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09 12:03:04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汇总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汇总4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两只手协调配合地撕面条,并粘贴在大碗相应的位置上。

  2.乐意参与撕纸活动,体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红、黄、绿、蓝等彩色方形纸若干;小碗的图片若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在撕撕玩玩中,掌握撕长条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多媒体辅助法、谈话法、示范法。

  手段:实物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可是它的妈妈不在家,他好想吃面条啊!谁愿意给它做一碗面条?

  分析:在组织幼儿艺术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二、观察面条的形状

  (1)、师:你吃过的面条是什么样子的?

  ——长长的、细细的.、白白的。

  (2)、师:那你们吃过彩色面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长长的、细细的、五颜六色的。

  三、撕面条

  (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彩色的纸,宝宝们用这些彩色的纸一起来撕面条,比一比谁撕的面条是长长的、细细的!撕下来的面条贴在大碗里!

  (2)教师示范操作(撕纸时: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紧捏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分析:通过老师的示范利用儿歌进行撕纸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撕纸的方法,从而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幼儿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以发展;还可以培养幼儿细心、专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每人一张纸,按老师撕得样子开始撕,先把大的纸撕成一条一条,把撕好的面条装饰在大碗里,粘贴时,轻轻地摸上胶水粘贴在上面。

  (4)幼儿自由撕面条,边撕边说:“请你吃面条”、“面条长又长”。

  (5)教师巡回指导。

  四、在《生日歌》的声音中,大家一起来欢庆,祝小猫生日快乐!

  (1)给小猫过生日,送面条。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把做好的面条送给小猫吃吧!

  分析:在《彩色面条》这节课上,我们为幼儿准备了鲜艳的彩色纸,漂亮的盘子。请他们将彩色纸大胆地撕成一条一条,再粘到盘子上,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因为本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面条也是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很多小朋友一开始围着我说:“我不会,我不会。”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胆子大起来,大胆尝试各种撕的方法。小朋友在互相比较中,激发了制作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将作品完成,没有半途而废的现象。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当我问到:“谁愿意给小猫做一碗面条?”时,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叫着:“我,我,我…”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都有了学习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我首先复习了儿歌《撕面条》,让孩子们巩固撕面条的技巧。同时强调要把面条撕得长长的、细细的。当我请孩子们自己撕面条的时候,孩子们就忙开了,拿起彩色纸就“唰”“唰”地撕开了,撕出的全是块状,我着急了,我不断地提醒他们要撕得细细的、长长地,甚至让他们停下来再次看我的示范,但是孩子们根本不理会我,还是自顾地撕着,不肯停下。时间倒是花了不少,但成功率不高。课后我在想当时我在示范讲解撕面条这个重点时,如果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就可以及时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能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进行颜色分类,尝试不同跳法。

  活动准备:

  1、跳跳糖、一次性小勺子。2、红、黄、绿圆点标志。3、轻柔、舒缓的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品尝跳跳糖的兴趣。

  1、提问:你喜欢吃糖吗?你吃过什么糖?

  2、介绍跳跳糖:今天,班上多了一种奇怪的糖,你们尝尝看,它奇怪在什么地方?(交待吃法。)

  二、交流和表现品尝跳跳糖的感受。

  1、品尝跳跳糖,幼儿自选跳跳糖品尝。

  2、交流:这种糖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3、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同伴相互模仿。

  “谁来做做看,跳跳糖是怎样跳的?” (引导幼儿自由跳。)

  三、游戏:我是快乐的跳跳糖。

  1、扮演跳跳糖:我们都来当快乐的跳跳糖吧!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颜色的标志扮演。

  2、“跳跳糖”跳跳跳。

  教师扮演跳跳糖和孩子一起跳,并适当控制活动量。

  3、跳跳糖化了。(放松运动。)

  自我评析:

  《纲要》提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纲要》又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各领域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注重活动的经验化、情景化、游戏化、综合化,让幼儿在有趣、快乐的活动中主动建构、主动发展。

  一、 选材特点

  小班初期的幼儿,跳的动作不协调,需要在多次、有趣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促进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另外,作为入园才一个月的孩子而言,刚刚渡过了入园关。在情绪初步稳定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组织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促进师生、同伴间的交往。

  跳跳糖是一种既有特点、又深受幼儿喜爱的食品,当糖在嘴里跳跃的时候,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新奇的感受,还可以直接体验和模仿。因此,选择跳跳糖作为媒介来组织小班幼儿的活动,使活动充满了趣味和快乐,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能自然的综合幼儿各方面的经验,如:在品尝、扮演跳跳糖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进行颜色归类;在实践和练习中丰富跳的经验、锻炼大肌肉的协调性;在语言和肢体表现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培养自信的品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主动、整体、和谐的发展。

  二、 目标分析

  目标一: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吃跳跳糖的感受,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作为一节偏重动作发展的综合活动,目标突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受及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动作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目标二:能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进行颜色分类,尝试不同跳法。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感受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不同的跳法,而不是统一要求,这样可以适应幼儿本身就存在的个别差异。

