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1-06-29 10:30:49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5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小朋友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识别能力。

  2、能迅速在一组图形当中找到大小、颜色或形状等与其他图形不一样的图形。

  3、培养小朋友视、听观察反应和思维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

  2、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首先问孩子们一些图形的认知,日常生活中哪些图形是圆形啊?正方形的物体有哪些啊?

  2、教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敲击小鼹鼠的游戏么?想不想玩啊?

  二、教师介绍游戏玩的方法

  1、进入到游戏键面,点击每个图标,获知每个图标的作用。

  2、点击游戏帮助了解游戏规则并且开始游戏。

  3、根据语音提示,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正确的鼹鼠。

  随机出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几种图形。画面上有4个地洞,随机会有一只小鼹鼠手举着一种图形出现。

  点开始键后,大恐龙语音出题(随机)。用鼠标(槌子)点击正确的答案。

  三、集体游戏

  1、教师演示,让小朋友一起回答操作。

  2、出题:首先草地景,根据语音提示,用你手上的槌子敲打一下正确的鼹鼠。

  3、随机出现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几种图形。

  3、示意图:

  四、师生互动

  选一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教师协助小朋友操作,鼓励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学习按音乐的旋律变换动作。

  2、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重拍,会躲闪,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3、能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CD碟,图谱一份,大锤子一个,小鼹鼠手偶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入室:完整放音乐,幼儿随音乐跟老师做小鼹鼠的模仿动作。

  师:春天来了,鼹鼠宝宝睡醒了,觉得肚子饿了,想去找东西吃,请跟妈妈一起出发吧。

  2、完整欣赏乐曲一遍,出示图谱,操作并讲述《鼹鼠宝宝》的故事。

  3、引导幼儿模仿小鼹鼠的动作,重点学习躲过农夫敲打的动态。

  ①老师扮鼹鼠妈妈,有节奏的向孩子们演示小鼹鼠躲闪农夫的动作,在重音上躲闪。(老师边讲边做躲闪的动作)。

  ②教师哼唱乐谱,帮助幼儿重点练习躲闪的动作,并用声势提示幼儿在重拍的地方进行躲闪。

  4、集体听音乐用动作表现乐曲。

  5、游戏《小心农夫》。

  游戏规则:请一位老师当农夫,其余幼儿跟着鼹鼠妈妈当鼹鼠宝宝,按照音乐进行动作,当农夫要打小鼹鼠的时候,会躲闪,若能躲闪不被农夫打到则小鼹鼠赢,若给农夫打到则打到的小鼹鼠就要到农夫的家(老师指定的地方)休息。

  6、出室:听着音乐出室。

  师:我们战胜了农夫真高兴,我们一起把小土豆拿回去分给其他的小鼹鼠吃吧。

  四、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理解故事的内容:一家人即使吵架了,也不会(并且不应该)分开。

  2、想出更好的办法让爸爸妈妈不生气、不吵架。

  准备挂图第一号,材料包妈妈和爸爸的形象图。

  内容与指导1、刺猬妈妈和狮子爸爸。

  (1)教师出示妈妈和爸爸的形象,请幼儿看一看这两个人是谁。

  师:他们怎么会变得像刺猬和狮子?

  3、爸爸妈妈生气了。

  (1)我喜欢爸爸妈妈,可是我不喜欢他们吵架。

  (2)幼儿听教师讲述一遍故事。妈妈生气了,变得像什么一样?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故事。

  (1)故事中的宝宝愿不愿意和妈妈去外婆家,为什么(宝宝和爸爸都不愿意让妈妈走掉,家里的人不能分开。)(2)宝宝让妈妈找不到,躲到了哪些地方?最后发生了什么以外的事?(不小心撞到了桌角)(3)重点引导幼儿讨论当宝宝不小心碰到了,爸爸妈妈两人

  还生气吗?他们是怎么做的?(都非常关心宝宝不吵了)。

  5、爸爸妈妈别生气。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与没有看见过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

  (2)你们的爸爸妈妈生气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6、引导幼儿说说有什么办法让爸爸妈妈不吵架。(如:对爸爸妈妈说"别吵了,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等,别吵了,小朋友都不吵架的等等,)

  7、活动总结:小朋友要是遇到了爸爸妈妈吵架了,要想办法阻止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不生气,这样一家人就亲亲热热在一起!

