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1-04-04 12:14:20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能运用感官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知道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1.两条宽窄不同路的多媒体课件。

  2.一条宽窄不一的小河多媒体课件。

  3.两条长短不同的纸片。

  4.找围巾的多媒体课件。

  5.生活中宽窄物体的图片。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谈话讨论法:通过课件“过小河”,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2.操作法: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窄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教学流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以游戏找路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2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通过架桥。

  第二环节:架桥

  在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

  操作探究中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3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找路游戏情境导入,建立初步的宽窄概念)

  1.接到红果果绿泡泡的邀请函,通往红果果绿泡泡家要选择一条宽宽的路

  师:红果果绿泡泡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你们想去吗?

  师扮演红果果和绿泡泡:“亲爱的小朋友,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红果果和绿泡泡,今天邀请你们到我家玩,到我们家有两条路,一条宽宽的,一条窄窄的,但是今天那条窄路堵车了,所以要走宽宽的那条,欢迎你们哟!”

  2.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

  师:到红果果和绿泡泡家该走哪条呢?为什么?

  师:小朋友,这两条路就是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可是该走哪条路呢?

  幼: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幼:老师,走这条。

  师:为什么?

  幼:那条窄路堵车了不能走,只能走宽宽的那条。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都能找出去红果果和绿泡泡家的路,知道这条路宽,那条路窄。

  (启发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两条路的宽窄,学习用“宽窄”正确表述

  【此环节为活动的前奏,重在激发幼儿融入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发现物体的宽窄,学习正确的表述词】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第一环节:过小河通过目测、身体动作来理解宽窄的相对性

  1.带领幼儿通过宽宽的路,一条河挡住去路

  再次读红果果绿泡泡的信:“在我家门前有条河,小马说很窄,松鼠说很宽,到底宽还是窄呢?你们去试试吧!

  2.组织讨论:到底小马和松鼠谁说的对呢?你认为小河是宽是窄呢?为什么?

  师:到底小马和小松鼠谁说的对呢?

  幼:小马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幼:小松鼠说的对。

  师:你认为小河是宽还是窄呢?

  幼:宽。

  师:为什么呀?

  幼:我跳不过去。

  幼:很窄。

  师:为什么呢?

  幼:我这样就跨过去了。

  幼:很窄,我能跳过去。

  【谈话讨论法,引起幼儿思考,发现物体具有相对性】

  3.师:你是从哪里通过的?

  幼:这里通过的。

  幼:我从这里通过的。

  师:这条小河哪里宽一些哪里窄一些呢?

  幼:这里宽一些。

  幼:这里窄一些。

  (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发现小河的宽窄不同,为下一步感知宽窄的可变性做铺垫)

  第二环节:架桥合作游戏中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1.师:一定有许多小动物向小松鼠一样感觉小河太宽,过不了河,我们为他们搭座桥吧。

  幼:好!

  2.幼儿选择纸板架桥,通过操作发现纸板的长短和河面的宽窄有关

  师:现在小朋友拿上纸板架桥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能把长纸条架到宽河面上,短纸条架到窄河面上。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之间的关联】

  3.师:“桥架好了,我们试试吧,”幼儿走过窄窄的桥,体验窄的东西有一种紧缩感

  4.师:“桥面很窄,会很危险,怎样把桥面变宽呢?”启发幼儿通过合作组合,将窄的变成宽的

  【合作游戏法,感知宽窄的可变性】

  第三环节:找围巾操作探究,找出最宽的最窄的,感知物体宽窄的相对性。

  1.设置问题:红果果想要最宽的围巾,绿泡泡想要最窄的围巾,请把宽的送给红果果窄的送给绿泡泡

  2.幼儿操作,比较三条围巾的宽窄,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怎么比的?

  幼:我看见这条就宽。

  幼:我把围巾摞在一起,看见它是最宽的。

  师:你的这个办法可真好!

