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故事

时间:2022-09-26 11:58:54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成语故事(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成语故事(精选10篇)

  成语故事 篇1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成语故事 篇2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成语故事 篇3

  小猴子在树洞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树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来,老猴子连忙赶过来救他,不料却把小猴子给淹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有一天,老猴子到河边去喝水,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玩儿皮球,突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奋力一掷,皮球掉进了树洞里。但他们并不急躁,马上去拿了桶到河边盛了水,再倒进那个树洞里,一会儿,水倒满了,皮球也浮了上来,他们拿到皮球,开开心心的到旁边去玩了。

  老猴子认为这是一个救小猴子的好办法,于是,就像他们一样把水倒进了树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来了,可是他已经死了。老猴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给害死了。他悔恨极了,悲愤的大哭起来。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如法炮制。就像皮球和小猴子,他们的.体积不同,质量不同,受浮力状态也不同,最终导致,皮球顺利的捞出来了,小猴子却淹死了。

  成语故事 篇4

  一天,小巷里搬进来了一个人,张三。

  慢慢地小巷里的人就发现张三是一个奇怪的人,奇怪不是因为他不爱说话,奇怪是奇怪在他一年四季都戴着一顶帽子,没有人见过他不戴帽子的样子。

  据说,因为张三秃顶,地中海,所以常年戴着帽子。

  据说,张三其实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戴着帽子是因为他有一种奇怪的病,头部不能被风吹到。

  据说,张三年轻时和人打架,头顶被板砖砸了一个坑,住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院。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疤,就一直戴着帽子。

  据说,那是因为一个算命的给他算过。

  据说。

  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也有好事的人去问巷口理发店的王师傅,王师傅只是笑笑,什么也不说。

  慢慢地,小巷里的人都知道了,只要见到一个戴着深褐色帽子的人低着头度着方步走来,那个人肯定就是张三。

  日子一天天的过,大家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谁也不干涉谁。

  突然有一天,有个小孩子发现,戴着深褐色帽子的人似乎不是张三,是张三楼上的李四。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人,一个传一个,后来大家都发现了,戴着帽子的人不是张三,是李四。

  张三呢?没有人知道。

  好事的人又去巷口理发店里问,那时王师傅已经退休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说,有张三这个人么,戴帽子的人一直都是李四啊。

  张冠李戴释义:

  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拓展阅读:用张冠李戴造句

  1. 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

  2.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3. 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4. 妈妈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5. 这些人采用张冠李戴手法,硬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说成是哲学上的"相对主义"。

  6. 歹徒想使用张冠李戴的矇混技俩逃避刑责,结果被警方一眼识破。

  7. 我常常的把水浒传上的人物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老师告诉我不能囫囵吞枣的看书!

  8. 奖状是老李的,他却张冠李戴,发给了老王。

  9. 我们这样张冠李戴,引来了观众们一阵阵爆笑声。

  10. 他生性迷糊,待人接物常常张冠李戴,闹了不少笑话。

  11. 演讲者所举事例张冠李戴,真个贻笑大方。

  12. 把沈雁冰的笔名说成是老舍,这不是张冠李戴是什么?

  13. 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成语故事 篇5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发亮了一般,柳树的树枝,随风飘荡,在某一片叶子下,住着一只蝉。

  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蝉,它十分的快乐,只听“知了——知了——”它还唱着歌呢!

  但令蝉意想不到的是,在树枝的最底部有着一只馋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这只肥蝉看的挺顺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子。

  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叶子下,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等待着,等待着,蝉的身体爬到了叶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蝉,“砰”的一声,蝉被行动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蝉扭动着身子不停地挣扎,但是它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天敌——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蝉,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锋利的刀割下蝉的皮,鲜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它正在细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着一只馋嘴的`黄雀,黄雀想:我都观察你们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来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黄雀猛的一扑,受到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来,原本拼命挣扎的它,便在凶猛的黄雀嘴下一命呜呼了。

  正当黄雀品尝时,树下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用自己的弹弓瞄准了那只黄雀。

  成语故事 篇6

  战国时代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弱国。有一回秦昭襄王得知赵惠文王,从楚国得到一块和氏璧,是一块无价之玉,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赵王收到后立马让所有大臣上朝商议。大臣有人说不能被秦王给骗了,不能给,可又有人说不给秦王会派兵来攻打的,不能不给。赵王六神无主。

  这时候有人说,我很聪明,勇敢。没错,我就是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蔺相如。

  赵王把我招进宫去,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秦王愿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会把玉璧给他,不交的话我必一定完璧归赵。

  当我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后,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赞不绝口,可是交换城市的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这时我灵机一动对秦王说:“这璧有个小毛病,我指给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给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胁说:“我看你并不想给赵国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应诺,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趁机要求说要准备一个盛大的典礼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礼的日期。当晚,我就让下手化妆后,把玉璧送回了赵国。当典礼的日子到了时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赵国,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来,我再派人把玉璧送来。秦王知道,杀了我也没有用,就让我回了国。

  真是有惊无险啊!

