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14 19:45:4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五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本次活动的优点:

  棒棒糖是孩子喜欢的并品尝过的一样糖果,深受孩子的喜爱。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是整个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孩子乐意去表现这种他们喜爱的棒棒糖。但基于小班幼儿的美术技能较为有限,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孩子撕贴能力上,并欲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 小班的孩子,有过撕贴美术作品的经验,在手工作品《西瓜》《秋天的小路》中都尝试过这种方法,因此在美术活动《棒棒糖》中我对撕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尝试撕贴出里外两种颜色的棒棒糖,旨在培养孩子的结构感知和布局能力。同时对棒棒糖颜色和味道的联系性产生探索兴趣。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我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以其夸张的造型引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欣赏、想象的一个平台。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吃过的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颜色的,请幼儿与教师共同撕贴出好吃的棒棒糖(也作为示范环节)。幼儿说得比较好,也能把味道和颜色也联系起来。但是总的感觉是幼儿不太兴奋,没有中、大班孩子欣赏食物棒棒糖时的那种欢悦。于是,听课老师建议我在引导环节也用实物棒棒糖,考虑到我要求孩子实现的是里外二色撕贴,因此在选取棒棒糖的过程中,我过多的往颜色对比上去挑选,造型不做太多考虑,因此引导幼儿观赏棒棒糖时出示的棒棒糖较简单,孩子还是不够兴奋,这也是我现在还在考虑的问题,怎样将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棒棒糖与我的目标作较好的串联,使我的欣赏环节能引起幼儿更多的兴趣。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幼儿的创作环节是比较顺利的。但在第一次试教时碰到过问题,原因出在我的示范上。我在撕贴的时候是这样示范的“选张你喜欢的纸——撕下一点——蘸点浆糊——涂在纸上——贴在轮廓纸上(有顺序的,你可以先贴外圈也可以先贴里圈)”,在示范的时候,我察觉贴得很慢。听课老师建议,先在轮廓上涂好浆糊,这样撕下来就可以直接贴上去,节省了不少时间。果然,孩子在第二次炒作时,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而且效果也很好。

  作品展示环节和作品评价环节,我考虑了好几种形式:其一,准备好插棒棒糖的底板,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插在上面,有些像店里卖的棒棒糖,效果肯定不错。其二,因为我为幼儿提供的棒棒糖轮廓有多种形状,为幼儿准备大的棒棒糖造型,幼儿制作完成之后小棒棒糖找妈妈,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等。其三,直接拿在手上,大家围乘一圈互相欣赏棒棒糖、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试教之后,方法三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让他们把自己的棒棒糖拿在手上,更易于我“增强幼儿对颜色的感受力,能将味道与颜色联系起来”的达成,因为孩子乐于去向同伴向听课老师去介绍自己的棒棒糖,说说味道说说颜色。在结束的时候,我们齐唱《棒棒糖》之歌(根据《棉花糖》改编),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下来,我感觉过程比较流畅,目标达成较好。但孩子对棒棒糖的喜爱,没有在课堂上达到高潮,因为在于我给孩子呈现的棒棒糖太过单调。另外朱老师也指出,固定的用里外两种颜色撕贴,约束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我这堂课最欠缺的。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也想过用更开放性的形式去尝试表现棒棒糖,用毛线绕、用棉花扯,但是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很难在这基础上

  设计出适合小班孩子的活动,这是今后要努力加强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为幼儿创造幼稚的课堂,我实在还差得太远。

  活动一:美术活动《棒棒糖》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用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棒棒糖。

  2.学习按照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圆形和扁的.棒棒糖实物,红、绿两种颜色的橡皮泥,糖纸,小棒;幼儿已有团圆橡皮泥的基础。

  超市货架的摆放:

  货架上有表示棒棒糖形状和颜色的图形标志,并配以文字说明

  红色圆形棒棒糖

  红色扁的棒棒糖

  绿色圆形棒棒糖

  绿色扁的棒棒糖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来小二班的朱老师,朱老师对幼儿说:听说小一班有个小超市,我想买一些棒棒糖给小二班的小朋友,行吗?

