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17 09:28:0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8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主题的产生:

  提起幼儿园大班,幼儿园中班孩子经常充满了期盼之情,每一个孩子或许有一点都不同的感觉。对孩子而言,幼儿园大班是个新的原点,升入幼儿园大班后,可变成名不虚传的大哥哥大姐姐啦,幼儿园大班实在是一個叫人渴望的地方。

  在“预备做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的课程单元里,我们与小孩一块儿观摩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上课,与小孩一块儿欢送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我们还需与小孩一块儿给大哥哥大姐姐送礼品,很好的享受与大哥哥大姐姐在一块儿的特别时光。深信小孩在“预备做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的学习过程内,有更加多的发现,亦有更加多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主题目标:

  社会日常生活:

  1、清楚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学要求,有做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心愿。

  2、乐意与小伙伴沟通并聆听其它人的述说。

  身体运动:

  1、能踊跃参与小型的体育游戏教学。

  语言沟通:

  1、能清晰明了地述说自个儿的见闻与心愿。

  科学探索研究:

  1、练习视觉识别的能力。

  2、能留意与区别四周环境里物品的外形。

  蓺术表现:

  1、会手眼配合得当地使用相关工具开展手工制作,表现升幼儿园大班的心愿与感情。

  2、能较佳地留意乐曲的强弱比较,唱准乐曲。

  爸爸妈妈们参加:

  1、请爸爸妈妈们与小孩一块儿谈话,预备怎么样当真大班大哥哥大姐姐。

  2、与小孩一块儿探讨怎么样过好假期日常生活。

  环境创建:

  1、美工教学区安排些许折纸步骤图,给予手工制作的些许教学材料,启发孩子手眼配合得当地使用相关工具开展手工制作,表现升幼儿园大班的心愿与感情。

  2、语言区出示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种种日常生活、学习、教学的像片、图片,启发孩子体会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的日常生活、学习、教学。

  主题反思:

  经过这一个主题教学的执行,孩子接触清楚幼儿园大班孩子,看了幼儿园大班大哥哥大姐姐的些许劳动、手工、iq动手操作教学,听幼儿园大班孩子推荐自个儿班级教学的.请求,到幼儿园大班参与辞别会,欢送会,做了礼品馈赠,看了幼儿园大班孩子的作品展,具体形象地让孩子明白做个幼儿园大班孩子应当是怎样的,启发了孩子升班的强烈心愿。

  原本,有个别孩子对升幼儿园大班存在些许恐惧的心理,经过这一个主题教学的执行,这一些孩子淡化、化解了这一心理,非常渴望上幼儿园大班,觉得到幼儿园大班后,可学习到很多本事。

  孩子通过观摩幼儿园大班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亦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表现在他们的主动性、踊跃性、专心态度等方面均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懂得长大了要多做积极有益的事情。

  2、感受“子字歌”富有韵律的特点,学习平翘舌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磁带、录音机

  2、快板;汉字卡

  活动过程(预设)

  (一)、使用幼儿用书“我们都是好孩子”,幼儿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描述。

  提问:图画上有谁?他们分别在做什么事情?

  你觉得他们是好孩子们?为什么?

  (二)、学习儿歌。

  1、 教师朗诵儿歌,朗诵前提问,要求幼儿带着问题倾听:画面上的四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教师配上快板再念儿歌。

  提问:配上快板念儿歌给人什么感觉?这首儿歌听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句话后面都有一个什么字?(丰富“子”字儿歌,认识汉字“子”)

  2、 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

  重点练习平翘舌音(出示可以组合的汉字卡),可以重复进行几次,较熟练以后也可以配上快板作为节奏来念儿歌。

  (三)、教师续编儿歌,激发幼儿争做好孩子的`积极性。

  说说自己做过哪些积极有益的事情,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内容巧妙地续编儿歌。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儿歌,在幼儿欣赏儿歌的同时,教师着重将韵脚的自发音加重,让幼儿自己发现了儿歌的特点。两遍欣赏后,不少幼儿都发现了押韵的特点,而且对“子”字的韵脚非常感兴趣,就是因为有了韵律,幼儿学起来就十分容易了,兴趣也很足。教师在以后的几遍加入了快板的“伴奏”,幼儿这首儿歌时有节奏的,加入快板后,节奏感更强,幼儿的兴趣更强了,也让幼儿自己打快板自己念儿歌,气氛很活跃,学习效果也很理想。

