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2-08-04 09:05:5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进一步感知图形,三角形,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辨别区分出这三种几何图形。

  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三角形、方形、圆形形状相关图片。

  纸面教具:圆形、三角形、方形物品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感知过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材料准备:分别贴有圆形、方形、三角形标志的篮子3个。

  活动过程:

  分别出示三个图形宝宝,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圆形图案。

  ——小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圆形,生活中你们见过圆形的物品吗?

  2.出示方形图案。

  ——小朋友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方形,生活中你们见过方形的物品吗?

  3.出示三角形图案。

  ——小朋友们认识我吗?我是三角形,生活中你们见过三角形的物品吗?

  操作课件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图形特点。

  ——今天,三个图形宝宝要带我们去图形王国探险,我们出发吧。

  ——你看到了什么?(球)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呀~球都从筐里跑出去了,圆形的东西滚得真快呀?(引导幼儿点击操作把球送回篮子)

  ——图形宝宝来到了一座桥,桥上有缺口,怎么办?要选择什么形状来把这个缺口补上呢?(引导幼儿点击操作选择对应的方形)

  ——图形宝宝来到了哪里?(城堡)城堡上有几面旗子掉下来了,大家快来帮帮忙!(引导幼儿点击操作选择对应的三角形)

  操作课件内容,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帮助幼儿区分辨认圆形、方形、三角形。

  ——城堡里有很多很多的礼物,你看到了什么礼物?它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表格课件)请小朋友们来按照形状来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提供纸面教具,做小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巩固幼儿对图形形状的认知。

  ——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的好朋友,想请你们把他们送回家。我们一起将图片送到相应的篮子里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P28—29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这时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引导学生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得好,从而体会到曲面的不稳定性与平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形体特征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如图:

  (长方体) (正方体或长方体)

  (圆柱) (圆柱)

  ●这样的练习不做统一要求,目前,学生是通过完整的观察来识别形体,而这里是通过局部的观察识别形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于第2种情况,如果学生认为可能是正方体,也有可能是长方体,要给予表扬。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

  如图P29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

  三、课堂小结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课前准备

  1、 4快滚板,4套积木;

  2、 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 4种形体模具;

  4、 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 一个挖空的木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并乐意大胆想象和表述。

  2、能积极和色彩玩游戏,感受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了解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并乐意大胆想象和表述。

  活动准备:

  PPT 、三色的老鼠手饰、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笔,引出主题。

  师:你们会画什么?

  教师小结:有几只小老鼠也和大家一样喜欢画画,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小老鼠学画画》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说说颜色。

  1、情境故事,想象表达。

  出示图1师:小老鼠画了些什么你们认识吗?

  小结:小老鼠用红色画了红红的苹果、红红的太阳和红红的糖果三样东西。

  出示图2师:仔细看看小老鼠用黄色画了什么?等会儿告诉大家。(PPT出示)教师隐退PPT,回忆老鼠画的物品。

  师:还有什么是黄色的呢?

  小结:生活中黄色的东西还有很多,留着以后你们慢慢发现。

  出示图3师: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绿色真的是让很多人喜欢的颜色。

  2、变变玩玩,巩固认知。

  师:我们也来变成可爱的小老鼠玩一玩好吗?

  师:老鼠哥哥也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听到老鼠哥哥叫我们就招招手。

  三、留下想象,结束活动。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至结束:咦!小猴的画纸上怎么变成黑色了,这个秘密,等着我们去慢慢发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平时的生活中,“猫和老鼠”的形象是常常挂在幼儿嘴边的,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在设计这节教学活动的时候,(用“老鼠出门”,“找食物”,“最后安全地回到家里”)这一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欣赏活动。同时,为了让幼儿真正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我画了小老鼠不同形态的图片,用不同形态的图片来表现音乐情节。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孩子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并注重幼儿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尝试随音乐自由地用动作表演小老鼠出洞,吃食、回家的音乐情节。

  2.引导幼儿在玩玩跳跳中初步感受乐曲的音乐结构。

  3.乐意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加速度圆舞曲》;小老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主题

  教师:孩子们看,谁来了?(老师出示小老鼠图片),随着音乐讲故事。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的故事,我们来听听。

  师:这段音乐讲了什么?

  2.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小朋友们可以拿出你们的小手一起跟着小老鼠来玩一玩。

  三、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1.幼儿欣赏A段音乐

  师:小老鼠是怎么样走路的,我们来听一听。

  师:小老鼠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老鼠的样子。(全体幼儿坐在座位上做动作)

  师:小老鼠开始走得慢慢的,然后越来越快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坐在座位上提醒:先看一看有没有大花猫,再出门,跳舞了,再往前走了,跳舞了) 师:没有发现大花猫,小老鼠怎么样?(高兴地跳舞了)谁来做一做高兴跳舞的动作?