  师:你想买什么样的棒棒糖?

  朱老师:你看,我带来了两种。我就要这样的。

  师:真不好意思,我们班没有这样的棒棒糖,不过我们可以照这个样子给你们做一些。请你们等一会来拿好吗?

  二、尝试操作

  师:我答应给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棒棒糖了,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好吗?

  (一)请幼儿观察两种棒棒糖,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圆的和扁的)

  (二)想想圆的棒棒糖是怎么做的?扁的呢?(让幼儿自己说说用什么办法制作)

  (三)为什么棒棒糖的外面有一层糖纸?有什么好处?

  (四)请幼儿开始制作。

  提醒幼儿不要把小棒对着自己的面部和别人,并学着给棒棒糖包上糖纸。

  (五)教师巡回指导。

  三、给棒棒糖分类

  (一)请幼儿根据棒棒糖的形状和颜色对应货架上的标志分类放好。

  (二)师:你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棒棒糖,现在我们把棒棒糖放到我们的小超市,等一会朱老师会来拿,我们不能乱放,要根据棒棒糖的颜色和形状放好。请小朋友看清楚货架上的标志,根据标志放好。

  四、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知儿歌节奏和“子”字押脚。

  2、 学习自己穿衣服的顺序和方法。

  3、 获得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成就感。

  4、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儿歌:《穿衣歌》、《叠衣歌》、《脱衣歌》

  2、 幼儿及大人的衣服各两件。

  活动过程:

  一、 请小朋友一起观察一件开衫衣服,指导他们认识衣服的领子、袖子、扣子等。

  二、 与幼儿一起练习脱衣、叠衣,在活动中大家共同念儿歌《脱衣歌》、《叠衣歌》。

  三、 大家一起来念儿歌学穿衣!

  表演穿衣,引导幼儿观察先怎样穿,又怎样穿;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将之与穿衣动作联系起来,如“盖房子”(将衣服顶在头上)、“小老鼠出洞子”(两只手分别从袖筒中伸出)。

  边穿衣边念儿歌,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

  再拿出一件套头衫,请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与开衫的差别。念刚才的儿歌来穿穿看,哎呀,这样穿不起来。

  请幼儿讨论穿套头衣服的过程,并尝试将穿套头衫的儿歌内容与穿衣服的动作联系起来。如“抓边子,钻房子”(两手抓住衣服的边子,将头套进衣服内)。

  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

  投放略为宽松的衣服、裤子,让幼儿练习叠衣、穿衣、脱衣。

  活动评价:

  1、 愿意自己学习穿、脱衣服。

  2、 能有节奏的念儿歌。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

  2、探索、发现圆的物体滚动的现象,尝试用各种方法让圆的物体滚起来。

  3、对物体的滚动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①幼儿已有玩玩具汽车、滚球的经验;

  ②幼儿已认识并能区分方形、三角形、圆形。

  2、物质准备:

  ①乒乓球、圆形小球、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垫板、方形盒子、长尺子、三角形尺子若干;纸芯筒、奶粉罐、圆柱体罐子、一次性纸杯、轮胎、一次性圆形纸盘、圆形小圈、瓶盖、呼啦圈、玩具轮子若干。

  ②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早上户外活动的时候我看到两位小朋友在玩球,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是怎么玩的?她们是怎么让球滚起来的?

  2、小结:原来将球放在地上,用手推球,球就一直往前滚动起来。

  二、玩一玩,初步发现滚动的现象

  1、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

  引导语:今天我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材料,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积木、垫板、尺子、盒子等)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形状的材料能不能像球一样滚起来?

  2、幼儿自由玩,通过滚动乒乓球、圆形小球、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垫板、方形盒子、长尺子、三角形尺子,初步发现滚动的现象。

  3、互相交流观察和操作的结果。

  引导语:你刚才玩了什么?它能不能滚起来?为什么球能滚起来,三角形、方形的东西不能滚起来?

