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社会教案

时间:2022-10-31 20:03:2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社会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幼儿园社会教案集合十篇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游戏中有许多规则需要大家一起来遵守。

  2.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共同制定游戏新规则。并尝试合作与竞赛。

  3.喜欢游戏。感受由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会玩《谁是领头人》的游戏,认识一些常见的标记。

  2.物质准备:小铃、标记若干、亮眼人头饰、帽子人手一顶;领头人分队竞赛的录像;幼儿园里遵守规则的ppt、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认得快”,引出规则标记

  师: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遵守规则的标记,想和它们来做游戏吗?

  1.教师出示标记,请幼儿说说,它表示要遵守什么规则,看谁认得快。(标记:a.向右转。b.小铃标记。c.节约用水。)

  2.教师出示标记,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要遵守的规则。(标记:d.保持安静,不说话。e.慢慢走,不要跑。)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都能认出这些标记。

  二、导人游戏《谁是领头人》,强调遵守游戏规则

  1.师:昨天,我们一起玩了一个《谁是领头人》的游戏,还记得这个游戏中要遵守哪些规则吗?

  a.不能告诉亮眼人谁是领头人。提问:这里有没有适合的标记可以表示这个规则呢?

  请小朋友来找找。(幼儿在以上的5个规则标记中找适合的标记贴于另一展板上)

  b.亮眼人不能先转过来,要听到铃声才能转头。(幼儿同样找出并贴上适合的标记)

  c.和领头人的动作一致。提问:有适合的标记吗?(没有,老师用简笔画表示。)

  小结:原来《谁是领头人》的游戏要遵守这些规则,你们都记住了吗?

  2.幼儿进行游戏。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吧。

  情况a:亮眼人找出了领头人。

  师:亮眼人怎么发现他就是领头人的?

  幼:领头人在变动作的时候被发现了。

  师:那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领头人,怎样变才不容易被发现?

  小结:聪明的领头人在变动作时要快速、不被发现。

  幼:我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看他。

  师:那小朋友想一想,你们在看领头人做动作时,怎样看才不容易被发现呢?

  小结:聪明的小朋友在看领头人做动作时会悄悄地、快速地看。

  情况b:没找出来。

  师:领头人是谁呀?领头人和我们全体小朋友真厉害,都能遵守规则,没被亮眼人找出来。给自己鼓鼓掌。

  三、加入音乐,引人新规则1

  1.听音乐,有节奏地做领头人的动作,并引出新规则。

  师: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想不想给这个游戏加点音乐,来点新的挑战?这儿就有段好听的音乐,我们先来听听。

  (1)教师做领头人,并提示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请幼儿来做领头人,并自然引人新规则:亮眼人要在音乐声中找出领头人。

  (3)音乐停。提问:如果这时候,亮眼人还没找出领头人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说的办法都可以,音乐停了,没有找出领头人亮眼人就要表演节目。(简笔画表示)

  结合标记引出新规则:(1)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贴标记图示);(2)要在音乐规定的时间里找出领头人(贴标记图示);(3)如果音乐结束没有找出领头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贴标记图示)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前评析:

  “幼儿晚上无休止的看少儿节目,睡觉睡得晚,早上起不来”这是一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感到困难时对老师说的抱怨话,希望老师能配合教育。我发现《八点半睡觉》这个故事诙谐有趣,能作为教育活动的引线,通过故事,既能让幼儿明白早睡早起的道理,也能让幼儿顺势认识整点、半点,知道钟表有哪些分类,同时我准备教幼儿设计作息时间反馈表,通过家园配合,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为家长解决教育难题,我感觉这个活动很有教育价值。

  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学重点:幼儿作息时间反馈表的运用及家园联系。

  教学难点:认识整点、半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早睡早起的道理,通过自制作息时间反馈表,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2、幼儿能学会认识整点、半点。

  3、加深对钟表分类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

  活动内容:故事《八点半睡觉》

  活动准备:

  1、活动的人物图片:小鳄鱼、大鳄鱼、大座钟。

  2、实物教具:闹钟、手表、钟表盘。

  3、(PPT)课件:认识整点、半点;各种闹钟、挂钟、座钟、手表、怀表的图片;设计作息时间反馈表的示范图。

  4、幼儿操作材料:纸、笔活动课程实录:

