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5-25 08:59:31 欧敏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通用7篇)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幽默愉快的气氛。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

  3.能看懂画面,并复述故事内容。

  4.认读重点字词:小河边、小、乌龟、扑通、大。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教学读本1-3、大字卡第3张、头饰“青蛙”“鸭子”“乌龟”“河马”;收集动物在水中游泳的场景图片。

  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1-3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看一看,说一说,引出故事主题。

  1.欣赏动物在水中游泳的场景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动物在做什么。

  2.介绍故事名称,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小河边》,在小河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一起来看看吧。

  二、自由阅读

  自主阅读,根据画面猜测故事内容。

  1、幼儿人手一册幼儿读本,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2、给幼儿充足的时间阅读,鼓励幼儿和同伴小声交流画面的内容。

  三、理解阅读

  集体阅读,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节。

  1.师翻开教学读本,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一遍。

  2阅读封二,遮住第1页,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画内容,想象并说出青跳入水中的“扑通”声。

  师:小河边来了谁?小青蛙跳下水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又有哪些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在做什么?小河边会发出什么声音?

  4.采用遮盖法阅读第8~11页,感受阅读带来的'惊喜和乐趣。

  师:小动物们呢?它们在哪儿,让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5.请幼儿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和哈哈笑的声音。

  师:我们把小动物都找出来了,它们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将头饰“青蛙”“鸭子”“乌龟”“河马”摆在黑板上,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大意,同时还可随机出示大字卡“小河边”“小”“乌龟”“扑通”“大”,带领幼儿认读。

  6.小结:小动物们一个个“扑通,扑通”地跳下水,又从小到大一个个地从水里冒出来,它们在小河边玩得真开心。

  四、创意阅读

  复述故事内容,学说反复句式。

  1.师带领幼儿翻阅教学读本,讲述故事一遍。

  2.逐一出示动物头饰,引导幼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句式进行讲述。

  如,师:谁来到了小河边,“扑通”一声跳下水?

  幼儿:一只小青蛙,来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跳下水。

  五、结束活动

  教师评价幼儿讲述情况,自然结束活动。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 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阅读。

  2. 理解故事内容。

  3. 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大胆说说故事。

  4. 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 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

  2、大胆说说故事。

  活动准备

  1. 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

  2. 教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带,大头饰{青蛙,鸭子,乌龟,河马}。

  活动过程

  一.预备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来上班经过小河边,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小河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揭示课题。

  二.大图书阅读

  1. 老师简要介绍故事,逐一阅读,并依次出示头饰。

  2. 看第1页,图上是哪个小动物?它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想象并说出青蛙跳入水中的声音“扑通”。

  3. 引导幼儿逐页看大图书第3~7页。

  4. 引导幼儿看第8页让幼儿猜测,小动物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见了?

  5. 继续看第9~11页,让幼儿对照猜测的结果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6. 教师在幻灯上翻书,幼儿听录音故事。

  三.自由阅读

  1. 提示幼儿看书及翻书的常规。注意姿势和动作是否规范。

  2. 给予充分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

  四.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讨论分享

  让幼儿谈谈自己读这个故事的感觉,如高兴,觉得有趣,都可以说一说。

  五.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书,整理物品。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部分一定要有趣味性,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专注于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看书的.常规,老师还要重点示范,以及如何翻书、如何收书,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东西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还要孩子多说,善于表达。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胆量。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3

  内容与指导活动目标:

  1、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

  3、认读重点词:一只、大、小、来到、小河边。

  活动准备:

  1、小图书人手一册。

  2、大图书、录音带、大头饰、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

  1、教师介绍故事《小河边》,让幼儿自己看书,说说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在干什么?

  2、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

  3、注意幼儿翻书、看书的姿势和动作是否规范。

  4、让幼儿说一说在书中都看到了什么?猜猜书中是怎样说的。

  5、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二、大图书阅读

  1、幼儿合上小图书,和教师一起看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看小图书,听录音,跟读故事。

  3、找找字卡上的字都在故事中哪些地方?试着自己看图朗读这个故事。

  三、讨论分享让幼儿谈谈自己读这个故事的感觉,如高兴、觉得有趣,都可以说一说。

  反馈故事《小河边》是一节小班语言课程,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乐于惨叫表演,在表演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快乐。在情境创设方面,我自己首先就告诉幼儿哪里是小河边,给幼儿规定了界限,没有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不符合纲要要求,这个问题是值得我反思的。

  反思

  幼儿是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蒙氏阅读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反复阅读儿歌故事。

