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成语故事

时间:2023-02-25 10:00:02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

  东汉时期,颍川地方有个叫陈实的人,生在贫家,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在太邱县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断事公平,百姓很佩服他。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里没有仆人。他的大儿子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陈实出门办事,大儿子在前边拉车,小儿子拿着手杖在后面,路上行人见了,无不称赞他们。

  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问季方说:“你的父亲有何功德?他的名声为啥这样高啊?”季方答道:

  “我父亲比如一棵生在泰山之傍的桂树,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源泉所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哪里知道泰山之高、源泉之深呢?所以我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功德。”他的'一席话把客人说得面红耳赤。

  元方的名气也十分大,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实、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人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次,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而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实裁决。陈实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弟。他俩的功德都高,难以分出上下啊!”

  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荀韩陈列传》和《世说新语·德行》。后来“难兄难弟”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化。现在则用它指两个人同样恶劣,或二人处于相似的困难境地。

中国成语故事2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中国成语故事3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

  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红楼梦:

  安分守己

  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我们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守规矩就能和谐、成事,不守规矩只能冒犯人和坏事。

  人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叫安分守己。

  抱诚守真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平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平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其实说千道万,聪明的为人处世法,就是真诚;只要真诚,就一定打动人。

  真诚是自己的发自内心,和对他人的设身处地,又有谁不会被打动呢?

  不偏不倚

  凤姐病了,探春管家,要搞点改革,凤姐的丫鬟平儿处境尴尬,因为反对得罪探春,赞成开罪凤姐。

  最后宝钗这样夸她:“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了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不说你们奶奶才短想不到;三姑娘说一套话出来,你就有一套话回奉。”

  人生中总会遇到两难的处境,这时一旦立场鲜明一点,必会开罪其中一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偏不倚,两边不得罪。

  避实就虚

  赵姨娘为其兄弟送殡,其小丫头没衣裳,因为去的是脏地方,赵姨娘又怕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于是向雪雁借衣。

  雪雁是这样拒绝的:“我的衣服都是林姑娘叫紫娟姐姐收着,去取不是不可以,但是要请示紫娟姐姐,还要告诉林姑娘,我自己倒不怕麻烦,但是一来林姑娘卧病在床不敢以这些小事打扰,二来更担心来来回回反而耽误了您的事情!”

  生活中,懂得拒绝是一件很重要的素质,该拒绝时就拒绝。

  雪雁避实就虚的做法就非常得当——我不是不帮你办,而是这事儿很复杂有难度,我倒没什么,但怕耽误您事儿。

  西游记:

  安心定志

  《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玉帝准备派天兵天将去收服孙悟空,但太白金星却提议召孙悟空上界,授他一个小官职。玉帝觉得方法不错,便派太白金星带悟空到天界来。

  太白金星到了花果山,悟空一听非常高兴,二人便上天拜见玉帝,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可过了半个月,悟空发现这弼马温是天界最小的官,一气之下,打出御马监,一路杀回了花果山。

  悟空回到花果山,自封当个“齐天大圣”。玉帝知道后命令天兵天将捉拿悟空。大战几回合都败给孙悟空,只能回去向玉帝复命。这时,太白金星又出了个主意,不如就封他个齐天大圣,将他留在天上。

  玉帝准了太白金星的提议,悟空又一次来到了天上,玉帝命人在蟠桃园附近为他修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希望这猴儿能“安心定志,再无胡为”,孙悟空果然很满意,府内吃喝玩乐,自由自在。

  大闹天宫

  自从孙悟空大闹水晶宫,拿走了金箍棒,可就气坏了四个龙王了。

  东海龙王马上就到天上的玉皇大帝那儿把孙悟空给告下来了。玉皇大帝他是天上的皇帝,他立刻就想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这时候有个太白金星可就对玉皇大帝说了:“慢着,看来这个猴子神通广大呀,要想抓住他,恐怕不太容易。不如,下一道命令,把它骗上天来,给它一个小官做做,他也就老实了。要是到了天上,他再胡闹,那咱们也不怕,随时都可以把它抓住,您看是不是这样做好呢?”

