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4-24 11:23:18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集合8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扮扮中,知道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能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重难点:

  知道妈妈怀孕时的辛苦,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能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树源课件。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你们知道在你们还没有出生之前,住在哪里吗?

  小结:很多小朋友都知道自己还没出生前,是住在妈妈的肚子里的。

  过渡语:有位老师,她的肚子里也有一个家,是谁住在她肚子里的家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二、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第一段:(树林里有——不见缩小呀!)

  小朋友看见老师的大肚子,他们在说什么呀?

  小结:感到很奇怪,老师的肚子怎么越来越大了。

  为什么老师的肚子只在长大,不见缩小呀?

  小结:你们猜的都很有可能。

  2、欣赏故事第二段:(老师奇怪了——我是有小宝宝了。)

  过渡语: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怎么说。

  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是怎么回事?

  小结:原来老师是有宝宝了。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

  3、欣赏故事第三段:(小白说——半天没合拢)

  那我们过去是不是也住在妈妈肚子里呢,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小结:原来小时候都在妈妈肚子里,妈妈的肚子就是我们的家。

  4、欣赏故事第四段:(老师要做妈妈了——我要去医院生小宝宝了)

  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小宝宝快住不下了,怎么办?

  小结:宝宝住不下肚子里的家了,老师就要去医院里生宝宝。

  三、交流讨论,感受妈妈对宝宝的情感

  我们住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辛苦吗?

  小结:我们住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很辛苦。

  妈妈那么辛苦,感觉开心吗?

  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就很爱我们,为我们做很多事情,虽然辛苦但妈妈很开心,因为她很爱宝宝。

  附故事《肚子里的家》

  树林里一一座漂亮的红萝卜幼儿园。

  女孩小白、小莎和小花老在咬耳朵。噢,原来她们很奇怪:老师的肚子好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大了。小白说:“老师准是多吃了东西,把肚子撑大了。”小莎说:“如果是吃的,那么饿了的`时候,肚子会瘪下去的,可老师的肚子只在长大,不见缩小呀!”

  老师奇怪了:“你们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呀!有什么不高兴吗?”小白说:“我们担心你的大肚子。”老师摸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孩子们,谢谢你们的关心,我是有小宝宝了。”

  小白说:“那么我们过去也是住在妈妈的肚子里吧?”“对呀,你们小时候也有一个这样的家》”“啊!“小白她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天没合拢。

  老师要做妈妈了。可是她每天都挺着大肚子来幼儿园,多辛苦呀!当老师的肚子圆得像大西瓜一样时,老师向孩子们告别:“再见,孩子们,我的小宝宝快住不下了,我要去医院生小宝宝了。“

  咦,小白她们怎么又在咬耳朵啦?噢,原来,小白她们在商量:要造一座世界上最好的蘑菇房子给小宝宝住。

  活动延伸:

  1、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扮演大肚子妈妈,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

  2、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此次活动。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小百科:肚子,指人和其它动物的胃,也是腹部的俗称。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造房子需要哪些劳动者。

  2、对各种工种建筑者的劳动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增进对劳动者的情感。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鸭形象、故事图片、操作材料(易拉罐和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鸭形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的名字叫小鸭加加。加加的房子旁有一片空地,一台大挖土机开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

  那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会有谁来住》。

  二、分段讲述,了解各种工种。

  1、讲述故事前半段。是谁造了新房子。

  ——提问:这么多人来帮忙造房子,谁是第一个来帮忙的呢?怎么来的?是怎样帮忙造房子的呢?

  ——熊大叔在干什么?他是怎么砌砖墙的?用什么砌砖墙的?

  ——猴大叔在干什么?用什么做的?

  ——狗大叔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装电线?

  ——哇,房子造好了,都有哪些工人又是怎样来帮忙造房子的?

  教师小结:这些造房子的工人,我们叫他们建筑工人。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还有谁来帮忙。

  房子造好了,还不能住,还有人说要来帮忙,会是谁呢?来干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听。

  ——又有谁来帮忙了?

  ——青蛙大叔在干什么?狐狸大叔来干什么?

  ——这座漂亮的房子是谁的呀?

  小结:原来房子造好了,还不能住,还需要花匠来帮忙种花草搞绿化、还要请搬家工人来帮忙把要用的东西搬到新房子里,才能住新家呢!

  三、完整讲述故事,梳理知识。

  ——我们把故事连起来听一听,特别要听清楚他们是怎么造房子的。会讲的小朋友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来讲一讲。

  ——小结:原来要住进新房子需要司机、瓦工、电工、木工、花匠、搬家工这么多人的共同劳动,特别是造房子的建筑工人,少了谁也不行。这些建筑工人真是了不起啊!

  四、经验迁移,操作游戏。

  我们也来当建筑工人造新房子,好不好?

