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2-02-24 11:23:5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在水中玩球的乐趣。

  2、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小球飘过来了”、“小球飘走了”。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水槽中接满水;两个小朋友一个乒乓球。

  2、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老师给你变个魔术。

  老师把小球放在水里,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小球随着水流的方向飘走了。老师向相反的方向划水,小球又飘回来了。

  3、小朋友们两人一组,一个在水槽左边,一个在水槽右边,小朋友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让小球从左边飘向右边,再从右边飘向左边。(边做边说:“小球飘过来了”、“小球飘走了”。)

  4、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小花猫来了!(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叼走的。(幼儿自由发言)

  (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等小猫走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猫走了,小球浮上来吧!”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 “小球浮上来啦!”

  5、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听不到猫叫了就浮上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在水里玩球好不好?回家和爸爸妈妈玩玩,看看小球在水里游得快不快。

  活动反思:

  幼儿都喜欢玩水,对于小球在水里的飘动和浮沉更是充满了好奇。这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师幼互动,动手动脑,既开发了幼儿智力,又激发了游戏兴趣。但玩水时间不宜太长,注意幼儿安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游戏是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的重心。因此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采用游戏的方式最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初步将英语教育中的游戏划分为六类:体育游戏、数字游戏、美术游戏、音乐游戏、情境对话和娱乐游戏。以下我将自己摸索出的游戏方法按这六类分别列举一二,以供大家参考。

  1.Wolf, wolf, are you hungry?(老狼老狼你饿吗?)──体育游戏

  准备:动物头饰,自制,设置小动物的家

  方法:它由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演化而来,其方法也基本与之相似。选择一人扮演“wolf”,其他幼儿扮演小动物,随意地跟随在“wolf”身后散步,并一起提问“Wolf,

  wolf, are you

  hungry?”。若“wolf”回答“No”,则继续游戏;若“wolf”回答“Yes”,幼儿要马上跑回家。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wolf”出示的英语图卡上的词句,才可继续游戏。答错者可让别的幼儿补充将其“救回”,或者罚停一次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

  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

  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

  (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问个别小朋友,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椅子下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窗台上抓到一只老鼠。

  小结:我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都抓到了老鼠。

  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1、师: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住它,先要锻炼我们的眼睛。(听口令,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眼珠转一转。)

  2、另一位老师扮演“一只耳”出现,东张西望,然后藏在桌子下,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哪里逃?”

  五、结束活动。

  我们的白猫警士都很能干,晚上我们共度老鼠晚餐,let’s go。(警士们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声中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感受黑猫警长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上下,一环扣一环,完成了活动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小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实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围巾;图画书人手一本;故事课件、电脑、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并出示实物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实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

  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

  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

  幼儿:就是围巾大。

  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

  幼儿自主翻阅图书。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

  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

  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

  3、延伸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

  幼儿2:我讨厌兔子。

  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

  个人反思:

  1、动中的优点:

  能够根据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设计教育活动,并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图书角提前投放图书,引起幼儿阅读兴趣,激发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的愿望。

  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幼儿探索环节,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书中角色的对话、动作等具体情节的兴趣,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理解故事内容,并且在游戏环节中帮助幼儿将问接经验顺利过渡到直接经验,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当幼儿产生新的兴趣点时能够顺应幼儿的兴趣组织讨论,满足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

  2、动中的不足:

  在幼儿对“帽子大还是围巾大?喜欢阿比还是喜欢阿吉?”发生争论时,教师虽然给予了支持,但是没有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问进行讨论。由此可见,教师和幼儿对于图书的关注点存在差异。教师应对幼儿的兴趣点有比较细致深入地了解,从而抓住争论的问题,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就更好了。

  主要内容:

  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

  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领域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础。

  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

  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

  (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

  (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3)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综合评析:

  1、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尝试用一本图画书(一个故事)作为切人点开展主题活动,比较符合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先在图书区投放要讲的书,引起幼儿对新书的兴趣,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幼儿对故事书的好奇心,故事的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较充分,运用幻灯的形式讲故事,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提出问题和发生争论时,教师能够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的比较方法,较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

  2、教师的小组反思中,较充分地分析和挖掘了幼儿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同时关注到活动使用的图画书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比较关系,小组反思交流中没有展开充分的研讨。对于儿童图画书与语言领域目标结合方面有一定欠缺,是教师群体反思中需要注意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地球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

  2、增强环保意识,知道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护地球。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知识。

  把想法付诸到行动。

  环境污染图片,地球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球图片,导入活动主题。

  1、出示污染环境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开心吗?可是你看地球怎么了?它的表情怎样?

