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寓言故事

时间:2022-12-20 14:58:11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古代寓言故事汇编15篇

古代寓言故事1

  焚庐灭鼠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古代寓言故事汇编15篇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古代寓言故事2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感悟: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古代寓言故事3

  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gan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古代寓言故事4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

  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

  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

  “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

  于是,梁惠王马上就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

  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

  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古代寓言故事5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只当了一个下大夫。他又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又受到妲己的迫害,因此就逃出商朝都城朝歌,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

  “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

  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他来。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还一边念着:

  “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

  “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后来,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请他到西岐去。

  姜子牙故意回避,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姬昌斋食三天,沐浴整衣,命人抬着礼品,再来请姜子牙,姜子牙这才出来相迎。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一心想要寻找贤能有才华的人,于是就答应辅佐他。

  后人称这件事为“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于是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为了求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古代寓言故事6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拿、持)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莫不毕具(准备)。国主不任(忍受)其苦,遂至狂泉酌(舀取)而饮之。于是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家,有一泉水,叫做狂泉。国人饮这个狂泉里的水的,没有不癫狂的。唯独国君打了一个专供自己饮水的水井,独自汲水喝没有癫狂。国人一起癫狂,反而认为国君不癫狂是癫狂。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同抓住国君,给国君治癫狂的病。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没有方法不用的。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舀水喝。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蒲松龄的《聊斋》里的《罗刹海市》。《罗刹海市》描写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以美为丑,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

  我们来看看作者开篇所写。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居。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为权子母,这里是做生意的意思)。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人之骇已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马骥,字龙媒,是商人的儿子。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材,从小就洒脱大方,喜欢唱歌跳舞。经常跟着戏班子演出,用锦帕缠着头,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称。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很有名气。父亲年老体衰,放弃了经商,回家闲住,对马骥说:“几卷书,饿了不能煮着吃,冷了不能当衣穿,我儿应该继承父业去经商。”马骥从此就慢慢做起买卖来。

  一次,马骥跟别人去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了。漂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都市。这里的人个个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都惊叫着逃走了。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就反而去欺负他们。遇到吃饭的,他就跑过去,人家吓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饭菜吃掉。

  马骥本来是一个“俊人”,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美如好女,神使鬼差到了这里,却成了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还是你的不对这样的主。这个美男子,没有让人惊喜、艳羡,反而认为其奇丑无比,见过丑的,没有见过比你更丑的。大家见到他以为遇到了妖怪,惊叫逃跑。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马骥由此找到了觅食的方法,以自己的“丑”来吓走正在吃饭的人,吃一点残羹冷炙。这样以来,彻底消灭了马骥这个美男子的自信心。本来认为自己的颜值还是很高的,没有想到混到自己是最丑的,丑到能吓着人、吓跑人。他或许本来想到可以靠美丽、漂亮吃饭,现在却沦落到靠丑陋、吓人吃饭。

  “狂泉”在百度上有四种解释:1。传说中使人饮后发狂的泉水;2。喻指接受错误的思想、学术;3。湍急的泉水;4。一般喻指全民都顺从一种近乎疯狂的思想,多指贬义,但有时也用于褒扬。

  《狂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农村的一句俗语:自己满身红毛,还说别人是妖怪。当美丑、是非颠倒时,一切都失去了标准,只有迫使自己顺着流俗走,否则就是另类、异类,为大家所不容。像屈原一样,想做到举世混浊、唯我独清,是相当有难度的。也只有像渔父所说的那样:世人皆浊,何不淈((gǔ,搅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自视清高,在流俗面前是无力的。你太清醒、拒绝随波逐流,让大家都不高兴;那你的结局就悲催了。

  狂泉不过是个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告诉我们: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一种虚伪做法的情况下,一个头脑健康和行为正常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也告诉我们,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因为多数人的荒谬有时竟会成为“真理”,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荒谬。人狂己勿狂,人错己勿错。我们还应该不忘初心、寂寞坚守

  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人们都要在自家的门两旁贴上桃符,写上一些吉祥喜庆的话,为的是祈祷新的一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做什么事都有好兆头。这些桃符一般都要贴到下一个新年才换掉。

  到了端午节,各家各户又用艾草扎成一个人的形状挂在门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气味来驱除蚊蝇害虫,消除毒气瘴气。

  有一天,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门框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挂在那里,便十分生气,于是对艾草骂道:“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弯腰看了看已经破旧褪色的桃符,不服气地说:“你都已经半截身子埋进土里去了,还有什么脸来跟我争上位下位,你生来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见小艾草人这么傲慢,更生气了,便又说:“我起码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笔墨香味有联系,我的出身高雅。而你,来自田边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几截破绳一缠,配挂在我的上边么?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么模样!”