  玉皇大帝想了想:“嗯,也好,那就这么办吧,你去把那个猴子骗到天上来吧!”“是”这个太白金星立刻驾着云就找孙悟空去了,见了孙悟空这么一说,孙悟空一听:"怎么着?玉皇大帝要请我上天上做官儿?哈,这个好啊!“孙悟空高兴了。他把那金箍棒往耳朵眼里头一藏。变小了能搁在里头去。他就跟猴子们说了:“哎,你们听着,我老孙要上天上做官去了,你们好好看着咱们这个水帘洞。”说着他就跟着这个太白金星上天了。

  到了玉皇大帝的面前,孙悟空也不跪也不磕头。玉皇大帝可不高兴了。“你就是孙悟空吗?”“不错,老孙就是,你要给我个什么官做啊?”“你啊,你就到我的御马监,去当个弼马温吧!”“好嘞。“”这个孙悟空啊,立刻就到了御马监,进了弼马温的官院,就开始管理养马。

  有这么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一块儿喝酒,他忽然放下了酒杯,他问:“哎,我说,我这个弼马温,这个官儿是多么大的官啊?是个大官吗?哎,你们怎么不说话?这个弼马温到底有多大?”

  “好,我来告诉你吧,这个弼马温呢,是芝麻那么大的官,是最小最小的官啦,你把这个马养肥了,嗨嗨,没事,要是养瘦了,咳,不罚你才怪呢?”

  “啊?孙悟空一听就火了,好啊,闹了半天,请我老孙上天,敢情叫我当个芝麻粒儿这么大的小官啊。哼,我老孙不干了,不干了。”说着孙悟空,踢翻了桌子,“稀拉哗啦”全砸了,他拿出金箍棒,打出了御马街,跑出了南天门,他回花果山了。

  这时候,猴子们正在水帘洞外边练舞呢 。孙悟空大喊了一声:“小的们,我老孙回来啦。”小猴子们可高兴了:“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这猴子们赶紧把孙悟空给围上了。接到洞里头就问:“大王,大王,您在天上做了个什么大官啊?”

  “别提了,那玉皇老儿叫我做什么弼马温,给他养马,我不干了,我不干了。”大家正说着话呢,有个猴子来报告。“大王,门外头有个独角大王要见您。”

  “独角大王,叫他进来。"

  “是!”

  独角大王进了门儿朝着孙悟空磕头就拜:“大王,我听说你回来了,我送了你一件黄袍,请您收下吧!”孙悟空听了可高兴,穿上了黄袍。

  独角大王就问:“请问大王,你在天上做的是什么官啊?”

  “咳,别提了。”孙悟空就把当弼马温的事儿一说。这个独角大王想了想:“嗯,您回来的好,就在山上当个齐天大圣吧!”

  “什么?齐天大圣?”

  “是啊,跟天上的.玉皇大帝一样看齐啊。”

  孙悟空把头这么一摇晃:“好啊,我老孙就来个齐天大圣当当吧!”立刻就吩咐猴子们做一面大旗,上面绣着“齐天大圣”。就在水帘洞外边竖起来一根大旗杆,把这个大旗一挂,顺着这个风“噗噜噗噜”这么一刮,呵,威风极了。

  有一句话说呀“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事儿叫玉皇大帝知道了,先是听说孙悟空跑了,不愿意当弼马温了,跑了就跑了吧!一听说他挂了齐天大圣的旗子了,他可恼了。立刻命令托塔李天王领着讹吒三太子和许多的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

  这个李天王啊,他们到了花果山先派了巨灵神去挑战。孙悟空就带着猴兵猴将们在那等着。这个巨灵神举起了大斧子,朝着孙悟空“咔咔”就是一斧子。孙悟空不慌不忙拿金箍棒往上一迎,就听见“当啷”一声,巨灵神的斧子把儿啊就成两截了。

  巨灵神吓得撒腿就跑,哪吒三太子一看巨灵神叫孙悟空给打跑回来了,心里头很不服气,他拿着宝剑就赶上前来:“猴头,吃我一剑。”孙悟空一瞧啊,他呵呵呵地笑了。

  “我说,你是谁家的小娃娃呀?”

