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

时间:2023-03-29 16:38:22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1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撕面条的活动,有耐心完成游戏任务。

  2、能动手动脑动口,正确判断并描述物体的长短。

  3、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物质准备:

  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各色蜡光纸若干;每组一个装纸条的筐。

  活动重点:

  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的长短的正确方法,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吃过面条吗?面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引导幼儿撕面条——帮助幼儿感知比较长短的方法。

  (1)请每位幼儿取一张蜡光纸,说说自己拿的纸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请幼儿从长方形纸上撕下两根不一样长的面条,想想该怎么撕?

  (3)请幼儿将两根面条比一比:哪条长?哪条短?(引导幼儿将比较的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较长短。)

  (4)请幼儿拿一根面条与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看谁的面条长?

  3、教师引导幼儿比比谁的面条长,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理解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自由地撕面条,教师引导幼儿不断地比较,找到自己撕出的面条中最长的一根,感知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同一根面条比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是长的',有时也可能是短的。

  (2)请幼儿拿自己认为最长的面条来和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共同找出一根最长的面条。

  4、教师指导幼儿撕最长的面条,引导幼儿学习将纸撕得又长又细的技能。

  (1)示范撕长面条的方法:沿纸的边缘绕圈能撕出又细又长的面条。

  (2)幼儿自由撕面条,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与同伴比较面条的长短。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3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娃哈哈》《小兔跳》

  3.小兔、小猴头饰(都带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长的尾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物品,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但是请你们玩之前呢,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们在玩的时候仔细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们是怎样的?

  2、每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准备好的物品,幼儿自由尝试发现问题。

  3、2分钟后请幼儿讨论发现的问题。

  4、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尝试现在请小朋友从你们的袋子里拿出相同的东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这次聪明的你们又能发现什么?

  5、幼儿把发现结果说出来。

  四、出示带子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现在看看老师袋子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看棍子,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情况。

  教师小结:多出来的这里是长的,出示字:长。幼儿唱读。

  这边没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儿唱读。

  五、结束活动

  1、游戏:听信号做动作教师说长,幼儿用两只手比长,开始时带着幼儿做。教师说短,幼儿用手比短。

  2、游戏:看表演现在呢,有两只小动物要给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吗?幼儿听音乐《娃哈哈》离开位置,到前面。

  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来的小动物谁的尾巴是短的.?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啦,小动物要表演了。

  教师带上头饰扮演小兔小猴。

  幼儿回答是小兔后,放音乐《小兔跳》带领幼儿学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做小兔去拔萝卜啦。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4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幼儿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幼儿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幼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矿泉水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 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 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幼儿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 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 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 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幼儿评价)

  a:让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幼儿踮着脚)幼儿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 让幼儿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幼儿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幼儿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5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活动过程

  1、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2、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比长短教案03-01

幼儿园小班教案《长短排序》03-24

认识长短幼儿园小班教案08-25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长短》08-15

幼儿园小班比长短教案(15篇)03-01

幼儿园小班比长短教案15篇03-01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较长短08-25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5篇03-29

幼儿园小班教案《比长短》(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