  艾草人一点儿也不示弱,冷笑着说:“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风烛残年,主人早将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却是我……”

  就这样,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争辩不休,他们吵闹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惊动了门神。门神出来劝解正在争论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说:“两位兄弟,我看还是不要再争吵了吧。我们这等人,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现在只不过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还怎么好意思去争什么高低上下呢?”

  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那些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才干的人,往往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却偏偏还要互相攀比争待遇,实在是可笑得很。

古代寓言故事7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

  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

  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

  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

  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

  他哭着规劝两人说:

  “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再看一看琐吧!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琐饥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螃蟹回来以后,琐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这是又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听说过蟨鼠没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卭岠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时卭卭岠虚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难,卭卭岠虚则背着蟨鼠逃跑。它们也是互相依赖的。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不可分离。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

  “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

  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这则寓言通过密须奋讲的五个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师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古代寓言故事8

  乌戒

  乌于禽甚黠,伺人音色小异,辄去不留,非弹射所能得也。关中民狃(niǔ,习惯)乌黠,以为物无不以其黠见得(用以它的狡猾无法识别的办法),则之野, 设饼食楮(chǔ,纸钱)钱哭冢间,若祭者然。哭竟,裂钱(撒钱)弃饼而去。乌则争下啄,啄且尽,哭者已立他冢,裂钱弃饼如初。乌虽黠,不疑其诱也,益鸣 搏争食。至三四,皆飞从之,益狎。迫(近)于网,因举(张网)而获焉。

  今夫世之人,自谓智足以周身(保全自身),而不知祸藏于所伏(潜藏)者,几何其不见卖于哭者哉!

  译文大致是这样的。乌鸦是鸟之中很狡猾的,惕查人的声音动态的微小变化,就飞走不做停留,不是(用)飞弹射击所能捕获到的。关中的老百姓摸透了乌鸦狡猾 的性格,用它的狡猾无法识别的办法,就是前往野外,弄些饼类食物和纸钱到坟间哭号,如同祭祀的人一样。哭完,撒下纸钱留下祭饼然后离去。乌鸦就争着飞下来 啄食,(这里)就要吃完了,哭号的人已经站在另一处坟上,像开始一样撒下纸钱留下祭饼。乌鸦虽然狡猾,不会怀疑这是引诱,更加鸣叫争斗抢食。到(这样重 复)三四次(后),都飞来跟着他,越来越(与这人)接近。接近捕网时,于是张网就捕获了它们。

  如今的世人,自我感觉凭自己的智慧足以保全自身,却不知道危机四伏,他们差不多都看不见会被(这样的)哭号者所出卖啊!

  人生处处有陷阱,有暗藏的罗网,有潜在的暗流,人们往往被诱惑、欺骗而不自知,还欣欣然痴迷于自己的聪明。当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时,后悔晚矣!人们 被欺骗,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陶醉其中,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当明白自己危险时,已经毫无办法,只有听天由命、自认倒霉的份。再聪明的人也怕被别人 死死盯住,一张张网,一个个局,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深陷其中。所以做人需要大智慧、大格局,才能在纷繁的矛盾中,保全自己,使自己不受到伤害。千万不能自认 自己聪明、狡猾,而被人引诱、利用,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陷阱:贪婪、大意、轻信,或许乌鸦的悲剧,就在于把这三个占全了。因贪吃而大意,因大意而轻信。被人挖个坑,自己高兴地往里跳。

  这篇寓言与庄子的《庖丁解牛》可互为参照,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获得人生的教训和经验。

  弥子瑕失宠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把脚砍掉)。弥子瑕母病,人间(从小路)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 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不吃完),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不满足自己的口味)。”及弥子色衰爱弛 (弛,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宠爱)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译文大致是这样的。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 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 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 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 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 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弥子瑕本是将军,为卫国这个重口味国君的男宠。年轻时长得应该玉树临风,或许与“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贾宝玉有一比。

  年轻时,美姿容,受恩宠;所以做违规违法的事情,也被卫王认为是懂事、可爱。私驾卫王马车,本应受断足之刑,但卫王因为喜欢他,而被称赞为孝子。年轻 时,吃桃子吃到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送给卫王,不仅没有收到责怪,还得到“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这样的赞誉。

  但卫王喜欢的是年轻貌美的弥子瑕,而不喜欢人老珠黄的弥子瑕,那么,问题来了。“色衰爱弛”是最经典的概括。等到弥子瑕年老的时候,再得罪卫王时,这些 曾经令卫王称赞的事情,就成了卫王讨厌、讨伐的事情,成了他年轻时就不地道的罪证。原因是因弥子瑕“色衰爱弛”,卫王不再喜欢他了。

