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15 09:45:1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集合七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请你跟我这样做》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通过多种形式感知音乐,能有节奏地进行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音乐小游戏“洗手歌”,感受快乐,集中幼儿注意力。

  2.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及情绪。

  T:香香的小朋友们找一个座位坐下,我们要听好听的音乐咯!

  (听音乐,教师可用点头、拍腿等方式让孩子初步感知节奏)

  T:听了这首音乐你们想干嘛呀?这是一首快乐有趣的.音乐还是悲伤难过的音乐?

  3.游戏铺垫

  T:这个音乐中还藏着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呢!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

  师幼一起进行游戏,节奏由慢到快,内容由少变多(类似于音乐中的游戏内容)

  T: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是什么地方呀?原来这首音乐说的是小朋友们去动物园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呢,请你听一听这个游戏到底藏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4.结合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1)讲解图谱,熟悉游戏内容。

  T:这个游戏藏在什么地方?这里有什么动物啊?这些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T: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一共去玩了几次游戏?每一次游戏都比前一次游戏怎样啊?

  5.分段进行游戏

  (1)进行第一段音乐的游戏。

  T:看,老师的小手会走路哦!伸出小手准备进行第一次游戏咯!

  (2)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后进行第二段音乐游戏。

  (3)用“你的小手还可以在哪儿走”和“小手累了,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地方走”等方式进行第三、第四、第五段的音乐游戏。

  (4)结合图谱教师讲述第六段的游戏内容后进行游戏练习。

  6.完整音乐游戏。

  (1)教师带幼儿进行完整游戏,可用身体律动让幼儿感知乐句及旋律的上下行。

  (2)尝试请幼儿做领头人进行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

  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

  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

  有价值的话题,扩展讨论;帮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五).延伸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小百科: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学习对话,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力。

  3、懂得爱清洁、讲卫生、明白节约用水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沙箱、小动物图卡、纸袋木偶、图片(图书)、录音带、语言操作盒、

  三、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引出主题,让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和故事里有谁。

  设计提问:

  (1)猜一猜故事里有谁?并逐一出示小动物图卡(插在沙箱里)。

  (2)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欣赏故事。(教师边操作沙箱边讲故事)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和理解故事内容。

  4、带着问题进行第三次故事的欣赏,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对话。(出示纸袋木偶等操作材料让幼儿了解如何使用)

  设计提问:

  小猪第一次在路上碰到谁?(小白兔)它怎么对小白兔说的?(小白兔,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兔又怎么回答小猪的'?(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个澡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小猪第二次在路上碰到谁?(小白鹅)它怎么对小白鹅说的?(小白鹅我和你一块玩好吗?)

  小白鹅又怎么回答小猪的?(“哟!是小猪,看你多脏啊!快去洗个澡吧,洗干净了我再和你玩。”

  最后小白鹅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走,我带你到河边去洗个澡吧!”)

  小猪洗干净后大家都高兴地说:“小猪变干净了,我们一起玩吧!”

  5、请幼儿带上纸袋木偶跟着录音机学讲对话。

  6、自由分组利用各类操作材料复习对话。

  高水平:(沙箱操作材料)尝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简单对话。

  中水平:(图书或图片)尝试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简单对话。

  低水平:(语言操作箱)复习简单对话。

  7、小结:小猪改正了缺点,变成了一只讲卫生、爱干净的小猪,你们高兴吗?小脏猪是怎么变干净的?(用水洗干净的)水的用途真大。(让幼儿明白地球上的干净水源有限,更应节约用水,不应随便浪费水。)

  为您服务!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认识五官的名称及其用途;

  活动准备:

  游戏歌曲:《小手拍拍》;肖像挂画一幅;

  组织形式:

  集体进行教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鼓励幼儿指认并说出五官的'名称,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张嘴巴,两只耳朵等

  二、五官的用途

  1、教师进一步启发提问:五官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会帮我们做些什么呢?

