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8 10:01:48 七年级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一)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本首诗学习安排了一课时,全诗一共四节。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我们上册课本中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作者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不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我们读者的。

  但有一点,学生可能不大理解,即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这样能引起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点。另外,这也是为了深化文章主题。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从本诗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二)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初一新教材中,第10课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让我不明白。这首诗歌所揭示怎样的道理,诗歌描述了在人生之路的选择中,面对两条路,他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那条路芳草凄凄,十分幽静,诱人美丽。应该是一条非常美好的路,也就是说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可是诗歌的结尾怎么又去怀恋另外一条路呢?自己选择好的路就应该执著用心的去走好。可是,很多年以后却将回顾并叹息往事,好像对自己人生选择并不满意,就像是我们所说的见异思迁,心猿意马,得陇望蜀,不专注不专一的表现。那么作者到底要表现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态度呢?这真是一种令人费解。在教学参考资料中,我查找,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初中学生的典范教材是为了告知学生什么,资料上告诉我们,我们对待人生路的选择要慎重。人生的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一条,所以要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那诗歌中又说,他不只是说选择了本来很美的一条了,可是却对另一条很留恋,这就是他的正确选择么,而这些又怎么作诗歌的.主要思想呢?为了推测它更深层的理解和所要表达的寓意。我继续去读资料,好像其中又告诉我们,诗人这样表达好像有着一种很惆怅的感觉,那就是它真实的生活感受,不满足自己已经选择的美好,而去留恋没有选择的,所以惆怅。这是什么思想,文中说,诗歌好像是要表达生活的真实和复杂,就是真实的生活就是诗歌中所描述的样子,我们不要避讳,只是因为真实,所以要写,可是这是一个人阴暗的一面,为什么要这里歌颂。

  人生的路有好多条,我们不可能每一条都要走过,可是在人生的这一条路上,我们的生活会分为好几个阶段,如果划分开的话,我们也可以说走过好多条,经历过好多真实又复杂的路,那么作者未选择的路其实是可以再走的,就是走过那条他选择好的路以后,也许有失落和怅惘,可是他可以在这以后再走一下那未选择的路,人生也许就没有什么更多的叹息了。如果还要去思考那些根本没有能够可能的千万条路,那就是思想上的问题了,

  我又考虑到是否这里便有一种中外思想的碰撞,外国人的外向,中国人的内敛,使得在选择思考方面有差别。我们在平时接受的正规的传统的教育,是否就是认识到教材就是要贯穿正统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反映复杂真实就是不好了呢。可是编书的又怎么认识的,至少不是为了真实吧,那么外国人的思想的外向是否就暗藏在这篇文章呢,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样好像更加深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应该整整认识到生活的复杂,并且把它反映在诗歌或者我们的思想中,而不管什么文学样式了。《未选择的路》让我们留恋和向往,那么我们又怎么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