  “什么?小娃娃,猴头,你听着,我是李天王的三儿子,哪吒三太子,今天特来拿你。”

  “算了吧,我要不是看你是个娃娃,我这一棒就要了你的命,快回去,告诉玉皇大帝,叫他封我为齐天大圣。要不然,我就打上凌霄宝殿,叫他这个玉皇大帝做不成。”

  哪吒三太子一听气坏了,拿着宝剑就砍孙悟空。孙悟空还是不慌不忙举起金箍鲁棒,“哎”就这么一下,把哪吒的胳膊都震麻了。哪吒心说:“哎呀,这个猴头真不简单,真厉害呀。”就赶紧叫了一声“变”。嗨,这个哪吒呀,变成了一个三个脑袋六个胳膊的大怪人。拿着斩妖剑、砍妖刀啊,捆妖锁,降妖杵,好家伙,好几样兵器。来打这个孙悟空。

  孙悟空一看:“好啊,你这个小娃娃会变,我也变变叫你瞧瞧。”孙悟空说了一声变。也变成了三个脑袋六只胳膊的大怪物了。这六只手拿着三根金箍棒就和这个哪吒变得那个大怪物打起来了。

  好家伙,这场战斗可真叫厉害,直打的天昏地暗,是地动山摇。两个人正大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孙悟空手疾眼快,从身上拔下来一根猴毛,“噗”吹了一口气,小声说了一声“变”,那根猴毛变成了一个假孙悟空。假孙悟空拿着一根金箍棒就跟哪吒打。孙悟空的真身子转到哪吒身后对准哪吒“啪”地就是一棒,哪吒没来得及躲,一下就打在他左胳膊上,疼的他撒腿就跑。

  见了李天王就说:“哎呀,爸爸,那个猴头太厉害了,孩儿打不过他。”“嗯,这个猴子这么厉害,那咱们回去报告玉皇大帝再想办法吧!”说着他们架着云就回了天宫了。

  玉皇大帝听了李天王的报告气的浑身哆嗦呀:“哎呀,这个猴子这么厉害?如何是好呢?怎么办呢?”那些个文官武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没办法。

  这时候那个太白金星又跟玉皇大帝说了:“那个猴头本事这么大,恐怕咱们难以打胜他呀,我看嘛,不如,还是把他叫到天上来,就答应他让他当齐天大圣,给他这么个空名儿,那又算的了什么呢?要不然的话,他真的打上了凌霄宝殿,那,那可就不好办了。”

  玉皇大帝一听,又是生气,又是着急,又是害怕。想了半天,没别的办法,只好又答应了。

  太白金星又去请孙悟空说玉皇大帝答应他当齐天大圣了。就这么样,孙悟空第二次又到了天上。他来到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封了他为齐天大圣,他高兴极了。天天除了吃饱喝足就是睡觉。没事儿干呢。怎么办呢?他就到各处宫殿里头去逛逛,溜达溜达,跟那个神仙新官们交了朋友了,倒也逍遥自在,生活的顶美的。

  可是有这么一天。一个姓许的真人就跟玉皇大帝说了:“孙悟空这个猴头整天东游西逛,要是不给他点事儿做,这日子长了恐怕他要出乱子啊,无事生非呀!”玉皇大帝觉得有理,那叫这个猴头干什么去呢?对,叫他去管那个蟠桃园,看桃树。嗯,好。这样想着,玉皇大帝就把孙悟空叫到凌霄宝殿,跟孙悟空说:“大圣啊,你闲着没事儿,替我看管桃园好吗?”“什么?看桃园,好好,行行。”

  孙悟空就来到了桃园,看门的土地神立刻就迎接,行礼,“大圣,您来啦,来啦。”

  “哎,你先把这个园子里的情况跟我说说吧!”

  “好的,大圣,您看,这个桃园,一共有三千六百颗桃树,前边这是一千二百颗,花儿开的不大,结的桃子也小,三千年才熟一次,吃了这种小桃能够成仙得道,身体健康;您再看中间那一千二百颗,那是双层花瓣,这个桃子甜极了,要六千年熟一次,吃了这种桃啊,可以长生不老;来,您看,最后边的这,这是一千二百颗,这种桃大,核小,九千年才熟一次,要是吃了这种桃啊,就能像月亮和太阳那样,永生不死啊。”孙悟空一听啊,高兴地直蹦,从那天起,他就三天两头地上蟠桃园这儿来瞧瞧。

  有一天他一看桃树上的桃子发红了,熟了。他高兴了,他就跟园子里的神仙,跟那个土地神说:“哎哎哎,我老孙累了,要在园子里头睡一觉,你们都到园子外边去,在外边等我。”园子里头的神仙跟那个土地神谁敢不听他的呀?全都出去了。孙悟空,“噌”上了树了,就挑那个熟透了的桃子,拼命地猛吃。吃饱了他就睡觉。就这么着,孙悟空是天天上这来吃桃。

