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4-04-27 14:00:26 诗琳 五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1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精心设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展开回忆,丰富理解

  1、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指名回答)写了那么多景物和事情,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景,什么物?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物?

  2、提问:谁愿意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3、请同学们看看文章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它都表达了一份浓浓的什么?(情)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借景和事表达怎样的一份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三、读——精读品味浸染桂香

  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全文共出现八次,而这个字刚好点明了桂花这一景物特点?(香)

  2、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提问;你们找到哪些带有”香“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①齐读句子

  ②请同学们注意了,虽然句句带香,但写法一样吗?

  ③作者用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该怎么品味?课件出示伟人的读书方法(圈、划、写旁注)。

  ④让学生圈划出自己认为很美妙的词,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两三句即可)

  ⑤交流汇报,发现写法有什么不同?

  ⑥小组读、齐读。

  4、小结: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

  四、品——抓重点句,品悟乡愁

  1、写摇花这件事重点写了哪个字?(乐)

  2、你们想看桂花雨吗?怎样才能让花落下来?怎么摇?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老师范读。

  ②全班齐读。

  ③想一想,作者写桂花香,出现八次,作者写乐只有一个字,作者怎样表现他的”乐“?(自己读文,自己发现)。

  3、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什么?会有怎样的动作?

  4、让学生上讲台边说边配动作表演。

  5、指导朗读。

  五、疑——读中生疑,读中解疑

  1、读第七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②听了母亲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③你觉得哪里的桂花香?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正因为这份热爱,是母亲对家乡的一切情有独钟。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就请你来说说。

  出示:外地的()再(),还是比不上家乡的()。

  3、指导深情朗读。

  六、悟——感悟情感,运用练笔

  1、多种形式读文段,悟情感。

  2、学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浓浓)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去年,学校的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这篇课文,上完后感觉良好。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上,我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拘谨的教学设计,总是想面面俱到,到最后总是达不到自己所预设的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尽快找到老师抛出去的问题,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我认为这节课最出彩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找到带有“香”字的句子,本文共出现八次,通过学生们自己找、合作学习、交流汇报、不同方式读,很自然悟出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效果。这样反而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这是我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掌握课文《桂花雨》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的桂花雨景象和童年回忆。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视童年记忆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桂花雨》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对童年、家乡、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你对‘雨’有哪些印象或联想?”为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再引出课题《桂花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然后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品析鉴赏:

  (1)精读细品:分段朗读,引导学生找出描绘桂花雨的精彩语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讨论这些手法如何生动地展现出桂花雨的美。

  (2)情感体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理解作者对桂花雨的独特情感以及这种情感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等)。

  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或者分享自己关于家乡、童年的一段美好回忆。

  (2)写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模仿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己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的文字。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技巧,并在情感层面产生了共鸣。

  不足与改进:

  (1)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中,可以更细致地剖析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轨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家乡、童年的深情厚谊。

  (2)在拓展延伸环节,虽然学生的分享活跃,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逻辑性和条理性有待提高。今后应加强口头表达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启示: 《桂花雨》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挖掘文本背后的人文内涵,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更多元、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新精神。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桂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家乡、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文本所营造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审美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视亲情、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故乡、童年的美好记忆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描绘的桂花雨情景及其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寄托。

  难点:通过文本细读,把握作者以桂花为载体,抒发对故乡、童年深深怀念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播放桂花飘香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闭眼想象,并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出课题《桂花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约1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检查生词掌握情况,指导学生理解“馥郁”、“摇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三、深入研读(约25分钟)

  分段细读: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段落,进行朗读并分析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讨论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绘桂花雨的生动细节,理解其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

  角色扮演:选取文中的关键场景,如“摇桂花”、“收桂花”等,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桂花雨》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强调作者借桂花雨表达的思乡、怀旧之情,以及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对家乡、童年的独特记忆,思考如何用文字记录并表达这些情感。

  五、作业布置

  写一段关于自己家乡或童年记忆的文字,模仿《桂花雨》的写作风格,运用具体细节描绘场景,表达情感。

  阅读其他表现思乡、怀旧主题的作品,比较其与《桂花雨》在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教学反思:

  本次《桂花雨》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寄托,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总体来看,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反思如下:

  优点:

  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呈现桂花香气,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迅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作业布置兼顾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既有对文本主题的写作实践,又有课外阅读的拓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之处:

  在深入研读环节,虽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但个别小组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还不够深入。今后可提前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文本主旨。

  对于写作手法的分析讲解,可以更细致、系统一些,如对比、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的具体运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拓展延伸环节,虽然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但对如何将这些经历转化为文学语言的指导不够充分。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具体的写作指导环节,如教授如何选取典型事件、刻画生动细节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生活体验转化为书面表达。

  总的来说,本次《桂花雨》的教学既有亮点也有待改进之处,今后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对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3篇)05-16

《桂花雨》教学设计05-26

桂花雨教学设计06-08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04-20

《桂花雨》教学反思(精选11篇)09-19

《桂花雨》语文教学反思07-25

《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31

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11-07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5篇)04-20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8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