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时间:2023-09-16 21:55:08 教案中心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精选10篇)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1

  教案示例

  《再别康桥》《死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两首诗意象运用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两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难点:

  《死水》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主题曲《飞的理由》,并展示徐志摩的图像。

  伴着这熟悉的乐曲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他曾经悄悄地来了,又轻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传世之作《再别康桥》。今天,就让这乐声伴随我们,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解题:

  放映有关康桥的录像或幻灯片,教师或学生(事先布置给学生检索有关资料)结合画面解说徐志摩与康桥的关系及相关背景。

  三、配乐朗诵

  乐曲:《人间四月天》主题曲

  听读要求:注意体味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四、学生吟诵、品味、欣赏

  多种形式的诵读、小组互动式

  (1)明确本首诗的意象,诗人避开了一般离别时的告别对象,选择了“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从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个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诗人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独具特色的象选择,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理解作者作别母校的感情在诗中字里行间的体现。

  (3)体会这首诗如何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

  ①押韵(请学生在诗终画出韵脚);

  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回环复沓,开头和结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主要表现在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青草”“彩虹”“星辉斑斓”等有色彩的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各组代表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汇报,教师适时提出巡视中发现的疑难点,提出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以闻一多对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主张过渡,引入对《死水》的学习。

  先从“三美”入手体会形式上的美,再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2

  教学目的:

  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诗歌

  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以配乐诗《献给母亲的歌》导入:听完后问同学们,你们怎么样来赞美母亲呢?同学回答后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学习《母亲》(找一张母女相依相偎的图片)

  1、朗读诗歌:

  (1)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你认为哪些字该重点读?

  (4)文中的“躲”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发这种感情的?

  3、抽同学朗读。

  三、学习《纸船》

  1、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纠正读错的地方。

  2、讨论:

  (1)这首诗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折纸船的整个过程你能描绘一下吗?

  3、再抽读该首诗:注意要有感情。

  (1)这只纸船母亲肯定是收不到的,但母亲为什么却能在梦中看见呢?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并区别一下这两首诗的抒情侧重点。

  4、齐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训练

  以上两首诗都是抒情短诗,它们都是借用特定的物象(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请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个事物来抒发赞美母亲的感情。

  五、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屏幕映出两幅画(一幅绚丽的花,一幅科学家的画像)

  教师导入语:这幅花美吗?你羡慕它的明艳吗?这位科学家你熟悉吗?你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好,老师对你们的回答先不做评论,先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个人生的哲理吧!

  二、朗读诗歌

  1、先请一名学生朗读《成功的花》,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该生朗读的节奏,重音是否确当,读后大家帮助纠正

  2、讨论问题:

  (1)“惊羡”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羡慕”吗?“浸透”、“洒遍”分别换成“浸湿”、“洒下”好吗?请说明理由;

  (2)花的“明艳”与“泪泉”和“血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3)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4)你能举一些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3、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泪泉、血雨

  芽儿→明艳的花

  ↓艰辛、牺牲

  人→成功的人(事业成功、荣誉夺目)

  4、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形式: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

  三、学习第二首诗《嫩绿的芽儿》

  1、学生朗读诗歌(提醒读时注意停顿、重音)

  2、你们能用素描速写笔法将这三小节的意象用三幅图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吗?

  「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画」

  3、讨论问题

  (1)找出诗中写色彩的词,体会其作用;

  (2)这三小节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诗人以果树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用拟人、反复的方法借“芽”、“花”、“果”之口劝勉青年应该怎样做?假如那青年就是你,你该怎么做呢?

  4、教师总结、板书:

  果↓芽儿→发展、学习提高↓人

  树↓↓成

  成↓花儿→贡献、努力回报↓长

  长↓↓的

  过↓↓过

  程↓果儿→牺牲、贡献社会↓程

  5、配乐朗读《嫩绿的芽儿》

  三、背诵四首诗(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四、教师小结:

  总结一下“冰心体”小诗的特点

  冰心的小诗,主要是歌颂母亲、自然、童真,这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主题,是她当时“爱的哲学”思想体现。课文中的前两首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四首小诗语言凝练,清丽。

  五、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四。

  1、小作:学习冰心小诗风格,发挥想象,借助形象事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创一、两首小诗,为办手抄报准备材料;