  这个寓言,本来要说明的问题是,劝谏游说的人,先要搞清楚君主的爱憎,找到突破口,以便劝谏游说成功。

  这个寓言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卫灵公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特殊爱好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这则寓言和《人有亡鈇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寓言故事9

  骗子钦差

  河南开封曾出现了一桩假冒官员行骗案。话说,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城内的一处寺院来了几十个操北京口音的借住客。他们穿着打扮精致高贵,不像是住不起客栈的人,更奇怪的是,他们入住后紧锁门户,禁止闲杂人员在门前窥探流连,搞得神秘兮兮的。很快,这咄咄怪事被报告给了官府,震动了开封官场。

  骗子钦差原来时任河南巡抚刚遭到弹劾,官场盛传朝廷正暗中调查巡抚。巡抚本人很紧张,底下官员们也很紧张。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要真查起来,巡抚的问题少不了,而底下多少人和巡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正担心着,突然来了几十个低调神秘的北京人,巡抚等人怎么能不紧张呢?

  不会是朝廷查案的钦差来了吧?巡抚马上派了一个亲信去寺院查探虚实。那个亲信在寺院周围守候到黄昏,才看到有个人从寺院里走出来。那人很年轻,太监打扮,一副不谙世事的模样,提着一只葫芦去沽酒。巡抚亲信尾随其后,寻机与他搭讪。那年轻人警惕性很高,没搭理巡抚亲信。亲信不气馁,第二天守在原地等,果然又候着了那年轻人。年轻人还是不搭理亲信,亲信就抢着替他付酒钱,又邀请他喝酒。年轻人不再排斥,落座和亲信边喝边聊起来。等舌头开始打卷了,巡抚亲信开始套年轻人的真实身份。年轻人告诉他,听说河南巡抚贪赃枉法,自己跟随主子前来密访,一旦查到确凿证据就回京复命了。临别,年轻人再三嘱托巡抚亲信不要告诉第三人。

  亲信一转身就报告了巡抚。巡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第二天带上大小官员,前往寺院拜访。院门紧闭,巡抚等人正踌躇着,突然听到院子里面传来呼爹喊娘的惨叫声,中间夹杂着棍棒呼啸声。叫声一阵惨过一阵,让外面一干人等直皱眉头。好一会儿,惨叫声停了,院门突然打开,两个差役打扮的人拖着一个奄奄一息的人出来了,地上划出一溜血迹。巡抚亲信一看,这被打得不成人样的人正是昨日的年轻人,赶忙耳语告诉巡抚。巡抚和大小官吏大惊失色,立刻整理衣装,由巡抚大人领头一一报名求见。一干人等被带进一个房间,看到一个穿黄马褂、戴珊瑚顶、插孔雀翎的老人,正要向他行礼,那老人摆摆手,指着坐在一旁的少年说:“爷在此,可行礼。”巡抚一想,幸亏刚才膝盖没跪下去,敢情主子另有其人。仔细一看,那少年相貌清秀、气质高傲,周围的人对他毕恭毕敬,极可能是京城里的哪位王爷贝勒。巡抚急忙向少年行大礼参拜。少年点点头,示意老人躬身过来,低声向他说了些什么。老人应了声,仰身对巡抚等人说:“我们明天就回京了,不给地方添麻烦了。都回吧。”

  怀着忐忑的心情,巡抚回去后,深信自己的前途就寄在那个少年钦差身上了。看样子,钦差找到了不利于自己的证据要回京复命了,自己头上的顶戴不保。越想越害怕,巡抚连夜悄悄送了一万两银子进寺院。第二天钦差就要走了,巡抚抓紧一切机会巴结人家,一大早就带着开封大小官员在城门口摆下酒宴,预备给钦差大人饯行。等了一上午,钦差没有来,派人去寺院“问安”,发现早已不见了钦差的人影。

  原来,根本就没有钦差,这一切都是骗子团伙表演的。他们专门搜集各地的官场消息,对官员的升迁和心理揣摩得很仔细,然后有目的地开展行骗。河南巡抚担心顶戴落地,骗子团伙就有了行骗的基础,把他给陷进去了。

古代寓言故事10

  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率精锐之师攻打魏国,连战皆捷,攻克八座城池。昭阳得意之余欲率军趁胜攻伐齐国。楚将陈轸见部队连续激战,虽情绪高昂,却已是疲惫之师,急需休整,便竭力劝阻昭阳伐齐,并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有个庙宇主人春祭,赏赐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难以分配,此时有人提议说:"仅这一壶酒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在地上画蛇,看谁先画好,谁就独喝此壶酒!"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约定时间,大家同时开始在地上画蛇,其中有个人画得最快,很快就把蛇画好了,这壶酒就归了他。