  2、孩子回答以后,老师总结如下:

  (1)鼻子里有两个鼻孔,可以帮我们呼吸、闻到这种不同的气味;

  (2)眼睛里有一颗又黑又亮的眼珠,会帮我们看很多东西;

  (3)嘴巴里有牙齿可以咀嚼食物、舌头可以帮我们咀嚼和吞咽食物;同时,嘴巴也是一个呼吸器官。

  (4)耳孔里有一层薄膜能帮我们听声音。

  三、我们一起做游戏《小手拍拍》

  老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按节奏拍小手、点五官。

  附歌曲:《小手拍拍》

  1=C2/4

  332|11|224|321|554|33|2123|1-||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你的鼻子指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你的嘴巴指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你的耳朵指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把你的眼睛指出来。

  四、评价幼儿活动情况,并发小红花以资鼓励

  五、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尝试用AABB、ABB、AAB等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2、知道灯会是元宵节特有的活动,体验挂彩灯过元宵的快乐。

  学习重点: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学习难点:能用间隔的方法自创排序规律。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彩灯排序图例、半成品范例、PPT

  幼儿学具:不同颜色的彩灯纸片若干、画有钩子的纸片人手一张、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有过元宵节的愿望】

  1、讨论:再过几天,我们又要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除了吃汤圆以外,还可以怎样欢庆元宵节?

  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大家会吃汤圆、挂花灯,真快乐。

  (二)感知理解

  【这环节根据小班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不够强,在自主操作中比较容易随意,及小班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的特点,因此引导幼儿在理解排序基础上模拟尝试,理解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的方法】

  1、观察: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挂灯笼的`?

  小结:有顺序地间隔排排队挂灯笼,挂出的灯笼整齐又好看。

  2、出示AABB半成品范例:我也学着他们的方法来挂灯笼,看看我挂的灯笼和哪一串灯笼的方法是一样的?接下去该怎么挂?(请一幼儿上前示范接着挂灯笼,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挂得对吗?为什么?再接下去该怎么挂?)

  幼儿可能:关注灯笼的大小、颜色等,但不能发现间隔排序的规律。

  教师预处理:从前往后边点边说,如,“1个2个、1个2”等,提示幼儿发现并理解。

  小结:这串灯笼是2个2个、2个2个挂的。

  3、出示ABB半成品范例:这串灯笼是怎么挂的?接下去挂什么灯笼?

  小结:这串灯笼是1个2个、1个2个挂的。原来,虽然都有规律,但方法是不一样的。

  4、设疑:如果你挂,你准备怎么挂?

  (1)请个别幼儿先说再挂(引导幼儿想好后操作)

  (2)根据幼儿操作,集体边点边说,了解其间隔排序的规律,如2个1个、2个1个等

  (三)操作实践

  【这环节引导幼儿在模拟尝试基础上尝试创造,两个环节铺层递进,共同为目标服务。】

  过渡: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这里有许多灯笼需要挂起来,小朋友们来帮忙吧!

  1、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关注幼儿用了什么间隔规律来挂灯笼的?提示幼儿坚持一种规律排到底?

  (2)指导幼儿对自己用的排序方法,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幼儿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把灯笼挂挂好,不掉下。

  2、集体讨论:

  (1)你是怎么挂灯笼的?(引导幼儿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谁和他用了一样的办法?

  (2)假如接下去还可以挂,应该挂什么灯笼?

  (3)有没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序列不一样和用的灯笼不一样均可)

  小结:原来只要动脑筋,还能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

  3、再次操作:你们想不想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那就试试吧!

  (1)引导幼儿用和刚才不一样的规律挂灯笼,并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加强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先想好方法再挂灯笼。

  (3)对于挂得快的幼儿引导幼儿边点边唱边检查。

  4、讨论

  (1)你这次用了什么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集体验证看看是不是和这个小朋友说的一样?

  (2)还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吗?看看是什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发现,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拓展回忆:除了挂灯笼是间隔排排队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间隔排排队?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出去玩的时候找一找会间隔排队的东西,到幼儿园里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好吃的桔子

  活动名称:好吃的桔子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准备:桔子若干,彩盒一个(里面放着桔子)

  活动过程:

  1、彩盒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问谁知道里面放的什么?