  这天王母娘娘要开蟠桃盛会,派了七个仙女到这儿来摘桃,仙女们来到园子里头一瞧,奇怪呀,这桃树上的桃子怎么这么稀稀拉拉的呀?哎,怎么就剩了几个青的了?他们哪儿知道,那熟透了的桃都叫孙悟空给吃了。

  仙女们找了半天才在一棵树上找到一个半边青半边红的桃,刚要伸手摘,把他们吓坏了。从树上掉下来了,变成了孙悟空了。你说多逗啊?原来孙悟空吃饱了桃,他变成了桃在那睡觉呢。孙悟空现了原形,在那大叫一声“你们是什么人?敢来偷桃?真真大胆。”

  七个仙女吓得扑通扑通地全跪下了。“大圣,大圣,您别生气,是王母娘娘要开蟠桃大会,叫我们来摘桃的。”

  “什么?开蟠桃大会?”

  “是。”

  “快告诉我,都请哪些客人?”

  “有……,按照老规矩啊,请的有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极观音,北极玄灵,还有赤脚大仙,还有……”

  “行了行了,别说了,听我问你,请的客人有我老孙没有啊?”

  “这,这没听说过”“啊?没听说过。好了,你们就在这儿等着,我老孙自己去打听打听。”

  说完,孙悟空刚要走又站住了,他一回头用手指了指那七个仙女说了一声:“住住住”好家伙,这一说住住住不要紧,原来这是一个定身法,把那七个仙女给定在树底下了,一动也不能动了。接着孙悟空“噌”地一下跳出了蟠桃园,驾着云彩就往王母娘娘住着的那个瑶池跑去了。

  他要干什么呀?明天我再跟你们说。

  水浒传:

  武松醉打蒋门神

  起因:施恩告诉武松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立即为施恩报仇,并与施恩结为兄弟。

  经过:武松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将蒋门神夫人丢进酒缸。给蒋门神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告饶。蒋门神把快活林酒店时还旧主施恩。施恩敬重武松,重霸快活林。

  结果:蒋门神通过张团练买通张都临,诬陷武松偷盗宝物,判武松充军。武松被押上路,在飞云浦折断枷锁,杀死了想害他的4 个公人,折回孟州城,杀死了正在设宴庆贺除掉武松的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临,逃出孟州。

  武松打虎

  起因: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

  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

  经过: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

  结果: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林冲逼上梁山

  起因: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结义为兄弟。此时侍女锦儿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

  经过: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结果: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起因:鲁智深为了替金氏父女金出气三拳打死了郑屠后,弃职逃往他地。他先来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因不守佛规,喝酒闹事,方丈又把他介绍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

  经过: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有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将腰跨一掀,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来。

  结果: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中国成语故事4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晬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晬,还升他为县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中国成语故事5

  冰消瓦解

  这个典故出自《隋书.杨素传》。杨素是隋朝皇帝杨坚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帮助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越国公。杨素为人心狠手辣,治军严谨。在他的部队中,只要军令一下,官兵们稍有违抗就遭杀头之祸,而英勇杀敌立功的,能够及时得到封赏进官。所以他打仗取胜的时候很多。隋文帝杨坚的儿子杨广很赏识他的才干,想方设法拉拢他为自己的.私人势力。公元604年,杨广阴谋杀父篡位,称炀帝。当这个消息传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纷纷遣责杨广这种卑鄙的有失天伦之道的行为。汉王杨谅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发兵对抗。杨素得知消息后,在杨广的指令下,亲自率军追击,虽然杨谅人多势众,杨素兵少将弱,但他采取了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等战术,很快以少胜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杨谅兵败投降。战报传到京都之后,隋炀帝很高兴,亲自写了诏书,向杨素全军表示慰问。诏书中称赞杨素战术谋划得当,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所到之处,"雾廓云除,冰消瓦解。"杨素班师回京后,不久被进封为楚国公。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种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溃。

  诈伪装的办法去消灭敌人。

中国成语故事6

  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王章蜷缩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延伸阅读:成语主要人物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wěi)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学习成语作用:

