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1-03-24 20:12:16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幼儿园教案汇总8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2

  折纸准备:

  自己喜欢颜色的纸。

  折纸步骤:

  第一步

  将纸张折叠成为双的三角形,两边的翅膀向中间方向进行折叠,背面的也是一样。

  第二步

  将四个角都折叠到中间,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第三步

  沿着虚线所示的方向进行折叠。

  第四步

  用手指将菱形撑开来,尽量让中间的造型鼓起来。

  第五步

  将四个角往外拉,我们的桃子的完成了。

  结束语:

  大家一定相信不到桃子还可以折叠得如此立体吧,小朋友可以用多种颜色的纸张来折叠下哦。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练习手工折叠哦,对于大家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好的锻炼。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段落。

  2.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

  3.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积极愉快,恬静柔美的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小树叶》、《秋天的落叶》

  2.树叶胸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小树叶》

  通过感受乐曲的意境美,体会小树叶由害怕变勇敢的精神,激发幼儿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欣赏音乐《秋天的落叶》

  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

  1.分段欣赏和表现树叶飘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欣赏1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

  (2)欣赏2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

  (3)欣赏3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欢乐的样子。

  (4)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宁静美。

  2.完整表演落叶快乐的一天。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秋风细雨中树叶跳舞的情景。

  (2)激发幼儿用身体,大胆表现音乐。

  三、结束

  在《秋天的落叶》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个丰收季节。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动脑筋解决问题,遇困难不轻易放弃。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积木,插塑,雪花片。

  活动过程:

  1、根据上次游戏情况,结合幼儿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桥的主要特征。

  2、与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人们要建造各种各样的桥?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桥?

  (2)开河架桥:今天我们要在设计一个河道,然后架上我们建构好的桥。小朋友想一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启发幼儿进行协商、分工。

  一组:运用各种积木在河道上直接搭建大桥并将事先建构好的作品进行合理布局。

  一组:拼插河道两边的楼房。

  一组:负责河道的绿化。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然分组,并推选一名小组长。

  4、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游戏,教师参与建构,促进幼儿之间互动。

  (1)讨论的声音要小,不要喧哗。

  (2)做到三轻,珍惜他人的建构后果。

  5、评价:

  师:今天我们玩了开河架桥的游戏,你玩得开心吗?你和谁一起?都做了些什么事?在游戏过程中,你们有遇到困难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一天中每个时间段的名称和顺序。

  2.初步学会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和一日活动,尝试利用简单的标记或符号进行记录。

  3.体验自主安排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表:教师示范(大)1张,(表一)4张、(表二)人手一张。

  2.水彩笔。

  3.活动标记若干。

  4.故事《小猪的星期天》。

  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是怎么度过星期天的?”(幼儿回答)

  “有一只小猪嘟嘟,它是怎样度过自己的星期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小猪的星期天》

  一、提问

  1.小猪的一天过得怎么样?

  2.你觉得它这样安排自己的星期天合理吗?为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起床太晚、边吃边玩、不按时吃饭、乱吃零食······)

  二、分组为嘟嘟安排活动表,并利用简单的标记进行记录。

  1.师:“那我们来帮嘟嘟安排一个合理的星期天,好吗?”

  “你想怎样来为嘟嘟安排星期天?”(幼儿自由回答)

  2.探索一天的时间规律,尝试将一天分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五个时间段。

  师:“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帮嘟嘟安排?”(幼儿回答,并粘贴标记)

  “早晨到中午的这段时间叫做上午,中午到晚上的这段时间叫下午,这样我们就将一天分为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五个时间段。

  3.分组操作。

  幼儿自由组合成4组,教师交代规则。

  三、集体评价安排表(表一),找出安排的规律。

  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活动表,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

  1.早晨、中午、晚上这三个时间的活动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而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执行,不能随意颠倒。比如:早晨要先刷牙洗脸再吃早饭,中午吃完午饭要午睡,晚上要洗漱干净再睡觉。

  2.上午、下午的时间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可以自由安排活动。但在安排时要注意不要安排太多,2、3个游戏较适宜,并要注意动静交替,玩了活动量大的游戏后就要让自己休息一会儿,做些安静的事情,比如:看书、画画、做手工。

  四、幼儿尝试给自己安排上午、下午的活动(表二)。

  师:小朋友,你们想给自己安排一个合理的星期天吗?这儿有一张活动安排表,请每个小朋友给自己来安排上午、下午的活动,愿意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请幼儿将自己的安排表讲给同伴、老师听。

  延伸:

  回家后讲给父母听,并和父母一起按照安排表执行,度过合理、快乐的星期天。

  附表格(一):

  我的星期天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表格(二):

  上午

  下午

  故事:《小猪嘟嘟的星期天》

  明天是星期天,小猪嘟嘟一直看动画片,看到很晚才睡觉。第二天,妈妈喊它起床,它把被子往头上一蒙:“不嘛,不嘛,我还要睡觉。”一直到吃午饭,它才慢吞吞地从床上爬了起来,捧了一堆零食,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吃了起来,妈妈喊它,它装没听见,爸爸喊它,它也不理。一直到太阳快落山了,妈妈喊它吃晚饭,它才依依不舍地把电视关上。边走边嘟囔:“唉,我这一天过得怎么这么累呀!”