  2.幼儿欣赏B段音乐

  ①师:小老鼠肚子饿了,它怎么样了?(找东西吃了)吃东西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啊?(啊呜)小老鼠找到了饼干,我们一起学小老鼠吃饼干吧。吃的时候要发出啊呜的声音,注意了,吃一口要慢慢地嚼一嚼再吃,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吃。

  ②刚才吃了饼干,还想吃别的东西吗?还想吃什么?好的,这一次我们去吃苹果了。

  ③师:拍拍肚子吃饱了没有,再去找找有什么好吃的了。回家去了,关好门。

  四、完整跟随音乐表演动作

  1.师:小朋友们玩得真不错,小老鼠吃到了什么好吃的呀?(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这一次你想吃到什么?

  2.师:这次你吃到了什么?还想不想吃别的了?好的,我们找找看。

  3.师:今天真开心呀,你吃到什么好吃的了?我们去把所有好吃的东西统统吃个遍。

  课后反思

  活动中的老师将作品背景内涵用生动的故事展现给小朋友们,同时配以不同形态小老鼠的图片,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这样容易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倾听,因为音乐欣赏毕竟是听觉艺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与教师产生积极的互动,并能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但是沈老师在动作的表现上,可以多让幼儿动脑参与,以免框死幼儿的动作思维。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1、能较准确地掌握歌曲,并能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2、在学习歌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对科学领域的求知和好奇,激励他们学科学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课件、头饰蓝猫、指挥棒蓝猫、图片(星星、月亮、彗星、彩虹、时钟、人、风、太阳)

  活动过程:

  一、讲述天空知识,激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课件图片1天空问:“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瞧!这是什么地方?那太空中有些什么呢?” (星星、月亮、太阳、彗星、彩虹、九大行星等)

  2、解释彗星。“为什么彗星总是拖着长长的尾巴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我们来问问他好吗?”(拿出指挥棒)“啊,他是谁啊?”“蓝猫,蓝猫你肚子里的知识最多了,你来告诉我们为什么彗星喜欢拖着尾巴呢?”

  老师扮演蓝猫:彗星是由冰和灰尘组成的球体,在遇到地球的时候她上面的冰就开始慢慢融化,再被太阳的热风一吹,呼——就变成了云一样的东西,所以小朋友看起来就象尾巴啦!你们看(课件图片2、3)明白了吗?

  师:蓝猫真是聪明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地间奇妙的问题它都能回答,它为什么那么厉害的啊?让我来问问它吧!

  蓝猫:小朋友要想知道啊!拿就让我来唱给你们听吧!

  师:我们来听一听,蓝猫怎么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

  二、学习难点:最后一部分的 三个连字。

  (放课件第4页:噢!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

  1、利用简单的标记让幼儿口齿清楚的说出:爱想爱问爱动脑 。师:“蓝猫怎么说的啊?”

  “谁听见了蓝猫平时是怎样学习的?爱—爱—爱—”(边说边画:……?◎——大拇指)

  2、老师和幼儿一起朗诵歌词: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师:我们跟着蓝猫的指挥棒把它爱学习的本领来说说

  3、“老师在前面加一个V这里要唱什么呢?唱噢!”

  4、蓝猫唱的歌真好听我们跟着蓝猫来唱一唱吧!(听音乐唱最后一段)

  三、新授歌曲重点部分。

  (一)熟悉歌词和旋律

  过渡语,师:“刚才你们刚才唱的真好听,好像在哪里听过。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曲蓝猫之歌好吗?”

  1、欣赏蓝猫主题曲第一遍仔细听歌曲中出现哪些事物。(课件第5页)“在蓝猫之歌中你听到了天空中的哪些东西?”

  2、第二遍欣赏老师范唱,身形并茂德表演歌曲。并找出天空的星星月亮什么的都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星星眨着眼,月儿划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时光在飞逝,生命知多少,风儿吹起朵朵浪花,太阳开口笑。

  3、用动作表示天空中的事物。“星星月亮什么的都在干什么?谁来学?”(幼儿边做动作,老师边把歌词念出来)

  4、欣赏第三遍听乐曲再次熟悉歌词。师:我们再来检查一下还把谁给落下了?

  过渡语:“通过我们大家的验证,核对正确!”

  (二)、口齿清楚的朗读歌词并记住歌词。

  1、老师打拍子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师:我们把核对过的歌词有节奏地说一说吧!

  2、听着音乐给图片排顺序。“谁能把天空出现的东西按歌词的顺序排列”

  3、加快节奏说一说。“XX小朋友真能干,我们把他排出的歌词来加快速度地说出来。”

  (三)跟着琴声慢慢地试着清楚地唱出歌曲。

  1、“刚才有的小朋友可以唱出来了,我们来试试看好吗?”跟着老师的琴声吐字清楚地慢慢唱。

  2、解释反复记号。“刚才我们唱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里要唱几遍啊?”2遍“老师在这里画上一个记号它的名字叫反复记号。叫什么?加了这个反复记号说明这里唱几遍?”师:这次把最后的一句的反复记号唱出来来好吗?

  3、师:你们唱的可真好听现在老师的琴要加快速度咯,你们跟的上吗?(较快的速度演唱,用跳跃的声音来演唱。)

  四、跟着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1、听音乐演唱老师扮演蓝猫唱前奏。师:蓝猫的之歌啊还有一个前奏呢!这次我们和蓝猫一起唱!老师做唱前奏好吗?