  教师描述桔子的特征,并请一名幼儿摸出桔子,启发幼儿说出名称。

  2、幼儿每人拿一个桔子进行观察,教师提问:

  a、看一看桔子什么样子?(圆圆的,扁扁的)

  b、桔子皮是什么颜色?(桔红色)

  c、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软软的,不太光滑)

  d、闻一闻桔子有什么味道?

  e、想一想桔子怎样吃(桔子剥了皮才能吃)里面什么样子?桔子瓣象什么?

  f、尝一尝桔子什么味道?让幼儿品尝桔子,启发幼儿说出桔子又酸又甜。

  3、教师小结桔子的'特征:桔子是扁扁的、圆圆的,是桔红色的很香。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有的有核,味道又酸又甜,桔子皮能作药材。

  4、启发幼儿说一说还吃过哪些水果?桔子是什么季节的水果?

  总结分享:

  教师用桔子皮进行拼摆造型,请幼儿观察。

  活动评价:桔子是幼儿较熟悉的水果,若仅通过语言来表达它的特征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借助于实物再通过语言表述桔子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点,使幼儿不仅从感官上了解了桔子,也使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桔子画

  活动名称:“魔水”画画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准备:橘子一个 棉花棒数根 白纸若干 蜡烛若干小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剥橘子

  让幼儿动手剥橘子,将橘子汁挤在小碟子里

  二、作画

  1、让幼儿用棉花棒蘸橘子汁,在纸上画简单画。

  2、画干后再把画纸放在蜡烛上烘烤,这时纸上的图案就显出来了。

  总结分享:

  在教师烘烤画的过程中让幼儿分享画面的变化。

  活动评价:

  通过作画让

  幼儿了解桔子的另一个特点:它的汁还可以作画,从而激发幼儿对作画的兴趣;在烘烤的过程中幼儿也了解了烘烤的技巧虽然幼儿不能做这一工作, 但他知道经过烘烤桔子汁可变颜色。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学会跳小精灵的律动。

  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欣赏过动画《糖果仙子之舞》。

  2、材料准备:音乐CD《小精灵》、律动VCD《小精灵》、头饰小鸭、节奏卡(×-×-|××××|);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 体态预备。

  1、教师出示魔法棒,讲故事《小精灵之舞》导入。

  教师:“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仙女王国。仙女王国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精灵。小精灵们每天都会快乐的舞蹈。有一天,仙女王国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丽的仙女用一根神奇的魔法棒一点,小精灵就会变出许多漂亮有趣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律动做有趣的造型动作热身。

  二、 听辨旋律。

  1、教师播放音乐CD《小精灵》,幼儿倾听音乐,想象并说说小精灵花园里的'美丽景象。

  教师:“花园里可能有什么?”

  2、教师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感知节奏。(用拍手、跺脚等多种方法感知。)

  三、肢体体验。

  1、教师扮演仙女,用“魔法棒”将幼儿全部变成“鸭精灵”,并请幼儿随音乐表现小鸭的动作。

  教师用照相机捕捉幼儿有创意的动作。

  2、教师播放律动VCD《小精灵》,幼儿模仿律动动作。(牵手转圈,小鸭走、互挠痒等等。)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表现动作。

  四、配乐表现。

  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幼儿完整跳律动《小精灵》。

  五、音乐游戏。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2、全班幼儿做“小鸭精灵”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班音乐律动《小精灵》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活动中,首先以一首欢快的曲子吸引幼儿,开始的导入部分很成功,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活动做了成功的铺垫。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能大胆尝试模仿动作,乐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

  我觉得本次活动还是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尝试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孩子自主表达和表现。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参与积极性也很高,通过律动游戏,体验到了韵律活动的乐趣。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且获得了活动的快乐。

  但是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在创编动作时,虽然孩子们能创编出老师想要的动作,但有个别孩子还是比较茫然,想象力很有限,分析原因,我想这应该跟平时的经验积累有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多给孩子创造学习机会,给于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