  (一)谈话活动了解幼儿作息时间师:小朋友,你们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早晨几点起床?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时,直接说八点、九点,说半截话,老师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果能具体说明是晚上还是早晨,是几点,是睡觉还是起床,说完整了我们大家就听得十分明白了。”后来小朋友就能完整连贯的回答这个问题。)(多数幼儿回答晚上八点、九点睡觉,早晨六点、六点半起床,有的幼儿说晚上五点半睡觉,早上一点起床。可见有的幼儿有时间观念,有的幼儿没有时间观念。)老师总结:通过小朋友回答,可以知道:有些小朋友会看时间,而且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而有些小朋友可能不太会看时间,没有注意自己睡觉、起床的时间,所以他说的时间不太切合实际。那到底应该几点睡觉?几点起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听了故事,以前没注意自己几点睡觉的孩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二)老师讲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想象,并认知有关知识。

  1、讲述第一节“开头 ……鳄鱼爸爸说:‘你要晚上八点半睡觉,早上六点起床。’”

  提问:小鳄鱼不认识时间,你能帮小鳄鱼在钟表上找到八点半和六点吗?

  请幼儿在课件钟表图片上寻找八点半和六点整。

  (这是个难点,老师预想到幼儿没有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通过幼儿寻找,发现幼儿确实不认识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老师利用实物钟表盘,用形象的语言演示讲解,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整合了科学领域内容,这个内容不可缺,既然要求晚上八点半睡,就一定要认识时间)认识整点:钟表盘上有两根针,这是长腿的分针,这是短腿的时针。他们同时站在12这个起跑线上,比赛赛跑。比赛开始,长腿分针跑得快,短腿时针跑得慢,当分针跑完一圈,又回到12时,时针才刚刚跑了一格,这时,它们虽然跑的距离不一样,但都用了一小时的时间,这时,时针指着1,分针指向12,这时,我们说一点整。(让幼儿自己认识一下2点整、6点整、12点整等)认识半点:分针跑到6时,时针跑了半格,他们都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他们刚刚经过12,所以是12点半。(试着让幼儿认识1点半、5点半、6点半、8点半等)师:现在你可以帮小鳄鱼找到8点半和6点了。

  (有了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再请幼儿在课件图片上帮小鳄鱼寻找8点半、6点整,孩子就很容易找到。)2、讲述第二节“……小鳄鱼说:‘等你给我买来能看时间的东西,我就按时睡觉。’”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要乱扔西瓜皮,不乱扔废物。

  2、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讨论知道废物要扔在垃圾桶中,不能随便乱扔。

  3、初步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若干幅有关环境卫生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背景图:“小朋友看看,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一下。“你觉得这个娃娃怎么样?为什么?”“结果怎么样呢?”

  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反馈、总结,顺势念出儿歌。

  “西瓜皮扔满地,这个小朋友知道错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呢?”“头上长了个‘小西瓜’是真的吗?到底是什么呢?”“你认为这个小朋友作的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2、教师与幼儿根据背景图一起朗诵儿歌。

  ⑴集体朗诵。

  ⑵个别朗诵。

  教师根据幼儿朗诵的情况给予反馈。

  3、出示相关环境卫生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你觉得谁做的正确?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教师及时对幼儿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与评价。

  4、讨论环境的卫生的重要性及今后的做法。

  提问:⑴如果环境卫生很差,会怎么样?

  ⑵我们应该怎样做?

  ⑶我们平时扔东西时,应该怎样保持环境整洁?

  活动延伸:

  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不乱扔废物的习惯及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懂礼貌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也是为幼儿美好的明天做铺垫,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养成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就我实习时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在礼貌方面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时要家长和老师提醒才知道问好。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懂礼貌和知道礼貌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一些生活常用的礼貌用语,知道礼待他人。

  2、幼儿将礼貌用语实践在生活中,并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3、幼儿能体验礼貌用语带给我们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图片,多媒体,铅笔,剪刀

  四、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和将这些语言用于实践。所以此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知道生活用语并能将礼貌用语实践在生活中;难点是幼儿将礼貌用语实践在生活中,并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五、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小朋友在早上来幼儿园时见到老师什么都没说,小朋友知道早上见到老师要说什么吗?(幼儿答)哪下午的时候又要说什么呢?(幼儿答)小朋友都很聪明,哪小朋友们知道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这些语言吗?(幼儿讨论回答)所以我们将这些语言叫做礼貌用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礼貌用语,你们知道哪一些并且说说在什么时候用?(幼儿举手回答,老师总结幼儿的回答)

社会规范幼儿园教案

  3、如果远足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过马路怎么办?吃剩的东西、垃圾怎么办?