  3.解决幼儿操作中出现得问题:

  预设:(1)幼儿通过目测选出最宽的,但不一定能发现三个物体间的细小差别。

  (2)幼儿通过比较产生,但比的方法有问题,比如不能再同一水平面上比。

  解决:你是怎么发现的?比的时候应该怎么比呢?

  【操作法,引导幼儿发现辨别物体的宽窄,除了用观察法,还可以运用对应比较的办法】

  1.师:我们都把自己认为宽的送给了红果果,现在红果果的围巾都是宽的吗

  【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原来宽的东西放在一起比可能会变成窄的,此环节为解决目标难点的重要环节,让幼儿在反复的比较中发现宽窄的相对性。】

  2.师:依以上方法找出最窄的。可视幼儿能力改作幼儿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找出生活中用宽窄比较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宽窄。

  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进行。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音乐《狮子与小鸟》,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不同动物的不同音乐形象与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律动:什么动物出来玩

  师:小朋友,你们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了,森林里各种小动物都出来玩,有小鸟,小兔子,小鸡,小鸭,小猫。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一起玩呢?

  (多媒体画面:森林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插入音乐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

  2、具体形象感知:

  师: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啊!这时候森林里的大王狮子也来啦,你们看!(插入画面:一只狮子边吼叫边出现在第一张画面上)刚才狮子是怎样出现的?(插入狮吼声)你们来学一学。(学生学狮吼声)

  师:学的真像,刘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威武的`大狮子;这时候,小鸟看到了森林之王连忙说:“欢迎,欢迎”你们听:(插入小鸟叫声)小鸟的声音好听吗?

  师小鸟的特点:灵巧,狮子:威武。(插入有小鸟与狮子图像的画面)

  二、欣赏教学:

  1、师:老师这里有红绿两个音乐盒,请小朋友们仔细的听一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分别联想到了哪两种动物?(插入有音乐盒的画面和乐曲《狮子》,《小鸟》)

  2、学生听完音乐后回答;红色音乐盒放出的音乐联想到小鸟,而绿色盒子的音乐联想到狮子。

  3、师:答得对!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这两段音乐的名字就叫《狮子》,《小鸟》(插入画面:课题)

  4、音乐形象与动物形象结合启发学生思维:

  师:小朋友,为什么你们听到第一段音乐回想到小鸟,而第二段音乐会想到狮子呢?

  生略

  师:小朋友们讲得都不错!因为第一段音乐比较欢快使人一听就想到灵巧的动物,比如小鸟:而第二段音乐速度慢,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好象一只威武的大狮子向我们慢慢的走来!(回到第二张画面)

  5、表现音乐:

  学生随音乐模仿狮子与小鸟进行律动。

  (插入画面有狮子与小鸟动画和音乐)

幼儿园教案 篇3

  主题名称:

  主题八欢迎您,冬爷爷主体结构:冬天的小路、冬天的植物、小小脚印真有趣、小熊不见啦、雪人不见了,雪有什么用、小动物怎样过冬、雪花和雨滴、好玩的图形九个活动。

  主题内容: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寒冷的气候给幼儿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有的幼儿不能坚持上幼儿园,有的幼儿怒愿意参加户外锻炼,同时冬季又是流感的高发期,因此增强幼儿的体质,锻炼幼儿的意志,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冬天又是美丽的,冰雪会给幼儿带来惊喜和新奇,"欢迎您,冬爷爷"这一主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民俗资源,让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中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及人和动植物的过冬方式,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冬日活动的乐趣。

  活动名称:冬天的小路

  活动目标: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丽。

  2.理解故事内容,能尝试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丰富 并理解词汇:"推"、"铲"、"扒"、"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欣赏美丽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挂图、故事磁带。

  3.小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头饰一套。

  4.幼儿用书第4册第26-29页。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欣赏雪景,到幼儿园或周边的小路上走走。(如果没有雪,可欣赏挂图。)引导幼儿谈谈:下雪了周围的景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小路变的怎么样了?走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2.幼儿欣赏故事《冬天的小路》。