  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幼儿对“子”的韵脚感兴趣,念起来也很有劲,其他的句子学习就不如这个了,导致在朗诵的时候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在安排学习过程中除了重点学习外,对其他的部分也不能忽视,也要考虑到教学的方式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游戏目标:

  1.体会听指令游戏带来的乐趣。

  2.锻炼动作的敏捷性,能迅速反应动作指令。

  3.学习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游戏准备:

  空场地

  游戏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围成一圈,教师做发令员,幼儿听指令做动作。

  二、游戏玩法:指令的.发出由慢而快,由一项指令到多项指令,难度逐渐增大,语句逐渐增长,如:坐下,起立,向前弯腰,跳一跳,小鸟飞,转一个圈再拍拍手等。有做出动作与指令不相符的幼儿,教师应停下,要求该幼儿或全体幼儿重复做一遍。

  三、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这两组幼儿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反应最快,做错的小朋友出队,最终哪一组的幼儿多就为获胜者。

  四、游戏开始,给予获胜队一定的奖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2. 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 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放大的图画书散页、图画书10本活动过程实录

  一. 介绍书名,展示封面,引起兴趣。

  1.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书名叫《母鸡萝丝去散步》。

  2. 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母鸡萝丝,一只狐狸﹚

  3. 你来猜一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幼儿大胆猜想发言﹚

  二. 观察图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表述。

  出示图片①

  1. 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母鸡萝丝,一只狐狸﹚﹙萝丝在散步,狐狸想吃掉它﹚﹙狐狸趴在房子下面,眼睛咕噜噜转﹚

  2. 你猜狐狸会怎样做?﹙幼儿大胆猜想﹚

  出示图片②

  1. 萝丝走过院子的时候,狐狸在干什么?萝丝脚下有什么?﹙狐狸跳起来,扑向萝丝﹚﹙向幼儿解释一下什么是“钉耙”﹚

  出示图片③

  1.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猜对了么?﹙幼儿发出开心的笑声:狐狸没抓到萝丝却被钉耙打到了头﹚

  2. 说一说狐狸被打到头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回忆一下你撞到头时的情景。﹙幼儿这时有了不同意见,最后大部分幼儿都同意用“铛”﹚

  3. 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示范加入拟声词声情并茂讲述图①②③。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一只狐狸跟在他后面。萝丝走过院子,狐狸扑上来﹙停顿一下﹚“铛”…

  出示图片④

  1. 萝丝又来到哪里?﹙池塘﹚

  2. 狐狸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他又扑向萝丝,他掉进了池塘里﹚

  出示图片⑤

  1.你猜对了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狐狸掉进池塘的声音。﹙经过讨论决定使用“扑通”﹚

  2.请一个幼儿试着加入“扑通”来讲述图④⑤﹙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上来﹙停顿一下﹚“扑通”…

  出示剩余图片

  1. 引导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理解故事的后半部分。看看母鸡萝丝又经过了哪些地方?又发生了生么事情?结果怎么样?萝丝最后怎么样了?﹙幼儿自由阅读思考﹚

  2. 幼儿分组阅读,交流讨论故事情节,加入适当的表示声音的词语进行讲述﹙“出溜”…,“哗”…,“咣当…嗖"…,"轰隆"…,"嗡嗡"…﹚

  3. 教师请个别幼儿选择喜欢的情节加入拟声词讲述。﹙幼儿纷纷挑选喜欢的情节进行讲述,气氛活跃﹚

  4. 教师加入拟声词,声情并茂的讲述完整的故事。幼儿边看书边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幼儿发出开心的笑声】

  三. 讨论:

  1. 你觉得这本书里哪个情节最好笑?﹙幼儿纷纷选择感兴趣的情节发表看法﹚

  2.你觉得加入表示声音的词来讲述这个故事好在哪里?﹙教师先不加拟声词讲述一遍故事,停顿一会再加入拟声词讲述一遍。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更有意思,更好笑﹚

  四. 总结延伸:

  我发现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今天这本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回家以后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乐趣。如果你还想阅读更多有意思的图画书,我给你们推荐两本,它们是:《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和《我不知道我是谁》。希望小朋友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发现书中的秘密和乐趣,回来讲给我们大家听。

