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1-10-11 11:08:25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6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兔西西在妈妈住院前后的改变,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第一段故事内容)小兔西西“我是小兔西西,不爱劳动。兔妈妈有好多的事情要做,烧饭、洗衣、,还要照料西西。吃饭时,兔妈妈一口一口喂西西,衣服也要兔妈妈帮我穿,兔妈妈累极了,生病了。”看完表演后讨论。“你们喜欢这样的西西吗?”

  2、观察图片:小动物们的礼物:“小动物送什么礼物给兔妈妈?”“他们会对兔妈妈说什么?”小兔西西的礼物。“呜——我什么也不会,给妈妈送什么呀?”“小兔西西为什么哭了?”“它为什么没有礼物?”幼儿自由讲述。

  3、情景感知(第二段故事内容)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带到野外说:“礼物就在这地底下,你自己挖把!”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了一个大萝卜。小兔西西把大萝卜送给妈妈,妈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你看到了什么?”“西西送了什麽礼物给妈妈?”为什么兔妈妈说大萝卜是最好的礼物?“教师小结。原来大萝卜是小兔自己劳动得来的,所以这是最好的礼物。

  4、完整欣赏故事。

  5、引导幼儿阅读《特别的礼物》,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4、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教师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二)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3)你有没有拾到过别人的东西?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样?

  (三)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主题说明:

  视、听、嗅、品尝、触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觉。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眼、耳、鼻、口、手等感知觉去感知,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中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活动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知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很经验,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的经验世界。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的协同感知中,幼儿难以体验到某一感官的.特定感知作用;而当协同感知的平衡被打破——“闭上眼睛、‘打开’鼻子”、“蒙上眼睛看不见”时,幼儿就会更加真切地注意到某一感官的特定作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还让幼儿感受到保护感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感官的方法,养成保护的习惯。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布置拟人化的、带着快乐表情的六个宝,使幼儿受到感染,产生热爱六个宝并快乐地运用它们的情感。

  2、在室内放置一个立体的人体模型或头部模型,供幼儿观察、了解六个宝的位置,激发幼儿探索人体的欲望。

  3、布置“我的宝宝用处多”专栏,请幼儿说说六个宝的用处,请家长或老师帮助他们记录张贴,供幼儿互相交流。

  家园共育:

  1、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幼儿参与自我服务,如自己洗脸、洗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裤、鞋袜等。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2、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3、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食品、调味品等有气味的物品图片。

  4、可能地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属性。

  5、鼓励孩子独立行走,不要爸爸妈妈抱。

  区域活动:

  娃娃家:增加脸盆毛巾等,引导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

  美工区:把各种五官图片随意摆放在头像上,供幼儿摆放出不同的表情。

  提供较大的人物头部图及画纸画笔,引导幼儿摩画头像,并准确的画出五官的位置。

  科学区:提供铁皮罐和塑料瓶,可装沙子、黄豆、纸张等物,供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发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提供装有醋、酒、辣酱等物品的嗅觉罐,引导幼儿闻一闻,辨别里面所装的物品。

  益智区:提供各种瓶盖,供幼儿蘸上颜料或印泥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提供各种五官的分割图片,供幼儿进行拼图游戏,进一步了解五官的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两人一组,用图片交替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巩固五官的感知功能。如一人拿出眼睛的图片,另一人就要说“眼睛眼睛看看”。

  表演区:播放学过的歌曲,歌表演乐曲及舞蹈音乐,供幼儿表演。

  提供各种打击乐器,供幼儿敲打。

  主要活动:

  1、贴五官

  2、宝贝在哪里

  3、吹泡泡

  4、大眼睛

  5、叮叮当

  6、猜猜我是睡

  7、香香的和臭臭的

  8、猜猜哪杯水是清水

  9、小手摸一摸

  10、不爱用手的小河马

  11、合拢放开(一)

  12、大手拉小手

  13、1个和2个

  14、合拢放开(二)

  15、小脚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感知脚的大小与鞋子大小的对应关系,学习为鞋子进行配对。

  2.学会正确摆放鞋子。

  3.引导幼儿穿适合自己脚的鞋子。

  4.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洗净的爸爸或妈妈的鞋子人手一双,打乱摆放在活动室里;幼儿自己的鞋子人手一双;教师穿的大鞋子一双。

  2.音乐磁带《大鞋和小鞋》、《郊游》。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引出穿爸爸妈妈的鞋子的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坐在椅子上,引导幼儿发现打乱、摆放在活动室里的爸爸妈妈的鞋子。

  师:哇,爸爸妈妈的鞋子怎么跑到这来了,你喜欢穿爸爸妈妈的鞋子吗?

  幼:喜欢。

  师:那我们先把自己的鞋子放在椅子底下并摆好。

  (教师边说边示范)

  师:摆好了吗?走啰,去穿爸爸妈妈的鞋子喽。

  2.找一找爸爸或者妈妈的鞋子,学习配对。

  幼儿自由为爸爸妈妈的鞋子配对。

  (教师边观察边表扬或鼓励幼儿的行为)

  师:爸爸的两只鞋子都找到了,你真棒!妈妈的鞋子还有一只在哪里呢?再找一找吧。

  3.穿一穿爸爸妈妈的鞋子,体验乐趣。

  教师播放音乐《大鞋和小鞋》,带领幼儿跟随音乐体验穿大鞋的感受,并以滑稽、有趣的动作感染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趣味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穿大鞋的感受。

  幼1:鞋子太大了。

  幼2:很难受,不能走路。

  ……

  5.摆一摆爸爸妈妈的鞋子。

  师:小朋友累了吧,鞋子也要休息了,我们帮它们摆好吧(摆在椅子前面)。

  (检查幼儿鞋子是否摆放正确,教师拿起鞋子示范讲解。)

  师:爸爸妈妈的鞋子真像一对好朋友,你看他们头都靠在一起。看看你们的爸爸妈妈的鞋子是不是好朋友?