  8、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2.了解在不同物体遮挡下,声音的大小是会变化的.。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声音是有大小变化的。

  难点:了解噪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鞭炮声、优美的音乐、纸、毛巾、坐垫、布、塑料袋、书包、纸箱、被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鞭炮声,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

  (二)展开

  1.感受噪音。(鞭炮声逐渐放大)

  提问:

  (1)声音大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声音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声音不大不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小结:“各种嘈杂、刺耳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噪音”。噪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我们的身体、情绪等,所以我们都不喜欢噪音,我们要消灭噪音。

  2.实验活动。

  提问:“录音机的按钮坏了,如何把它的声音变小呢?”(请幼儿凭经验讲述)

  (1)请幼儿用老师准备的物品想办法将声音变小。(可以引导幼儿将录音机盖起来)。

  (2)请幼儿分别用每一种物品都实验一下,然后讲一讲录音机被哪种物品遮盖后声音最小。

  小结:“各种物品都有隔音的作用,它们能让声音变轻、变小。由于物品的厚薄不同,隔音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物品越厚隔音的作用越大。”。

  3.游戏《给录音机盖被子》

  (1)让幼儿听一听,放在毛巾下的录音机和未放在毛巾下的录音机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块毛巾,录音机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块毛巾,听听录音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讨论结果:毛巾越厚,声音越小。

  (三)结束

  1.鞭炮的声音太大,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请小朋友学一学快乐的鞭炮声。

  2.活动延伸:阅读《幼儿用书》(“老虎”第六页),熟悉各种物体声音。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2、 了解公共汽车外观及乘坐方法。

  3、 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故事《还有谁要上车》,自制故事图卡,尼龙绳一条、小纸片、数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图卡讲故事《还有谁要上车》。

  二、引导幼儿注意故事重复的情节,说说一个个动物如何上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使用的象声词所造成的趣味,并请幼儿模仿多种动物上车时发出的声音。

  三、请小朋友表演故事。说说自己乘坐汽车的经历。教师提问:“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过汽车?”“怎样乘车的?汽车停靠车站时,售票员说了些什么话?需要多少钱买票?公共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和其他车子哪里不一样?”我们坐汽车时要注意什么事情?

  四、教师带领幼儿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

  1、将绳子打个结制成一个大圈,当作公共汽车;在几个地点放置小椅子作为站牌,要乘车的乘客在此等车。

  2、教师当司机,其他的幼儿当乘客,并发给每人一张钱币或月票卡(以小纸片代替)。

  3、司机开着“公共汽车”按一定线路去载乘客,停靠站台时要报站名并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上车需要买票或刷月票卡。

  4、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乘坐公共汽车时应注意的事项。

  等车子停稳后再上车。上车后找到位子要赶紧坐好,如果没有位子则要抓住扶杆。

  在车上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走来走去。下车的时候,要提前走到门口,车停稳后再下车。

  活动延伸:

  在其他的游戏活动时可继续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乘车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附:

  故事:

  还有谁要上车?

  小小司机看看钟。开车的时间到了。

  “今天有谁要坐车?准备好车票请上来吧。“

  兔子来了,兔子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布鹅也要上车。

  布鹅来了,布鹅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小猪也要上车。

  小猪来了,小猪要上车。

  但是他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的朋友大绵羊和小山羊也要上车。

  大绵羊和小山羊来了,他们要上车。

  但是他们说能不能等一等,

  因为他们的朋友胖狗阿噜噜也要上车。

  胖狗阿噜噜挤上车,

  嘟嘟嘟、嘀嘀嘀、

  嘎嘎嘎、碰碰碰、叽叽叽!

  车子终于开动了!

  小百科:上车,指进入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