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03-02 18:36:31 高一 我要投稿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2、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归纳王佐良回顾的几段去图书馆的经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由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和充实。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2、写作背景

  有一段时间,社会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作为一个读书人,王佐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读书热情。

  3、作者介绍

  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4、题目解说

  “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

  5、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9)上图书馆的经历;

  第三部分:(10)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6、全文分析

  1、文中主要记述了哪几个图书馆?

  明确:“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明确:时间顺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

  3、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明确: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7、上图书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有益的收获?请简要概述。

  明确:

  ①获得了比来自中外老师还要多的知识;

  ②产生了读小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③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④丰富了有关历史、哲学、戏剧等方面的知识和情感;

  ⑤认识到人类的高贵、伟大。

  四、拓展资料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3、领会作者的观点太度,品味直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概括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论证结构,理清并学习论述类文章清晰的论证思路。

  2、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四、预习新课

  1、记字音

  ①教益(yì)②音讯(xùn)③高耸(sǒng)

  ④苍穹(qióng)⑤白炽灯(chì)⑥间隙(jiàn)

  ⑦覆盖(fù)⑧吟啸(xiào)

  2、识字形

  ①愉(yú)愉快瑜(yú)瑕瑜互见②链(liàn)锁链涟(lián)涟漪

  ③讯(xùn)音讯汛(xùn)汛期④炽(chì)炽热帜(zhì)旗帜

  3、辨词义

  (1)消磨消耗

  [辨词]

  “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浪费时光。

  “消耗”指(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选词]

  ①我有更多的时间留在那个坟墓一般的房间里,拿一些破书来消磨光阴。

  ②一夜晚的烟酒和激动消耗了她不少的精神。

  (2)钟情衷情

  [辨词]

  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

  [选词]

  ①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②究竟是什么鸟在那树林里,唱着,唱着,唱着,好像在叫唤什么,好像在诉说什么,下雨了也不停,对山野倾诉衷情。

  五、导学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2、背景链接

  1947年,王佐良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赴英国牛津大学读研究生,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1949年学成回国,照理他应返回清华大学继续执教,但实际上是去了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改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对清华一直有眷恋之情,后来也长期住在清华校园内,1986年出版的文集《照澜集》即以清华照澜院为题。王佐良曾在《想起清华种种》一文中说:“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中楼集》)言若有憾。

  3、作者逸事

  王佐良著《英国诗史》书稿,压在一家出版社近两年,有人笑说:“您跟他们社长那么熟,打个电话催一下,还怕他不出?”他说:“越是熟人,我越不想靠关系来出书。我的书,全凭它的学术价值。”看他这么自信,这个人就进言:“把书稿给我看看,好吗?”他爽快回答:“行。但你绝不要碍于我的人情。”后来书稿很快由译林社出版了,还荣获了“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的一等奖。

  六、导读理解

  (1)、王佐良读的又是什么类型的书?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享受着获得真正的修养的乐趣的?

  明确:

  1、地点:文华图书科学校图书馆“公书林”(详细描写)

  环境: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读书:英文小说,斯蒂文生的书,英文杂志,《星期六晚邮刊》《全国地理》《美丽的屋子》等。

  心情:愉快。

  2、地点:清华图书馆

  环境: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读书:柏拉图《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

  心情:新世界,一片灿烂!

  3、地点: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环境:建筑华美、照明差、中古僧修习的遗风犹存

  读书:古籍

  心情:不平静一一心境豁然开朗

  4、地点: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环境:建筑华美、气象万千(引用台词)

  马克思常去的地方——侧写不同凡响,略写侧外部结构

  (2)、黑塞在文中说他们“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王佐良也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这两处“消磨”的表达效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明确:

  1、黑塞在文中用“泡”“消磨”,指出当今世界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做法。他们宁可“挤出时间一星期去去泡6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也不会埋头苦读。这里的“消磨”是贬义词,指的是虚度时光。与作者观点对比。

  2、王佐良也说“那个下午却是消磨得很愉快的”,这里是贬义褒用,突出在图书馆读书的充实和愉快。

  七、巩固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狭隘自缢洋溢精益求精

  B、闲暇遐想霞帔瑕不掩瑜

  C、时髦麾下牦牛耄耋之年

  D、戕害戳穿戗风戮力同心

  2、上图书馆(节选)

  ①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②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③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1)赏析“上图书馆”这个标题中的“上”字。

  (2)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1、“上”字平易朴实,与本文作者的质朴平实的文风相得益彰上”字口语化,表明去图书馆是作者日常生活常态;用“上”而不用“去”,表明到图书馆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朝圣,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2、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突出日本侵华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上,“暗淡12316;全灭了”等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国破家亡的深切伤痛,蕴藉丰富。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10-01

语文S版高一《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03-19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教学计划(通用5篇)02-18

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12-03

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08-26

高一语文必修二《边城》教案09-26

高一语文《前方》必修4教案12-29

高一必修二语文诗经氓教案11-30

高一语文《我若为王》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