  活动内容选自经典图画书《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原文只有44个字,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观察画面从而理解故事内容。因此,在活动目标的制定,方法的运用等都遵循这一原则,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现。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对目标能较好的达成,能够大胆想象和猜测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加入适当的拟声词讲述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幼儿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图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阮老师在充分了解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语言发展的'水平上,很好的解读了图画书,抓住了图画书本身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感兴趣的去观察图片内容,并通过加入拟声词帮助幼儿理解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给予每位幼儿大胆猜想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为幼儿的阅读活动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点燃了幼儿对图画书的热情。

  活动前评析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畅销中外的经典图画书,书中寥寥无几的文字讲述了一只名叫萝丝的母鸡出门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丰富生动的画面却描绘了一只倒霉的狐狸追逐萝丝却屡遭失败的情节。书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了幽默、诙谐的对比,有了喜剧的色彩。考虑到幼儿的识字能力有限,但是,如果老师过多的去讲述就剥夺了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权利。

  如何在保留图画书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去阅读呢?于是我设计让幼儿和我一起在狐狸每次失败遭殃的时候加入拟声词,这样通过刺激幼儿的听觉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真正读懂这本书并感受图画书的风趣、幽默。

  作者简介:佩特·哈群斯,她的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简单流畅,总是贴近孩子们的角度认真面对他们的问题,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图片,故事:《小雨滴旅行记》、《雨来啦》。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水

  活动步骤

  一、开始部分:

  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下雨时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请幼儿自由说出雨是怎么形成的?(打雷了,就会下雨了……)

  2、师幼共同做实验,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1)让一幼儿先将试管里的水加热,看看有什么现象?

  a、有气泡、b、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c、有响声

  2)请另一幼儿将玻璃片放在试管口的上方,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a、玻璃片上有水b、玻璃片上有气(过了几分钟)c、我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d、我发现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来了

  3)实验完成,引导幼儿通过刚才的实验,说一说:雨是怎样形成的?

  师幼总结: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

  4)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边听故事,边出示雨的形成图片)

  3、引导幼儿说说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可以浇地。2、可以浇树。)

  4、雨对我们的生活与这么多的好处,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要下雨了呢?听故事《雨来啦》,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知道:

  燕子低飞要下雨

  青蛙高唱要下雨

  鱼游水面要下雨

  蚂蚁搬家要下雨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到外面去找一找这几种小动物都在干什么,看有没有要下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得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夹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夹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夹子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来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复习9以内的加减。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花蕊图卡若干、动物卡人手一份(动物卡上面分别贴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规律图表卡、数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加减,幼儿按得数在花蕊图卡上夹相同数量的夹子宝宝。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⒈幼儿自由给夹子宝宝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⒉请幼儿按要求给夹子宝宝有规律的排队,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夹子宝宝排序的。

  四、幼儿游戏,复习9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中我将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探索。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目标和要求定位符合我们班孩子的发展需求,不足之处是准备的1元和2元的夹子数量应该再多一些,以便让孩子们探索出更多的三个数合起来是10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小动物寻找合适的“伞”。

  2、初步理解和学习诗歌,并在此基础上仿编诗歌。

  3、通过想、看、听、讲来体验诗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好意境。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蝴蝶、蚂蚁、小青蛙、小兔、红花、荷叶、树叶、蘑菇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

  1、 教师提问,引出主题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了许多小动物。看,谁飞来了?(蝴蝶) 谁走来了?(蚂蚁),

  那一跳一跳的是谁啊?(小兔),还有谁也来了?(青蛙)

  他们玩的正开心呢,突然下起雨来了,哗啦啦,哗啦啦。

  下雨的.时候你们怎么躲雨的呀?(雨伞、雨衣等)

  可是小动物们都没带伞,我们快快帮小动物们找个地方躲雨吧!蝴蝶可以到哪里躲雨呢?

  (各种动物逐个提问,如果没有自己要的答案,就说“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老师把大家说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编成了一首诗歌,请你们来听听

  (一边念,一边出示“伞”)

  《伞》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撑开美丽的伞。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伞,

  黄黄的树叶是蚂蚁的伞,

  绿绿的荷叶是青蛙的伞,

  白白的蘑菇是小兔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二、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感受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提问,幼儿感受诗歌结构

  啊,小动物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伞,而且都非常漂亮。老师现在想请考考你们了,

  刚刚的老师用了什么好听的词来形容花朵了呀?(依次提问树叶、荷叶、蘑菇)

  啊,这些词都非常的好听,那我们一起把刚才诗歌念一边吧(教师主要负责前两句和后两句,中间三句由幼儿负责)

  2、 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歌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小游戏,请你们在心理先想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这首诗歌里的哦。待会儿我们一起念诗歌,

  轮到哪个小动物出场了,就请你们模仿那个小动物走路的样子,躲到自己的伞下面来。

  三、 仿编诗歌

  1、教师提问,扩展幼儿经验

  小朋友们想想,红红的花还能是谁的伞呀?蝴蝶还能把什么当做伞呀?(蜜蜂,树叶)

  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小动物需要伞呀?他们可以拿什么当伞呢?