  教师小结:我们的地球生病了,他很痛苦,因为他很多地方都受伤害了。

  二、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1、出示垃圾的图片。

  师:有垃圾的地方会给人们什么感觉呢?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危害呢?

  2、幼儿讨论回答。老师根据图片简单小结。

  三、激发幼儿讨论关爱地球的方法。

  1、组织幼儿讨论关爱地球的方法。

  师:地球生病了,有了这么多不好的想象,我们住在上面会怎样呢?怎么办?如何帮助地球治病呢?

  2、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解决地球危机的方法。

  教师总结:尽量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不用一次性的纸巾,不用一次性的筷子等;可以再次使用的东西要再次使用,不要随意扔掉;将垃圾扔在指定的地方,不任意乱扔。

  四、集体交流,总结。

  刚刚我们想了许多方法。但地球之所以会生病,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如果要治好地球的病,就要从自己做起,然后还要告诉爸爸妈妈、邻居、好朋友等许多人,让大家一起注意自己的行为。治好了地球的病,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瓶盖拓印圆形,进一步感受圆形的虚与实。

  2、迁移欣赏经验,探索印出半重叠和全重叠形的方法。

  3、愿意大胆想象,感受拓印痕迹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若干。

  2.欣赏图片课件。

  3.各色水粉颜料,大小不同的瓶盖,洗笔筒、抹布若干。

  4.幼儿作业纸(刷有底色),护衣人手一件,黄色KT板。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图片《单个圆》。

  教师: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圆形,让你想到了什么?

  2.欣赏图片《圆之舞》

  (1)对画面进行整体欣赏。

  教师:看到这些许多的圆形时,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2)在故事情境和教师体态的引导下,幼儿对画面进行局部欣赏。

  ①教师:有一天来了许多圆形仙子,它们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你找到了吗?它们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你看到了哪些颜色呢?它们有的离朋友很近,有的离朋友很远,你看到了吗?

  ②教师:你瞧!这几个圆形在干什么呢? (它们手拉着手)这两个圆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它们拥抱在了一起)

  要点提示

  在欣赏中,教师可以一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欣赏画面,一边通过师幼互动中夸张的体态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如大小、远近、和朋友拉手、拥抱等。

  3、继续欣赏图片。

  教师:找一找,哪些圆形是靠在一起的?哪些圆形是拥抱在一起的呢?

  4、观察操作材料,探索印出半重叠和全重叠圆形的方法。

  (1)教师:我们也来邀请很多的圆形到画纸上做游戏吧!看看,我们有哪些材料呢?颜料和瓶盖子怎么变出圆形呢?用瓶盖的两面印,印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一样?等下请你来试一试。

  (2)教师:如果我想印手拉手的圆形怎么办呢?如果我想印拥抱在一起的圆形怎么办呢?是先印大的还是先印小的? (可以请个别幼儿来示范)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6、将幼儿作品展示在黄色KT板上,集体欣赏、。

  教师:找一找,哪些是空心的圆?哪些是实心的圆?仔细看看,手拉手的圆形相遇时颜色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有颜料的泡泡水,让幼儿尝试对着画面吹泡泡,当泡泡落到画面上时会留淡的圆形痕迹,再瓶盖让幼儿印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印迹。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玩“瓶盖拼拼乐”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瓶盖进行拼图活动;自瓶身让幼儿用丙烯颜料涂满瓶身,再进行撕贴活动。②科学区:瓶子和瓶盖,幼儿进行两者的匹配活动。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并收集圆形的盖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3、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形成学习共同体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发现吮吸手指现象,请幼儿说说痛苦的手指为什么难受,孩子们答得很棒。此时幼儿觉得成功时,教师又让孩子观看高兴的手指,又让孩子重新思考:手指为什么现在高兴了?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七篇】相关文章: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七篇02-17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汇编七篇02-20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7篇02-17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范文锦集6篇02-21

幼儿园小班夏天教案范文锦集5篇02-20

幼儿园小班夏天教案范文锦集9篇02-19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02-19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范文锦集4篇02-18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02-18

关于幼儿园小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