  出示挂图,让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尝试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讲一讲: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提问问题幼儿讨论:下雪了,大树、房子、大地都变成什么样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里摔倒了?它们怎么样?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扫雪的?(幼儿模仿"推"、"铲"、"扒"、"扫"的动作,理解词义。)它们扫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幼儿自选头饰,并根据动物特征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名称:冬天的植物

  活动目标:

  1、 发展比较性观察力,理解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 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 秋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经验。

  2、 植物过冬的方式,塑料大棚的课件或挂图。

  3、幼儿用书第34-35页。

  活动建议:

  1 带幼儿看一看周围数目花草的变化,并让幼儿谈谈各自的发现和感受。与幼儿一起讨论冬天的树,花,草与秋天的有什么不同?花凋谢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树掉光了叶子。

  2、探究植物过冬的方法。

  (1)请幼儿想一想,植物们没有棉衣,帽子,它们冬天冷不冷?

  (2)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果冻的方法。

  (3)课件演示或看挂图:植物过冬的方法。

  教师说幼儿常见的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探究塑料大棚。

  (1)请幼儿想一想,冬天冻得树叶都掉光了,为什么我们还能吃到新鲜的水多喝蔬菜呢?

  (2)课件或挂图演示-塑料大棚。请幼儿看一看大棚里面都有什么水果。蔬菜?讨论为什么它们在塑料大棚里能过冬。(因为大棚上覆盖着的塑料膜能阻挡外界寒冷的空气,内部温度适宜,各种水果蔬菜均能茁壮生。

  4、观看幼儿用书第4 册第34-35页。

  活动延伸:

  1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参观塑料大棚。

  2、和老师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用稻草捆扎小树底部。)

  活动名称:小动物怎样过冬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知道小羊、小兔、燕子、青蛙的过冬方式。

  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冬天图片资料,引出歌曲的第一段。

  通过图片上冬天冰天雪地的场景,让幼儿记住歌曲一段的语句;刮北风,冰天雪地天气冷,请幼儿跟老师说歌词。

  2.教师通过引导语,引出第二段得此内容。引导语:冬天那么冷,我们小朋友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小动物们怎样过冬呢?

  3、完整的欣赏歌曲《小动物怎样过冬》。教师范唱,,请幼儿按节奏拍手。

  4、学唱歌曲《小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随音乐跟老师轻声唱。

  会用不同的情绪表现出问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和叙述句:"小青蛙睡在泥土中。"的语气和语调。

  活动名称:小小脚印真有趣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能辨别鸡、狗、鸭脚印的特征。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幅(上面有三间小房子,每间小房子上有可开启的门,下有相应的鸡、狗、鸭的脚印,鸡、狗、鸭分别住在每间小房子里)。

  (2)歌曲《小小脚印真有趣》磁带。

  (3)幼儿用书第4册第43页。

  活动建议:

  1、玩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

  出示挂图,让幼儿猜猜每间房子里住的是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2、熟悉歌曲旋律,学习歌曲节奏。

  教室范唱,幼儿完整地欣赏歌曲。请幼儿说一说:歌曲里都唱了谁?你记住了哪一句?

  3、出示节奏谱,重点引导X XX X XX节奏型。

  幼儿学唱歌曲。分四个乐段跟唱。完整跟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4、歌曲表演。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名称:小熊不见啦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一些小动物要冬眠的常识。

  2.有主动探索动物习性的兴趣并学会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故事《小熊不见啦》的磁带。幼儿用书第4册第38-39页。

  活动建议:

  1.欣赏故事。

  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叙述故事开头,提问小熊哪里去了?幼儿自动讨论小熊去哪里了。

  (1)听故事磁带,了解小熊究竟去哪里了。

  (2)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内容。让让幼儿知道有一些小动物要避开寒冷,躲在洞里睡觉,睡一个冬天的觉,直到春天才醒来,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

