物和其他东西攀附在一起,没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么高了,牵牛花也不能开出那么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T:我们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见过的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哪些?

  (时间允许可带幼儿们去外面寻找)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 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 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 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 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 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 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 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 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 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 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 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 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鼻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环保科学教案06-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28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夏天玩水_中班科学教案07-1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落叶》04-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4-27

螃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4-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西瓜》04-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电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