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时间:2025-02-11 16:14:43 雪桃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鹬蚌相争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精选10篇)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1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小编收集了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释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成语故事]: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造句]:

  (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铜琶铁板的事情时有发生。

  (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3)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和河滩过,看见鹬蚌相争,没有费多大力气,把它们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回家了。

  (4)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他们是想鹬蚌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6)到时候他们两家鹬蚌相争,自家与赵雷的清风寨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7)倒是说不定可以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8)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先哲明训,足资做惕。

  (9)与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给其他人做了嫁衣,还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1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小说:在大山深处。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2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来自成语大全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

  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导读:包藏祸心,指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形容外表不露声色暗中害人。语出自《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春秋时期,楚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郑国国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将军公子围,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不料,楚国却想利用公子围到郑国迎亲的机会,带兵前往一举吞并郑国。

  到了迎亲那天,公子围驾起战车,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直奔郑国而来。

  然而,楚国的险恶用心被郑国的子产识破了。子产派子羽出城婉言辞谢,说:“我们郑国都城很小,你们来迎亲的人太多,实在容纳不下,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

  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应说:“婚礼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举行!你们不让我们进城,岂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话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于你们郑国吗?而且,这还会使我们的公子围犯下欺骗祖先之罪。公子围在离开楚国时,还到祖庙恭敬地祭告祖先呢!如果按你们说的做,他恐怕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

  子羽见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小,不算错;但是,如果因为国家小,希望仰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就是大错了。郑国同你们楚国联姻,是想倚靠你们大国,可是你们却心怀鬼胎暗取我国(包藏祸心以图之),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但让楚兵垂下箭囊,以作让步。

  子产和子羽见公子围已经承诺不带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围进城迎亲的要求。

  公子围在城中举行婚礼后,不久便带着新娘子回到了楚国。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3

  鹬蚌相争[yù bàng xiāng zhēng](又称:蚌鹬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注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从中渔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

  【故事】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4

  战国时候,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国派谋士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就给赵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苏代告诉赵王,赵国攻打燕国就如同鹬蚌相争,两国都得不到好处,而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一样得到便宜。

  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了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比喻争夺的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5

  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一只大蚌慢慢爬上河滩,展开两扇甲壳,十分惬意地晒着太阳。

  这时候,从空中沿河飞来一只鹬鸟,它看见河蚌裸露出肥白的身体,又馋又喜,用长而尖的嘴猛地啄去。

  大蚌吃了一惊,“啪”地一声合拢甲壳,便像铁钳一样,紧紧地钳住了鹬的尖嘴巴。

  鹬死死地拉着蚌肉,蚌想回到河里去,却无法脱身;蚌紧紧地钳着鹬嘴,鹬鸟想拔出嘴飞走,可是使出全身力气也拔不

  出来。它俩谁也不肯让谁。鹬发怒地威胁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在河滩上!哼,等着瞧吧!”

  蚌也不甘示弱地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会饿死在这里!你等着看吧!”

  鹬蚌越吵越厉害,相持不下,越钳越紧,争得精疲力竭。

  这时,有个渔翁提着鱼网沿河走来,看见鹬蚌相持不下,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塞进鱼篓里,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做成了一顿美餐。

  【哲理启示】:

  大敌当前,内部斗争应该让位于敌我斗争,只有相互容让,一致对外,才能保存自己,克敌制胜。局部的利益要服从全局的利益,小利益要服从大利益。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6

  [释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成语故事]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造句】:

  1、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结果最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

  2、由于兄弟鹬蚌相争,互不相让,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并购的结局。

  3、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4、这次选战在党内不同派系鹬蚌相争之下,终于让对手平白地坐收渔翁之利。

  5、鹬蚌相争的结果,必然两败俱伤,与其让人坐收渔利,我们还是各退一步吧!

  6、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就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

  7、他是一个阴险的人,他想看到两个对手鹬蚌相争,自己得利。

  8、小明和小红吵架,于是她们打了架,让小兰看见了去告诉老师。这真是鹬蚌相争啊!

  9、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鹬蚌相争,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7

  在一片宁静的河滩上,河蚌和鹬鸟因为一个小小的螺蛳发生了争执。

  河蚌认为螺蛳是它的食物,而鹬鸟则认为螺蛳可以成为它的美餐。双方都不肯退让,河蚌用壳紧紧地夹住了鹬鸟的嘴巴,而鹬鸟则用尖嘴啄着河蚌的.肉。

  他们的争斗引起了周围生物的注意,其中就有一位老渔夫。他一直在河边静静地等待,观察着这场战斗。他看到河蚌和鹬鸟为了一个小小的螺蛳而斗得不可开交,心中暗自高兴。他知道,这场战斗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两败俱伤,而他则可以轻松地捕获他们。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争斗,河蚌和鹬鸟都疲惫不堪。鹬鸟为了吃到河蚌的肉不肯松口,河蚌为了保护自己也用外壳夹住了鹬鸟的嘴巴,两个都陷入僵局,最终,他们被老渔夫轻易地捕获。老渔夫把他们带回了家,做成了一道美味的菜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争斗中,双方往往会两败俱伤,而第三方则可能从中获利。在现代社会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陷入无谓的争斗。

  如果我们总是情绪化地与人争斗,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让我们的利益受损。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对方的策略和需求。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发现更好的机会或者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注重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总是采取短视的策略,可能会获得一时的成功,但长远来看,这些策略可能会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提醒我们要理智处理人际关系、从第三方角度看问题、并注重长远的利益。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8