  2.交流讨论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动物。

  3.探索其他动物过冬方式。

  (1)提问引起幼儿思考。冬天里有的小动物是要冬眠的,有的小动物是不需要冬眠的,不需要冬眠的小动物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幼儿自由讨论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

  活动名称:雪人不见了

  活动目标:

  1、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2、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堆雪人的经验;故事挂图《雪人不见了》;幼儿用书第4册36-37页。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堆雪人的经历。

  2、幼儿看图讲述。出示故事挂图4幅,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自由讲述。启发幼儿按一定顺序讲述图片内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一讲:这是发生在哪个季节的事情?图片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雪人不见了?雪人哪里去了?

  幼儿分组后者个别按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2、教室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3、请幼儿观看冬天的图片资料,感受冬天的美丽。

  活动名称:雪有什么用

  活动目标;

  1.感受雪的美丽,体验玩雪的乐趣。

  2.了解雪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作用,知道雪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四册第32-33页,挂图《雪的妙用》。

  活动建议:

  1.下雪时,组织幼儿室外玩雪,让幼儿感受雪花雪景并体验玩雪的乐趣。

  (1)下雪时让幼儿追逐着雪花玩,用各种器皿接住雪花进行观察,让幼儿数一数雪花有几个瓣?引导幼儿观察雪花落在手上,头发上,衣服上,树上,地上的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遇热即融)

  (2)雪后带领幼儿看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上踏脚印等。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室内谈话,引导幼儿说一说雪花的样子和玩雪的感受。

  3.了解雪对动植物即人类的作用。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雪的原因。雪很美丽,可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想一想动植物喜欢雪吗,为什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观看挂图,了解雪的妙用。厚厚的积雪是植物过冬的棉被;厚厚的积雪是植物春天的水分。厚厚的积雪是小动物冬眠时温暖的小窝。阅读幼儿用书第4册第32-33页。

  活动名称: 雪花和雨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品尝与生活经验,了解甜与酸的味道存在于很多食品当中,有了这些味道才使我们吃东西时感觉更可口。

  2.认识汉字:甜、酸,复习:苦、辣

  3.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活动创设:

  食品若干

  汉字字卡若干

  活动展开:

  一.幼儿品尝,引起兴趣

  1.请个别幼儿上来品尝,说出品尝的是什么味道(出示字卡)

  2.有那些东西是甜的?

  3.再请个别幼儿上来品尝,说出味道。(出示字卡)

  4.有哪些东西是酸的?

  5.集体学念:甜、酸

  二.故事《甜鼠》

  1.生活中我们吃的东西有各种味道,有了这些,才能使这些食物更美味。

  有一个小老鼠出去玩,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2.讲述故事《甜鼠》

  边讲边出示相应的字卡,帮助幼儿记忆,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老鼠成了一只甜老鼠,甜甜的真好吃,我也请你尝一尝。

  4.游戏:吃了酸的东西的幼儿将字卡贴在图片“醋”上

  吃了甜的东西的幼儿将字卡贴在图片“糖”上

  三.游戏结束

  将字卡送入识字角

幼儿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微笑》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2、两幅表情图:一幅为哭泣的表情,一幅为微笑的表情。

  3、空白的圆形卡片,油画棒等。

  重难点:

  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过程

  1、看表情图。

  教师出示两幅表情图,请幼儿说说看了哪幅图能联想起快乐的事。

  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微笑的表情。

  让我看看你们甜甜的微笑吧!

  2、欣赏故事第一段。

  出示挂图,欣赏故事第一段。为什么小蜗牛很着急?

  小鸟、大象、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朋友感到怎么样?

  小蜗牛能为朋友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像并讲述。

  3、完整欣赏故事。

  请幼儿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

  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

  它是怎样把微笑送给大家的?

  朋友们喜欢微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为什么认为蜗牛了不起?