  《分级阅读》是我们幼儿园初次接触的特色课程,我接触这个阅读班也有一个多月了,其中不只孩子在学习,我们老师也在探索中,这一路走来,虽然阻碍不少,但也进步很大。

  在上这本书之前,我都会慢慢地去阅读故事的“作品赏析”清楚知道每一个故事要让孩子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领悟到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同时,把平时上课的经验和分级阅读教师用书里的教案相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这新的课程。这次公开课我就以它为主题,课程内容有故事,诗歌主要目标让孩子会阅读、能创编、善表演,而我选择了故事《小河边》。主要目标是体验看懂图画带来的乐趣,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认读重点词:一只、大、小、来到、小河边。在自由阅读观看时,我会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让幼儿大胆地去猜测,丰富地想象,发散幼儿思维让幼儿学会探索,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理解阅读也是阅读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但对小班来说,上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在平时的上课中,会加入一些情景表演,让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容易理解我们的故事内容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创编故事环节也是上阅读课的课上一大难点,因为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上课时要学会利用图书后面已有的图片,让孩子看着图片、实物进行创编。让孩子们接受了以后,再通过一些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想象,再帮助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如“小河边”那一篇作品就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创编,因为孩子有了那方面的经验,如孩子会说小鸭子会游泳,来到小河边,小虾会游泳等,所以创编起来就比较容易。

  表演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环节,大部分孩子不需要老师去带动,表演兴趣浓厚,但可能是有些环节的细节考虑到还不够周全,所以有些想要的效果还不是很好,为避免幼儿学习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也为了让幼儿有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入了看图讲述、故事表演、儿歌诵读、听说游戏等内容,这些结合小,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孩子的'视听觉,使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增,《小河边》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这节课基本上的目标大致能达到,课堂上的细节方面在以后的课程中应多加注意,最后字卡游戏能与幼儿互动,整节课下来效果就非常好。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童话世界,更抒发了孩子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儿歌故事可以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像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给我们构造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像世界。有位教育家说过:“人类有两种语言,一种是听觉语言,一种是视觉语言。”根据教育家们长期的科学早教证明,儿童期不仅是人学习听觉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学习视觉语言的黄金期。如果儿童在学习发音说话的同时,早期学习识字、朗诵、阅读,使视听语言能够与之并驾齐驱,这样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就会突飞猛进的提高,总之阅读班的每一位幼儿通过学习,变得爱说、爱唱、也爱大胆表现了,这些都离不开前面几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还要感谢我们万园长精彩的点评,让我知道了哪方面继续改进,而好的继续发扬下去,在配教方面也多得几位老师的协助,更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温暖。

  俗话说“好的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所以一直以来,在孩子的自由阅读的时候,我们阅读班比较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要坐好才看书,翻书时要一页一页往下翻,不要太大力,要认真看图,阅读完后要把小图书放好。上课时孩子的良好的习惯,也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认真抓好,如上课时,老师和同伴说话时要安静倾听,有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发言等。孩子首先是用耳朵来“阅读”,儿歌故事的语言是优美、规范的书面语言,通过欣赏和朗读,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这有助于孩子对语言美和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这次的讲课,我们的分级阅读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也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但我相信会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我们的孩子受益更多,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以书为友,与书为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4

  一、活动准备

  1.有关冬天美景的图片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2.字宝宝乐园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美术纸(人手一张)及水彩笔。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鼓励孩子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孩子将自己对冬天的了解,再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展示有关冬天的美景图,幼儿通过观察来感受冬天的特征。(欣赏完以后,听听孩子们有什么话要说?)

  2.欣赏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幼儿听老师讲述内容。(师:我们现在来看看冬天,在小河边发生了什么?)

  3.幼儿有序的拿书,先听录音读第14课。再跟老师读,最后幼儿齐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指读姿势,注意观察幼儿的`指读习惯,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游戏:将幼儿分为4组,每组朗读一段课文内容,来比赛一下看哪组幼儿朗读的最好,就给予奖励.每次由一组幼儿进行朗读,其余幼儿则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表演,可扮演不同的角色(玻璃窗、小青蛙、小鱼、树叶)。

  5.引导幼儿去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冬天在哪里?(如:厚厚的衣服、手套、围巾……)

  四、活动的延伸

  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来创作一幅表现冬天景色的画。(可邀请家长一起来参与,与幼儿一起共同来完成画.)再将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展示。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好奇心。

  2、能完整的阅读故事画面的内容,并进行猜想。

  3、喜爱阅读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了解青蛙、鸭子、乌龟、河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青蛙等动物的图片、一张小河背景(在小河中有个切口,图片可以从中穿插)、故事读本人手一册。

  3、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会游泳的动物们”的主题展,收集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感知。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走线,线上活动。

  线上活动建议:听指令做动作。教师逐一发出动作指令,请幼儿按照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二、感知活动

  1、导入:天气真热,小动物们要到河里去游泳。听听,谁来了?