  2、教师及时整理,组合成新诗

  活动反思:

  1、在请幼儿进行创编过程中,没有进行举例,而是请幼儿自己直接进行创编,提高了难度。

  2、在请幼儿熟悉儿歌时,请幼儿一边模仿一边上台,站在“伞”的旁边,没有意义,可以请幼儿直接在座位上起立。

  3、在请幼儿进行创编时,幼儿始终围绕教师所展示的图片,而不能发散思维。此时教师应及时将图片撤离,在熟悉诗歌的最后阶段就可以将图片撤离。

  4、在游戏阶段,可以增加伞的数量,并散落在教室的各个地方,并自然引导诗歌创编。

  5、在诗歌创编的过程当中,教室分阶段请幼儿创编,首先是一句,然后是两句,这对幼儿来说难度提高,可以分小组共同创编,并将他们的成果用图画展示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书包里所放物品的名称及功用;

  2、初步学会按课程表整理书包,尝试分类整理;

  3、萌发幼儿上小学的美好愿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参观过小学,认识过书包;

  2、书包、各类学习用品、物品准备清单、相关录象。

  活动流程:

  一、 回忆参观活动,引出主题。

  1、师:前几天,我们参观了小学,访问了哥哥姐姐,知道他们每天上学都要背书包。你们知道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吗?

  幼:有很多书。

  幼:还有铅笔。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也要上小学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书包,书包里放了好多东西。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书包里都放了些什么?

  播放录象,大一班的幼儿从书包里逐一拿出各种玩具、美工刀、薯片、糖果、弹珠等物品。

  3、讨论:大一班的小朋友书包里装的这些物品都合适吗?(幼儿自由讨论。)

  4、师:那你们认为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带什么?我们来听听圆圆姐姐是怎么介绍的?

  播放录象:圆圆姐姐边指物品边介绍说:小学生的书包里放的主要是每天上课要用到的课本、作业本、铅笔盒等,还可以带些水。零食、危险物品和玩具是不适合带的`,记住了吗?

  二、 学看课程表。

  1、师:圆圆姐姐说书包里要放每天上课用到的课本,那我们怎么知道每天要用哪些课本呢?

  播放录象:圆圆姐姐介绍,每个小学生的书包里都有一张课程表。看!(出示课程表)我们就通过看课程表知道明天要上哪些课,要带哪些课本。

  2、师:小朋友,你们会看课程表吗?(教师出示大课程表)

  (1)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下,课程表上面和左边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上面数字表示星期几,左边有“上午、下午”,数字表示第几节课。)

  (2)请小朋友找一找星期一有哪些课?是怎么找到的?(先找到星期一,再往下看,就能找到了。)

  (3)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是什么课?是怎么找到的?

  三、 尝试整理书包。

  1、师:小朋友都学会看课程表了,想试试看课程表来准备你书包里的物品吗?

  教师交待操作要求:在每组的桌上都有一张“物品整理清单”,请每组的小朋友一起看看你们要整理的是星期几的书包,有哪些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请你连线,空白的地方还可以添画。

  2、幼儿分组操作后,将每组的“物品准备清单”进行展览并介绍。

  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会看课程表准备你书包里的物品了。大家想一想整理书包要注意些什么?

  4、尝试整理书包:在后面桌上有很多物品,请小朋友按照你们组的“物品准备清单”来整理书包。(幼儿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包,老师巡回指导。)

  5、请一组内的小朋友相互检查书包中的物品是否摆放整齐,是否有遗漏。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新本领,真能干!我们一起背好书包来唱首歌吧!幼儿背好书包,边走边神气地演唱《上学歌》。

  6、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健康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02-08

幼儿园大班《风车》教案03-28

幼儿园大班灯教案03-29

传球幼儿园大班教案03-29

幼儿园大班《春雨》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