  4、制作“微笑”标志。

  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

  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时刻提醒自己为朋友带去快乐,另一标志则送给其他班级的幼儿。

  反思: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在讲述故事时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较局限,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再听老师完整讲述。另外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把重点放在幼儿绘画出快乐的笑脸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班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继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幼儿园教案 篇6

  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大小

  2、学习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3、体验给猫喂鱼的乐趣

  准备

  1、大小皮球、大小沙包、大小茶杯等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大小猫、大小鱼、固体胶若干,大小雪花片装于篓内

  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爸爸妈妈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上课,开不开心呀?”

  “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两位动物客人,他们是谁呢(师出示图片)

  幼儿回答

  “我们一起同动物客人打个招呼吧!”

  “小朋友真有礼貌,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它们哪只是大猫哪只是小猫呢?

  幼儿回答(帮助幼儿完整说句子“穿红…。。。”)

  再请幼儿大声的说

  “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

  二、认识大小

  1、“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这儿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许多好玩的玩具呢!”

  2、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大小皮球

  “这是什么?这两只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引导幼儿完整说

  你觉得哪只猫应该玩大球,那只猫应该玩小球呢?”

  个别幼儿上台为猫客人送球,一边送一边还要说“大球给…。。”

  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配班老师放雪花片)

  3、“快来看看,老师还为两只猫客人准备了什么玩具?(师掀开布)你觉得大猫应该玩哪一个雪花片呢?快拿出来给老师举给老师看看,小猫玩哪一个呢?”

  4、小结:大猫穿了红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大雪花片,小猫穿了绿颜色的衣服,他喜欢玩小雪花片。

  提升:

  小朋友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那些东西是小的?赶快动动你聪明的小脑袋想想吧!(师作适当的暗示,大小手、大小脚、/引导幼儿观察桌子上的东西)

  三、给猫喂鱼

  1、师扮哭“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呢?哦,原来是我们动物客人肚子饿哭了,小朋友你知道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幼儿回答

  师出示一大一小两条鱼

  “这两条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觉得大猫应该吃那条鱼,小猫应该吃那条鱼?”

  “我们一起大声的说一遍吧!”

  下面,我们就给猫客人喂鱼吧!一边喂鱼一边说“我给大猫喂什么鱼,给小猫喂什么鱼”?

  不错的

  2、分发材料

  请帮助您的孩子在鱼的背面涂上固体胶,完成后在右上方写上孩子的姓名。

  3、猫客人吃饱了可开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幼儿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捻纸团,粘贴桃花的方法和过程,再次感受皱纹纸的神奇。

  2、 培养幼儿对美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桃花。

  2、红白颜色的皱纹纸。

  3、浆糊、棉签棒、抹布。

  4、已经制作好的桃花范例。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展现桃花。

  如:亲爱的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呢?花的味道都是什么样的呢?(幼儿讨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花,小朋友们可曾在哪里见过?(幼儿观察讨论)这花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而且它也是一种水果形成,它叫桃花,结出的水果叫桃子,小朋友吃过桃子吧!来,我们来看一下,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的花都开在哪里的?

  2、 教师小结:桃花是粉红色的,而且它的每朵花都开在小树枝上,非常非常的漂亮,而且它的花香很浓,禁不住我想吃桃子了,呵呵,好了,老师今天教小朋友制作桃花,你们愿意学吗?(幼儿回答:愿意)

  3、 出示已经制作好的桃花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如:老师这里有一张已经制作好的桃花图,来,请小朋友睁大自己漂亮的眼睛,来看一看它上面有什么?(幼儿回答:桃花)那桃花是用什么做的呢?看看我的桌子上都有什么?哦,是不是这一条一条的?它是什么来?(幼儿讨论)是皱纹纸,那这是一条一条的,而桃花是球状的,怎么把它变成球状呢?(幼儿作答:团起来)那怎么团起来呢?(幼儿说:用手搓)团好之后呢?怎么固定上去呢?(幼儿回答:用浆糊)固定在哪里呢?(幼儿回答:树枝上)

