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15 09:05:19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帮助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2、在活动中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3、在生生互动中积累串回形针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红黄蓝三间小房子。

  2、彩色回形针若干。

  3、已有初步的串回形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感。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盖新房子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场景一:

  1、师:这是谁的新房子呀?是什么颜色的?

  2、小动物:我的房子是盖好了,可是不知道选什么窗帘,小朋友你们能帮助我吗?

  (场景二、三:同上)

  二、帮助小动物做窗帘。

  1、讨论:你见过哪些窗帘。

  2、看图片:各种材质的窗帘。

  3、引出新款窗帘:回形针做的窗帘。

  4、个别幼儿尝试制作方法。

  三、集体操作活动。

  1、交代任务:将回形针连接起来,做成长长的窗帘,然后挂到小动物的窗户上。

  2、老师关注:幼儿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启发幼儿进行简单的装饰:最后挂上可爱的小星星。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

  五、活动延伸:

  把各种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你们还可以为其他小动物设计漂亮的窗帘。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表达想念朋友的情感。

  2、能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挂图第21号。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画面内容。

  2、下雪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小兔兄弟看着雪白雪白的大地,就想起了他的好朋友——小熊。于是,他们就堆起了一个雪白雪白的小熊。

  3、教师提问:小兔堆了雪白雪白的谁?他们为什么要堆好朋友呢?

  二、借助生活经验讨论。

  1、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想他吗?在什么时候想他?

  三、迁移讲述。

  1、小兔兄弟想念朋友就堆了一个雪白雪白的朋友,那么你想念谁?你想堆一个雪白雪白的谁呢?

  2、除了这个办法,你想念朋友时还会怎么做?

  3、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其中比较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如打电话,说祝福的话,拍照片等。

  4、小结幼儿回答的情况。

  小百科: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学做小厨师炒菜的情境中,感受色的变化,体验玩色的乐趣。

  2。积极参加活动,能大胆的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颜料、挤压瓶、卡纸做的锅子、毛笔、小纸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听音乐入场,通过情景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家到啦,快进来做好,瞧!今天我们家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呢,这么多老师来我们家做客人,你想这么招待她们?(引导幼儿说到请吃菜、吃饭)

  师:我们都想请客人老师吃东西,那我们今天就来当一回小厨师煮菜来招呼客人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

  1。认识不同颜色的'菜。

  师:我先来煮一盘菜吧,先来看看我买了些什么菜,瞧,这是什么颜色?红色有什么菜?绿色的菜我买了什么?

  师:我还买了黄色的鸡蛋、土豆、玉米,紫色的茄子,还有橙色的胡萝卜。

  2。教师示范。

  师:菜都认识了,下面我就要开始炒喽,先把菜倒进锅,红色的番茄放进来,黄色的鸡蛋放进来(先怎么样?把菜放进去,放的时候放在中间,不要放太多,也不要放太少)。好了,拿起小铲炒一炒,炒炒炒,炒炒炒,这边炒炒那边炒炒,(引导幼儿一起炒)撒点葱花撒点盐,好吃的小菜炒好啦。我煮的菜客人可喜欢了。你们想不想来炒一炒?

  3。讲解要求。

  师:炒的时候要炒的均匀一些,在锅子的中间炒。最后要给盘子装饰,让客人吃的放心、看的开心。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的进行指导。

  四、评价。

  小朋友们的菜都煮好了吗?把你的铲子放好,炒好的菜放在桌子上,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菜,这是谁煮的?你煮的什么菜?拿着你的菜去给后面的客人老师说一说,尝一尝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 、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结束: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手工活动比较感兴趣,他们又都很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的关爱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我设计《小鸟回家》这节活动。通过让幼儿学习撕纸、粘贴,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块,用胶棒(或浆糊)粘贴的技能。

  2、萌发幼儿关爱环境的情感。

  3、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绿、黄、橙各色的蜡光纸,乳胶、小筐、抹布等。

  2、课件、小鸟图片、画有大树树干图2张。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你知道小鸟怎么了?(找不到家了)

  “小朋友想不想帮小鸟造一个家呢”(想)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撕成的纸块来为小鸟造一个的家,好不好?(好)

  2、教师示范撕纸的方法。(提醒幼儿认真听、仔细看)。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撕纸块的方法。