  反思:

  这次是由年轻教师自由组合,一起备课、准备,进行同课异教活动。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我们一起经历了确定课题——备课、准备教具——修改教案——试教——再修改教案的过程,从食“嗟来之食”的等待者蜕变成了愿思考、敢尝试的实践者。

  我们这组三个人,每个人每一次上课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我是最后一个上课的。在修改和上课的过程中我有两点体会:

  1.同课异教,特别是这样以小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教活动,能激发我主动去思考,在脑中模拟上课情景,寻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并且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她们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在导入活动中,设计了故事《小猪嘟嘟的星期天》,让幼儿了解不合理安排自己的星期天,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执教过程中,在分组设计安排表这一环节,交代规则时,我让他们每一组选一位幼儿记录。一组的6个孩子每个人都想记录,都互相争抢着,没人再愿意听我交代规则,以致在操作中,有些幼儿都不知道该设计什么、怎样设计。备课时,安排这一环节是想让幼儿在小组操作中相互讨论、补充,为下一环节:找出早、中、晚三时间段活动安排规律做准备。因为我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让幼儿关注的焦点从讨论怎样设计转移到了谁记录上,真可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让我体会到把握教育契机的重要性。一个有经验的好老师会把握住每个教育契机,今后的我也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前进。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明白黄豆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2、明白手工种植黄豆的步骤及原因。

  二、活动准备。

  泥土、黄豆、纸铲、果冻壳、演示图。

  三、活动进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上什么内容呢?我先不告诉你们。但是我要先来给大家看一张画,请你们来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

  师:“这个图上有……,是一颗发芽的黄豆。”我现在手上就有一颗黄豆,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种黄豆,好不好?”

  (二)讲解。

  师:“我们是不是先要给黄豆找一个小花盆呢?我现在先在纸上画一个小花盆,等一下我们就用这个当花盆(出示果冻壳)。”

  师:“我们花盆有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是放土还是放黄豆呢?”(黄豆宝宝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冻壳里,舒服吗?我们要放一点土,给他铺一层床垫,这样子它睡得才舒服。)

  师:“床垫铺好了,我们现在就把黄豆放进去,然后再给它铺上泥土棉被。这个泥土是铺的越厚越好吗(不舒服,易倒翻)?”

  师:“最后再给它浇浇水。”

  (三)小朋友操作。

幼儿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准备:

  1、已学会各种图形特征。

  2、各种大小的图形卡片,小篮数目同幼儿人数,筷子,毛线若干,笔,绘画纸。

  3、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过程:

  一、"找朋友"音乐进活动室,找到朋友后搭好肩膀。

  二、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我们去图形王国旅行,坐上火车出发啰!

  2、**站到了,标志是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形有几个?

  3、图形王国到了,下车吧!看!那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捡.

  4、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三、铺石头

  1、“前面有一条路,怎么有那么多的坑啊?怎么办呢?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把坑填平吧!”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发现问题-“石头快没有了,但还有坑没铺好,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老师发现这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所有的"坑"。

  小结:用几个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四、跟图形宝宝玩游戏

  (一)幼儿操作,摆各种图形

  "图形宝宝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筷子和线,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把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拼出来"

  (二)拼画

  1、师:"小朋友们在盘子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几种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拼好一种就把它画下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老师将幼儿的作品用相机拍下,投射在背景墙上,让幼儿互相欣赏。

  2、幼儿互相介绍,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我用**图形和**形变成了**"

  五、结束部分

  1、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謻由图形的东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画下来。

  2、坐火车回家。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夹包跳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弹跳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3、发展创造性。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沙袋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队形变化:走圈、开花、六个小圆、切断分队。

  (2)准备操,听信号做相反动作。如:口令向前走,幼儿向后走;口令向左走,幼儿向右走、高人走、矮人走等。

  2、基本部分。

  (1)幼儿依次取沙袋在场地自由分散进行一物多玩活动,例如:自抛接沙袋,互抛接沙袋,头顶沙袋,手托沙袋走,脚背托沙袋走,投运等。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对玩法新颖有趣的及时给予肯定,并向其他幼儿推广。

  (2)学习夹包跳。集合幼儿,让幼儿站成大圆圈。老师交代活动名称,进行示范讲解:两脚前部夹紧沙袋,跳起用力抛出。幼儿练习。老师巡回辅导,让动作完成好的幼儿做示范。鼓励幼儿间展开比赛,看谁的沙包投得远。

  (3)集体夹包跳比赛。让幼儿站立于斜线上,交代比赛规则:听信号,每队第一名幼儿开始连续夹包跳行进至前方,拿起沙包快跑回来,交给下一位同伴,哪队先跳完为胜。

  3、结束部分。

  游戏“堆雪人”。

  教后感:此活动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创玩沙包的多种方法。以达到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活动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大班的体育游戏《夹包跑》,这节课主要分三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我带领幼儿做一些准备运动,这个环节是让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以便于接下来的活动锻炼。在基本部分,让幼儿自由玩沙包之后学习夹包跳,接着进行游戏比赛的项目,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结束部分让幼儿做一下放松运动,幼儿的身心都得到了休息。

  不足之处:在游戏之前应该事先找小朋友试一下游戏的难度,以便游戏能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并呈现由易到难的过程。只有让幼儿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游戏,才能真正体现“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小百科:夹包,运动项目,运动时比赛双方对面而立,拉开一段距离。甲方先夹,夹包时先把布包扔到面前地面上,两脚用前脚掌内侧把包夹紧,然后两腿稍弯身子前倾靠双手摆动顺势用脚把包抛起向远处掷去,对方在布包落地处再用双脚夹住把包掷回,这样一来一去,看谁把对方赶出约定范围。

【实用的幼儿园教案汇总8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总五篇03-30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汇总8篇03-29

实用的幼儿园社会教案汇总五篇03-28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汇总六篇03-28

实用的幼儿园社会教案汇总6篇04-06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汇总6篇04-06

实用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七篇04-05

【实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汇总5篇03-29

【实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汇总8篇04-06

【实用】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汇总十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