  2、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并作读书笔记。

  「可以就一个词或一句诗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就一首诗谈意旨」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3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1999年2月28日21时,中国“文坛祖母”冰心老人在北京逝世,时年99岁,冰心老人自“五四”运动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一直坚持写作,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四首小诗,藉此来纪念这位文坛世纪老人。

  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

  (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一份惊人的伟大;有的母爱又是人生海岸的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出迷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掂出它的分量,又有谁能真正偿还呢?母爱无言,母爱无垠啊!走进一首首灵动的小诗,徜徉于流淌的文字,体味那份绵软而长久,执著而热切的母爱吧!

  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

  母爱是 。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

  母爱是 。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

  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

  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

  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

  3.深入探究

  (1)在本文所选的四首诗中,前两首诗和后两首诗在主题表达和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参考:⑴前两首诗的主题是对母爱的歌颂,后两首诗的主题是勉励青年人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积极奉献。⑵前两首诗是抒情短章,以“情”感人,偏重情感,风格温婉;后两首诗是哲理小诗,以“理”明人,侧重理趣,发人深省。⑶四首诗都出现了“物”:第一首“鸟儿”,第二首“纸船”,第三首“花”,第四首“芽儿”“花儿”“果儿”,诗人或托物寓情,或借物言理,这是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⑷四首诗的语言均凝练、清丽。但第一、三、四首诗的语句短小隽永,第二首诗诗行较长,节奏较舒缓,正与母亲绵长思念相协调。

  (2)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

  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4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五、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

  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

  三、课文内容讨论

  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五、深入探究 :

  1、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六、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 导语,通过#教案# 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谁来给我们读读。(学生个别读)

  2.这段#教案# 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教学提示:

  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学提示:

  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

  教学提示:

  ①感悟“驮”字的巧思。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③感受“妆成红颜”的巧思。这白头苍苍的芦苇,因为这夕阳的映照,似乎被打扮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多么奇妙的巧思呀。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充满诗意的画面中。(配乐学生朗读)

  3.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夕阳西下,倦鸟归林,江水瑟瑟……让我们想象这样的画面听同学读,让我们一起背一背,把这样的画面印在脑中,记在心里。配乐背诵全诗。

  三、自学第二首诗歌。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请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四个方法自学《花牛歌》,在学习单上完成自评。

  ②同桌合作,交流自学情况并相互评价。

  2.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花牛歌》。教师提示学生,“悟巧思”为挑战要求,可选择完成。

  3.师生、生生结合自学情况展开交流。

  教学提示:

  ①说景物。结合画面理解“剪秋萝”。辨别“小尾巴”是不是景物。

  ②想画面。结合语句想象花牛的自由自在,悠闲自乐。

  ③悟巧思。感受诗歌反复的手法。根据学生的读悟情况,机动引导学生感受“霸占”“偷渡”中巧妙的构思。

  4.配乐朗读、背诵诗歌。

  四、小结。

  当我们再读到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用“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悟巧思”的方法自己尝试学一学。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

  斜阳

  芦苇—美景

  花牛歌:睡觉

  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7

  一、说教材

  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 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掠过江面,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要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被照得通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课件展示)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染的美丽无比。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的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与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组比赛读诗歌。《秋江的晚上》无疑是一首非常绚丽的图画,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与之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诗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图片,说说你们会想到什么?(图片展示)? 天清气朗,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或坐或卧,或走或眠,这该是多么悠闲啊!这一幕在诗人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初读诗歌。

  1.作者介绍(课件展示)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有些喜欢读现代诗的同学可能对他有所了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就是徐志摩的诗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极富浪漫,在他的笔下,花牛与草地这样极朴实的画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山峰)(2)诗歌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坐、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

  偷渡了)放入诗中,反复品读想象,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花牛在草地里坐着,压倒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上睡了,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走着,自得的甩着尾巴;花牛在草地里睡着了,太阳悄悄跑到了西山的山峰上。

  2.诗歌解析:(课件展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什么感受?(自由发言)?这首是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描述了四个画面,“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偷渡了”四个拟人化的词使诗歌充满了口语化和孩童般的意趣,作者奇妙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花牛、白云、太阳都刻画的可爱顽皮,使全诗的画面活泼灵动。

