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逍遥游仙庄子

时间:2022-10-21 16:31:19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逍遥游仙庄子

  他们所做的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之转折点,或决定历史之走向,或成就、意义非凡,或改变民族之命运,等等。他们的人生也闪耀着历史之美,等待后人采撷、品读与体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逍遥游仙庄子,供大家欣赏。

  庄子即庄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曾任蒙漆园史。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著有《庄子》一书,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丁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里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说自己“今处昏上乱相之间”,没有办法。据历史记载,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就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但是他却对楚国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 自在的小猪,难道还能做到吗?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我宁可在污秽的小河中自得其乐,也不愿受国君的管束。我要终身不做官,以实现我的志向。”表示宁为“孤豚”,不作“牺牛”,甘愿逍遥物外。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相传他的妻子死了,他并不悲伤,反而坐在尸体旁边,敲着瓦盆,唱了起来,表示旷达。

  根据民间传说,庄子曾从师长桑公子学习仙道。在老师授给他仙道的要旨后,庄子就隐居在了抱犊山中,修炼著书,后来果然白日升天了。在仙界,他位为太极闱编郎。唐玄宗天宝元年二月,封他为南华真人。所著的《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又封他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思想的另一个特点,是把世界上的事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在他看来,生死、寿天、是非、祸福等,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他抹杀了一切对立事物的界限,完全陷入了相对主义。他对现实非常不满,反对一切文化知识的进步,甚至希望回复到和禽兽 同群共居的人类远古社会。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一些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绝望厌世情绪。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及杨朱学说,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他认为“道”是无限的,超越时空的,不可感知的'。它生出天地、帝王、神鬼以至一切事物,而又自本自根,不可捉摸。从“道未始有封”一点上,他看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一切现象与本质之间,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一、庄子的毒舌

  人各有志。有人喜欢“宝马雕车香满路”,有人偏爱“野蔬充膳甘长藿”,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我的朋友兼老乡宋国人庄子就是后一种人。他很有个性,不跟官府打交道,不跟混迹于上层社会的学者交朋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活得逍遥洒脱。而我,走了一条跟他不一样的路:当官。在我们那个年代,士子们大都削尖了脑袋往仕途上混。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学而优则仕,被大多数士子奉为经典。列国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延揽人才,士子们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我的最高官职做到了魏国相位,相当于魏国的总理。我活跃在政坛上,提倡合纵,以抗暴秦,为七国之间的均衡而奔走呼号,希望能够仕途上做出一番事业。按照庄子的交友原则,我是根本入不了他的眼的。因为我就是混仕途的那类学者。但是,他却把我当作朋友,而且跟我特别说得上话。

  按说,清高的庄子能把我当朋友,我应该荣幸之至。可是,他常常挖苦我,让我很尴尬。最让我气愤的一次,是我坐上魏国相位时,庄子找上门来嘲讽我。

  他给我讲了个寓言故事:“南方有一只凤鸟,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凤鸟从南方飞往北方时,看到一只老鹰正在抓一只死老鼠吃。老鹰看到凤鸟飞来,吓得赶紧把死老鼠藏在身下,生怕被凤鸟抢了去。”

  这是我和庄子的首次会面,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庄子损人不带脏字,却句句扎心。在他看来,我坐上魏国相位,就跟老鹰吃了死老鼠没啥区别。

  关于庄子赴梁,坊间传闻他是来和我抢相位的。其实这样的小道消息我是怀疑的,因为他本清高,志不在此。在我相梁之前,芈月的父王楚威王就曾请庄子出仕,但是庄子说,他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也不屑于当官!可见,庄子对政治是感到厌倦的。这一态度贯穿他的一生。

  还有一次,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结果我种出来的葫芦特别大,用它来装水吧,葫芦太脆,根本提不起来。把它当瓢使吧,瓢又太大,没地方放。我告诉庄子,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你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胸怀过于狭隘了!”我真后悔,为什么要跟他说大葫芦的事儿。这样的事太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想跟他交往,每次被他挖苦完,内心竟酸爽到不行,也许正如有人所说,“痛苦的累积叫人生”吧!

  二、庄子的境界

  庄子生活非常清苦,有时甚至到了断炊的地步。尽管窘困若此,但他的精神世界却非常丰富。在同时期的士人当中,不说一枝独秀吧,也称得上清奇。

  虽然,在无数次抬杠中,几乎每次受伤的都是我,但从学识上来说,我和庄子不相上下。如果允许我穿越的话,后世文献《世说新语》中所云“其书五车”,说的就是我。我喜欢运用所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经验等与天下辩者辩论。

  鱼儿真是欢乐。我一听就怼:“你又不是鱼,咋知道鱼很欢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我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好,那咱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你问我‘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这就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如果仅仅从形式逻辑来看,我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略胜一筹。人是人,鱼是鱼,人和鱼物种不同,相互之间是不可能沟通的。所以,庄子判断鱼儿快乐是毫无根据的。

  而庄子是根据他自己的感受来判断鱼的感受的。他觉得环境美好,心情愉悦,所以鱼儿也像他一样心情愉悦。他想表达的是“与天地万物为友”的情感,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物我相合之境界。

  文史君说

  惠施与庄子的交往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然其境界高下显而易见。二子的多次辩论中,惠施用的是聪明,是逻辑,而庄子靠的是智慧,是美学。庄子说惠子与人辩论只是逞口舌之快,“胜人之口”,却不能“服人之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庄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而惠施却没有。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逍遥游仙庄子】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1-16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朱仙镇大捷》06-06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张仲景10-27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孙思邈10-27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李 白07-26

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03-14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11-05

神雕仙刻,名不虚传名人故事11-21

庄子寓言故事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