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寓言故事

时间:2022-10-13 11:33:17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寓言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寓言故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寓言故事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kuǐ lěi],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yàn]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zhū]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xí]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的人,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存在小的隐患,不及时处理,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麻烦。

  成语寓意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为了争夺王位,先后杀了两位国君,自然不得人心。季友一心扶持新君,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庆父屡屡兴起内乱,引起国人不满。这个成语主要的寓意有二:第一,只有内部团结,国家才会强盛,稳定压倒一切。第二,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想要处理好问题,一定要找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本质因素。只有找到事物的内部主要矛盾并处理好,才能解决好事情。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运用示例

  唐·房玄龄等《晋书·李密传》:“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成语出处

  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左传·闵公元年》)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提取出成语“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演变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寓言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02-15

寓言故事05-29

经典寓言故事11-19

经典寓言故事07-20

经典寓言故事:塞翁失马06-22

经典寓言故事:乐不思蜀06-22

经典寓言故事:南橘北枳05-11

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09-22

经典寓言故事:刻舟求剑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