  (四)拓展总结。

  1.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魅力。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读出来,评一评谁读的更好。小组读,齐读。

  2.欣赏郭风的现代诗《落叶树》。(课件展示)

  3.总结。(课件展示)

  现代诗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意涵丰富,相较于古诗的内敛更强调自由开放和坦率陈述。这两首现代诗简单意趣,描绘的内容富有生机和色彩。这也是文字的魅力,几句话,几个字,便能构建出灿烂绚丽情绪丰富的世界。读现代诗,我们要发挥想象,探索诗歌构建的画面,才能更好领悟诗歌。

  (五)课后作业。

  1.预习新课。

  2.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写景物的现代诗读一读。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8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场景描写体会作者情感,并结合生活续写创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预设: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这是老师拍摄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播放照片)

  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

  预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感知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圆

  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多音字:

  尽:(jǐn)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jìn)尽力 山穷水尽

  三、朗读品味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边读边想象画面;注意断句。

  (二)品味朗读。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凌江飞渡,江边的____________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预设:倦鸟归巢、驮着斜阳、芦苇。

  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鸟儿 斜阳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从“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方面进行考虑。

  预设: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这一小节里哪个字写出了鸟儿的状态?

  预设:“倦、驮”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倦鸟驮斜阳,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就能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朗读时,表现出对鸟儿的怜惜之情。

  自由读第2小节,画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预设:斜阳、芦苇、倦鸟。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预设:“掉”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

  (4)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芦苇的变化过程。

  是谁让芦苇由“头白”成了“红颜”?

  预设:夕阳。

  从“头白”到“红颜”,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趣,给图画增加了色彩。“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5)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

  朗读提示: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2小节。朗读时要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后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课文与下面这首诗有什么异同?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现代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9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3、揣摩、品味诗歌的优美语言;

  3、感受儿童诗的那一份自由、松弛和快乐。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引出秋天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风韵。看,桃花红红,它对树枝说:“我是春天。”荷花香香,它对池塘说:“我是夏天。”落叶片片,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雪花飘飘,它对天空说:“我是冬天。”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这样不停地变换着,勾起人们不同的心绪。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儿童文学家王宜振,走进他笔下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初读秋天

  1、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过了,下面就检查同学们能否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开火车分小节读全文,教师随机正音。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受

  1、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音调才会富有情感。下面就请同学们听我把这首诗配乐诵读一边。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板书关键词(美丽、丰收、成长、收获、活泼……)

  3、结合板书,用“秋天是一个……的季节”练习说话。

  四、走进文本,领略秋天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只是远远的凝望了秋天,对秋天有了一点点浅浅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中,走进画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甚至还可以用手去触摸。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秋天》的诗,一边轻轻地读,一边自由地想象。

  2、自由读诗,教师巡视,随机点拨指导。

  五、集体交流,品味秋天

  ★第2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节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平凡的事物,到了诗人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你认为哪些词语把秋风写活了?(打滚、奔跑、抓、涂)

  3、在诗人的眼里,这哪里是秋风,这分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4、补充王宜振的另一首儿童诗《秋风娃娃》:秋风娃娃可真够淘气,/悄悄地钻进小树林里;/它跟那绿叶儿亲一亲嘴,/那绿叶儿变了,变成一枚枚金币。/它把那金币儿摇落一地,/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抛起;/瞧,满天飞起了金色的蝴蝶,/一只一只,多么美丽!

  4、多么可爱的秋风娃娃,想象看,它还会干些什么淘气的事情?

  ★第3节: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1、重点学习几个带“月”字旁的生字。

  2、想象意境,美美地读。

  2、总结:秋天到了,稻穗都成熟了,向日葵也成熟了,成熟的稻穗和向日葵沉甸甸的,低下了头。在田间的羊肠小路边,看满了蓝色的、黄色的野菊花,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草丛里。长得肥壮的牛羊在一边悠闲地吃草,一边“哞”“咩”地叫着。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第4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1、想象丰收的果园是一派怎样的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试着给想象的画面加一个标题。(丰收的果园、热闹的果园、果园里的笑声……)

  3、总结:走进丰收的果园,你们听见欢笑了吗?所有的果子都成熟了。红的、紫的、绿的、黄的,胖的、圆的、扁的,大的、小的,甜的、酸的……它们在枝头笑着,摇着,调皮地在农人的指间滑来滑去,嘻嘻哈哈地滚进果筐里……多么甜蜜的季节!