  4、小结:原来三角形、方形有尖尖的.角,还有长长的边,所以这两种形状的东西不容易滚起来。球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和长长的边,所以它容易滚起来。

  三、滚一滚,尝试让圆圆的物体滚起来

  1、引导语:只要是圆圆的东西就容易滚起来。今天我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圆圆的东西,等会请你们去玩一玩,想想办法怎么让这些圆圆的东西滚起来?

  2、幼儿自由玩,尝试让各种圆的物体滚起来。

  3、集中交流: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是用什么办法让它滚起来的?

  4、小结:原来只要是圆圆的东西都能滚起来,但是有些圆圆的东西要站着滚或者倒下滚,改变一下它的方向才能滚起来。

  四、看一看,感知物体的滚动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也会滚起来?这些会滚的东西有什么本领?

  2、播放视频《物体的滚动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

  ①引导语: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小结:小推车可以滚起来,因为它有圆圆的轮子,这样可以运许多玩具,帮助我们节省力气。

  3、播放视频《物体的滚动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

  ①引导语: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对我们小朋友的帮助可真大。那会滚动的东西对大人有没有帮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②播放视频

  引导语: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圆圆的轮子装在公交车、汽车、自行车上,让这些车子行驶起来,这样我们就能节省时间;圆圆的轮子装在餐车上,方便我们生活老师到处分发点心和午餐。

  4、小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会滚的东西。这些会滚的东西都有很大的本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

  活动延伸:

  家园合作:回家再找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滚,是怎么让它滚起来的,它有什么本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高高兴兴迎新年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能大胆的对新年庆祝活动提出设想和建议。

  活动准备:

  1、绢花、小玩具、玩具水果、玩具糖若干。

  2、贴有2-6数卡的毛绒绳若干,贴有2-6数卡的礼物带若干,贴有2-6数卡的小篮子若干,贴有2-6数卡的透明小糖盒若干。

  3、四份已包装好的礼物。

  4、贴有4、5、6数卡的礼物展示台,几只大篓子。

  活动过程:

  一、包装礼物。

  1、新年快到了,很多小朋友想送礼物给好朋友。

  2、出示贴有4、5、6数卡的展示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礼物包装的方法,如用毛线绳扎出花形、用礼物袋装小玩具、用小篮子装水果、用透明小盒装糖果等。

  3、幼儿自选材料操作,按数取物,进行包装,然后将包装好的礼物放到几只大篓子中。

  二、给礼物分类。

  1、引导幼儿按包装上的数卡给礼物分类。

  2、提醒每个幼儿自己检查礼物上的数卡和展示台上的数字是否一致。

  3、篓子中为什么有一些礼物没放到展示台上?

  三、送礼物。

  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互赠礼物,并说一些祝福的话。

  建议:

  1、一年一度的迎新年活动能增添快乐的气氛。让幼儿共同参与一些活动更能增加欣喜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投入的程度愈大,愈能获得成功、满足、自信的体验使自己更加快乐。

  2、在尊重幼儿提出的方案的前提下与幼儿园同年级组的教师商量新年庆祝形式。

  3、在区域活动中布置活动的拉花、灯笼、窗花等。

  小班社会教案:小蜜蜂

  一、活动名称:小蜜蜂

  二、生成背景:

  春暖花开,在寻找中、远足中、游戏中,我们曾先后两次带孩子来到“延中绿地”寻找春天的足迹。由此,我们与孩子、家长、一同进入了以学习教参中的主题“小花园”为主线的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活动。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好奇、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百花园中的小精灵让他们产生了好多的疑问:

  老师飞来飞去的是蝴蝶对吗?

  老师我知道蝴蝶正在采蜜呢?