  2、教师播放录音带,请幼儿安静倾听,听听故事里面有谁。

  三、理解活动

  1、教师发出,让幼儿自主阅读。

  让幼儿阅读故事,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和习惯阅读图书。

  提示:教师适时介入个别幼儿的阅读,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比如,故事里面有谁来到了小河边?它们是怎样跳下河的?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2、集体阅读。

  教师出示小河的'背景图,插入青蛙等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1)讲述;一只小青蛙,来到小河边。教师手持青蛙图片跳到“水中”。依次用同样的方式讲述小鸭子、大乌龟、大河马跳入“水中”。

  (2)结合挂图,提问:为什么小动物都不见了?后来怎么又出来了呢?

  3、将故事的内容完整地讲述一遍。

  四、完整欣赏

  1、教师播放录音,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出示挂图和小动物的图片,一边用图片演示,一边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活动延伸】

  教师将挂图和小动物图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讲述故事。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了解在水边玩耍的危险。

  2、知道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时候不靠近水深的地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水。

  3、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

  (1)有水的地方:湖边、河边、海边、游泳池等场景一组;

  (2)故事《小猫咪咪落水记》。

  2、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幼儿学习资源《水中游玩要当心》。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喜欢玩水吗?

  幼: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玩水,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

  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水的地方(湖边、河边、海边、游泳池等)。

  师:谁陪你们去的?你们是怎么玩的?(幼儿回答)

  基本部分

  1、师:小猫咪咪也很喜欢去这些地方玩耍。(教师出示小猫咪咪的图片)但是呢,小猫咪咪在水边发生了一件事,让小猫咪咪再也不敢独自去水边玩水了,是什么事呢?请听故事。

  故事《小猫咪咪落水记》。

  提问:小猫咪咪是怎么跑出家门的?它都在水边干什么了?它为什么落水?如果没有鸭大婶,小猫咪咪会怎么样呢?

  小结:水边虽然很好玩,但是水边又湿又滑,很容易发生危险。没有大人在身边,小朋友不能独自到水边玩耍。

  2、互动讨论: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故事《水中游玩要当心》。

  提问: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1)在公园的中心湖:爸爸妈妈带淘淘划船,淘淘趴在船舷上,使劲够湖里的.水草,船都被他压歪了。

  (2)小河边:当当一个人挽着裤腿在捉鱼,晴晴站在窄窄的河沿上两手伸开在玩走平衡木的游戏。

  (3)大海中:兵兵不顾妈妈呼喊,自己去追赶被海浪卷走的皮球;莉莉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跳海浪。

  (4)游泳池里:婷婷在妈妈的帮助下,带着游泳圈玩水;丁丁站在游泳池边模仿运动员跳水。

  小结:在水中玩耍,一定不能远离大人,要避免做危险的动作。

  结束部分:完成幼儿学习资源的操作练习。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带领孩子到水边玩耍时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 7

  游戏目标

  1、能平稳地在平衡木上行走。

  2、能在平衡木上做钓鱼动作。

  游戏准备

  1、塑封的纸鱼别上回形针(用磁铁鱼竿可粘起)。

  2、鱼竿(鱼钩是一小块磁铁)。

  3、2-3个平衡木放在平坦的`场地上,纸鱼散落在平衡木四周。

  游戏玩法

  情境导入:小朋友,今天天气好,河里的小鱼特别多,我们一起去钓鱼好不好?

  1、示范讲解:教师拿着鱼竿走上平衡木,平稳地走到中间位置,举起钓竿设法让鱼钩粘在小鱼的回形针上,慢慢把鱼竿举起把鱼拿下来,走下平衡木,把鱼竿交给对面第一位幼儿,把鱼放在队前的小盒子里。

  2、幼儿分成两队,分别站在平衡木的两头。依次钓鱼,直至教师吹哨停止。

  3、结束:各组幼儿统计钓到的鱼。

  分散游戏

  跳绳。每位幼儿一根跳绳,练习连续跳绳。

  建议:

  幼儿在平衡木上活动时,要做好保护工作。

  游戏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小河边》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帮手》03-21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乌龟》03-26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蜗牛》04-06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皮球》04-06

幼儿园小班《小蚯蚓》教案08-25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皮球08-25

幼儿园小班小司机教案08-27

幼儿园小班小青蛙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小牙刷》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