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

时间:2022-12-07 14:47:49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死水》精品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死水》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语文《死水》精品教案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教学方法

  点拨---诵读---揣摩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

  学生回答。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

  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

  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

  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正面描写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动态描写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青蛙的鸣叫是一种衬托,着重写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 以动衬静

  铜--绿成翡翠 铁--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 /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 白沫--如同珍珠 / 一沟绝望的死水

  3、再读二到四节,感受作者以美辞来写丑物的表达效果。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提示:桃花、翡翠、罗绮、彩霞、珍珠、绿酒等给人的印象原本是华美高贵、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词语来表现丑恶,从而使丑显得更丑,这种方法叫“反讽”。/ 深度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4、诗人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

  提示:彻底绝望,深恶痛绝。“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绝望”里才有希望。

  三、结合时代背景,再读领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作者如此憎恶的“死水”肯定不仅仅是路旁的一个臭水沟,而是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诗人闻一多创作、发表、出版《死水》的有关情况,看看“死水”到底象征着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四、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探究诗人的深层情感。

  1、从表面上看,把祖国比作一潭死水,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厌恶、愤怒、伤心、绝望。

  2、哀莫大于心灵,对祖国最深刻的厌恶和否定是远离祖国,或是游戏人生。让我们调出记忆中的闻一多档案,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闻一多的作品,你学过他的哪些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情感?

  《一句话》:对人民团结抗战的坚定信念,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七子之歌》: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对回归祖国热烈向往

  3、由此看来,厌恶、失望只是愤激之辞,是理想中美丽的祖国形象在现实面前碰壁后产生的一种过激情绪。而隐藏在揭露丑恶的背后,是对祖国无比强烈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利益而献身的决心。

  五、本诗不仅思想感情值得品味,作为新月派主将的代表诗作,本诗的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

  1、《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2、分析本诗其它特点

  点拨: 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典雅富丽,善用象征。(反讽-反衬、以动衬静)

  【板书设计】

  死 水 闻一多

  以美衬丑 一湾死水----------------→ 社会现实

  (脏、臭、寂)象征 (绝望、厌恶、憎恨)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体味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熟悉了中国现代格律派诗的“三美”诗歌理论主张。

  2、学生预先读读闻一多的诗歌:《色彩》《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静夜》。

  3、诗歌朗读带,歌曲《七子之歌》录音带,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闻一多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并且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的。

  2、播放《七子之歌》,同学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

  1)导入:闻一多先生虽然离行我们半个多世纪,但是他还活着,他活在他的诗歌里,活在历史书中,活在优美的歌声中,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你们的心中,他永远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歌,是对他的一种纪念。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精湛的诗歌艺术,更要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生集体朗读《忆菊》最后三节,教师朗读《死水》。

  A、让学生谈谈前者与《死水》在诗歌形式和感情色彩上有何异同。二者情感色彩差异极大,前者感情高亢奔放,是在热情讴歌,后者低沉,充满憎恨之情。

  B、探讨“闻一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从闻一多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思考。

  3、教师介绍闻一多写《死水》前的经历:闻一多1922年留学美围,在异国他乡受到民族歧视,于是更加魂牵梦绕着自己的祖国。刚才同学们读的《忆菊》就是他这时期的诗篇。闻一多在一个发达国家生活了三年。1925年他归心似箭,于是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目睹当时国内的情形——可以说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混乱不堪,就像《赞美》里描述的那样,再与当时的美国一比,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我们读读他的诗《发现》就知道了。指定一个男生读《发现》,然然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闻一多的心情。闻一多当时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一腔热血时突然被劈头浇了一身冷水。正是在这种情笼罩下,他看到一个又臭又脏的死水沟,于是灵感迸发,《死水》诞生了。

  4、学生自由朗读《死水》一遍,然后听录音朗读带。讨论这首诗的朗读问题,然后再安排一个学生朗读。总结:朗读好这首诗,还需要具体深入地分析。

  5、结合读诗理解,学生再朗读一遍《死水》。

  1)思考问题:“如果闻一多顺着这个思想感情往下发展,他还能成为民主战士么?但事实是闻一多最终成了名彪炳史册的民主战士。怎样来理解呢?”

  2)探讨《死水》思想情感对立两极的另一极。

  思考、讨论、认识:绝望包含着希望——对崭新、美好的祖国的希望;否定丑恶的现实就是追求美好的未来;极度憎恨腐朽的当时社会正是热爱祖国的强烈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内心并非就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死水里有活火。

  3)读读闻一多在1943年11月写给臧克家的一封信:“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人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

  提问:“如果说创作《死水》时,闻一多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那么什么时候他这座火山爆发了呢?是什么给了他巨大的生命爆发力?”

  联系当时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如火如荼的民主斗争情景、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情景,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4)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些理解再来读一读《死水》,读出死水中的绝望之情,同时也读出死水中的火来;读出极度的憎恶,也读出强烈的热爱来。

  6、小结本课

  7、布置练习:

  1)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

  2)对比阅读〈忆菊〉,比较手法和情感的异同,写成300字以上的赏析文字。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 篇3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来感知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

  1、诵读提示: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

  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

  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

  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

  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

  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⑵、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明确:意在反衬死可怕的、死一般的寂静。

  六、阅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指导:

  一二两句的作者照应开头,并强调对死水的判断和批判的肯定。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语,真实的意图是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了,唯一的办法是加速它的来亡,用新的社会来取代它。

  七、讨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这首诗中,作者以富有色彩感的词藻,绘声绘色,给人以视觉的绘画感;从诗歌的外形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富有建筑美;诗歌双行押韵,每节一韵,从内在的韵律来看,每句四顿,富有音乐美。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其它代表性的诗作,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附:板书设计

  死水

  绝望 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一、水的特点 吹不起半点漪沦

  及作者的态度 扔 愤激之语

  泼

  铜:翡翠

  铁:桃花

  油腻:罗绮

  二、具体描给死水 霉菌:云霞 绘形

  臭水:绿酒

  白沫:珍珠

  花蚊:偷酒

  蛙叫:歌声 绘声

  三、照应开头,表达愤激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 篇4

  一、自读目标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二、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三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现代格律诗”的“三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去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四、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3.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4.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5.“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6.“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7.“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8.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赞美》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高一语文《死水》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版高一必修《死水》教案设计03-04

高一语文必修课程《死水》教案设计03-03

死水之余09-08

死水之余09-08

死水之余09-07

死水站06-20

《死水》的赏析02-28

语文高一教案12-05

比死水微澜要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