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鼓响咚咚》幼儿园中班教案

时间:2020-11-02 10:25:28 幼儿园教案 我要投稿

《小鼓响咚咚》幼儿园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鼓响咚咚》幼儿园中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鼓响咚咚》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鼓响咚咚》幼儿园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鹅》04-12

幼儿园中班《小鸡》教案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乌龟》04-12

幼儿园中班教案《倒数》04-21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树》04-14

幼儿园中班教案《脸》04-13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04-21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字宝宝》04-21

幼儿园中班教案《比粗细》04-21

幼儿园中班教案《纸娃娃》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