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

时间:2021-11-11 14:39:29 国学常识 我要投稿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

  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十大古琴名曲,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我国的十大古琴曲分别是《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

  十大古琴曲之一:《流水》

  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流水》一曲也因此广为人知。

  《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流水》的谱本最早见于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但现时所用的是张孔山的《流水》曲谱。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充分运用滚、拂、打、进、退等指法及上、下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令人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听之如同得到了流水的洗涤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十大古琴曲之二:《潇湘水云》

  此曲由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创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

  传说中,九嶷山是贤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成为贤明的化身。郭沔是一个终生未仕的知识分子,生活十分清贫。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元兵入侵,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个反对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人,故他借九嶷山为潇湘云水所蔽的形象;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共十段:

  1、洞庭烟雨。

  2、江汉舒清。

  3、天光云影。

  4、水接天隅。

  5、浪卷云飞。

  6、风起云涌。

  7、水天一碧。

  8、寒江月冷。

  9、万里澄波。

  10、影涵万象。

  后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现存琴谱多达五十种。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神奇秘谱》解题中说,作者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十大古琴曲之三:《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由笛曲改编而来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明代《伯牙心法》中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枯木禅琴谱》中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梅花三弄》全曲共有十段,其旋律前半部分悠远飘逸,表现了梅花傲雪的风骨,后半部分则与其前形成对比,节奏急促,描写了凛冽寒风中梅花的不屈性格。乐曲忽静忽动,忽柔忽刚,表现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形象。

  十大古琴曲之四:《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每迭又分一迭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迭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十大古琴曲之五:《醉渔唱晚》

  此曲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后世隐流之说。《西麓堂琴统》中记述: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

  全曲共分七段。以第一段呈现的主题作各种变化重复,从多侧面表现醉渔的形象。第五段音乐跃入高潮,醉渔豪放不羁,佯狂之态犹见。第六段在音乐高潮过去之后,变化再现的主题,尾句速度渐慢,音乐气氛低沉,呈现出一种茫茫然的情意。第七段下行的旋律被连续,音乐逐渐平稳下来。尾声以急促的.泛音,表现出一种感慨万分的情状。

  十大古琴曲之六:《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画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这里录双方问答如下:

  渔问樵曰:子何求?

  樵答渔曰:数椽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

  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

  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嗜欲;因财发身,心必恒辱。

  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高车驷马驱驰,刍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樵曰:子亦何易?

  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觥筹。

  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髡受不警;子垂陆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

  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饵,惟爱江山风景清。

  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子今正是岩边獭,何道忘私弄月明?

  渔乃喜曰:吕望当年渭水滨,丝纶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载上安车赍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樵击担而对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我非子是莫虚谈;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新蒸共笑颜。

  渔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楫,衣锦而还;叹人生能有几何欢。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

  十大古琴曲之七:《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据传为蔡文姬作。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郭沫若称赞《胡笳十八拍》: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

  十大古琴曲之八:《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可见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其名称记载最早见于魏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到魏、晋时期它已逐渐成形定稿。随后曾一度流失,后人在明代宫廷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广陵散》。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琴曲的内容据说是讲述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超过了工期没有完成,就被韩王下令杀害了,聂政成了遗腹子。聂政长大后,母亲告诉了他父亲的遭遇。自此,聂政就立下为父报仇,刺死韩王的誓愿。聂政拜师习武,学得了一些剑法,便以泥瓦匠的身份混人宫内,但首次行刺未成。聂政就逃往泰山,向一位仙人学琴。因怕被人认出,聂政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并击落满口牙齿,潜心苦练,历时十年,终于弹得一手好琴,他辞别师父返回韩国。聂政在韩国的名声越来越大,韩王知道后,就下旨把聂政召进宫中,欲听其弹琴。聂政为了躲过禁卫的搜查,就把利刃藏在琴内,神态自若地走进宫内。面对韩王,他使出浑身解数抚琴弄音。那仙乐般的琴声已让韩王和他周围的卫士们听得如醉如痴。聂政见此,迅速抽出藏在琴里的短剑,猛扑过去,把猝不及防的韩王当场刺死。聂政怕祸及母亲,就拿剑自毁容貌,断其形体,所以无人能辨出刺客是谁。聂政死后,被悬尸街市,重金悬赏。一天,一位老妇人走到尸旁,抱起尸体哭道:他就是聂政啊!为父报仇,知道要牵连母亲,所以才自毁其容,我怎能为保区区一女子之身,而不宣扬我儿子的英名呢?。哭着哭着,因冤结陷塞绝脉而死。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广陵散》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而《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也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十大古琴曲之九:《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后旋律转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后又重归于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十大古琴曲之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意。元代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是一本著名元代散古琴名曲集,《阳春白雪》中收录的白仁甫的《驻马听》中有这样的句子,白雪阳春,一古琴名曲西风几断肠 ,可见元代已有《阳春白雪》这支古琴名曲子。

  后用阳春白雪泛指高雅的艺术,与下里巴人相对。这一典故源于战国时期宋玉的《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中国十大古琴名曲】相关文章:

中国十大励志人物11-01

中国十大最美古诗08-06

中国十大名菜06-01

国外励志名曲_励志歌曲01-06

中国史上十大酷刑06-21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05-23

中国古代最狠毒的十大毒妇06-21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刚的励志故事06-13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心得体会01-29

观看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01-29