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4-11 09:45:01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秋天的水果 (重点领域:科数)

  活动目标:

  1.学习2、3 的组成。

  ⒉认识分合符号,知道分合的记录方式及表述方法。

  活动准备:2、3的分合教具。(贴绒图片苹果、梨、数字等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分苹果,感知2的组成。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收到了好多水果。这里有两只苹果,我们准备把它们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让幼儿说说)我们用数字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边贴数字边说"2只苹果分成了1只苹果和1只苹果",分成我们可以用"分合符号"来表示(出示分合符号),读作:2可以分成1和1。

  我们把分出去的`苹果重新收回来,又是几只苹果了?(一只苹果和一只苹果合起来是两只苹果),告诉幼儿我们也可以用上面的这个式子来表示,读作:1和1 合起来是2。

  告诉幼儿:这个式子中的数字2表示了一共有2只苹果,所以2就是"总数",由总数分出来的两个数1和1就是"部分数"。

  二、幼儿操作活动通过分梨,感知3的组成。

  1.师:果园里还收到了好多梨。小朋友每人有三只梨,我们要把这三只梨分别分到两只盆里,想想怎样分呢?分好后,再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看看合起来又是几只梨了?

  2.幼儿边操作边用相应的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

  3.交流记录情况。

  提问:你把三只苹果分成了几只和几只?再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又是几只梨了?你是怎样记录的?请读一下(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数字和符号)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别的分法吗?怎样分呢?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又是几只梨了?是怎样记录的?请读一下(老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和符号)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是3。

  提问:在3的分合式中,3是什么数?(总数)由总数分出来的是什么数?

  (部分数)三、全体、个别幼儿分别读2、3的组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外形特征及有关月饼的知识。

  2、了解制作工艺,乐意自己尝试制作月饼。

  3、创设情景,体验大家团聚一起品尝月饼的和美、喜悦之情。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活动前联系好月饼制作食品店。

  2、烤箱4只、制作月饼的相关材料若干。

  3、各类月饼若干。

  4、摄像机一台,组织幼儿收集各类月饼图片。

  5、幼儿制作邀请书,邀请家长参加此活动。

  活动:欣赏、了解月饼

  1、展示幼儿各自带来的月饼,请幼儿仔细观察月饼

  提问:你看到的.月饼是什么样子的?

  月饼上都有些什么?

  闻一闻,是什么味的?

  2、幼儿交流讨论: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月饼馅都有哪些?

  每年的什么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人们不仅自己买月饼,为什么还买月饼送给自己的亲人?

  3、听录音:吃月饼的原由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全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4、幼儿品尝月饼,放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体验大家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的幸福、快乐之情。

  教学反思:

  月饼是幼儿喜欢的一种食品,所以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同时发挥了想象力 、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自由创作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锻炼了幼儿遇事动脑的习惯。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律动让幼儿做出各种情绪表情。

  2.听辨音色,寻找出乐器。

  活动准备:

  挂图圣诞帽一个手摇铃沙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圣诞节快到了,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圣诞老公公愁眉苦脸,原来…

  二、歌曲律动

  情感表达:练习各种表情的变化。伤心、生气、快乐、担心……

  听语词律动:慢板:听到慢的.语词时,幼儿坐着左右摇摆,做出伤心、伤心、无奈的表情。

  快板:听到快的歌曲节奏时,幼儿站立欢喜的拍手、转圈

  三、乐器听辨,替换语词

  道具:手摇铃

  (1)手摇铃:教师将手摇铃藏于衣服里,让学生听辨

  猜一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慢板:老师将手摇铃藏在口袋里,让幼儿寻找音源

  快板:老师拿出手摇铃跟着音乐摇动,幼儿跟着拍手替换语词唱歌

  (2)沙球

  沙球:教师将沙球藏于袋中,让幼儿听辨

  猜猜是什么声音?

  慢板:老师将沙球藏在袋中,让幼儿寻找音源

  快板:老师拿出沙球跟随音乐摇摆,幼儿跟着拍手替换语词唱歌

  四、听找游戏

  道具:触摸袋手摇铃沙球

  触摸袋游戏

  (1)老师:将手摇铃与沙球放触摸袋里,老师敲奏其中一样乐器。

  学生:请幼儿听辨音色并着出袋子内的乐器。

  (2)圣诞老公公送礼物

  教师戴上圣诞帽扮演圣诞老公公,请幼儿闭上眼睛,将乐器分给幼儿人手一份

  慢板:背着袋子慢慢走,结尾时将其中一样乐器放在幼儿边上

  快板:请幼儿真开眼拿起乐器敲奏,并跟随音乐唱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考

  1.年龄特点的分析: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

  2.教学策略的定位: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来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经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级榜样激起了孩子们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高级榜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榜样的作用来进行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高级榜样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自我提升的帮助和借鉴,还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内源性动机,让幼儿自发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并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

  高级榜样一:“散步猫”。散步猫的出现是创编动作的前提,它帮助幼儿了解了音乐的节奏(两拍走一下),区分了乐句(一句走、一句停),同时故事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也为后面的动作创编提供了具体的线索。