  1、分配任务,提出要求。

  2、幼儿操作游戏。

  结束:房子造好了,小动物们说谢谢你们为他们造了这么多漂亮的'房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刚好是主题《小鬼显身手》中的一个活动,上一次在我们幼儿园刚好开展了此主题的杭州市幼儿园“主题教学研修月”展示活动。我就参考老师的设计开展了此次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心里还在嘀咕造房子这件事情离我们幼儿的生活比较远,幼儿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学习起来是不是会没有兴趣呢?但是通过活动后发现幼儿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的。由于幼儿活动材料中没有挂图,就自己动手画了故事的简笔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了结合动静交替的原则,在活动的最后请幼儿两两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来选择材料进行搭搭乐活动,比比谁搭的房子最高最结实。活动的总体效果还不错,但是如果自己能再多准备一张青蛙大叔种花草和狐狸司机帮忙搬家的简笔图片那就更好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3

  我班幼儿对园内的“爱护环境”的标志牌特别感兴趣,孩子们纷纷问老师上面写的什么,同时“五一”放假旅游时孩子们看到一些禁止的标志牌,回到班里也互相议论,根据幼儿兴趣也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表现,选择了《九只小猪旅行记》这个故事,通过讲述九只小猪旅行中的遭遇,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初步懂得要听从别人善意的劝告,遵守规则,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象故事情节,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听从别人善意劝告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能简单讲述故事情节。

  环境与材料

  1、观察搜集生活中禁止的标记。

  2、大幅轴式图片,幼儿每人一套小故事书。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小朋友们五一放假都去哪儿了?你们喜欢旅行吗?有九只小猪也要去旅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旅行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2、阅读理解:

  情节一:入草地 出示前三幅画面,着重引导幼儿了解小猪们乱扔垃圾的行为

  和心态,引发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提问:大家都看懂了吗?小猪们在旅行中都发生了什么事?小猪看到警示牌了吗?他们为什么还要进入草地?

  教师小结故事内容;小猪们看到了“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可他们忍不住还是进入了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变成了垃圾场。

  情节二:过危桥

  教师出示危桥画面,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态展开联想,再呈现故事情节。

  提问:①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他们又看到了什么?②为什么要竖这块“禁止过桥”的牌子呢?③你们猜小猪会过去吗?小猪过了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④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到底怎么样了。

  情节三:钻木桶

  教师讲述时呈现“木桶”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结果的猜测。

  提问:九只小猪继续往前走,

  突然它们闻到了香味。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大蜜蜂桶旁边也写着什么,想想这回小猪们会怎么做?小猪们进入木桶从山坡上滚了下来,你们说一说结果会怎样?

  3、拓展理解:采用提问与交流的形式,拓展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九只小猪去旅行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牌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禁止”是什么意思?

  九只小猪还要继续旅行,一路上他们还会看到“禁止”的牌子吗?他们会怎么做呢?请幼儿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情节四:过天桥

  小猪继续往前走,他们又看到了什么?会怎样做呢?

  4、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5、引导幼儿自由看小故事书、讲述故事,然后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警示牌并在生活中遵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问答游戏的乐趣。

  2、理解儿歌中语气词“呀”的作用。

  3、能根据昆虫的特殊外形、本领或习性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蜜蜂、蚯蚓、萤火虫的`图片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出示蜜蜂、蚯蚓、萤火虫的图片,请幼儿认一认,说一说他们都会干什么。

  二、儿歌学习:

  1、问答游戏:教师问,幼儿答。

  ——什么虫儿会采蜜?(小蜜蜂会采蜜)

  ——什么虫儿会耕地?(小蚯蚓会耕地)

  ——什么虫儿会发光?(萤火虫会发光)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了解儿歌中语气词“呀”的作用:使问和答句子的字数相同、使儿歌更有童趣。

  4、动作表演: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创编动作。

  例如:

  ——采蜜:学蜜蜂用嘴巴做吸食花粉的动作。

  ——耕地:用手指做翻地的动作。

  ——发光:小手放在屁股后面做摇摆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5、表演游戏:将全班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表演蜜蜂、蚯蚓、萤火虫,教师念问句,被问到的虫子就要做

  相应动作并念儿歌。

  三、仿编儿歌。

  四、请幼儿想想还有什么虫子,有自己特殊的外形、本领或习性?