  第一,它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成语中有大量的`由历史故事和历史典故演绎而成的,了解了一个成语,就等于了解了一个历史故事或一段精彩的历史。比如坐怀不乱这个成语就向我们讲述了柳下惠的故事:据《荀子.大略》载,相传,春秋时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鲁国的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 的正人君子。后来就用坐怀不乱形容男女之间相处时作风正派。比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于薪草之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刻苦自励,最后强大起来,吴王勾践终于成就了霸业。还有望梅止渴、狡兔三窟、煮豆燃萁、不耻下问等成语,就会想起一个个的历史画面。

  第二,它能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换言之它是我们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能教会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它会告诉我们怎样去激发自己的斗志:高歌猛进、壮志凌云、昂首阔步、乘风破浪、叱咤风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从而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绩,要沾沾自喜时,它告诫我们,荣辱不惊、更上一层楼、一步一个脚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而使我们能修正自己前行的方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它告诫我们: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穷且益坚。总之,有太多的成语饱含生活的哲理,学习和应用它,会培养我们平和的心态、洁净的心境,良好的修养。

中国成语故事7

  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辅佐,实际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国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权,便心怀嫉妒。他们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将来要谋害周成王。周公旦听说后,为了避嫌便离开京城,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后来,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来。尽管成王没有治另外两个叔父的罪,但是这二人却慌了手脚,急忙怂恿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还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带兵把他们消灭了。

  过了几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权还给了他。成王亲政的那天,带了很多大臣到庙里祭拜祖先,并告诉大家:“我后悔以前听了管叔鲜、蔡叔度的谣言而误会了周公旦叔父,今后应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

  后来,人们把周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用来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训,今后就要小心谨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中国成语故事8

  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读了几本好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 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

  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 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中国成语故事9

  处之泰然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他的学生中最喜欢颜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点马上就改正,孔子问他为什么不去谋个一官半职。颜回说只要学到老师的`道德学问何必去做官。孔子赞叹颜回吃的是一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处之泰然,自得其乐。

  【出处】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无动于衷

  【反义词】惊惶失措、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中国成语故事10

  誓死不二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中国成语故事11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与孔子说:“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个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招摇”,是张扬炫耀、故意以引起别人注意。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

中国成语故事12

  【成语】: 发愤忘食

  【拼音】: fā fèn wàng shí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来到楚国叶县。县官沈诸梁间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回答不上来。后来子路把沈诸梁的问题告诉给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态度是'发愤忘食'(发愤求学,连饭都忘记了吃),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会高兴得忘记忧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这个成语形容勤奋好学,忘我工作。

中国成语故事13

  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明白了很多成语的意思,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开卷有益》。

  宋太宗很喜欢读书,他看到古人写的书由于没有好好地整理,后人读起来不方便,还很容易丢失。宋太宗就让一批文人来整理好书,编大型辞书。后来,那些人用8年的时间编了《太平总类》。宋太宗让宋琪每天给他送三卷《太平总类》。宋琪觉得宋太宗每天读三卷书太多了,而宋太宗觉得一读书就会有收获,很愉快,哪来的辛苦呢?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用金子买不来的东西,还会从中受到启发。不读书,就不能领略其中的`精彩内容。我们要以读书为乐。读书就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们做阅读题就难道还有问题?

中国成语故事14

  像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比喻没有思想、无所作为的人。

  汉代有个学者叫任末。

  在他十四岁求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箱,不怕山高路远,四处拜师。

  他每每说起,人如果不学习,那末怎么能够成功呢?

  平日,他常常依倚在树林下,用茅草编缀成小屋,削荆条为笔,割树取汁当墨,刻苦学习。到夜晚,他就以星月为光苦读,如果光线太暗,就绑一小捆儿麻蒿点着来给自己照明。每逢读到书上有特别契合自己思想的内容,就随手写到衣服上,记下当时的情景和心得。他的弟子们对他勤学的'故事很喜欢了解,轮流拿干净衣服换他那些有题写内容的衣服。

  任末还坚持一条,不是圣人的经典不读。

  在任末临去世的时候,他告诫弟子们说:“只要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他的精神和建树仍会长存人间;不学习没追求的人,虽然活着,也只能说是行走的尸体、走动的肉体罢了。”

中国成语故事15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中国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成语故事12-17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08-10

中国成语故事:党同伐异04-19

中国成语故事《防微杜渐》05-09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为蛇画足05-16

中国成语故事: 班门弄斧07-15

中国成语故事:残杯冷炙07-20

中国成语故事:寸木岑楼07-21

中国成语故事:反求诸己07-27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管中窥豹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