  2、“唱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感觉怎么样啊?”“我们把欢快的心情唱出来好吗?”

  3、请平时接触蓝猫多的'幼儿扮演蓝猫唱前奏。唱第三遍。

  4、分段演唱。“老师给你们分配任务啦,第一行请左边的幼儿演唱,第二行呢请右边的幼儿演唱,最后一部分大家一起唱。”另请一幼儿扮演蓝猫唱前奏。

  5、交换分段演唱。

  6、站起来表演唱让后面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唱好吗?

  五、结束部分:我们稍稍休息一会,一会再来演唱好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播放体现江南水乡特点的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2.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二、初读课文,预习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

  3. 老师针对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1段的比喻句)

  2. 仔细读读第2~4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

  黄梅后: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严严,菱盘上缀满了小花,小蜻蜓、小青蛇等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动作轻快、熟练,划着扁舟,荡着水盆,穿行在绿色的“小巷”里。

  3.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语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4.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是有趣的,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

  五、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

  2. 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

  4. 课前,我们搜集了不少关于菱角和江南水乡的资料,下面就来交流交流。☆ 关于菱

  菱是江南的特产,太湖的红菱是菱中的佳品,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甜爽清香,味道甘美。菱可代粮,可作菜蔬,还是抗癌的药用食物。

  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交叉、前后来表现重叠的树叶并安排好画面。

  2、运用三色深浅间隔涂色表现“黑白灰”的效果。

  3、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范例。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

  秋天到了树叶都飘落下来,地上全是树叶,许多毛毛虫慢慢地爬上了树叶,真舒服呀!

  (二)欣赏毛毛虫。

  提问:

  1、地上全是树叶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叠在一起、交叉重叠)。

  2、如何来表现呢?(前面的先画,后面的跳线画)。

  3、先画毛毛虫还是先画树叶?为什么?(毛毛虫先画,因为它在树叶上)。

  (三)讲解。

  1、先画毛毛虫。

  一只毛毛虫从下面往上爬,一只毛毛虫爬到外面去了只看见尾巴,一只毛毛虫从上面往下爬。(帮助幼儿安排画面上、下、左、右)。

  2、树叶在毛毛虫身下一片竖着,一片横着(帮助幼儿理解画交叉、重叠)。

  (四)幼儿自己画。

  在表现叶子时有可能产生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用深绿、浅绿、黄色进行间隔地涂色,相同颜色不碰头。(涂色以前有基础)

  (五)作品展示并讲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椭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线条添画,表现小鸡的基本外形特征。

  2、愿意亲近小动物,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椭圆形纸片、示范画,固体胶、PPT课间

  活动过程:

  一、介绍小鸡的基本特征

  T:今天我们这里来了2个动物朋友,他们是谁呀?(小鸡)这2只小鸡真可爱,说说看,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黄色的绒毛、尖尖的小嘴、小小的眼睛、两条细细的腿)

  二、小鸡出壳

  1、(多媒体演示)T:鸡妈妈在草地上生了两个蛋,它们是什么样的?(平平地躺着、竖起来站着)鸡妈妈开始孵小鸡宝宝了。过了几天,鸡蛋里发出了“笃笃”的声音,小鸡要出壳了。

  T: “啪”小鸡在这儿用力啄了一下,鸡蛋碎了,小鸡伸出了尖尖的嘴巴“妈妈-妈妈-”

  T:然后他睁开了小小的眼睛,找一找,“妈妈在那里呢”“我要伸出小脚去找妈妈”。

  T:哎呀,小脚怎么伸不出来呢?用力伸用力伸,好了出来了(幼儿感知小鸡出壳的过程)

  2、游戏“小鸡出壳”

  师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的情景(伸出嘴巴——睁开眼睛——伸伸腿)叽――,、叽――头儿抬起,叽――,看看天空,叽――,头儿低下,叽――,捉捉小虫,叽――,找个朋友,叽――,换个朋友,叽――,这边找找,叽――,那边找找,叽――。

  T:小鸡吃饱了,我们去休息一下。(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

  3、演示第二只小鸡出壳,区分眼睛的区别

  三、操作示范

  1、T:鸡妈妈在草地上生了一个蛋,平平地躺在草地上。(出示背景图)贴:鸡蛋宝宝涂上胶水以后慢慢的滚出草丛了。“笃――”在蛋的一边啄了一个洞。

  嘴:慢慢的伸出了尖尖的小嘴,张开嘴巴喊“妈妈妈妈”

  眼睛:睁开小小的眼睛,看见了妈妈脚:用力用力,伸出细细的小脚,终于可以站在草地上了。

  T:又生了一个鸡蛋―――(示范站着的鸡蛋,要求粘贴时分开一点)

  2、师出示范例画,幼儿感知欣赏完整画面(提出添画的要求)

  四、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2、请本领大的小朋友多请几只小鸡。

  五、讲评、展示

  师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给以肯定与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01-08

幼儿园小班经典教案02-22

小班幼儿园教案06-30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0

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夏天教案:《大雨小雨》08-24

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紧急撤离08-24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河马刷牙》教案小班教案01-16

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动物的新衣》科学教案08-24

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圆珠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