  五、教师和幼儿用问答的方式仿编儿歌。

  (例如:什么虫儿七颗星,七星瓢虫呀七颗星等等)

  活动应变

  准备一些有特殊外形、本领、习性的昆虫图片,方便幼儿仿编时参考。

  活动延伸

  可以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蜜蜂采蜜、蚯蚓耕地等。

  区角活动

  语言区:将昆虫图片放入区域,让幼儿两人合作,一问一答。

  表演区:在区域内放入各种虫子的头饰,鼓励小朋友戴上头饰表演儿歌。

  环境创设

  将幼儿仿编的儿歌记录下来,制作成图片贴在活动室内。

  家园同步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仿编儿歌,并记录下来。

  2、家长可以在外出活动的时候,带幼儿观察蜜蜂采蜜、蚯蚓耕地、萤火虫发光等。

  随机教育

  餐后散步时,鼓励幼儿观察各种昆虫。

  相关链接

  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电影《虫虫危机》片段,让幼儿感受虫子生活的环境。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会朗诵。

  3、感受民间童谣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月亮下来吧》。

  2、仿编儿歌纸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入:回忆月亮形状变化。

  提问:月亮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请个别幼儿发言)

  播放PPT2,:每个月的初一,月亮又弯又小,然后慢慢变大变圆,到十五时月亮又大又圆,然后又慢变弯变小。

  (二)师生谈话:圆圆(弯弯)月亮像什么?

  1、点击进入PPT3提问: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自由发言)。继续点击PPT2,师生一起边看边说。然后教师:圆圆的月亮像皮球、西瓜、车轮……,还像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

  2、播PPT4提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幼儿自由发言)。继续点击PPT4,师生一起边看边说。然后教师:圆圆的月亮像香蕉、眉毛……,还像我们生活当中的许多东西。

  (三)学习朗诵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1)初次欣赏。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儿歌,一起来欣赏吧。

  (点击进入PPT5)介绍儿歌的名字《月亮下来吧》。(点击儿歌名字启动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点击PPT5进入自动播放到PPT15,画面切换可结合点击控制)

  提问:儿歌名字叫什么?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优美”。

  (2)带着问题再次欣赏。

  提出要求:请仔细听,儿歌里讲了什么?把月亮当成什么?谁想把它怎么样?(点按钮回到PPT5,点击方法同上,教师再次朗诵)

  2、逐段回忆儿歌内容,结合图谱分段学习朗诵。

  (点击进入PPT16)教师提问:你在儿歌里最先(或接下来)听到什么?把月亮当成什么?谁想把它怎么样?(教师点击PPT16,依次逐段出示图谱后,引导幼儿逐段朗诵二遍。)

  3、整首朗诵。(根据教学需要点播PPT16、17声音“掌声”,鼓励幼儿,增加气氛)

  (1)结合PPT16的图谱,提醒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将儿歌完整朗诵二遍。

  (2)点击进入PP17,引导幼儿脱离图谱配乐朗诵若干遍。

  (3)师生共同讨论为儿歌配上合适的动作,视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朗诵儿歌若干遍。

  (五)活动延伸:仿编儿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活动准备: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狐狸和老虎7——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日常生活教育:提供一些形象生动的成语故事画册,引导幼儿学习成语故事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成语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7

  内容:

  好朋友

  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重点:

  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难点:

  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

  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一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小熊从澡盆到池塘洗澡的相关情节,感受成长的变化和快乐。

  2、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小熊爱洗澡——律动中引出爱洗澡的小熊

  出示画面一,小熊:我是小熊,我最喜欢洗澡,和我一起来洗澡吧。(幼儿一起做做洗澡的动作)

  二、被澡盆卡住的小熊——了解小熊被澡盆卡住的相关情节,感受长大的奇妙与快乐

  1、边看课件边理解画面内容

  小熊每次洗澡都爱用它的澡盆,它在洗澡的时候特别开心。(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在澡盆里洗澡的开心表情)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熊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观察和理解小熊逐渐长大后在澡盆里的变化)

  2、正在小熊发愁的时候看看谁来了?猜猜河马会对小熊说什么呢?小熊愿意吗?

  3、小熊不愿意去池塘洗澡,它还是喜欢在小澡盆里洗澡,终于有一天,小熊……(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被澡盆卡住的画面),小熊怎么会被卡住的?谁来帮他想想办法?小河马用了什么办法帮助小熊?(引导幼儿观察小河马帮助小熊的三个方法,可用动作体验)

  三、小熊到池塘洗澡——进一步在故事情景中感受成长的奇妙

  1、原来小熊一天天长大,小小的'澡盆已经不适合它了,它现在会去哪儿洗澡呢?(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引导幼儿感受小熊心理成长的过程)

  小结:小熊长大了,变得更勇敢了,它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在大大的池塘里洗澡,还可以和小鱼小虾一起玩耍,真开心!

  2、完整欣赏故事

  刚才我们看的这个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被澡盆卡住的熊》,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延伸:小熊长大了,你们长大了吗?(引导幼儿活动结束后分享成长中的小故事)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语言的教案11-03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17

中班幼儿园语言教案04-23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语言《摇篮》教案08-12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天教案06-14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06-01

幼儿园中班语言方面教案11-02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堂教案11-11

幼儿园中班语言感恩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