  经过多天的下雨,太阳终于出来。鹬合蚌分别出门捕食和晒太阳,鹬看见了蚌在晒太阳,就想吃蚌肉,一下子啄住蚌肉,蚌立马合闭,就这样它俩纠缠在一起,被一位渔夫看见了,把它们俩都带回家里。

  渔夫高兴地对妻子说:“老婆,我有一个好消息,你要不要知道?”妻子疑惑地说:“你是不是捡到了钱?这么高兴?”渔夫说:“你看,这是什么?”妻子说:“这是河蚌和鹬,这是你今天的收获。”渔夫说:“不,这是地上捡的,今天我们可以好好吃一顿海味。”妻子说:“我去镇上买点料包,你去把刀磨一下。”渔夫高兴地说:“好的。”

  当夫妻俩回来的`时候,发现蚌和鹬都不见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蚌和鹬听到了夫妻的对话后终于意识到大祸就要临头,十分害怕,鹬对蚌说:“要是在河边的时候,你放开的话,现在也不致这样。”蚌说:“谁叫你要吃我。”它们就在笼子里埋怨起来了。吵了一会儿,鹬对蚌说:“要不我们俩个合作逃跑吧。”蚌说:“可以。”鹬说:“我数到“3”“2”“1”你就放开吧。”蚌说:“万一你逃走了,把我落下来怎么办?”鹬说:“这个时候还不相信我,怎么会放下你呢。”“好吧!”蚌把壳张开,鹬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用脚把蚌抱住,把茅屋顶给弄出了一个洞飞了出来,就这样,蚌和鹬成功逃出来了。鹬把蚌最终放进了河里,就这样蚌和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相互谦让。不要互相残杀,要团结宽容,哪怕是死敌也会成为朋友的。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9

  一天清晨,阳光高高地挂在天上,看来今天是个大晴天啊!而就在这时,一个河蚌从河里爬了出来,它看了看天上的太阳,说:“哎—这几天一直下雨,我待在河里,都要发霉了,今天正好晒晒太阳。”于是它打开壳,躺在河滩上晒起了太阳。可是好巧不巧,一只鹬正在外出找食物呢!它一看到蚌那鲜美的肉,于是冲过去,用嘴啄住了肉,而蚌立即合上了壳,将鹬的嘴夹住了。

  鹬气愤地说:“你今天明天不碰水,你就死定了!”蚌也生气地说:“你今天明天不逃出来的话,你就饿死了!”两者互不相让。而这时,一个渔民发现了它们,渔民连忙跑过来,用箩筐将它们俩一同扣上。渔民开心地说:“哈哈!今儿可有福气,还没撒网呢!便捉到了俩美味,今晚,可开荤了啊!哈哈哈!”说完,他便背上箩筐,提着网,一边儿哼小曲儿,一边想着要把这俩美味红烧还是清蒸呢!

  在路上,河蚌埋怨到:“啊,这…今天可晦气,碰到你这个倒霉蛋!哎—我还没有活够呢!”鹬鸟听到了这话,一个白眼甩了过去:“不是吧,不是吧!你这个蚌怎么这样啊!算了!我们现还是和平相处,一起想想活命计策吧!”这话一出,河蚌才如梦方醒,直到半分钟过去了,蚌才脱口而出:“要不这样吧!你先…”蚌告诉了鹬它的'计谋。于是双方开始达成共识,和平相处。鹬先啄开箩筐盖子,再用双脚将蚌捧在怀里,就在准备逃跑之际,渔夫却用一支手抓住了鹬。于是,这渔夫傻啊!现在的鹬嘴巴可以灵活自如了,猛地朝渔夫的手啄去,渔夫的手直接疼得缩了回来,最后它们成功地逃脱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双方达成共识,互相帮助,那么可以解决很多难题。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10

  自从鹬和蚌被老渔夫抓走后,鹬和蚌被吓得松开了嘴,它们都可以活动了。

  蚌一听老渔夫说晚上要拿它们炖汤,更害怕了,心想:这回死定了,不是被渔夫炖了,就活生生死在了笼子里,还不如让鹬把我吃了死得痛快。鹬也很害怕,现在肚子还很饿,要是有些吃的`,自己还可能想办法逃走。它一转身,看见蚌露出了肉,毫不犹豫就把它吃了。填饱了肚子,有力气了,它不想认命,就开始等待时机。

  渔夫把水煮开了,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我就去杀鹬和蚌,不过打开笼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以免鹬飞了。”

  渔夫在厨房里说的话被鹬听见了,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对策:我先装死,渔夫一定会放下戒备心,正好我有了力气,趁机可以逃走。想着就躺在笼子里不动了。果然不出所料,渔夫过来见蚌和鹬都死了,就放下戒备,打开笼子,先把蚌拿出来放在地上,再准备捉鹬时,鹬腾空飞起冲出笼外。渔夫反应也很快,见鹬飞了,一手打过去,鹬被打中,掉下了许多羽毛,它也摔在地上,但又马上站起,向渔夫一阵乱啄。渔夫被啄得连连后退,用手挡住头。鹬用脚乱踢,又飞到空中,向渔夫啄了几下,才迅速飞走,渔夫什么也没得到,还被啄了几下,气急败坏。

  鹬回到了河边,反思着,觉得这次与蚌的僵持太危险了,以后不再与他人硬争了,要用巧计。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要努力,不要做像蚌那样由天听命,任人宰割,只会等死的人。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10-09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08-07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故事06-20

成语故事05-15

经典的成语故事10-11

成语故事07-24

鱼目混珠的成语故事11-07

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04-19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