  ★第5节: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1、玉米也有烦恼,那是什么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它因为什么而笑?

  2、秋天里,仅仅是玉米和高粱这么开心吗?

  3、“三分在诗,七分读”。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手势,或者动作,来表达我们的心情,这些手势,或动作也许是夸张的,但我们内心的情感是真实的'。

  ★第6节: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1、秋天的田野,高低错落,色彩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真的是秋风的功劳吗?

  2、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秋天的耕耘、收获和希望。

  3、“好诗如歌,好歌如诗”。诗和歌是不分家的。

  六、首尾呼应,诵读秋天

  1、结合板书,提炼升华。

  2、导读: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秋天……

  3、总结: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说:“秋天,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宋代词人张炎写道:“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作者捡起的只是一片黄叶吗?作者捡起的是关于秋天的点点滴滴记忆。

  七、回溯全文,走出秋天

  这首诗共有7小节,分别描写了多种不同的景象,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美丽的季节,那飘飘洒洒的落叶,那绚丽多姿的色彩,是大自然为秋天描绘的美丽画面;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收获的季节,那挂满枝头的硕果,还有那满登登的粮仓,是秋天为人们呈现的喜悦!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然后四季还在不停地行走,让我们一起走出今天的课堂,走进生活的四季!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会写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生字和朗读音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能说说你能想到哪些景物呢?它们美在何处?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得景物。

  3.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景物啊,真美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他们眼中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生齐读生字,师订正。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读音及笔画顺序。

  巢、苇、罗、眠、霸、占

  3.生再读生字并组词。

  三、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两首现代诗,师引导读的节奏。(《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花牛歌》用活泼欢快的语调读。)

  2.生简要概括出两首诗歌的画面。(黄昏秋江图;花牛草地嬉戏图。)

  四、《秋晚的江上》文本探究

  1.生圈出第一首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

  2.师带领生解读文本。

  (1)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鸟儿、斜阳、芦苇)

  (2)分析“驮”字的精妙。

  ①让学生先理解“驮”字意思,并将自己想象成鸟儿,体会倦了的鸟儿与驮之间的关系和画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文本中,做到边读边想象边体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②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反馈。

  ③师出示答案:写了夕阳西下,困倦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形象写出了鸟儿困倦的程度。同时也渲染了黄昏景色下的悲凉的美。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中的“妆”是什么意思?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两种颜色对比有何作用?

  ①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②选组内代表回答问题,老师订正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语言的表达,同时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活”起来。

  ③师出示答案:“妆”是指斜阳的余晖点染来芦苇,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更加突出了江面景色的美丽。

  (4)生齐读《秋晚的江上》

  五、《花牛歌》文本探究

  1.师:这首诗从题目上我们就知道它是写(花牛)的,你们读一读,看一看写了花牛的哪些事情呢?

  2.指名学生回答,师补充订正。(板书:坐、眠、走、梦)

  3.指导学生积累ABB式词语。(滴溜溜、白茫茫、水汪汪、红彤彤、亮晶晶……)

  4.生齐读积累的词语。

  5.理解“偷渡”的意思。(这里指太阳悄然落山的场景。)

  6.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花”字开头,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7.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语言写花牛在草地的活动,寓情于景,表达出诗人的童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六、课文主旨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江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以活泼俏皮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一、课堂小结

  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鸟儿,悠闲玩耍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姿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观察生活,一定会发现美丽的风景。

  二、推荐阅读

  《星星船》《弧线》《安慰》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意境美,并要求他们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得熟练,深入体会夕阳西下的美景,从《花牛歌》里体会到童趣,对学生的阅读和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如果我能把相关的音频准备的更充分,会更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下一次备课中,我一定全面考虑,充分准备。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教案】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设计07-19

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07-19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07-19

中国现代诗三首的语文教案(精选10篇)07-28

中国现代诗歌10-27

著名的中国现代诗05-17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07-28

中国现代诗歌03-23

高二语文《呱呱》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