  (2)将撕成的纸块,在纸的背面涂上乳胶粘贴在大树上。

  3、教师出示已画好的树干图,请幼儿为小鸟做一个美丽的家。

  4、幼儿自由撕纸、粘贴树叶,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将树叶粘贴在轮廓内。(活动时伴有轻音乐)

  5、出示“小鸟”,请小朋友将“小鸟”送回家。

  6、教师小结:为了给小鸟一个安全的家,请小朋友们要爱护、保护环境,关爱小动物。请幼儿将垃圾捡起来送入垃圾筐。

  7、活动结束,幼儿听音乐《小鸟飞》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在手工区教师带领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树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用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拓印再进行想象添画,合理搭配色彩。

  2、体验拓印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长方形宣纸,水粉颜料。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收集秋天的植物,例如:莲蓬、树叶、树根、竹叶、果实等等。

  3、教师自身知识准备:对拓印用水粉颜料的厚薄进行尝试。

  【活动过程】

  一、观察介绍

  1、谈论各自收集的植物(实物)

  2、展示归类,介绍植物的特征:大小、形状、花纹、筋脉、不同的颜色。

  二、植物拓印

  1、用植物蘸颜料拓印在宣纸上。

  ——要想画面饱满和有张力,就要选择面积较大的叶片或者果实。

  ——观察不同的.材料蘸上颜料在宣纸上拓印显示的肌理效果。

  ——注意构图要有疏有密,前后有遮挡。

  2、晾干拓印好的宣纸。

  3、借形想象:添画人物或者动物。

  ——大胆地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讨论拓印的痕迹可以变成什么动物?想得越丰富、越有趣越好,最后组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添画要先添上眼睛、嘴巴等最后添加细节(身体花纹、背景等)

  三、集体欣赏,一起分享画面里的故事。

  ——介绍自己画里的故事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能分清手掌和手指。

  2、愿意和同伴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难点】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丰富幼儿关于手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宝宝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每个人有几只手啊?”

  “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是哪两只手。”

  找一找手掌、手指。知道手上白白的、光光的、平平的部分是手掌,手掌上方连接的五根长长的“小棒”就是手指。

  二、听儿歌:老师边做动作边缓慢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根据动作初步体会儿歌内容。

  一只手,两只手:先伸出一只手,再伸出另一只手,五指张开。

  握成两个小拳头:双手握拳。

  小拳头,伸出来:伸展拳头,张开五指。

  长出十个小朋友:随意摆动十根手指。

  三、学儿歌。

  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做动作,并分句跟读,学习儿歌二至三遍。

  边做动作,边跟读。

  “宝宝们和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儿歌,边念儿歌边试着动动你的小手,看看它们是不是听你的指挥。”

  听儿歌,做动作。

  “下面,老师来念儿歌,不做动作了,宝宝们听儿歌来做做动作,看看你们的小手听不听话。”

  看动作,念儿歌。

  “我们再换一换,老师做动作,你们念儿歌。”

  四、念儿歌。

  让幼儿两两相对,老师领读,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体验乐趣。

  “宝宝们的儿歌都念得真棒,请你也念给自己的好朋友听一听吧!”

  五、延伸:游戏“小手开花”

  “我的小手会开花,开了几瓣花?开了五瓣花/十瓣花。”

  【活动反思】

  1、儿歌《两只手》原本共有八句,前四句即本活动学习的内容,后四句主要是教育幼儿勤洗手、讲卫生,而这一内容在前段时间已给幼儿上过了。另外,我感觉八句儿歌对于低幼儿童似乎有些复杂。因此,我对儿歌内容进行了调整,只截取了儿歌的前四句让幼儿学习,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认识手上。

  2、在幼儿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边看老师做动作、边听老师念了一遍儿歌后,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内容。其中,幼儿对一、四句的掌握最快。

  3、在最后的延伸游戏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不太高。首先,幼儿在学习了儿歌后已有一些分心;其次,幼儿可能对五和十的数字概念还不清楚,再次,幼儿还可能对“瓣”这一量词不理解。平时我们通常会更普遍地说“几朵花”,而不太说“几瓣花”这类书面语。由此,我觉得幼儿,尤其是低幼儿童的游戏必须注意使用语言的口语化,以便幼儿理解和参与。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