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15 17:51:2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判断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3、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若干。

  2、钻有不同漏洞的瓶盖若干。

  3、记录单、笔若干。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

  难点:制作一个比原来流的快的沙漏。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沙漏

  1、认识沙漏,并提出猜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用一种新的工具来玩沙,你们看!

  这是沙漏,它是由两只粘在一起的瓶子组成的,下面的一个瓶子里有沙。请你们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2、幼儿操作,进行论证

  (1)、操作

  师:到底谁猜的对呢?请你们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试一试,玩一玩。

  (2)、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那么,沙是从哪里漏下来的?

  (3)、小结

  师:原来沙是从瓶盖上的洞口流下来的,看看,它有几个洞?哦!有两个洞!

  (师打开一只瓶子让幼儿观察瓶盖是否真的有洞,数数有几个,引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二)、制作沙漏

  1、设疑讨论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沙流的快一些呢?(幼儿讨论)

  2、实验交流

  ⑴、进行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做好的沙漏,还有一个装有沙子的瓶子,一个空瓶和盖子,要请你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做一个比原来沙漏流的快的沙漏,并进行记录。

  老师要提醒你们,制作的时候把你们选的'盖子先旋在装有沙的瓶子里,然后将空瓶倒着再旋在盖子上。

  (幼儿和同伴合作,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幼儿的实验情况,如幼儿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来的作了比较,询问孩子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

  ⑵、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吗?谁愿意来告诉大家?(结合记录单)

  ⑶、再次实验

  幼儿再次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⑷、师生共同总结:原来洞口多了,可以使沙子流的多,时间花的少,所以速度就快了。

  (三)、引发新问题

  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制作了一个比原来漏的快的沙漏,那么你有办法制作一个比原来漏的慢一些的沙漏吗?

  等到区域活动时,我们再来制作,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科学《会飞的纸屑》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

  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

  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

  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

  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12活动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大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很强烈。在探索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物品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彩片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塑料物品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彩片,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彩片吸起来。对此,我没有给予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不锈钢杯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在科学实验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为孩子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活动评析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水彩笔、纸屑及几种常见的生活材料为载体,让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过程中体验纸屑“飞”起来的心动感觉,感知摩擦生电这种科学现象。让幼儿边玩边学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王老师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明确重难点,以及活动中的三个环节也是一目了然。

  二、目标表述明确

  操作性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从王老师对此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制定来看,是全面、具体的,也具有科学性,并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活动结构合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们的鼻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环保科学教案06-02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7-1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2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夏天玩水_中班科学教案07-1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4-27

螃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4-26

幼儿园中班奇怪的螃蟹科学教案02-2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浮08-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