  高级榜样二:“臭美猫”。(1)为幼儿的创编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元素。(2)生动地表现“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走路姿势的多种变化。

  高级榜样三:“急性子猫”。不仅动作频率加快,也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总结起来,在“猫和老鼠”中的高级榜样有这样三个层次的变化,层次一:方位不同;层次二:空间水平不同;层次三:角色性格不同。由于高级榜样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的,每次都会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展现,因而每次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惊喜和震撼。

  活动目标

  1.学习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了解游戏的情节和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游戏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音乐《香草咪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A段,并创编相关的动作

  1.倾听A段,区分乐句。幼儿倾听音乐,初步感受并辨别描写“猫”和“老鼠”的不同乐句。

  2.师幼互动,分角色分别体验、表现“猫”和“老鼠”乐句的区别。幼儿边倾听音乐边通过手部动作表现“猫走”和“老鼠跟”的游戏情节。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用不同空间位置、行进方向的身体动作表现“大猫走路”。教师:这是一只爱跳舞的猫,走路的姿势千奇百怪!它可能会怎么走呢?谁来试试看?(如:空间位置的高低变化,行进方向的前后左右变化,肢体姿态上的变化:旋转、弯曲、伸展、摇动,单手、双手的变化,以及移动方式上的变化:走、跳、爬等。)

  4.将创编出的动作随乐练习。

  二、师生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练习

  1.师幼讨论猫戏老鼠的方法。

  教师:尽管小老鼠的动作很轻,可大猫还是怀疑身后有人。怎么才能不被大猫发现呢?

  2.教师扮演成大猫,示范“猫戏老鼠”的方法。

  3.师幼共同游戏。

  三、完整学习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领队,师幼共同游戏。

  2.替换新的动作游戏。

  3.幼儿领队再次游戏。

  4.拓展游戏情节——配班教师扮演“急性子猫”,师幼共同游戏。

  核心理念:幽默

  把幽默运用到幼儿园活动中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师幼互动、启发幼儿创造的智慧。在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共同成长。

  1.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猫在前面做什么,老鼠就在后面学什么,被猫“挠痒痒”时还不能乱动,被猫发现时还要赶紧躲回家里。幽默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跟随着俏皮的音乐,既可以扮演“大猫”,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也可以扮演偷偷摸摸的“小老鼠”,孩子们不亦乐乎!

  2.幽默的教学语言,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将严肃的规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幼儿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增进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当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向前拥挤时,教师连忙说道:“小老鼠们,你们动静太大啦!难道不要命了吗?”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明白了教师含蓄表达的意思:“老鼠”与“猫”之间要悄悄地保持距离。当教师在游戏中想逐渐退位时,“爱臭美的猫”便说道:“外面灰尘太大,我要回家补补妆,需要找一个猫家族的接班人代替我去抓老鼠,谁愿意呀?”孩子们游戏结束后,教师又感慨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我老啦!”教师幽默的语言,有效地缓解了幼儿学习的紧张心理,师幼关系更加轻松活泼、平等和谐。

  3.幽默的身体动作,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了能引导幼儿从不同的空间方位创编动作,教师时而挤眉弄眼,时而张牙舞爪,时而上蹿下跳,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不仅令人发笑,还极大地拓展了幼儿创编动作的线索:既可以高低、前后、左右变化,还可以有移动方式(走、跳、爬)的变化等。

  为了能让孩子们根据猫的不同性格特点创编动作,教师还请来了“急性子猫”:慌慌张张地出场,因性急而惹祸,腿瘸后假装痛苦。不断产生的戏剧冲突和夸张表演使得游戏情节进一步延伸,增加了整个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幽默好比菜肴中的调味料,用得好能使菜肴更加鲜美可口。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创造性地运用幽默营造出有趣、和谐的教育环境。做一个幽默的教师,和孩子们一同幸福成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使幼儿简单了解几种废旧物品的处理方法,以及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增强幼儿资源再利用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PPT,各种废旧物品(报纸、玩具、书、小衣服等);幼儿展开前期的调查

  活动过程:

  一、从身边垃圾筒的调查情况入手,发现问题。

  1、老师出示教室中垃圾的调查情况。

  2、幼儿说问题、交流感想。

  3、小结:原来有许多废旧物品还可以再利用。

  二、简单了解几种废旧物品的处理方法。

  1、老师出示大的垃圾袋,展示其中的`物品。

  就这些即将丢弃的物品,幼儿每组进行讨论、记录、交流,还有什么用。

  老师总结幼儿的方法:送人、修补、制作、反复使用、制作作品、其它。

  2、PPT展示

  交流:垃圾哪里去了

  垃圾会被怎样处理呢(调查结果)

  哪种方法还可以使垃圾变成宝贝呢

  老师小结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堆肥、填埋、循环利用?

  3、讨论:哪种方法适合上海(老师以读报的方式展示答案)

  三、用语言与表演等形式总结方法

  鼓励孩子们设计广告语和广告形式,把这些好方法介绍给大家,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1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6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8

幼儿园的大班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1-14

幼儿园教案大班10-26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健康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02-08

大班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模板12-14

《换牙了》幼儿园大班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