  6.比一比爸爸妈妈的鞋子与自己的鞋子的大小不同。

  师:嘘,你们椅子下的鞋子在说什么呢?哦,原来他们想出来和爸爸妈妈的鞋子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你们帮他们比一比吧。

  (教师鼓励幼儿发现多种比较方法。)

  师:为什么爸爸妈妈的鞋子大,你们的小呢?

  幼:因为爸爸妈妈的脚大,我们的脚小,大脚要穿大鞋子,小脚要穿小鞋子。

  7.体验穿合适的鞋子的乐趣。

  师:现在我们让爸爸妈妈的鞋子到椅子底下休息,穿一穿自己的鞋子吧。

  (教师让幼儿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师:感觉怎么样?

  幼1:大小刚好。

  幼2:很舒服。

  8.幼儿歌表演《郊游》,自然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穿上自己的鞋子一起去玩一玩吧。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动作,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玩具,知道它们的玩法,并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

  2、尝试通过玩具结交朋友,体验玩具屋的快乐。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每桌一篮玩具,幼儿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2、教师准备小熊、小汽车玩具。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两种玩具的玩法

  (一)小熊

  1、出示小熊玩具

  师:今天有客人朋友来我们班,是谁呢?(出示小熊)原来是小熊,是我们的玩具朋友。

  2、小熊和小朋友互相问好。

  3、说说小熊的玩法。(师:小熊要和我们做好朋友。我们和小熊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呀?)

  (二)小汽车

  1、出示小汽车玩具

  2、说说汽车的玩法。

  (分析:我用拟人化的方式引出了幼儿比较熟悉的两种玩具,并通过语言示范引导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交往活动提供了语言示范)。

  二、玩自己的玩具

  1、幼儿拿自己的玩具玩。

  师:你们把什么玩具朋友带到幼儿园来了?让我们去找一找吧。(在音乐声中,幼儿和教师一起说“xxx在哪里?快让我来找一找”,便拿出自己的玩具。)

  2、幼儿说说玩具的玩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引导幼儿用简短完整的语句来表达,例如,小鸟小鸟飞飞,小兔小兔跳跳。)

  (分析: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幼儿找一找、玩一玩、说一说几个步骤,引导幼儿玩自己的玩具,体验其中的乐趣,并尝试表达自己的玩法。)

  三、找同伴一起玩玩具

  1、玩具小兔找朋友。

  2、幼儿两两结伴玩玩具

  3、幼儿介绍玩法。(引导幼儿尝试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例如,小兔小猫跳个舞。)

  4、幼儿尝试两个以上同伴一起玩玩具。

  (分析:这一环节,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引导幼儿走出自我,关注同伴,尝试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把玩具送回家

  (分析:只玩不收几乎是幼儿的通病,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这些细节不容忽视。我结合幼儿平时出门玩累了要回家的经验,要求幼儿把玩具宝宝送回家,这样一方面可让活动有个圆满的结局,另一方面也可让幼儿意识到做事要有始有终。)

  延伸活动:

  游戏活动时幼儿结伴分享玩具。

  活动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活动中,孩子们沉浸在和玩具玩的过程中,非常开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有个别幼儿还存在胆怯,不能主动和别的幼儿交往。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体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险,生活中会避开尖尖物品。

  3.愿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尽量让自己不受伤害。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尖尖的物体,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

  2.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尖头剪刀、大头针、牙签、竹签、树枝等每桌一份。

  3.红色即时贴贴小圆点若干。

  4.图片4幅:图1:小兔用尖尖的笔尖在小鸭子身上画画;图2:小猴在挥舞树枝;图3:小狗正确使用剪刀剪纸;图4:小兔拿着筷子在专心地吃饭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一看、再轻轻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问:桌子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组织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收集到得各种尖尖物体的照片。

  认识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尖尖的物体。

  说一说这些尖尖的物体有很多,牙签、大头针、剪刀、竹签、针、刀子、削好的铅笔、树枝等都属于尖尖的物体。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了解尖尖物体存在的危害。

  1.提问:它们谁做的对?为什么?怎样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伤害?

  2.小结:尖尖的东西戳在身上会很痛,使用不正确会戳伤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戳到眼睛上,会使眼睛失明。所以在使用尖尖物体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手持尖尖的东西和同伴追逐、打闹;不能将尖尖的东西对着别人或自己;当看到别人拿着尖尖的东西时要尽量远离,不要让自己收到伤害。

  四、玩游戏"找尖尖",让幼儿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时贴,请幼儿找出教室内尖尖的物品并贴上标志。

  2.请幼儿说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

  生活中还会有哪些危险?怎样避开这些危险?

  小结:除了尖尖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外,还不能乱动电源、电器和热、烫的物体等。小朋友年龄小,生活中还有很多危险是我们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记住爸爸、妈妈、老师给我们的安全提示并尽量照做,就会避开很多危险!

【【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6篇】相关文章:

【精品】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锦集7篇03-06

有关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八篇03-07

【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锦集八篇03-05

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锦集八篇03-04

【推荐】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锦集五篇03-09

【推荐】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锦集10篇03-09

【精华】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锦集6篇03-09

【推荐】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锦集4篇03-09

精选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锦集5篇03-09

【精华】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锦集7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