  但他看其他人都还没有画好,得意之余,便想表现自己,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提笔,别出心裁地说:"我还要替蛇画几只脚哪!",正当他提笔给蛇画脚的时候,其中一人却已将蛇画好,伸手夺过正在加画蛇足人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何必替他画脚呢?"说罢,便张口喝起酒来,画蛇脚的人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懊丧地看着别人喝酒。

  陈轸的意思是说,楚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在正是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军队可以养精蓄锐,我们也可受到楚王的赏赐和人们的赞扬;如以疲惫之师,攻打有备的齐国,一旦失败,就会前功尽弃,遭到楚王的处罚和人们的唾骂。

  “画蛇添足”就用来比喻多此一举或弄巧成拙。

古代寓言故事11

  3.扁鹊医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为国君看病。有一天,扁鹊去为蔡桓公看病。他站在蔡桓公的身旁,细心地观察他的面容,然后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无奈,只好走了。蔡桓公不高兴地对旁边的人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耐,这样才好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

  十天后,扁鹊第二次来给蔡桓公看病。扁鹊看了蔡桓公的脸色后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面。如果不治疗,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扁鹊又无奈地走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来给蔡桓公看病。他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还不赶紧治疗,病情将会严重恶化的。”蔡桓公仍然不相信扁鹊的话。

  又隔了十天,扁鹊又来了。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这次扁鹊怎么不说话就走了呢?”蔡桓公连忙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说:“开始桓公皮肤有病,只要稍稍治疗就能好;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也可以治好;后来桓公的病到了肠胃,喝几服药汤还是可以治愈的。可是目前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我已经无法为他治疗了。”

  五天后,蔡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鹊来给他治病。可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但没办法,只能在痛苦挣扎中死去。

古代寓言故事12

  山羊与绵羊

  一头黑山羊长大了,额宽、眼大、角长而弯,加上颔下一把漂亮的须髯,往部落里走一遭,两耳灌满赞誉:“啧,啧,真帅!”“瞧,瞧,那把绅士胡,我打包票,绝对有学问。”“唉,一表羊才呀!”

  带了两耳朵的舒服感,山羊觉得自己该是头有学问的羊,它也就轻飘飘地荡来荡去,荡到了绵羊群中。

  见到一头头身体丰满,体毛绵密的绵羊乖顺地配合剪毛工人,山羊感慨:“都什么世纪了,还有奴才!一身子云样的好毛,叫交就交。奴才呀!”

  “眼睛四处扫描也不赖,只是,得看看自家脚边!否则,你永远看不见盯着你的肉的刀子!”

  一只绵羊回答它。

古代寓言故事13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他俩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别喝下一种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转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回家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感悟:

  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可以趋向完美。

古代寓言故事14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古代寓言故事15

  暑假中,我准备读6本书,这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里面有一个个小故事,却蕴藏着一个个大道理,等着我们去探知。特别是书中的三个小故事,读后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悟也很多。

  一个是薛谭学讴,主要讲了一个叫薛谭的人跟秦青学唱歌,在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唱歌技艺时,却自以为学会了,告诉秦青他要走了,秦青也不阻止他走,只是为薛谭高歌一首。薛谭听完以后,顿时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唱歌技艺跟秦青差的很远。于是,他跟秦青道歉,继续留下来学唱歌。这篇故事让我懂得骄傲自满、浅尝辄止,只会半途而废;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好的品质。

  再有一个是大鼠的故事,有很多只猫都被它吃了,而猫却吃不了它,最后它是被一只叫做狮猫的给吃了,为什么这只狮猫来了之后,大鼠被吃了,其他的猫却不能呢?原来是狮猫一直坐在地上,每当大老鼠来骚扰它时,它就是不动,最后等大鼠精疲力竭时,狮猫猛地把大鼠给吃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生活需要智慧,蛮干不如智取。

  还有一个是狼狈为奸的故事,讲得是狼和狈,它们都是凶残、阴险的动物,互相勾结做坏事,而且还知道互相配合,知道取长补短。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像它们一样,专干坏事,危害人类。但我们也要学习它们团结互助,互相配合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胜过一本厚厚的书。

【古代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寓言故事02-26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亡羊补牢06-21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乐不思蜀10-22

古代寓言故事5则02-20

古代寓言故事推荐12-10

古代时期寓言故事09-12

梧鼠之技古代寓言故事04-14

古代寓言故事三则10-17

古代有趣的寓言故事11-22

古代寓言故事集锦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