  4、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把这一条一条的皱纹纸先捏紧,然后在手心里团,团好之后,又抹上浆糊,记住浆糊不要抹的太多,要均匀,如果浆糊粘手,小朋友可用抹布擦干净,抹好之后,就贴在树枝上,这样一朵漂亮的桃花就盛开了,我为小朋友们还准备了白色的桃花,小朋友们可以自行搭配颜色。

  5、 教师做示范,请个别幼儿示范。并加以指导。

  6、 分发皱纹纸,浆糊,棉签棒,抹布,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并巡回指导。

  7、 欣赏幼儿作品,并对出色作品的幼儿表扬。

  如:亲爱的小朋友们,眼前是多么漂亮的桃花林啊!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样的景色吧!你们最喜欢谁的桃花呢?谁的桃花开的最多最漂亮,又香气扑鼻呢?为什么?

  8、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制作了漂亮的桃花,小朋友们都很认真,所以我要送小朋友们每人一朵桃花,希望你们像桃花一样青春有活力!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并能正确说出地底下生长的各种不同的植物名字。

  2、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能正确分出地上与地下的植物。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实物:红薯、土豆、花生、萝卜、大蒜等若干个。

  2、纸箱一个(能让孩子从中爬过)。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

  1、小朋友看到几个小喇叭呀?

  2、喇叭里面藏着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3、喇叭喇叭里都藏着一个什么共同的声音呀?(啪啦啪啦砰)

  4、这会是什么声音呢?

  二、引出故事,这是一个故事的名字

  三、播放课间并讲故事,重点讲出故事中的精彩。

  (一)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啪啦啪啦——嘭?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

  (2)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挖着挖着,你觉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3)猜一猜到底撞到了什么呢?

  (4)对了,这个东西是长在地底下的,小鼹鼠啪啦啪啦,砰!撞上去了,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啪啦啪啦——嘭?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碰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萝卜?

  (3)原来啊,地底下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除了红薯、萝卜,猜猜小鼹鼠啪啦啪啦啦,砰!还会撞到什么?

  (4)小结:好!孩子们刚才讲的有的是长在地底下,小鼹鼠会“嘭”的一声撞到,但有些是长在地面上、长在树上的,小鼹鼠能碰到吗?

  (三)小鼹鼠去认识更多的植物,啪啦啪啦——嘭?

  1、小鼹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还会碰到什么呢?我们把自己扮成一只小鼹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钻一钻,猜猜会碰到谁?

  2、请一个幼儿尝试并出示碰到的实物(土豆)

  3、请不同的幼儿进行尝试并出示碰到的实物(花生、大蒜、红萝卜)

  4、小鼹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没想到能碰到这么多长在地底下的好吃的东西。

  (四)鼹鼠和他的好朋友啪啦啪啦嘭!

  1、小鼹鼠又继续往前啪啦啪啦,……看!他摸到一只大萝卜!咦?你看,小鼹鼠已经挖了条长长地地洞了。突然,他听到对面也有啪啦啪啦的声音,是谁也在挖山洞呢?

  2、噢!原来也是一只小鼹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两个好朋友见面会说什么呢?

  3、他们就在这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四、拓展活动。

  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平时吃的东西是长在地上的还是下长在地底下的?那些是长在地底下。

  五、课后延伸,加深记忆

  让幼儿画一画所认识的地底下的植物。

  教学反思

  由于孩子生活 知识的匮乏,很难理解什么是生长在地底下的,什么是生长在地面上的植物,这节课通过让孩子自己去亲身体验而变的非常有兴趣,这节课的活跃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我要多做一些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感兴趣,我应该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给孩子上好每一节课。

  小百科:喇叭分为几种不同的乐器,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

【【精华】幼儿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30

【精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范文五篇03-27

【精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集合10篇03-29

【精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3-29

【精华】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3-28

【精华】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03-28

【精华】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3-27

【精华】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集合6篇03-26

【精华】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模板集合8篇03-26

【精华】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