  三、 过程分析

  第一个环节:注意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让幼儿谈谈自己吃过了哪些糖,再出示一种新奇的糖,突出强调它的与众不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品尝跳跳糖的兴趣。

  在品尝之前,教师重点介绍品尝跳跳糖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进行练习。这是因为,品尝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体验效果。只有当糖含在嘴里时,糖才会跳跃起来。

  第二环节:交流和表现品尝跳跳糖的感受。在品尝时,强调了孩子的自选,因为孩子是一个能动的学习建构者,应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将自主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

  在交流品尝跳跳糖的感受时,注重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因为,小班的幼儿还处于动作思维阶段,常常是语言和动作同时出现,这样,才可以满足幼儿表现表达的需要。

  第三个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练习多种跳法。在这里,提供红、黄、绿三色圆点做标记是引导幼儿扮演跳跳糖,因为,红、黄、绿三色是幼儿熟悉并能接受的经验,一方面可以将幼儿自然分组,起到调控活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加多种玩法和组合游戏,维持幼儿多次练习跳的积极性。

  四、效果分析

  1、本活动巧妙地运用跳跳糖所具有的元素:跳跃感、颜色等融入到活动中,为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发展、数学发展起到了支持、启发和丰富的作用,让幼儿在与跳跳糖的不断互动中进行有意图的、积极地、自觉的建构实践。

  2、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的直接探索和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自主选择、自由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因此,活动中的幼儿是快乐的、他们主动、积极地感受、探索、提升已有认知结构,获得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

  3、在教师的组织过程中,由于是借班上课,与孩子的关系还不是很亲密,因此,更应该注重运用语言、表情和孩子进行情感商的交流,如:语速再慢一些,及时肯定幼儿细小的变化等。

  4、在情境的设置上,可以再温馨一点,如,可为红、黄、绿跳跳糖们布置不同的家,一方面可为调控幼儿的活动量提供休息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

  支配身体动作的能力是幼儿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会影响幼儿对自己的看法。但幼儿的动作发展又不是一蹰而就的,需要在多次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协调性和灵敏性。因此,当幼儿发展一项新的动作技能时,有趣的活动才能引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不断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会感受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亦会随之提高,自我概念也相对提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情景中愿意连贯学说短句,有表达表现的欲望。

  2、在猜猜、讲讲中感受与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创设达达的家、有一扇可开启的“窗”、小动物玩具、实物面条等。

  活动过程:

  一、 以达达过生日为线索导入活动

  出示场景,把幼儿引入为达达过生日的情境。

  师:今天达达过生日,老师带你们到他家去做客好吗?

  (达达家到了),看看家里都有些什么?(引导幼儿想想、说说)桌子上放好蛋糕

  今天达达过几岁生日呀?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3岁)

  二、 看看、想想、说说“谁来了”

  老师抱着达达说: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作客,我们对达达说什么呀?(生日快乐)看看达达长的怎么样?(长长的腿,长长的手臂)

  等待并迎接客人——达达的朋友会是谁呀?

  1、 今天我还请了其它的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它会是谁呀?我们一起和达达坐下来等等他们吧

  2、 (引出大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请大象进来吧(大象大象快进来)大象长的怎么样啊?(引导观察大象外形特征)

  (大象的鼻子长长的)怎么样长啊?我们来比一比

  长长的鼻子能干什么呀?(学一学大象的长鼻子)

  小结:大象的鼻子长长的,长长的鼻子能喷水

  大象累了我们请它坐下来休息一会吧(大象请坐)

  3、 达达还请了一位朋友,它会是谁哪?(出示长颈鹿)

  长颈鹿长的怎么样?(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

  我们一起把它请进来(长颈鹿长颈鹿快进来)

  伸长脖子干什么?(吃树叶)这里的树叶吃完了,哪里还有树叶?

  小结: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长长的.脖子伸一伸

  我们和长颈鹿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吧

  4、达达请来了长长鼻子的大象,长长脖子的长颈鹿,还请来一位长长的朋友它会是谁?(先猜,老师用儿歌小结)

  5、(出示长尾巴)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来了呀?谁来摸一摸?

  我们一起把它邀请进来吧。(小猴小猴请进来)

  小猴这么调皮一跳就跳进来了,小猴哪里是长长的?

  用儿歌小结:小猴的尾巴长长的,长长的尾巴勾一勾

  你们真聪明我们和小猴一起坐下来给达达过生日吧

  6、我们先一起来为它唱首生日歌吧。

  7,达达真开心,他也给小朋友准备一样长长的东西请你们吃,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呀?(提升经验:长长的面条是长寿面)过生日要吃长寿面,吃了长寿面就会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等会请厨房的阿姨老师帮我们做长寿面。跟客人老师再见。

  观察与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始终能和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动中的目标达成也是很好的,在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整合,让幼儿在数,在认知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活动中的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了归类和提升,如让幼儿回答什么东西是长长的可以吃的时候,幼儿一下子就把自己平时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很好的反映出来了,其中不足的是在个别环节中老师对幼儿的应答还不是很确切和到位,如幼儿要唱英语歌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幼儿忙于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如何有效的发挥幼儿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百科:谁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重点)

  难点: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