  4、远足的路徒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二、去远足的路上

  (一)整队,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规教育。(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事先对学生进行行走安全、观察安全、活动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及保护环境的教育,路途中老师随机为幼儿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二)我们一起去远足

  1、在路上鼓励幼儿不怕辛苦不怕累,胆大心细的走熟悉的大马路和不熟悉的小路,跟随队伍共同前进。

  2、引导幼儿观察一路上的景色,并紧跟队伍,遵守交通规则,鼓励孩子们坚持走完全程。

  3、到达公园(1)走过九曲桥---鼓励幼儿大胆的走过九曲桥。

  (2)穿过小山洞后爬过小土坡--和同伴结伴一起已最快的速度爬过小山坡。

  (3)爬小山--能和小伙伴相互帮助勇敢地爬上小山,到达山顶后在凉亭稍作休息。

  (4)来到草地上,组织幼儿玩一些喜欢的游戏,使幼儿感受到克服困难后的快乐,提醒幼儿热了要及时脱外衣。

  4、快乐分享(1)幼儿将自己所带来的物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2)一边分享,一边欣赏公园美丽景色。

  三、整队回园

  1、回来的路上鼓励幼儿能坚持走路,自己保管背包和脱下的衣服。

  2、回园后,组织幼儿进行谈话:在远足的路上你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你帮助别人了吗?(对有始有终管理自己背包;不怕困难、不怕累走完全程;帮助别人等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这一天,阳光普照,秋高气爽,桂花飘香。中心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准时出发远足敬老院,一路上,孩子们两两拉手,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目的地前进。他们象一群出笼的小鸟,非常的兴奋,不时指点着路旁的东西。活动结束后,给我的印象很深,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在幼儿的安全上。在活动前,我先踩点,查看路况,计算路程,了解这些情况后,在年级组内先讨论,怎么走?然后大家出发,参观路上必须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我们手牵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想老鼠衔这尾巴,一个跟着一个,不掉队、不争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每位老师也在积累经验,知道以后过马路的方法。从这里也反映老师牢记安全,心系孩子。让孩子的活动,家长放心。

  其次,参观田野。孩子门到了田野,新奇的世界呈现在面前,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利用。在参观中,充分电动孩子的主体性,让孩子去发现、探索、解决,他们居然想到:让老师抱着能看到柿子、摘柿子;让老师去拔水稻,每人一粒稻子,剥开来看个究竟,怎么后来就变成米呢?还在议论毛豆、黄豆,知道毛豆成熟变黄,就是黄豆。当看到山芋时,我引导他们挖山芋。蔡文杰、缪涛小朋友在蒋老师的指导下挖起了山芋。你看:小手还真能干,揪掉了山芋藤,就用双手刨起了地。在刨地中,我发现他们一边刨一边拉,终于挖了出来,在活动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孩子成为探索的源泉。

  最后,我们在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演出。孩子们一个个进行了表演,有唱歌、诗朗诵、舞蹈、韵律活动、打击乐等,还为爷爷、奶奶自制了礼物,高兴得爷爷、奶奶合不拢嘴,我们还去那些起不了床的爷爷、奶奶身边慰问,送礼物归他们,让他们也感受重阳节的温暖。

  通过这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陶行知思想,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把幼儿作为活动中的主体,在活动中得以体现。

  小百科:远足(Tramp),亦称作徒步、行山或健行,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可以理解为“长途步行运动”,也包含“翻山越岭的长途步行”。也不是体育竞赛中的竞走项目,而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也是户外运动中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

【幼儿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社会安全》幼儿园教案03-29

幼儿园社会端午教案06-08

幼儿园社会教案05-13

幼儿园社会冬天教案06-25

幼儿园品德与社会的教案11-24

幼儿园社会疫情教案03-05

幼儿园社会环保教案04-08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08-26

幼儿园社会主题教案08-26

幼儿园社会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