  成语故事 篇7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承包了一块土地,他在那块土地上撒了许多农作物的种子,他想着这些农作物成熟后,自己不仅可以吃剩下的,还可以拿去卖了,于是每天都勤劳的耕作。

  果然,这个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田地里的苗开始长高了,他看到后便更加勤奋的劳动了,每天天还不亮就出门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没有回来,在妻子和儿子还以为这个人出什么事了呢?于是,这个农民的妻子和儿子边满大街的寻找这个人,没想到他竟然在农田里认认真真地劳动。

  第二天早晨,这农民又和以前一样出发劳动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没有让农作物快速生长的.方法呢?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这个农民回家时对他妻子和儿子说:“你们都听好了,从此以后我种的菜不一会儿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儿子还以为他的爸爸又在说什么疯话了,急忙跑向田中,发现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会全死光的。

  这个农民听了儿子的话后,从此老老实实的种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成语故事 篇8

  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又称孟轲)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据说,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上面这段对话,在《孟子·梁惠王》有详细记载。原文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成语故事 篇9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和村,住着一个哑巴,他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有一天,村长的孙子过满月,把全村的人都请过去吃满月宴。哑巴也来了,到了村长家,哑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包东西,就想知道这里面包的是什么?哑巴伸手扒开纸包,想一探究竟。

  快手二嫂一把夺下哑巴手里的黄连,连连摆手,连喊带叫:“哑巴,这是黄连,苦得很!”好奇的哑巴才不理那套呢:“不让吃我偏吃!”又把二嫂手里的黄连抢到自己手里。

  旁边的人看哑巴那副傻傻的.样子,也跟着大声喊:“这不是吃的,这是入药用的药材,你不能吃。”俗话说,十聋九哑。也就是说,十个聋子里面有九个是不会说话的。是啊,哑巴怎么听得见呢?但他看到众人阻拦的样子,犟劲又上来了,“哇哇”叫着,仿佛在说:“我偏吃,我偏吃,你们算老几?管得着吗?”众目睽睽之下,哑巴把黄连塞进了嘴里。

  黄连到了嘴里,但哑巴并没有嚼。他想:“不行,不行,万一真的不能吃,把我毒死怎么办呀?”思忖了一会儿,哑巴动了动腮帮子,跃跃欲试。

  村长抓住他的手,连比带划地命令他:“放下,黄连可是天下最苦的东西,你小子也敢吃!”哑巴一看村长生气了,反而坏笑起来,边笑边大嚼起来。

  这下可不得了,刚嚼两口,哑巴的脸都痛苦得变形了,呲牙咧嘴,吐着舌头,不停地往外哈气,用手扇嘴边的苦气,想要把黄连的苦味都扇走似的。那捶胸顿足的样子,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旁人见了连连摇头,叹道:“唉,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成语故事 篇10

  一天,农民在山上砍完柴准备回家时,发现回家的路上有一排狼的脚印,而且是朝着他家的方向去的。“不好!”农民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了。

  他把柴扔到地上,沿着狼的足迹找到了自己家的'羊圈里。却发现羊圈上破了个洞,羊圈中少了一只羊。农民吓得瘫坐在了地上,嘴巴张大得都可以塞进一个西瓜了。他逐渐平静下来后,心里想:“还好只少了一只羊,洞也不大就不补了。”他于是就把柴拿回家里,然后睡觉去了。

  第二天,当他抓鱼上岸后又发现了狼的脚印,但是这次他看起来平静多了,可能是因为他已经经历了一次。但是他还是很紧张,生怕羊都被狼吃光了。他爬到岸上,拿着装着鱼的桶跑回了家。这次他紧张的连汗都一直在向下滴。回到了家,又少了一只羊,但是农民的想法又不一样了:“都少了两只羊了,狼应该不会再来了吧,洞就不补了。”

  但是这次其他的村民都来劝他,想让他把羊圈的洞补上,但是农民根本不听他们的意见。

  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时候,那只来过了两次的狼带着狼群来了,他们纷纷涌入羊圈,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第二天早上,农民为了以防万一去了羊圈,却看到了一地都是羊血,羊一只都不剩,这次农民才把羊圈补上,以后羊一只也没有少过。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11-19

经典成语故事11-04

曲突徙薪成语故事03-14

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03-24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03-04

成语故事《随遇而安》08-18

成语故事《江郎才尽》11-29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03-01

开诚布公的成语故事06-29

暗渡陈仓的成语故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