  老师昨天我家飞进了一只小蜜蜂,我好怕。妈妈说它要咬我的。

  ……

  对于孩子们的疑问和相互间的谈话,老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或是否定孩子,而是根据孩子们生成的问题,捕捉到最有价值的热点话题预设活动――“小蜜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如何习得知识,如何激发他们的情感,是教师思考活动设计的关键。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音乐活动和情景式环境创设为切入口,通过亲身扮演小蜜蜂来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在游戏中知道蜜蜂的勤劳和喜欢采蜜的特质。

  三、内容与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孩子认识春天里小蜜蜂的特征。

  四、材料提供:

  音乐素材:铃儿响叮当、小熊走、蜜蜂飞、蜜蜂做工

  扮演道具:服装、头饰、镜子、黄色小桶

  环境支持:“春娃娃”、桃花若干朵、PPT、花香喷雾

  五、活动与指导:

  1、欣赏音乐故事“蜜蜂与小熊”。

  提问:听了故事你喜欢小蜜蜂还是小

  熊?为什么你喜欢小蜜蜂呢?

  2、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重点:扮演小蜜蜂,了解小蜜蜂的外形特征和勤劳、喜欢采蜜的特质。

  3、音乐游戏:“蜜蜂和小熊”

  4、分享品尝蜂蜜。

  六、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让孩子通过直接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小蜜蜂的明显特征,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改变了以往学科式的教学,充分考虑孩子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活动的整合性,让幼儿人人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帮助了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2、教学活动的设计有递进性,层次清晰,有浅入深、有目的地选用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并有效地整合了数、思想品德、运动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情感。

  3、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孩子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老师的点评:

  1、教师在活动中有效地整合了数、运动、品德、儿歌、音乐等多种因素,尤其将品德教育蕴涵于这样的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就很好。

  2、整体是由细节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注重细节的设计,决定了此教学活动的成功。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宝贝玩具

  活动目标:

  懂得玩过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处,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一个会哭、会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处的玩具。

  3.根据玩具的特征,制作玩具标记贴在玩具架上,帮助幼儿建立常规意识。

  活动过程:

  1.送娃娃回家。

  寻找哭声:将玩具娃娃丢弃在一角,使其发出哭声,带领幼儿寻找哭声是从哪里来的。

  找到娃娃后抱一抱、亲一亲,引导幼儿关心娃娃。

  请幼儿将娃娃送回家,使其发出笑声,启发幼儿想像自己找不到妈妈时会怎么样,使幼儿懂得玩完玩具后要送玩具回家。

  2.帮玩具找家。

  找一找还有什么玩具没有在自己家里,请幼儿帮助它们回家。(即按玩具标记摆放)

  3.游戏“谁走错了家”(先请幼儿闭上眼睛)。

  先将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柜,散放各处或调换位置。

  ?请幼儿睁开眼睛观察什么玩具走错了“家”,帮助玩具回家。

  4.欣赏儿歌:宝贝玩具

  宝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游戏,

  轻轻拿,轻轻放,

  收拾整齐要牢记。

  建议:

  在游戏时经常提醒、鼓励,帮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评价:

  1.能够关注娃娃的哭声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认真仔细地寻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并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的内容。

  2、体验相互关爱帮助的情感。

  3、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玩偶(小黄鸭)PPT,符合歌词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偶,引出课题。

  指导语:这是谁?我们一起来和小黄鸭打个招呼吧!

  师:今天小黄鸭在来幼儿园的路上迷路了,后来它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吧!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

  提问:

  (1)小黄鸭迷路了,他的心情怎么样?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黄鸭后来找到家了吗?

  (4)你是怎么知道的?

  2、完整欣赏歌曲第二遍。

  指导语: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这一次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听出这首歌曲有几段”。(教师再次演唱)

  幼:两段。

  提问:(1)第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幼:小花鸭迷路了。

  师:小花鸭在哪里迷路了?然后怎么样了?

  (幼儿回答)

  提问:(2)哪位小朋友听出来了第二段小黄鸭怎么了?

  师:谁把小黄鸭送回家的?

  3、理解歌词内容。

  4、指导语: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说说看。

  (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

  指导语: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呢?

  先来试一试第一段(幼儿跟唱)

  师:第二段也来试一试。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6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0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幼儿园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